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教案课题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和增加,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5、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6、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探究整合 课件展示一则招商广告:“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这个问题,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够知晓。质量守恒定律。【假设与猜想】(引导)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家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提出要求]在设计方案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假设,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2、实验该怎么做,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3、实验中需称量吗?需称量几次?4、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置有何要求?【设计方案】参与交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方案,适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实验】为探究前面的假设中哪一种正确,要求学生利用所设计的方案加以验证,北面一半学生做白磷燃烧反应的实验,南面一半学生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在实验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交流与小结】1.主持学生的交流发言,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结论(过渡)同学们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其实在很早以前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做了大量的实验,也和同学们一样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并总结。[交流与讨论]讨论交流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各小组交流本组的实验设计思路,在交流方案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借鉴。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精神。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播放影片)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2.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3.提醒学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中的注意点。【拓展与提高】(提问)任何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演示实验)P94实验5-1和实验5-2引导分析改进方案。问:①为何天平不平衡,看上去不守恒?由此可知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上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②若要对此装置进行改进,你应当如何设计?(小结)质量守恒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探究质量守恒的实质(提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为何相等呢?从微观上该如何分析呢?(播放动画)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思考(提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会变化吗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投影)1.解释现象(课本98页第3题)2.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①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 克。②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反思研究过程,回顾科学探究的步骤,畅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感受。练习册对应习题。 观看,认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守恒定律内容中的关键字,“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对表面上看似不守恒的实验,进行反思与评价,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讨论、思考。通过播放动画,使学生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有质的飞跃。通过练习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使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的亲身体会中得到升华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