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3.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化学式的概念,本课题是在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质的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转化。它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本课题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化学,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设计,动手实验等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四)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第三单元学习了分子、原子等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第四单元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也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作为初学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也喜欢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虽然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四、教学准备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小试管,塑料瓶,锥形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酒精灯,火柴。药品:白醋,小苏打,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红磷、细沙。五、教学设计教学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 用学生熟悉的场面创设情境。 学生观看,思考产生疑问。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 题做 出猜 想 提问:蜡烛燃烧和铁生锈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填写学案。 培养学生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得 出 结 论 提问:对你的假设和猜想能不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呢? 一、.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 2.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数据,总结。 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展示仪器和药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2.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三、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演示实验。PPT上出示问题。 2.分析现象,总结。 四、对比分析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报告设计的方案。 动手实验,组内分工合作。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观看,独立思考,解释现象,填写表格。 交流,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内容。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初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三组不同的反应(有气体产生,有气体参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气体。)进行对比,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铺垫。 形成质量守恒的概念。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探究实质 提问: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吗? 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总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学生代表用微观模型进行解释。 观看,总结。 总结反应前后“三不变”。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再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巩固提高 展示练习题。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运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思考,回答。 总结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学会观察,分析和归纳的学习方法历史回眸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提出问题。 观看,聆听。 思考。 感受科学家的严谨的科学精神。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谈收获和感受。 归纳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业 1.98页3.4两题。 2.根据教材94-95页内容,查阅资料,对镁条燃烧的称重结果提出猜想说出依据,并设计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课下完成。 巩固。 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六、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