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步练习
一、新文化运动
1.舟山是一座名城,名人辈出。曾担任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的定海人朱葆三(1848-1926年),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他可能见证到的是(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渡江战役
2.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4.新文化运动与1915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它所依托的文化刊物是(  )
A.《新青年》 B.《民报》
C.《共产党宣言》 D.《时务报》
5.(2017九上·瑞安期末)“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二、“五四”运动
6.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担当起先锋队作用的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学生
8.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18九上·杭州期中)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0.(2017九上·瑞安期末)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
①已扩展到上海 ②爆发的导火线 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12.(2018九上·金华月考)某班级准备开展庆祝“七一”活动,请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青春火炬,热血救国
C.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废除帝制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14.(2017九上·嘉兴期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注:君指王尽美)。”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
A.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B.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C.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 D.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
15.(2017九上·嘉兴期中)1920年2月陈望道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给指导长江以南建党活动的领导人审阅。这一领导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四、材料探究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
材料三:1949年,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扬帆远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陆的唏嘘与欣喜。
(1)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百折不挠的斗争,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两个脚印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
18.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求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
材料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材料二,三中的纲领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两个纲领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列举一个史实,印证你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由材料可知,胡适认为要去除文学作品中的陈词滥调,可以不讲究对仗、不用典故、不避讳俗字俗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要求,主张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新文化运动中著名人物提出的观点。
3.【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内容来看,新文化运动具有反封建性,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掌握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的贡献。
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报刊。
5.【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干中的“20世纪初”不符,同时也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中的“20世纪初”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
D项北伐战争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由图片“沮丧的德国人”离开,“得意的日本人”站在“山东省”可知,漫画反映了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根据所学,1919年初,英美等国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等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性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7.【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最先是由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的游行示威开启的.学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先锋队,6月3日,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中担当起先锋队作用的是学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919年的五四运动,最先是由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的游行示威开启的。
8.【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五四运动。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会出现在五四运动中。“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②“废除二十一条” 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
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是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
D项③④不可能出现在五四运动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口号的准确识记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翻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指的是具有反帝性,是辛亥革命的补课,起点是指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符合题意;A只是说辛亥革命的延续,A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C不符合题意;D错误,五四运动以后逐渐的发展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D不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新闻中的“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可见五四运动已扩展到上海,①已扩展到上海,符合题意。
题干新闻中的“初因青岛外交……后” 可见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爆发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题干新闻中的“……始由学生罢课……”可见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符合题意。
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虽然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本来在上海召开,由于被侦探发现,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所以地点改为嘉兴,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一大的基本史实回答。
1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项开天辟地,党的诞生符合“七一”活动,符合题意;
B项青春火炬,热血救国和五四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科学,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和辛亥革命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
1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由关键词“1961、四十年前会上逢、恩铭、王尽美”可知,诗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由于敌人的破坏,中共一大最后一在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的,因此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因此符合题干要求的领导人是陈独秀。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工人在北京发起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 中国革命没有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的道路,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一场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存在几千年的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其路线图大致是:上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改造。
故答案为:(1) 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 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 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本章是考试的一大重点。
17.【答案】(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出了代表参加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正义要求。但是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说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
18.【答案】(1)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一大、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目标。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结合材料,国际条件: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本题考查中共相关会议制定的纲领。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两个纲领的不同之处中共一大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本题考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了,如: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故答案为:(1)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一大、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目标。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步练习
一、新文化运动
1.舟山是一座名城,名人辈出。曾担任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的定海人朱葆三(1848-1926年),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他可能见证到的是(  )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2.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由材料可知,胡适认为要去除文学作品中的陈词滥调,可以不讲究对仗、不用典故、不避讳俗字俗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要求,主张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新文化运动中著名人物提出的观点。
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内容来看,新文化运动具有反封建性,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掌握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的贡献。
4.新文化运动与1915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它所依托的文化刊物是(  )
A.《新青年》 B.《民报》
C.《共产党宣言》 D.《时务报》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报刊。
5.(2017九上·瑞安期末)“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干中的“20世纪初”不符,同时也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中的“20世纪初”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
D项北伐战争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五四”运动
6.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由图片“沮丧的德国人”离开,“得意的日本人”站在“山东省”可知,漫画反映了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根据所学,1919年初,英美等国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等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是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性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7.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担当起先锋队作用的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学生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最先是由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的游行示威开启的.学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先锋队,6月3日,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中担当起先锋队作用的是学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1919年的五四运动,最先是由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的游行示威开启的。
8.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五四运动。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会出现在五四运动中。“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②“废除二十一条” 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
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是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
D项③④不可能出现在五四运动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口号的准确识记能力。
9.(2018九上·杭州期中)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翻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指的是具有反帝性,是辛亥革命的补课,起点是指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符合题意;A只是说辛亥革命的延续,A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C不符合题意;D错误,五四运动以后逐渐的发展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D不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0.(2017九上·瑞安期末)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
①已扩展到上海 ②爆发的导火线 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新闻中的“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可见五四运动已扩展到上海,①已扩展到上海,符合题意。
题干新闻中的“初因青岛外交……后” 可见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爆发的导火线,符合题意。
题干新闻中的“……始由学生罢课……”可见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符合题意。
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虽然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本来在上海召开,由于被侦探发现,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所以地点改为嘉兴,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一大的基本史实回答。
12.(2018九上·金华月考)某班级准备开展庆祝“七一”活动,请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青春火炬,热血救国
C.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废除帝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A项开天辟地,党的诞生符合“七一”活动,符合题意;
B项青春火炬,热血救国和五四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科学,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和辛亥革命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
14.(2017九上·嘉兴期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注:君指王尽美)。”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
A.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B.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C.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 D.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由关键词“1961、四十年前会上逢、恩铭、王尽美”可知,诗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由于敌人的破坏,中共一大最后一在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的,因此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5.(2017九上·嘉兴期中)1920年2月陈望道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给指导长江以南建党活动的领导人审阅。这一领导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因此符合题干要求的领导人是陈独秀。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四、材料探究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
材料三:1949年,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扬帆远航中,有暗礁、有激流,也有踏上新大陆的唏嘘与欣喜。
(1)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百折不挠的斗争,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的两个脚印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答案】(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工人在北京发起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 中国革命没有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的道路,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一场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存在几千年的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其路线图大致是:上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改造。
故答案为:(1) 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 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 两个脚印:①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②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宝贵经验: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本章是考试的一大重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
【答案】(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出了代表参加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正义要求。但是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3)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说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知识。
18.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求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临时中央局书记。
材料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材料二,三中的纲领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两个纲领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列举一个史实,印证你的观点。
【答案】(1)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一大、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目标。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结合材料,国际条件: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本题考查中共相关会议制定的纲领。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两个纲领的不同之处中共一大未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本题考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了,如: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故答案为:(1)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一大、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目标。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