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会议汇总、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演变等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会议汇总、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演变等 素材

资源简介

会议汇总
会议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1923 年 6 月
中共三大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广州
1. 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1924 年 1 月
国民党一大 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式建立。
广州
2.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9 年 12 月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福建古田
中华苏维埃
1931 年冬 1.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第一次全国
江西瑞金 2. 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代表大会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
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 年 1 月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
贵州遵义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取消了博古、李德等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1.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945 年 4 月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中共七大 2.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
延安 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向。
3.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
中共中央主席;
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 年 8-10 月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
重庆谈判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
重庆 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 1 -
2.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
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1.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
重庆政治协 1946 年 1 月 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商会议 重庆 2.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
针。
主要内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中国人民政 1949 年 9 月
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治协商会议 北平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 制度正式确立。
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
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第一届全国
1.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 1954 年 9 月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
会第一次会 北京 2.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
中共八大 1956 年 2.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
设。(良好开端)
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
中共八大二
1958 年 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况的愿望;
次会议
2. 但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 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 1.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中共十一届 1978 年 12 月 2. 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伟大转折;
三中全会 北京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4.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
导集体。 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 2 -
中共十一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
1981 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中全会 完成。
邓小平明确提出:
1.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中共十二大 1982 年
2.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
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届
1984 年 10 月
三中全会
1.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
中共十三大 1987 年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
3.提出“三步走”战略。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
南方谈话 1992 年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段;
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 1992 年
2.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
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中共十四届 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1993 年 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中全会 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3.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
中共十五大 1997 年
自己的行动指南;
2.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 江泽民在会上做了《......》的报告; 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2. 提出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义的问题;
中共十六大 2002 年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 2.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
- 3 -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中共十七大 2007 年 胡锦涛在会上做了《......》的报告,科学发展观 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
中共十八大 2012 年 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
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十二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 2013 年 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
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中共十八届
2013 年 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
三中全会
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
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中共十八届
2014 年 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全会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在江 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年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
2014 年
苏调研时 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
第 70 届联合
2015 年 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
国大会
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
中共十八届 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2015 年 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我国的
五中全会 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中共十九大 2017 年 1. 习近平在会上做了《......》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
- 4 -
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
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联合国社会
发展委员会 2017 年 2 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第 55 届会议
中共十九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变为: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0 年
五中全会 国家;②全面深化改革;③全面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
庆祝中国共
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
产党成立 100 2021 年 7 月
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周年大会
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 全面总结了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十个坚持”
中共十九届
2021 年 11 月 2. 号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六中全会
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外交
时间 事件 内容 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
1953 年底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
2. 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
界的安全;
1954 年 日内瓦会议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3. 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
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
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 年 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
1971 年 10 月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 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 5 -
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
1971 年 乒乓外交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2.“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1971 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 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
1979 年 中美建交
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内容 意义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胜利的基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1.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本性的变化;
解放战争时期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 2.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 政治上: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具体做法:①1950 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1950-1952 年
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 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
中立富农。 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
结果: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件。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三大改造时期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
1953-1956 年 集体化和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道路。 来;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6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
改革开放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
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工作重心(中心)的转移
历史事件 工作重心(中心)的转移
秋收起义失败后 从城市转入农村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从农村转向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