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6 “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6 “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6 “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鄞州期中)《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 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平沦陷后的概况。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AB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卢沟桥事变与题干现象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有“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
2.(2020九上·诸暨月考)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是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D.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材料“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浦江下游属于上海地区,故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到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ABC三项均与关键词“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3.(2019九上·柯桥月考)今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0周年。下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专制瓦解 B.外来侵略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北京。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外来侵略是题干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近代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多次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北京大学的相关史实。
4.(2019九上·萧山期中)2018年是北大办学一百二十周年。下表中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大与清华、南开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政权更迭 B.外来侵略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北京。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项不是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外来侵略是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大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北京大学与抗战的有关内容。
5.(2019九上·诸暨月考)《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克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是为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国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中国要全面抗战。
C项抗日战争爆发应该是题干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
6.(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图是浙江大学1937年一1945年西迁路线图。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淞沪会战的爆发
C.南京大屠杀 D.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
A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于1931年,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淞沪会战的爆发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符合题意;
CD两项都不是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18九上·杭州期中)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儿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反映此历史事件的诗句(  )
A.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历史题首先要根据时间确定历史事件从题干“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 ”,可以看出该题考查“七七事变”这一史实。然后理解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 A项“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不符合; B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是渡江战役,不符合; 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不符合;D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从适中“宛平城”可知描写的是”七七事变“,该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属于普通题,解答这类题先要确定考查的历史事件,然后理解诗句内容。
8.(2018九上·金华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
A项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B项赵登禹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C项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D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9.(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10.(2018九上·浙江月考)观看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了解并缅怀这段历史,下列纪录片中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勿忘记9.18》指的是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项《烽火1937》与七七事变有关,符合题意;
C项《一份报纸的抗战》与抗日战争有关但不能明确是否与七七事变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人民的选择》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11.(2017九上·瑞安期末)观看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了解并缅怀这段历史,下列纪录片中最合适的是(  )
A. 《勿忘记9·18》
B. 《烽火1937》
C. 《一份报纸的抗战》
D. 《解放:人民的选择》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勿忘记9·18》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项《烽火1937》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符合题意。
C项《一份报纸的抗战》是中国首部以中国报人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反映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人民的选择》是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打造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12.(2017·杭州模拟)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哪首诗反映了此历史事件(  )
A.湘西会战雪峰山, 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8九上·金华月考)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搜集到以下史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某历史爱好者绘制了二战以来中美交往的有关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推断,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抗战首日封的意图是什么?
(2)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贸易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震动一时。结合材料二,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分析中美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1)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正面如: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面如: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主权;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抗战首日封的意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第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第二问围绕“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去谈即可。
故答案为:(1)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正面如: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面如: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主权;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抗日战争、中美关系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6 “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鄞州期中)《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 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 二八”事变
2.(2020九上·诸暨月考)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是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D.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3.(2019九上·柯桥月考)今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0周年。下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专制瓦解 B.外来侵略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4.(2019九上·萧山期中)2018年是北大办学一百二十周年。下表中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大与清华、南开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A.政权更迭 B.外来侵略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5.(2019九上·诸暨月考)《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2018九上·上城期末)下图是浙江大学1937年一1945年西迁路线图。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淞沪会战的爆发
C.南京大屠杀 D.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7.(2018九上·杭州期中)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儿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反映此历史事件的诗句(  )
A.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8.(2018九上·金华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9.(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0.(2018九上·浙江月考)观看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了解并缅怀这段历史,下列纪录片中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11.(2017九上·瑞安期末)观看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了解并缅怀这段历史,下列纪录片中最合适的是(  )
A. 《勿忘记9·18》
B. 《烽火1937》
C. 《一份报纸的抗战》
D. 《解放:人民的选择》
12.(2017·杭州模拟)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哪首诗反映了此历史事件(  )
A.湘西会战雪峰山, 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8九上·金华月考)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搜集到以下史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某历史爱好者绘制了二战以来中美交往的有关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推断,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抗战首日封的意图是什么?
(2)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贸易问题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震动一时。结合材料二,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分析中美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平沦陷后的概况。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AB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卢沟桥事变与题干现象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有“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
2.【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材料“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浦江下游属于上海地区,故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到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ABC三项均与关键词“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3.【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北京。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外来侵略是题干表中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近代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多次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及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北京大学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北京。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
ACD三项不是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外来侵略是北大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大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北京大学与抗战的有关内容。
5.【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克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是为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国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中国要全面抗战。
C项抗日战争爆发应该是题干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8月“淞沪战役”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浸中华半壁河山;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在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踏上漫漫西迁路程。
A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于1931年,和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淞沪会战的爆发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符合题意;
CD两项都不是直接导致1937年9月浙大开始迁徙之路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历史题首先要根据时间确定历史事件从题干“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 ”,可以看出该题考查“七七事变”这一史实。然后理解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 A项“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不符合; B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是渡江战役,不符合; 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不符合;D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从适中“宛平城”可知描写的是”七七事变“,该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属于普通题,解答这类题先要确定考查的历史事件,然后理解诗句内容。
8.【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
A项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B项赵登禹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C项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D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勿忘记9.18》指的是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项《烽火1937》与七七事变有关,符合题意;
C项《一份报纸的抗战》与抗日战争有关但不能明确是否与七七事变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人民的选择》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勿忘记9·18》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项《烽火1937》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符合题意。
C项《一份报纸的抗战》是中国首部以中国报人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反映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人民的选择》是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打造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了解。
13.【答案】(1)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正面如: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面如: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主权;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抗战首日封的意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第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第二问围绕“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去谈即可。
故答案为:(1)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密切中美关系,巩固反法西斯同盟;激励抗日斗志,争取抗战胜利等。
(2)正面如:中美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面如: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主权;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不利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抗日战争、中美关系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