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解度曲线图像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2.如图是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B.5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80gC.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D.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二、填空题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2)A 、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3)t1℃时,A 、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4)把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4.阅读下列溶解度曲线,并回答有关问题:(1)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氢氧化钙的溶解的曲线”未呈现在“a 图”中的原因是______。(2)20℃时,11g 硝酸钾投入到 10g 水中,形成的是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不断溶解,当温度升高到______℃以上时,固体全部溶解。(3)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是______,若将 CO2通入海水中吸收,应通入______(选填“深”或“浅”)海中。(4)实验室回收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得到硝酸钾固体,操作的方法是______。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方法)。6.下表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1)上述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是________。(2)要使KNO3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3)60℃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析出结晶_______g。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③要使乙物质析出晶体,可采取______的方法。④将90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析出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_克。(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和______有关。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___乙。(2)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g。9.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1)可用NaOH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_________(选择“很大”或“不大”)。因此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此交点的含义是_________。(4)打开雪碧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降低而__________。要使汽水中溶解的气体快速逸出,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A、从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错误。B、t2℃时,b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50g,c的溶解度小于15g。则50g水中能溶解ab的质量大于25g,溶解c的质量小于7.5g。所以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正确。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t1℃时溶解度b>t1℃时溶解度a>t3℃时溶解度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错误。故选C。2.B【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故选项正确;B、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75g,故选项错误;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故选项正确;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3.(1)温度为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2)B(3)C>B>A(4)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任写一个)【解析】(1)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P点表示温度为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2)分析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曲线最平缓,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小的是B。(3)分析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时,A 、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4)分析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故可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4.(1) 80g 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用该图不能明确呈现(2) 饱和 60(3) 随压强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深(4)降温结晶【分析】(1)根据a图可看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结合c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氢氧化钙相对较小,用a图不能明确呈现其变化规律;(2)由a图可看出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0g,即是10g水中最多溶解3g硝酸钾,所以此时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随着温度升高,固体不断溶解,恰好完全溶解时,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溶解度为110g,结合图示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所以当温度达到60℃时,硝酸钾完全溶解(忽略水分蒸发);(3)由图b可看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由图d可看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二氧化碳通过海水吸收,通入位置越深,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所以应通入深海进行吸收;(4)由图a可看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回收硝酸钾应用降温结晶法进行回收硝酸钾晶体。【点睛】5.(1) A 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B>A>C(3)加溶质【解析】(1)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P点BC溶解度曲线相交,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两者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者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此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溶质、减少溶剂、降温。6.(1)KNO3(2)蒸发结晶(3)89.1【分析】(1)根据图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分析,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填:KNO3;(2)要将KNO3从其饱和溶液中的全部结晶出来,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3)6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在100g水里溶解110gKNO3,10°C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即在100g水里溶解20.9gKNO3,故60°C时,用100g水配成KNO3饱和溶液再将其降温到10°C析出晶体质量= 110g-20.9g= 89.1g,故填: 89.1。7.(1) 40g 甲=乙>丙 蒸发结晶 10(2) 压强 温度【解析】(1)①由图可知,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填40g。②由图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此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即甲=乙,t2℃时,丙的溶解度曲线比甲、乙的溶解度缺少都低,表明t2℃时,丙的溶解度小于甲、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③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影响较小,则要使乙物质析出晶体,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④由图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此时90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量为40g,水的质量为50g,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90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50g水中只能溶解30g甲,则此时析出晶体的质量=40g 30g=10g,故填10。(2)打开汽水瓶瓶盖时,汽水瓶中的压强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故填压强;体内的温度高于体外温度,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填温度。8.(1)<(2)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95【分析】(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2)由图可知,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意义是: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该温度下,将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45g=95g。9.(1)2NaOH+MgCl2=Mg(OH)2↓+2NaCl(2) 不大 蒸发结晶(3)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4) 减小 升温、摇晃【分析】根据粗盐提纯及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去分析。(1)NaOH与Mg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对于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采用蒸发结晶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3)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是相等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此交点的含义是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4)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温度一定时,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打开雪碧汽水瓶盖时,压强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要使汽水中溶解的气体快速逸出,可以升高温度或摇晃。故填:减小;升温、摇晃。【点睛】本题考查粗盐提纯及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需要掌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0.(1)饱和(2)氯化钠NaCl(3)降温结晶【解析】(1)20℃时,硝酸钾溶解度30g,故向100g水中加入40gKNO3,充分溶解后,是饱和溶液;(2)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恢复至30℃时,析出晶体较少的是氯化钠;(3)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