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春七下历史期末复习考前读记0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背记要点中国古代史概述1、总体特征两条基本线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4)元朝:结束唐末以后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朝代歌: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2、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久的长久保持统一局面的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长久保持统一的“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长久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3)在长期的统一局面影响下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国家观念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各民族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政权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的努力 (2)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中国古代史考点网络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 京杭大运河、科举制创立唐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交往频繁(文成公主入藏)、中外交往频繁(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社会风气开放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商业繁荣 城市繁荣:城市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 海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 货币: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 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 政治:废丞相 设内阁 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清 政治:设军机处 巩固边疆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隋朝 政治:编订户籍 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文化:创立科举制 工程:开通大运河元朝 政治:确立行省制度; 边疆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清朝 政治:设军机处 巩固边疆: 台湾——设台湾府 西藏——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册封达赖和班禅; 新疆——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东北——进行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总结:(1)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发展特点之一 (2)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发展阶段 时期 君主专制(中央的变化) 中央集权(地方及选官、经济的变化)确立 秦朝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巩固 西汉 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官营、专卖、铸五铢钱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加强 北宋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通判、转运使发展 元朝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行省制强化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废行省,设三司顶峰 清朝 设军机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废除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6、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1)、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①政治上:禅让制→世袭制;部落联盟→国家建立;分封制逐渐形成并盛行;②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2)、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由建立到不断巩固;封建社会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①政治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断发展;②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朝法家独尊;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④对外关系上:由开放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⑤科技上:由世界领先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⑥民族关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并加强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重要考点解析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空线索】考点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结束东晋以来分裂局面的朝代?建立者?都城?统一时间?朝代:隋;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时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大运河时期、目的、三点、作用?时期: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4、中国古代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创立这一制度的朝代、创立者?完善的朝代?废除的朝代?影响?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朝代:隋朝;创立者:隋炀帝;完善的朝代:唐(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废除的朝代:清朝(1905年)影响: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推动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考点二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者及都城?唐朝鼎盛时期?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鼎盛时期:开元盛世;2、列举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及当时的皇帝?贞观之治的原因?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原因: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注明谏臣魏征);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采取的相同措施?相同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知人善任,重用人才,重视文教。考点三 盛唐的社会气象1、唐朝出现的新农具?唐朝时最具特色的手工业品?唐朝时国际性的大都会?新农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手工业品:唐三彩;大都会:长安2、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仙、诗圣、诗史”?时期:唐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史诗:杜甫的诗考点四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的民族政策?列举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表现?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2、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朝代及标志?唐朝管理西域的机构?朝代:西汉;标志: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3、藏族的祖先?唐朝与这一民族友好关系的表现及意义?反映这一事件的绘画作品?祖先:吐蕃;表现: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绘画作品:阎立本的《步辇图》4、唐朝的对外政策?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特点?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特点:双向交流考点五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1、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的影响?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影响: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2、五代十国的实质?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背记要点1、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2、宋元时期的政权更迭3、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二)重要考点解析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空线索】考点一 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1、宋元的时代特征?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革2、北宋建立者、都城?南宋建立者、都城 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民族政权?北宋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南宋建立者:赵构;都城:临安(今杭州);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地方?)北宋在政策的特点 措施: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地方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特点:重文轻武(防止武将专权)。4、北宋与辽签订的盟约?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标志 对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盟约:澶渊之盟抗金将领:岳飞;标志:宋金和议认识:有战友和,和为主流考点二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治1、统一蒙古的人物?元朝的建立者及都城?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新民族:回族2、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具体内容?制度:行省制度;内容:由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军事;设御史台负责监察。3、元朝管理西藏、今台湾、西域的机构分别是?西藏:设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台湾:设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今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考点三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方向?过程?原因?启示?方向: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过程: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2、宋朝时居首位的粮食作物?瓷都?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时期及地区?作物:水稻;瓷都:景德镇;商港:广州、泉州;机构:市舶司;纸币:交子;时期:北宋;地区:四川地区3、宋朝时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里面专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场所:瓦子;圈子:勾栏4、雕版印刷术在什么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时期、发明者?什么时期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什么时期发明了火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的时间?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的时间?雕版印刷术:隋唐朝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开始使用指南针:北宋发明火药:唐朝;开始使用:唐朝末年;广泛使用:宋元时期5、宋词的代表人物?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资治通鉴》成书时期、作者、体例?《清明上河图》作者?时期?宋词代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代表: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03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背记要点1、中国古代王朝在思想文化上的统治措施2、秦汉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制3、对外开放的态势(二)重要考点解析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空线索】考点一 明清政权更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清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明朝的建立者?推翻明朝的事件?清朝的建立者?民族?明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事件:李自成起义清建立者:皇太极;民族:满族3、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4、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在位皇帝?措施:政治方面,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权达到顶峰)。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标志:设立军机处;皇帝:雍正帝5、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一人之手,杜绝和排斥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的统治危机。考点二 明清的对外关系1、明清对外关系和平交往史实?暴力冲突(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 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次数?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影响?目的:宣扬国威次数:七次出发地点:刘家港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3、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1)客观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郑和远航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客观条件。(2)主观原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雄大无畏的气概,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便于同西洋各国沟通。4、雅克萨之战在位皇帝?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皇帝:康熙帝条约:《尼布楚条约》5、清朝的对外政策?影响?启示?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是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坚持对外开放。考点三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清朝前期对台湾、西藏、新疆管辖的措施 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西藏: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新疆: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2、对清朝加强边疆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措施的基本认识(1)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历代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辖,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3)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点四 明清时期的建筑、科技巨著和文学艺术1、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建筑群:紫禁城2、明代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著作及作者?明代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全面总结的著作、地位及作者?明代农业科学巨著?作者?1)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2)著作:《天工开物》;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3)农业著作:《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3、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及作者?1)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朝)2)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朝)3)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4)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朝)4、明朝昆曲代表人物?代表作?京剧形成于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地位?昆曲:1)汤显祖,《牡丹亭》;2)洪昇,《长生殿》;3)孔尚任,《桃花扇》京剧:清朝道光皇帝;被誉为“国剧”。5、近代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有统治地位。(2)封建专制统治下,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4)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抑制了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