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资源简介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2)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相关基础知识,学会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在课题1中,学生刚刚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所能提供的信息,这些为本节课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难度并不大,但因涉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等内容,如果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本节内容很可能成为其学习的。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违反客观事实,主观捏造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未标出化学反应的条件。
未写出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物的状态。
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1中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化学方程式。本课题则进一步介绍如何确认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学生以后自主应用这一化学语言奠定基础。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1、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主要指的是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应该是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都要客观事实的反映,为他们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科学思想和态度基础。而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可能会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提出假设,并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在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2、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核心问题,要引导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中个化学事前的化学计量数,绝不是拼凑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反映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定量的客观事实,因此必然要求各种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中的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化学方程式中的书写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现已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指出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即这个化学方程是配平的。接着教材有指出其他的化学方程式并非都这么简单,如果用化学式和反应条件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往往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引出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并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配平思路。教材接下来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较全面地说明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几个步骤,同时在“方法导引”栏目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应当在课堂上适当组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这种配平方法,而不宜讲授多的配平“技巧。
关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应简单看作是原子或分子的个数,事实上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反应现象绝非几个原子和分子间反应的结果,而是大量质点聚集所显示的宏观现象,例如,将2H2O = 2H2 ↑ + O2 ↑ 读作“2个水分子电解后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为宜,配平时再说在某个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本课题最后,教材指出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书写时,还要注意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符号“↑”、难溶物的沉淀符号“↓”都要书写完整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的“练习与应用”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练习,同时也是对此前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反应的一次总结,在教学和练习时应予注意。
四、教学活动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现在的微商铺天盖地,昨天看到朋友圈有这么一则广告:水变石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你觉得老师应该加盟吗? 播放动画:水的电解。 请同学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 提问:根据动画,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你觉得这个表达式能正确反映水电解这个化学反应吗? 小结: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 (活动一:引出配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预习的心得(如何配平) 小结:使用最小公倍数法要注意两点:①选择式子两边各出现一次,而且个数最多的原子入手;②找准最小公倍数。 课堂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 CO2— CO (2)Al+ O2 — Al2O3 (3)CuO + C —Cu + CO2 (4) 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5)H2S + O2 — S + H2O 练习反馈:对答案,全对的同学举手。(随机抽取一个没有全对的同学)问问错了哪道题,然后叫另外一个同学帮忙点拨。 (活动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提问: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你认为已经写好了吗?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预习的心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写、配、注、等。特别注意:气体↑只有当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时用此符号;沉淀↓ 只有当反应物中无固体,生成物中有固体生成时用此符号。 提问:如何把黑板上的符号表达式补充完整?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并改正 Mg + O = MgO Fe + O2 = FeO2 H2 + O2 = H2O 2H2O = 2H2 + O2 能力提升:甲烷(CH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活动三:小组竞赛) 组合化学方程式(卡片写有一些元素,利用这些元素组成一些物质,写出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总结: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号来标明;最后要配平。 (活动四:达标测评) 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学生回忆 学生写出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通过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来讲解配平的方法之一—最小公倍数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完成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回答 学生听讲、领会 学生独立完成 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结合动画与符号表达式,引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原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引出配平 让学生体验配平的目的和方法 提醒学生使用最小公倍数法的关键 通过练习巩固配平的运用 检测同学们掌握的程度 同伴启发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体验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提醒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通过练习再次巩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显示习题的梯度 通过小组竞赛提升能力,使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到升华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检测反馈
五、教学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就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
一、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步骤:(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 配平Al + Fe3O4 → Fe + Al2O3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 Fe + 4Al2O3
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二、观察法
具体步骤:(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观察: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
Fe2O3 + 3CO→Fe + 3CO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即
Fe2O3 + 3CO→ 2Fe + 3CO2
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即
Fe2O3 + 3CO == 2Fe + 3CO2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 Fe==Fe3O4 + 4H2
三、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
具体步骤:(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即乘2;(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配平FeS2 + O2 → Fe2O3 + SO2
第一步:在Fe2O3前乘2 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二步:配平铁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三步:配平硫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8SO2
第四步:配平氧原子。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四、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C2H2 + 5O2 ==4CO2 + 2H2O
五、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以上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应用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配平,首先要观察其反应方程式的特点,然后再确定适当的配平方法加以配平。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有氢看氢,无氢看氧。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为主体,所以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活动得到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需要补充和强化,总之少一灌输,多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提高本节课有效教学的关键。另外,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需要一个练习与巩固的过程,本节课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所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重点,不能一味过度要求书写正确,错误地引发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同时,以后还要加大练习力度。教师必须将学生出现的问题汇集起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克服。
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重学生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兴奋的学习氛围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方式,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展现不同的问题,若不适应学生这一心理,课堂就会平淡而缺乏生气。因而今后在应用练习等环节上,可以创设更富有鼓动性和竞争性的情景,如竟赛,过关斩将等方式,这样课堂就会出现勃勃生机。
2、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够完善。本节教材一开始就说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前面我已叙述过,容易让学生接受,但第一个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一下子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其实可以先讲第二个原则,在第二原则的基础上,才讲第一个原则,这样两原则的顺序调换,学生就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就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