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1-3单元)模拟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1-3单元)模拟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1-3单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的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2015九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长征胜利 ④秋收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4.(2018九上·椒江月考)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 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
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7.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8.“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演说中谴责的日本“卑鄙的进攻”是指(  )
A.偷袭苏联 B.偷袭波兰 C.偷袭珍珠港 D.柏林战役
9.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10.(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1.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查禁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④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15.(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垄断组织形成
B.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C.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
D.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
1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A.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17.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18.读下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指出哪一组数字代表的国家是协约国集团?(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9.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20.“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华盛顿 B.孙中山 C.甘地 D.林则徐
21.下图所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D.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2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上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材料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兴趣小组考察了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遗址,阅读了揭露德国纳粹党罪恶的《安妮日记》。他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  )
①实地调查法 ②查阅文献法 ③问卷调查法 ④访问调查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兴趣小组还收集了一些数据,制作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看出(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5年8个月零8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间最长
②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规模空前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二、非选择题
25.(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片都和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请结合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叙述这一历史人物的革命活动。
(3)请结合有关史实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简要的评价。
26.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前的世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德国和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影响对外政策
德国 40% 70% 800万 为转嫁危机,加快了对外侵略掠夺的步伐
日本 32.5% 50% 300万
材料二:战争的浩劫
材料三:战后之“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材料一图中的哪一方作战?材料一反映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照片”有助于我们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当你看到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后,你会有哪些感悟?
(3)比较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分别处于怎样的境遇(地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的年代尺
材料二:
材料三: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四:“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材料一中①②分别指什么重大事件?据材料二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3)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历史,对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从题干中“自由民国,八年以来”推算此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在191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故可以排除ABD,选择C。
【点评】知道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首先B可以排除,题干中的做法是要缓和阶级矛盾,故C也是不对的;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D是手段不是目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3.【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南昌起义发生在1928年8月,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的反应”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故③④正确;①②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有关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转变,是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更真实地呈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实际上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是客观事实,①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理解。题目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武器装备落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等,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故选D。在1930至1933年间,国民政府先后组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在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因而敌人的实力、武器装备落后等不是主要原因,而军事策略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AB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开始史实的识记。对于红军长征,还可以考查时间、路线、结果、意义和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发生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用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经济危机越来越厉害。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逐步走出来。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进攻“可以推断是1941年12月7日的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规模扩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解放战争相关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故此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正确答案是B。
【点评】知道解放战争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1935年2月”,联系所学知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题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为背景,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新青年》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观念的反应”阶段;京师大学堂建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改良运动,属于“制度的反应”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是两个不同的政党,属于“组织的反应”阶段。
D项③④属于“组织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面对西潮冲击下的所做回应,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等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由于陈独秀等思想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号召“打倒孔家店”,所以导致“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C项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是出现题干现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关键是记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3.【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②的选项。
A项①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这句话指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发生改变,故“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很快被推翻;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题干材料中“革命尚未成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开展激烈的争夺。于是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16.【答案】D
【知识点】“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知孙中山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D正确;此时清政府并没有被推翻,A错误;B中最早提出者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C错误。
17.【答案】B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材料体现了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罗斯福的谈话表明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是罗斯福的谈话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及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8.【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可知,⑤是英国,①是法国,③是俄国。
C项①③⑤代表的是协约国集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
19.【答案】A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A项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是题干中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符合题意;
BC两项的表述,均与史实及题意不相符合;
项,不符合题意;
D项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错误,应该是自治,不是独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甘地的相关活动—抵制英国经济侵略相关活动,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可知,反映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甘地是题干材料中的“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答即可。
21.【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在东北。各派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靠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由图中农户、耕地大量减少,荒地不断增加,军队数量和军费不断上升可知,军阀混战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难深重。故正确答案为D。ABC从题干图中信息中不能体现,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军阀割据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2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誓词中的“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本军”是指国民革命军,“总理”是指孙中山。这是北伐军的誓词,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A项国民革命军是题干材料中“本军”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23.【答案】(1)A
(2)A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兴趣小组考察南京大屠杀遗址体现的是实地调查法,阅读了《安妮日记》体现的是查阅文献法。
A项①②是兴趣小组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符合题意;
(2)对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时间,可以发现中国战场开辟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发现二战波及的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持续的时间的长久性,故①②能直接从图表中得出,③④ 并不能直接从图表中得出结论。
A项①②是从题干表格中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调查的手段和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2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空白处前面的华盛顿会议可知此处应是《九国公约》.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25.【答案】(1)孙中山。
(2)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同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因此以上图片都和孙中山有关。
(2)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同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被国民党尊为“国父”。
故答案为:(1)孙中山。
(2)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6.【答案】(1)同盟国集团;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2)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到了协约国一方作战。材料一中图一反映出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图二反映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也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的感悟是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3)根据材料提示信息可知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是弱小国家,处于无权的地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因此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事实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故答案为:(1)同盟国集团;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2)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有: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等。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37-1944”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是中国成为对日作战(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1 / 1浙江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1-3单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从题干中“自由民国,八年以来”推算此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在191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故可以排除ABD,选择C。
【点评】知道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2.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的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首先B可以排除,题干中的做法是要缓和阶级矛盾,故C也是不对的;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D是手段不是目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3.(2015九上·萧山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长征胜利 ④秋收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南昌起义发生在1928年8月,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4.(2018九上·椒江月考)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的反应”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故③④正确;①②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有关知识。
5.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样的改变能(  )
①增加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 ②突显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
③更全面诠释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④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转变,是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更真实地呈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时间实际上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是客观事实,①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理解。题目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武器装备落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等,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故选D。在1930至1933年间,国民政府先后组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在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因而敌人的实力、武器装备落后等不是主要原因,而军事策略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AB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开始史实的识记。对于红军长征,还可以考查时间、路线、结果、意义和影响。
7.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案】B
【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发生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用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经济危机越来越厉害。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逐步走出来。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8.“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演说中谴责的日本“卑鄙的进攻”是指(  )
A.偷袭苏联 B.偷袭波兰 C.偷袭珍珠港 D.柏林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进攻“可以推断是1941年12月7日的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规模扩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相关史实。
9.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解放战争相关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故此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正确答案是B。
【点评】知道解放战争相关知识。
10.(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1935年2月”,联系所学知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可知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B项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是题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为背景,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11.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新青年》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观念的反应”阶段;京师大学堂建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改良运动,属于“制度的反应”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是两个不同的政党,属于“组织的反应”阶段。
D项③④属于“组织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面对西潮冲击下的所做回应,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查禁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等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由于陈独秀等思想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号召“打倒孔家店”,所以导致“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C项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是出现题干现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关键是记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④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说法错误,应排除含②的选项。
A项①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14.(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孙中山这句话指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发生改变,故“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很快被推翻;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题干材料中“革命尚未成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5.(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垄断组织形成
B.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C.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
D.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开展激烈的争夺。于是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1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A.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答案】D
【知识点】“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知孙中山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D正确;此时清政府并没有被推翻,A错误;B中最早提出者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C错误。
17.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答案】B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材料体现了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罗斯福的谈话表明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肯定中国抗战的作用是罗斯福的谈话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及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8.读下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指出哪一组数字代表的国家是协约国集团?(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可知,⑤是英国,①是法国,③是俄国。
C项①③⑤代表的是协约国集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
19.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答案】A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A项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是题干中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符合题意;
BC两项的表述,均与史实及题意不相符合;
项,不符合题意;
D项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错误,应该是自治,不是独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甘地的相关活动—抵制英国经济侵略相关活动,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0.“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华盛顿 B.孙中山 C.甘地 D.林则徐
【答案】C
【知识点】印度的觉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可知,反映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甘地是题干材料中的“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及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答即可。
21.下图所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D.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在东北。各派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靠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由图中农户、耕地大量减少,荒地不断增加,军队数量和军费不断上升可知,军阀混战导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难深重。故正确答案为D。ABC从题干图中信息中不能体现,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军阀割据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2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上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材料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誓词中的“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本军”是指国民革命军,“总理”是指孙中山。这是北伐军的誓词,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A项国民革命军是题干材料中“本军”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兴趣小组考察了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遗址,阅读了揭露德国纳粹党罪恶的《安妮日记》。他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  )
①实地调查法 ②查阅文献法 ③问卷调查法 ④访问调查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兴趣小组还收集了一些数据,制作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看出(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5年8个月零8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间最长
②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规模空前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兴趣小组考察南京大屠杀遗址体现的是实地调查法,阅读了《安妮日记》体现的是查阅文献法。
A项①②是兴趣小组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符合题意;
(2)对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时间,可以发现中国战场开辟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晚,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发现二战波及的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持续的时间的长久性,故①②能直接从图表中得出,③④ 并不能直接从图表中得出结论。
A项①②是从题干表格中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调查的手段和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24.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空白处前面的华盛顿会议可知此处应是《九国公约》.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二、非选择题
25.(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片都和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请结合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叙述这一历史人物的革命活动。
(3)请结合有关史实对这一历史人物进行简要的评价。
【答案】(1)孙中山。
(2)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同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因此以上图片都和孙中山有关。
(2)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同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被国民党尊为“国父”。
故答案为:(1)孙中山。
(2)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③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6.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前的世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德国和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影响对外政策
德国 40% 70% 800万 为转嫁危机,加快了对外侵略掠夺的步伐
日本 32.5% 50% 300万
材料二:战争的浩劫
材料三:战后之“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材料一图中的哪一方作战?材料一反映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照片”有助于我们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当你看到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后,你会有哪些感悟?
(3)比较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分别处于怎样的境遇(地位)?
【答案】(1)同盟国集团;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2)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到了协约国一方作战。材料一中图一反映出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图二反映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也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的感悟是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3)根据材料提示信息可知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是弱小国家,处于无权的地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因此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些事实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故答案为:(1)同盟国集团;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2)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的年代尺
材料二:
材料三: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四:“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材料一中①②分别指什么重大事件?据材料二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3)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历史,对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答案】(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有: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等。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37-1944”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是中国成为对日作战(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战有力地配合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