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的。2、能力目标: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三、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启发式,讨论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导致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国家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的过程。)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个原则,我国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学习新课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思考其现实意义。)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问:海南省有没有民族自治的地方?设立民族区域自治需要什么条件?民族区域自治有几种类型?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相关内容)(1)含义:(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一定的自治权。)(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学生阅读教材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设问:为什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是否可以让汉族彻底同化,没有必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教师点评: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阅读教材内容,并请同学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介绍我国自治区的现状,思考在民族问题日益尖锐的今天,为何我国各民族能够长期和睦团结发展?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三)、小结新课本课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探究、讨论,大家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五、课堂练习(略)六、板书设计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