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结合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体会事物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
【教村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节课设两目:第一目“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主要说明质与量在相互转化之中有怎样的规律性。第二目“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从如何把握事物变化发展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方面说明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
【教学目标】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适度的含义。
2.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关键能力:
3.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状态以及适度原则要求。适度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运用发展的状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问题.
公共参与:学会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变”“量变”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坚持辩证思维,在质量互变中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正确理解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文分析
教师: 真理与谬误、难与不难之间有没有鲜明的界限 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在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基础上理解适度原则,学会用适度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变化,把握事物的发展。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议题1:对“质”和“量”的理解从寓言故事谈起
议题2: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 探析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议题3:从5G的发展历程辨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渐进性和飞跃性及其它们间的系?
第一幕: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题一:对“质”和“量”的理解从寓言故事谈起
探究活动一:视频分析《一日一钱》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对“质”和“量”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结果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
这里的类似,是指思维角度的类似。
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什么是“质”?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2、什么是“量”?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特别提醒】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
议题二: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 探析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探究活动二:材料分析《我们的成长历程》
很多人会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大...的求学经历。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而当进入新的学段时,新的量变就又开始了。正是在这种“量变一质 变一量变....的前进式循环中,我们得到了发展。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的理解。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地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含义: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
(3)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作用: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知识整合】区别量变与质变
第二幕: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议题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思维方式的什么特征?
探究活动三:材料分析《小猴子种葡萄》
网络革命在持续进行。在2G时代,语音通话资费高,还有漫游费、长途费等。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兴起的是语音、视频等交流形式。智能手机和APP的爆炸式增长,成功迎来4G这一更高速上网时代。 如今,万物互联的5G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探究问题:(1)结合从2G--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含义的理解。
(2)结合从2G3--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 飞跃性关系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材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质变互变规律支配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相互交替,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生理想、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质变,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
启示:质变始于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质变。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1)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2)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是打破旧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探究活动四:图示分析
探究问题:从上面图示中你能看出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量的每一变化都影响着质,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质,量变必然影响质,质变必然影响量。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整合】区别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为什么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没有鲜明的界限
导入新课
真理与谬误、难与不难之间有没有鲜明的界限 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在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基础上理解适度原则,学会用适度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变化,把握事物的发展。
“为什么说“一 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一框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主线
《逻辑与思维》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2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 探析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议题
1
对“质”和“量”的理解从寓言故事谈起
3
从5G的发展历程辨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渐进性和飞跃性及其它们间的系?
0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
对“质”和“量”的理解从寓言故事谈起
议题
探究与分享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对“质”和“量”的理解?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不积鞋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
这里的类似,是指思维角度的类似。
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1、什么是“质”?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之所以称之为“水”,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其它物质的固有的规定性
零度以下
当气温达到零度以下时,“水”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不再是“水”,而变成“冰”了
2、什么是“量”?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在空间上的变化。
条件:在水所适应的温度下
【特别提醒】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质 量
区别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决定因素: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不是直接同一)
能区别不同的事物。 可认识同一事物
联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③质、量都是一定事物的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2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 探析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议题
探究与分享
很多人会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大...的求学经历。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而当进入新的学段时,新的量变就又开始了。正是在这种“量变一质 变一量变....的前进式循环中,我们得到了发展。
探究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的理解。
我们的成长历程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分析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
质变
量变
必要准备
必然结果
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如果不努力学习,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就很难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质变
质变
质变
量变
知识积累的过程:
量变
知识积累的过程:
量变
知识积累的过程:
量变
知识积累的过程:
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促成了我们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事物的矛盾运动。
量变
质变
新量变
新质变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地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含义: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
(3)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作用: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量 变
质 变
必要准备
必然结果
【知识整合】区别量变与质变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根本区别
量变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在度的范围之内
质变 性质变化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超出度的范围
02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思维方式的什么特征?
议题
探究与分享
网络革命在持续进行。在2G时代,语音通话资费高,还有漫游费、长途费等。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兴起的是语音、视频等交流形式。智能手机和APP的爆炸式增长,成功迎来4G这一更高速上网时代。 如今,万物互联的5G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探究问题:(1)结合从2G--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含义的理解。
(2)结合从2G3--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 飞跃性关系的理解。
通信时代:从1G到5G
探究与分享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2G
3G
4G
……
量变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量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质变
……
……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5G
连续性
渐进性
量变
质变
间断性
飞跃性
材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质变互变规律支配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相互交替,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生理想、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质变,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
启示:质变始于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质变。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探究与分享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
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1)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2)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是打破旧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探究与分享
探究问题:从上面图示中你能看出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吗?
小学
中学
大学
量变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量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间断性
飞跃性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质变
质变
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量的每一变化都影响着质,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质,量变必然影响质,质变必然影响量。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知识整合】区别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含义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体现 量变的体现 质变的体现
表现在现实中 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 出现了新事物
本框小结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连续性和间断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与下图漫画《此处无水》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语词有( )
①功亏一篑②行百里者半九十③滴水穿石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替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
③质变是量变的前提,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人类社会形态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
①是由低级到高级直线前进的 ②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③在量变与质变交替中前进 ④是由“量变→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依据有( )
①量变是质变的开始,必然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发展中的质变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人把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事物的量持续积累的过程
③打破旧质代之以新质的过程
④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前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依据是(  )
①人类社会是持续发展的
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
④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迂回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古希腊一农夫养驴以运货。某日,驴驮货轻快而行,遂略加货物,驴仍走得轻快,再加一点,驴依然走得轻快,再加……最后,驴身体不支倒地而毙。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B.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C.量变和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研究人员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该成果将提供一个全新的二维平台,以供科学家们理解曾长期困扰物理学界的高温超导电性的起源问题,并将打开一扇研究非常规超导体的大门,同时也为全新电学性能的开拓和工程化铺平道路。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层石墨烯以“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会出现超导现象,表明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②两层石墨烯以“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会出现超导现象,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③“神奇角度”的发现会对科研带来一系列影响,体现了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④“神奇角度”的发现将打开一扇研究非常规超导体的大门,表明事物发展是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要求是(  )
     宝宝快跳
A.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B.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D.无视条件,夸大主观能动性
1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是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  )
①事物的变化促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诡辩观点: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2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夸大静止,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质变,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积累
C.否认量变,认为质变不需要有量的积累
D.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1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面与圆锥体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道理是(  )
①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①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③统一、平衡是质变过程中的状态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有关,如下图所示。对这一图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
人体血液pH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图
A.pH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1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记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图为高二某同学的笔记本,“记录区”用来在上课时快速记录,“整理区”用来课后归纳重点、补充疑问,“提示区”用来写下整个笔记的提纲或延伸说明。原始的记录→逻辑的整理→关键的提示,这一方法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材料中的人错在( )
①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8月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陆续开展。70多年来,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每一个规划的顺利实施都推动着我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7.每一个规划的顺利实施都推动着我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体现了( )
①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③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完成 ④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材料启示我们要( )
A.根据需要,抓住机会积极促成质变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正确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 D.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这告诉我们( )
①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一定会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8年的精准脱贫,我国的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任务依然艰巨,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根据我们党的整体战略安排,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基础上,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的理解。
2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是谁背着竹篓,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谁脸上沾满泥土,对着草儿绽开笑颜;又是谁每天冒着死亡的威胁,尝遍百草。为了完成《本草纲目》,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他深入民间,不耻下问,他精心编选,反复实践,他就地采药,不辞劳苦。耗尽半生心血,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巨著。没有人知道,李时珍付出了多少艰辛,只是在积累中,他的医学之花绽放了。
上述材料蕴含了事物发展的什么道理?这对我们进行辩证思维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①②:漫画《此处无水》强调要坚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意思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这都说明要坚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选项①②与漫画主旨相符,故①②入选。
③④:选项③④强调量变,注重量的积累,故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D
【解析】
【详解】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故①不选。
②④: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故②④不选。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D。
3.D
【解析】
【详解】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曲折前进的,故①不选。
②④:依据图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是由“量变→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故②④入选。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在量变与质变交替中前进的,该选项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D。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量变是质变的开始,但只有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①不选。
②③: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发展中的质变,故②③入选。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的说法错误,量变和质变都重要。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讲,质变更为重要。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③④:西藏巨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新事物(新质)代替旧事物(旧质)的过程,故③④入选。
①: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故①错误。
②:事物量的持续积累未必引起事物的发展,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D。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②: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也反映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故①②入选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故③错误
④:题干并未涉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故④入选。
故本题选A。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D:农夫不断给驴添加货物,导致驴被压死,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D正确。
A:材料只讲到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并未再引起新的量变,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安排除。
B: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B项说法错误,排除。
C:量变与质变有明确的界限,区分二者要看事物的质态是否发生根本改变,C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D项。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事物的联系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故①不选。
②:两层石墨烯以“神奇角度”缠扭在一起时,会出现超导现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②正确。
③:“神奇角度”的发现会对科研带来一系列影响,体现了联系的复杂多样,故③入选。
④: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漫画中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出过高的要求明显“失当”,没有把握好“分寸”,违背了适度原则,故C入选。
AD:材料强调的是要注重量的积累,选项AD项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说的,不属于辩证思维,故AD不选。
B:选项B说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故本题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②④:材料指出小火慢慢加热凉水,青蛙最终丧失逃生能力,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故②④入选。
①:单纯的事物的量变并没有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故①错误。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B:由1粒谷子落地时的声音不易察觉,类推出1整袋谷子落地的声音仍不易察觉,明显是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存在,故B入选。
ACD:选项ACD都不是对材料中诡辩观点的正确认识,故排除ACD。
故本题选B。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④:题干中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变化是量变,是连续性的过程;引起截口几何特性的变化是质变,是连续性的间断,故①④入选。
②③: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是“这种变化过程”,②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③强调发展方向,与题意不符,故②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①④入选。
②: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的飞跃,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②错误。
④:统一、平衡是量变过程中的状态,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pH在6.8和7.8间的变动既存在量变,也存在质变,故A错误。
B:pH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属于量变阶段,故B正确。
C:pH在6.8和7.45间的变动既有量变也有质变,故C错误。
D:pH在7.35和7.8间的变动既有量变也有质变,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B:该同学的笔记本是一个系统,由“记录区”“整理区”和“提示区”等要素构成,这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表现在思维方法上即分析与综合的关系。B项正确;
A: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但材料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相关内容,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C: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但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相关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材料也未体现必然与偶然的关系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③:认为“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是没有看到前两个馒头的作用,这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人错在否认质变或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排除②。
④: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A
18.A
【解析】
17.
①②:每一个规划的顺利实施都推动着我国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故③说法错误。
④:每一个规划的实施推动着我国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并没有体现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8.
A:每一个规划的顺利实施都推动着我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同时也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社会新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是促进质变,而不是强调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
CD:材料强调的是抓住机会促进质变,没有涉及到正确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和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故CD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A。
19.B
【解析】
【详解】
①③:“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这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③正确。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错误。
④: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就不会产生质变,④说法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B。
20.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必须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决胜脱贫攻坚战。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2020年我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这是注重量的积累、长期努力的必然结果。④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不断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我们继续奋斗。
【解析】
【分析】
背景素材:脱贫攻坚
考点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的理解。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指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有效信息②: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8年的精准脱贫,我国的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可联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必须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决胜脱贫攻坚战。
有效信息③: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可联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2020年我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这是注重量的积累、长期努力的必然结果。
有效信息④: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可联系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不断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我们继续奋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得分点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必须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决胜脱贫攻坚战+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8年的精准脱贫,我国的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
得分点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2020年我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这是注重量的积累、长期努力的必然结果+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得分点④: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不断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我们继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点睛】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1.①道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启发:必须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即坚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解析】
【分析】
背景素材:李时珍事迹
考点考查:量变与质变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蕴含了事物发展的什么道理,这对我们进行辩证思维有何启发。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他深入民间,不耻下问,他精心编选,反复实践,他就地采药,不辞劳苦。耗尽半生心血,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巨著→可联系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必须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即坚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必须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即坚持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他深入民间,不耻下问,他精心编选,反复实践,他就地采药,不辞劳苦。耗尽半生心血,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巨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