资源简介 渠口小学湘科版三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 控制溶解1.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 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2. 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高低、 是否搅拌、 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物质在水的温度越高时, 溶解越快; 进行搅拌时, 溶解越快; 颗粒越小时,溶解越快。3.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在 20℃时,100 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在20℃时,100 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204克白糖。4. 多余的盐粒, 一直留在水中, 不再溶解了。 这个现象叫做饱和。5.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经历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对比实验要遵循只有一个条件( 即要对比的因素) 不同的规则,因为如果实验中有几个不同的条件, 就比较不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如在做“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 的实验时, 对比的因素是搅拌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 即不同条件是搅拌与不搅拌, 所以要准备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两杯一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 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放入两杯水中。6.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质的量,会受到温度的影。比如在10℃时 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02克白糖, 但是在 20℃时, 100 毫升水里则可以溶解 204克白糖。所以在 100毫升水里溶解 202克白糖时形成的溶液,在 10℃时是饱和的, 但是在 20℃时则是不饱和的。第二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1. 水有气态的水蒸气、 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雪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加热或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2. 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 到空中, 这种现象叫做蒸发。3.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4. 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大蒸发的面积、提高温度、干燥的环境都可以加速水的蒸发。5.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6. 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 100℃) , 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这种现象叫作沸腾。7. 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水会结冰;当温度上升到 0℃以上时, 冰会融化成水。8. 云、雾、雨、露都是地表的水分蒸发就能成水蒸气,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冷形成的。云是在高空形成,云遇冷则会下雨,雾和露形成则是靠近地面,这些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生活中还有很多凝结现象。9. 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第三单元 天气观测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 )是温度的一种单位。 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进要在避免太阳直射, 且距地面 1.5 米高的位置进行。2.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4时 (下午两点)最高。3.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 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空中。 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6.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稍高处的位置。7.雨量等级是一定时间内下雨的多少, 它可以分为小雨、 中雨、 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 毫米是小雨,10~25 毫米是中雨,25~50 毫米是大雨,50~100 毫米是暴雨,100~250 毫米是大暴雨,大于 250 毫米是特大暴雨。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 表示刮东风, 红旗向西北飘, 此时刮东南风; 炊烟从西南飘过来, 表示刮西南风。9.风力是指风的大小,我们现在把风力通常分为13 个等级,就是 0~12级,其中,12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左右。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 1 级青烟随风偏, 2 级轻风吹脸面,3 级叶动红旗展, 4 级风吹飞纸片, 5 级带叶小树摇,6 级举伞步行艰, 7 级迎风走不便, 8 级风吹树枝断,9 级屋顶飞瓦片, 10 级拔树又倒屋, 11、12 陆上很少见。10.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 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 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 地上雨淋淋; 瓦块云, 晒煞人) ;看风识天气( 南风吹到底, 北风来还礼; 雨后刮东风, 未来雨不停) ;看光识天气(东虹日头西虹雨; 早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看物象识天气(燕子高飞晴无云、 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 必定大雨到) 。11.气象台的气象探测设备有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海洋气象监测船、 地面气象观测站。12.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2022年3月23 日是第 62 个世界气象日 。13.天气预报让我们对一些气象灾害有了更多的预警。14.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的天气平均状况。如湖南一年四季分明,云南却四季如春。我们当地的气候是一年四季分明。第四单元 植物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 一般由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六种器官构成。2.番茄的种子在它的果实里, 狗尾巴草也有花这个器官。3.植物的根按形态可以分为直根(如白菜)和须根(如葱子)。4.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养分等作用。5.常见的变态根有肉质根( 如胡萝卜) 、 块根( 如甘薯) 、 支柱根( 如玉米)。6.植物的茎形态多样, 茎上有节, 节上生有叶和芽。 茎可分为直立茎、 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等。 马铃薯也是植物的茎, 属变态茎。7.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的“身体” 和运输水分的功能。8.不同植物的叶子,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9.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簇生等; 不同叶序的植物都是彼此交错、 互不遮挡的方式接受更多阳光, 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10.浮水植物王莲有“水中花王” 之称, 它的圆形叶片直径可达 1~2.5 米,叶子漂浮在水面上, 即使一个重 35 千克的人坐在上面, 也不会掉下来。11.变态叶是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的叶, 是一种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 在植物的各种器官中, 叶的可塑性最大, 发生的变态最多。 主要类型有:鳞叶( 如洋葱、 百合) 、 叶刺( 如仙人掌的刺) 、 叶卷须( 如豌豆的卷须) 。第五单元 植物的一生1.不同植物的种子, 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2.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空气。种子萌发与是否有阳光无关。4.间苗又称疏苗。 通过间苗, 可以为小苗提供充裕的空间、 水分、 光照等尽可能好的生长条件。5.毛竹又名楠竹, 是世界上生长速率最快的植物。6.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调谢后结果。7.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构成的。(花的最外一轮叶状构造称为花萼,花萼包在花蕾外面,起保护作用)花存在的目的是完成植物繁殖的关键环节——传粉受精。8.果实的作用:很多果实可以食用;果实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种子发育提供营养;果实可以保护种子,还还可以帮助种子传播。9.根、茎、叶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作为繁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物种繁衍。10.果实是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种子外,还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或叶来繁殖后代。如番薯用根繁殖、 月季、柳树用茎繁殖、落地生根用叶繁殖。1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12.油菜的一生要经历种子、 萌发、 幼苗、 开花、 结果、 死亡的过程。第六单元 材料的发展1. 常见衣服的材料有棉、丝绸、毛、合成纤维等。2. 衣料不同,其具有的性能、主要用途也不同。从透气性比:丝绸最好, 棉布第二,毛料第三,合成纤维最差。从耐磨性比:合成纤维最好,毛料第二,棉布第三,丝绸最差。从渗水性比:丝绸最好,棉布第二,毛料第三,合成纤维最差。从保暖性比:毛料最好,棉布第二,丝绸第三,合成纤维最差。3. 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建筑材料有钢材、混凝土、木材等。4. 不同的住房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不同的性能决定了不同的用途。5. 人们为了满足各自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6.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如棉花)和人造材料(如钢铁),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钢铁这样,由人类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7. 在常见的材料中,如煤、棉花、木材是天然材料,塑料 、玻璃、桌凳是人造材料。8. 利用纳米材料,人们可以开发出具有高性能(高强度、耐高温)、高功能(渗湿防水性、抗静电性及导电性、抗菌性等)的新型化学纤维,由此制成的多功能、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纳米衣料,具有抗菌、抗静电,红外、紫外光吸收等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