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会议汇总会议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广州1. 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 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式建立。广州2.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福建古田中华苏维埃1931 年冬 1. 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第一次全国江西瑞金 2. 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代表大会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35 年 1 月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贵州遵义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取消了博古、李德等的最高军事指挥权。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1.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1945 年 4 月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中共七大 2.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延安 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向。3.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5 年 8-10 月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重庆谈判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重庆 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 -2.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1.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重庆政治协 1946 年 1 月 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商会议 重庆 2.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主要内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中国人民政 1949 年 9 月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治协商会议 北平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 制度正式确立。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第一届全国1.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 1954 年 9 月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第一次会 北京 2.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议1.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中共八大 1956 年 2.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设。(良好开端)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中共八大二1958 年 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况的愿望;次会议2. 但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 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 1.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共十一届 1978 年 12 月 2. 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伟大转折;三中全会 北京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4.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导集体。 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2 -中共十一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1981 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六中全会 完成。邓小平明确提出:1.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共十二大 1982 年2.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届1984 年 10 月三中全会1.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中共十三大 1987 年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提出“三步走”战略。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南方谈话 1992 年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过程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段;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1992 年2.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中共十四届 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1993 年 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三中全会 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3.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共十五大 1997 年自己的行动指南;2.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 江泽民在会上做了《......》的报告; 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2. 提出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义的问题;中共十六大 2002 年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 2.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 3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中共十七大 2007 年 胡锦涛在会上做了《......》的报告,科学发展观 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中共十八大 2012 年 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2013 年 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中共十八届2013 年 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三中全会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中共十八届2014 年 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中全会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在江 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年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2014 年苏调研时 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第 70 届联合2015 年 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国大会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中共十八届 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2015 年 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我国的五中全会 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中共十九大 2017 年 1. 习近平在会上做了《......》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 4 -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 2017 年 2 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第 55 届会议中共十九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变为: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 年五中全会 国家;②全面深化改革;③全面依法治国;④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庆祝中国共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产党成立 100 2021 年 7 月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周年大会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 全面总结了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十个坚持”中共十九届2021 年 11 月 2. 号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中全会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外交时间 事件 内容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1953 年底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2. 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1954 年 日内瓦会议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 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 年 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1971 年 10 月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 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1971 年 乒乓外交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2.“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1971 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 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1979 年 中美建交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时期 内容 意义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胜利的基地。《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1.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本性的变化;解放战争时期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 2.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 政治上: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具体做法:①1950 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革命时期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1950-1952 年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 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中立富农。 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结果: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件。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三大改造时期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1953-1956 年 集体化和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道路。 来;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改革开放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工作重心(中心)的转移历史事件 工作重心(中心)的转移秋收起义失败后 从城市转入农村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从农村转向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