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内战的爆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内战的爆发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内战的爆发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新昌月考)小明同学做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尺,请指出年代尺中年份有误的历史事件(  )
A.A B.B C.C D.D
2.(2020九下·绍兴开学考)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3.(2019九上·浙江期中)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围攻中原
4.(2019九上·仙居月考)如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
A.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5.(2019九上·温岭期中)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
①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九上·萧山期中)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开始
D.使华北、华东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7.(2019九上·衢州期中)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8.(2018九上·上城期末)“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9.(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此时解放军已顺利(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把敌人压制在交通线和大城市
C.实现了挺进中原和反攻的计划 D.取得了三大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10.(2018九上·泰顺期中)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日报》的头版。根据新闻标题推测,其最有可能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解放战争 D.开国大典
11.(2018九上·金华月考)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二、材料分析题
12.(2019九上·义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
——蒋介石日记 1945年10月11日
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的形象。并说明尽管如此,还要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的目的。
(3)艾奇逊写这封信时,中国局势如何?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因此解放战争是起止时间:1946年——1949年。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D年份有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此同时,国民党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把敌人包围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项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相关知识。“1947年的最后一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联系所学知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被歼,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被迫停止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我西北野战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项转战陕北最能反映题干台词,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能反映题干台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有种胜利叫撤退”。 材料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关键信息,根据提示信息确定正确答案。掌握转战陕北战略战术和结果。
4.【答案】C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到敌人后方”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决战淮海”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在这两个时间之间的有战略反攻,即千里跃进大别山。
AB两项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及第三次“反围剿”在抗日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千里跃进大别山可能是第十三章的章名,符合题意;
D项挥师过长江指的是渡江战役,在“决战淮海”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战略反攻的知识及学生分析材料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期盼和平,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共产党在谈判中,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国民党真诚求合作、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②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
6.【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解放战争的打响错误,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打响,不符合题意;
B项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正确,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此,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解放区作战转为国统区作战,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符合题意;
C项战略决战开始错误,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D项使华北、华东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错误,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南京解放,统治中国人民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解题关键是知道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8.【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是1945年毛泽东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中共中央的决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从材料中所给的“1947年”“刘邓南征”“战略进攻”等关键词,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读懂材料。
10.【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建国大计”和“渝”可以推断出该事件为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B项重庆谈判最有可能报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重庆人民对中共代表团的到来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
D项“要和平,争民主”是题干材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
12.【答案】(1)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目的: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3)局势: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原因: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由材料一蒋介石的日记“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可知,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经过国共双方的努力,最终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可知,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是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的形象。但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所以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3)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艾奇逊写这封信时的时间“1949年7月”可知,这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结合材料三图片可知,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等。
故答案为:(1)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目的: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3)局势: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原因: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材料和图片的方式,考查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内战的爆发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新昌月考)小明同学做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尺,请指出年代尺中年份有误的历史事件(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因此解放战争是起止时间:1946年——1949年。
ABC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D年份有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020九下·绍兴开学考)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西北野战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此同时,国民党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把敌人包围在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项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相关知识。“1947年的最后一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9九上·浙江期中)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围攻中原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联系所学知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被歼,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被迫停止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宁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我西北野战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之敌,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项转战陕北最能反映题干台词,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能反映题干台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有种胜利叫撤退”。 材料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关键信息,根据提示信息确定正确答案。掌握转战陕北战略战术和结果。
4.(2019九上·仙居月考)如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
A.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到敌人后方”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决战淮海”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在这两个时间之间的有战略反攻,即千里跃进大别山。
AB两项南昌起义的参谋长及第三次“反围剿”在抗日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千里跃进大别山可能是第十三章的章名,符合题意;
D项挥师过长江指的是渡江战役,在“决战淮海”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战略反攻的知识及学生分析材料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
5.(2019九上·温岭期中)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这表明当时(  )
①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
②国民党真诚求合作
③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
④人民迫切期盼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期盼和平,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内格局依然动荡不安。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在政治上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共产党在谈判中,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国民党真诚求合作、共产党实力强于国民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选项②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众多媒体纷纷赞誉‘好像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是‘历史和人民的喜讯’”可知与重庆谈判相关。
6.(2019九上·萧山期中)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开始
D.使华北、华东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解放战争的打响错误,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打响,不符合题意;
B项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正确,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此,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解放区作战转为国统区作战,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符合题意;
C项战略决战开始错误,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D项使华北、华东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错误,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南京解放,统治中国人民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2019九上·衢州期中)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国民党20多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解题关键是知道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8.(2018九上·上城期末)“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是1945年毛泽东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中共中央的决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
9.(2018九上·杭州期中)1947年8月底,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此时解放军已顺利(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把敌人压制在交通线和大城市
C.实现了挺进中原和反攻的计划 D.取得了三大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分析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从材料中所给的“1947年”“刘邓南征”“战略进攻”等关键词,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主要在于读懂材料。
10.(2018九上·泰顺期中)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日报》的头版。根据新闻标题推测,其最有可能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解放战争 D.开国大典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建国大计”和“渝”可以推断出该事件为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B项重庆谈判最有可能报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11.(2018九上·金华月考)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重庆人民对中共代表团的到来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反映的正是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愿望。
D项“要和平,争民主”是题干材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2.(2019九上·义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
——蒋介石日记 1945年10月11日
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的形象。并说明尽管如此,还要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的目的。
(3)艾奇逊写这封信时,中国局势如何?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1)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目的: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3)局势: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原因: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由材料一蒋介石的日记“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可知,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经过国共双方的努力,最终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可知,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是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的形象。但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所以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3)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艾奇逊写这封信时的时间“1949年7月”可知,这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结合材料三图片可知,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等。
故答案为:(1)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解放区政权问题等未达成协议。
(2)政治腐败;一党专政(独裁);争权夺利;目的: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3)局势: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原因: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字材料和图片的方式,考查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