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5 西安事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5 西安事变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5 西安事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2020九上·义乌月考)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口口口口》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口口口口”应是(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
3.(2020九上·绍兴月考)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指的“统一”意指(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时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国民党一大召开时
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西安事变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 ②中共主张和平解决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④实行“兵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20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
7.(2019九上·长兴月考)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初步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
8.(2019九上·台州期中)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2019九上·苍南期中)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9九上·鄞州月考)“肩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是由国民党人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宗仁 C.叶挺 D.张学良
11.(2019九上·金华月考)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2.(2019九上·诸暨月考)它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做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了中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抗日战争
13.(2018九上·天台月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  )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5.(2018九上·金华月考)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技沥胆与肝”该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由内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西安事变应是“口口口口”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技沥胆与肝。”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是题干材料中所指的“统一”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6.【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材料“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可知,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AB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是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与材料反映的相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及学生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7.【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错误,张学良将军只参与了西安事变,没有参与重庆谈判;④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与重庆谈判无关。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所以②③是两者的相似点。
D项②③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似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点及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掌握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即要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A项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的标志是张学良改旗易帜,不符合题意;
B项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形成合作是题干材料里所说的“统一”,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图片上“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此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由此可见,①④不符合史实。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如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关键词“国耻家仇”、“东北易帜”、“少帅”、“西安举事”等即可判断这人是张学良。结合所学可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奉系军阀首领。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7年在北京自称陆海军大元帅,后由于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全部承诺,张作霖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军炸死。他的部将习惯称他为“大帅”,称张学良为“少帅”;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所以这付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张学良。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不符合题意;
D项张学良是题干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学良的事迹。解题时需要对题干中的关键词逐一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36岁”可以推断出张学良36岁时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B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
12.【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做抗日的绊脚石”......可得出该事件是西安事变,选A无疑。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前因后果的理解。
13.【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①项,张学良直接参与了西安事变,但是并没有直接参与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期间张学良正被蒋介石幽禁于重庆。故①项错误。②、③项,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使得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又假意坚持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故②、③项正确。④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但是,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8月28日到1945年10月10日),是国共双方在重庆商讨和平建国方案的会议。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同点,要求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属于稍难题。
14.【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捉蒋、放蒋、送蒋”三个关键词,能把这几个关键信息综合在一起的事件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捉蒋),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放蒋),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送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项张学良和题干中的“捉蒋、放蒋、送蒋”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5 西安事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2.(2020九上·义乌月考)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口口口口》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口口口口”应是(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技沥胆与肝”该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由内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西安事变应是“口口口口”应填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技沥胆与肝。”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3.(2020九上·绍兴月考)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指的“统一”意指(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在渐渐诞生”指的是西安事变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是题干材料中所指的“统一”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要求具备正确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时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国民党一大召开时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西安事变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 ②中共主张和平解决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④实行“兵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6.(2020九上·浙江月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据材料“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可知,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AB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是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与材料反映的相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及学生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7.(2019九上·长兴月考)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初步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错误,张学良将军只参与了西安事变,没有参与重庆谈判;④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与重庆谈判无关。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所以②③是两者的相似点。
D项②③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似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点及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掌握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8.(2019九上·台州期中)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即要认识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A项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的标志是张学良改旗易帜,不符合题意;
B项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形成合作是题干材料里所说的“统一”,符合题意;
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9九上·苍南期中)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图片上“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此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由此可见,①④不符合史实。
C项②③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如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10.(2019九上·鄞州月考)“肩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是由国民党人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宗仁 C.叶挺 D.张学良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关键词“国耻家仇”、“东北易帜”、“少帅”、“西安举事”等即可判断这人是张学良。结合所学可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奉系军阀首领。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7年在北京自称陆海军大元帅,后由于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全部承诺,张作霖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军炸死。他的部将习惯称他为“大帅”,称张学良为“少帅”;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所以这付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张学良。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不符合题意;
D项张学良是题干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学良的事迹。解题时需要对题干中的关键词逐一分析。
11.(2019九上·金华月考)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36岁”可以推断出张学良36岁时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B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
12.(2019九上·诸暨月考)它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做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了中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抗日战争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做抗日的绊脚石”......可得出该事件是西安事变,选A无疑。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前因后果的理解。
13.(2018九上·天台月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  )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①项,张学良直接参与了西安事变,但是并没有直接参与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期间张学良正被蒋介石幽禁于重庆。故①项错误。②、③项,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使得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又假意坚持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故②、③项正确。④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但是,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8月28日到1945年10月10日),是国共双方在重庆商讨和平建国方案的会议。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同点,要求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属于稍难题。
14.(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
(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1)D
(2)A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
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
15.(2018九上·金华月考)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捉蒋、放蒋、送蒋”三个关键词,能把这几个关键信息综合在一起的事件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捉蒋),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放蒋),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送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项张学良和题干中的“捉蒋、放蒋、送蒋”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