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世界上第一场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了彼得格勒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项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场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2.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二月革命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D项俄国十月革命是导致题干状况出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C.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的标志。
A项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不符合题意;
C项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理解准确,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4.《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 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这场革命取得胜利是在(  )
A.1917年 B.1921年 C.1936年 D.1991年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5.从“1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史称“十月革命”,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6.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7.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8.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这场革命被称为(  )
A. 二月革命 B.七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临时政府的大部分成员被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9.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
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答案】D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项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是强化而非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不符合题意;
B项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错误,托洛茨基的观点与斯大林理论是截然对立的,不符合题意;
C项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非一致,不符合题意;
D项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正确,材料中的三位苏共早期领导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实际都是在将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0.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
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答案】A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项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正确,材料“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体现了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理念,这既是一种优先发展更是一种牺牲其他行业的高速发展,符合题意;
B项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材料不涉及管理方式,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错误,根据材料其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符合题意;
D项注重思想政治说教错误,材料体现了其注重思想政治说教,但是这并不是本题的重点和主旨所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1.《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此时已经实现,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2.(2018九上·嘉兴月考)综观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
A.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
B.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
C.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D.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军,取得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土耳其革命没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项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相匹配,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不符合题意;
B项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不相匹配,因为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于1930年1月5日所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C项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相匹配,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项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匹配,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人物所在的国家名称及其历史贡献。
13.(2018九上·兴海月考)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
D.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前苏联”、“没有油”、“没锅”、“没有柴”、“斯大林万岁”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模式使苏联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B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4.(2017九上·嘉兴期中)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主要有(  )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①④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掌握。
1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答案】D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
16.苏联早期的二林刀刃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苏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因而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项C赫鲁晓夫改革和选项D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
三、材料分析题
17.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一:
材料二:(1917年4月)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四:
(1)请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将材料一中上述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1)图2,图4,图1,图3。
(2)效果:赢得民心。
原因: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进程。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然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战斗中的红军指挥官恰巴耶夫》就是反映的此时的史实。因而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图片的正确排序是图2、图4、图1、图3。
(2)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政治主张产生的效果及有这样的效果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政治主张会赢得民心,因为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本题主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依据材料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可知,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四图5《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依据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故答案为:(1)图2,图4,图1,图3。
(2)效果:赢得民心。
原因: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答案】(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跳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是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战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在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所给价格极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2)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出现了增长。主要原因是:战争结束,社会比较安定;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还完成了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此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其突出特点是:用强制性指令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等长期落后。所以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本题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此时的西方正面临“经济的崩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因此,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故答案为:(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跳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相关知识。
19.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文汇历史】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周年:100;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图1“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距今年2017年已有100周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观察图2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怀疑到赞赏,其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世界上第一场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二月革命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
3.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C.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 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这场革命取得胜利是在(  )
A.1917年 B.1921年 C.1936年 D.1991年
5.从“1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6.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7.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8.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这场革命被称为(  )
A. 二月革命 B.七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二、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9.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
A.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B.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D.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10.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
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11.《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12.(2018九上·嘉兴月考)综观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都不难发现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历史人物、国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
A.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
B.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
C.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D.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3.(2018九上·兴海月考)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
D.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14.(2017九上·嘉兴期中)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主要有(  )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6.苏联早期的二林刀刃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三、材料分析题
17.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一:
材料二:(1917年4月)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四:
(1)请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将材料一中上述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1
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19.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文汇历史】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了彼得格勒起义。起义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项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场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D项俄国十月革命是导致题干状况出现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的标志。
A项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不符合题意;
C项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理解准确,符合题意;
D项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史称“十月革命”,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强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了冬宫,临时政府的大部分成员被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项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是强化而非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不符合题意;
B项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错误,托洛茨基的观点与斯大林理论是截然对立的,不符合题意;
C项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错误,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观点都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而非一致,不符合题意;
D项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正确,材料中的三位苏共早期领导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实际都是在将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项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正确,材料“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体现了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理念,这既是一种优先发展更是一种牺牲其他行业的高速发展,符合题意;
B项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材料不涉及管理方式,不符合题意;
C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错误,根据材料其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符合题意;
D项注重思想政治说教错误,材料体现了其注重思想政治说教,但是这并不是本题的重点和主旨所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此时已经实现,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军,取得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土耳其革命没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项孙中山——中华民国——剪辫相匹配,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不符合题意;
B项斯大林——苏俄——农业集体化不相匹配,因为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于1930年1月5日所推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C项列宁——俄国——十月革命相匹配,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D项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匹配,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相关历史人物所在的国家名称及其历史贡献。
13.【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前苏联”、“没有油”、“没锅”、“没有柴”、“斯大林万岁”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模式使苏联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B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4.【答案】C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①④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掌握。
15.【答案】D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
16.【答案】B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苏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因而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项C赫鲁晓夫改革和选项D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识记。
17.【答案】(1)图2,图4,图1,图3。
(2)效果:赢得民心。
原因: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进程。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然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战斗中的红军指挥官恰巴耶夫》就是反映的此时的史实。因而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图片的正确排序是图2、图4、图1、图3。
(2)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政治主张产生的效果及有这样的效果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政治主张会赢得民心,因为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本题主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依据材料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可知,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四图5《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依据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故答案为:(1)图2,图4,图1,图3。
(2)效果:赢得民心。
原因: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8.【答案】(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跳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是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战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在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所给价格极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2)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出现了增长。主要原因是:战争结束,社会比较安定;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还完成了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此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其突出特点是:用强制性指令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等长期落后。所以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本题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此时的西方正面临“经济的崩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因此,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故答案为:(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跳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相关知识。
19.【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周年:100;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图1“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距今年2017年已有100周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和支持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观察图2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上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怀疑到赞赏,其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