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型)

资源简介

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判断推理。
3、通过活动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1、对着火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讲述】 由手帕燃烧想到火,火是古老而永久的话题。从钻木取火到神七腾空,从家中燃料的燃烧到实验室中铁、硫的燃烧,从传承百年的奥运圣火到庆祝胜利时的五色焰火,都是物质的燃烧。火给我们带来许多幸福,也有灾难,如何使物质燃烧,使燃烧的火焰熄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板书】课题1燃烧与灭火 “为什么手帕烧不坏”,由手帕燃烧想到什么?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 烧 的 条 件 【过渡】日常生活中见过很多燃烧的现象,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 【投影】棉花、酒精、石块、木材、沙土、煤块、水泥 【提问】能燃烧的物质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演示】水火相容 将一小块白磷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白磷为什么不燃烧?将充满氧气的试管罩住白磷,白磷燃烧。 【活动探究】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2: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大试管罩住,尽可能使试管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现象。 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讲解】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他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性质。 【板书】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板书】火三角 (燃烧的条件) 【提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可燃物,为什么不燃烧?说明什么? 思考、讨论、回答 棉花、酒精、煤块、木材能燃烧。 沙土、水泥、石块不能燃烧。 可燃性(如氢气) 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各小组动手实验 现象: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现象:未罩大试管的蜡烛燃烧 ,而罩了大试管的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活动小结:燃烧的条件 完成火三角: 强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改进演示实验优点:铜圈很好的固定白磷,用事先准备好的充满氧气的试管罩住白磷,节省时间,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燃 烧 条 件 应 用 上述问题再次说明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小组讨论: 1、小石子为什么不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4、从环保角度指出该装置的不足,该如何改进? 以问题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增强环保意识。
燃 烧 的 定 义 【提问】不同物质的燃烧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电灯通电放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有本质区别。 铁生锈、食物腐败不是燃烧 【板书】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不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不剧烈 总结:燃烧的定义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新知。
灭 火 原 理 【过渡】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 【投影】所用器材:火柴、蜡烛、烧杯、剪刀、沙土、湿布【灭火大比拼】利用桌上的器材你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使燃着 的蜡烛熄灭?(每组在3分钟内想出更多的灭火方法。将所用方法进行分类) 【板书】灭火的原理 思考并回答 进行实验探究 总结灭火原理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灭 火 原 理 的 应 用 【投影】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化学明星: (1)油锅起火该怎么办?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怎么办?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我爱文学:“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揭秘魔术:手帕为何烧不坏? 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下列练习 “火箭”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移走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盖锅盖(隔绝氧气) 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练习形式新颖, 不枯燥,学生积极思考,感受乐趣。
火灾 自救 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观看化学燃烧版《北京欢迎你》 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再次以歌曲的形式总结本节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歌曲形式新颖,学生在歌声中学到了知识。
作业 【课后调查】调查我校哪些地方应放灭火器。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根据自己住宅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学生可分组合作调查,也可独立完成,写一篇调查报告。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做到环保、便捷。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