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同步练习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2017九上·乐清期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2017年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前后共十四年,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美国没有给予援助【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3.如图是位于沈阳的一座历史纪念碑,此碑所纪念的事件( )A.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发生后,国民党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C.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图片信息“1931”“九月小”“18”,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坚持了14年。故九一八事变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4.(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答案】(1)D(2)A【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选D。【点评】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6.“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中的段落是《和平宣言》 的内容,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引用大量古今名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掌握《和平宣言》创作的背景,丰富课外知识。7.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答案】D【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淞沪会战不久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根据题中出现的“国民党军”“新四军”“友军”可推断这种情况应在七七事变之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内容,抗日战争中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考试的易考点。8.(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9.“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抗日战争期间C.土地革命期间 D.国民大革命期间【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鬼子的末日”表明此材料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于是1937年,结束于是1945年。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三、全民族的抗战10.下图是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 )A.“战犯最后的归宿” B.“最危险的时候”C.“团结抗战到底” D.“不可饶恕的罪行”【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团结抗战到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项“团结抗战到底”应该是题干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11.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国民党正面抗日C.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D.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 图中展示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正面抗日的内容,牢记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本题考点不难。12.(2018九上·杭州期中)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爆发②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事件是1924年至1927年7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是 ②③ ,不属于国共合作的是 ①④ ,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内容,了解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13.(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无关的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组织了太原会战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B项太原会战国共双方都有参与,不符合题意;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D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关知识。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4.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A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史实的识记。本题B选项干扰性较大,9月2日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要注意区分掌握。15.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9月3日放假一天,并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的纪念日。以下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②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及苏联红军的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④战争中孕育的不畏强暴、众志成城、奋斗到底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建立了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及苏联红军的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故③说法错误,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③的ACD三个选项。B项①②④认识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确定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16.(2018九上·杭州期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与惠及农民的举措,使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真心支持与拥护,从而使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原因,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内容,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正确领导,领导农民的土地,成为了战争夺得胜利的原因。17.(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错误,美苏等国协同作战是外援 ,不符合题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确,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正确,华人华侨归国参战,体现全民族抗战 ,符合题意;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正确,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体现民族团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五、材料探究18.歌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欣赏下列经典歌曲,回答问题。歌曲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松花江上》歌曲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流行曲》歌曲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1)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家乡”?(2)歌曲二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此事件后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使二十九军不再是“孤军”?(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4)经典总是令人回味,说说这些经典歌曲传唱至今具有怎样的意义?【答案】(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战胜利后。(2)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3)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4)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人民的解放。材料一是出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据此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四个多月,东北三省沦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人民“回到那可爱的故乡,欢聚一堂”。(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依据材料二歌曲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可得出材料二与七七事变相关,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予以还击。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直接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有:1937年7月7日的血战卢沟桥、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和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如: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战胜利后。(2)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3)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4)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歌曲中的历史”考查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的合作抗日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9.(2018九上·泰顺期中)9月3日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年级某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小组列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节选)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1931年 …… ……1936年 …… ……1937年 ①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8年 ②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材料二:第二小组在查阅某一历史事件时,找到了以下两则史料:史料1: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史料2: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材料三:第三小组收集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 米歇尔 中国的抗战,成为将日本引入通向泥潭之路,继而又引发日美、日英战争,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1)请将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哪则史料真实可靠,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理由。(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8年春,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打败日军,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此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1937-1944年前是赞赏时期,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热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18九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材料三:见图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1)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答案】(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 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康日子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及蒋介石抗战政策变化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可知,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态度,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依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可知蒋介石的态度变为了对日抗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危及蒋介石的统治。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变化。(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根本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实现全民族抗战。其它原因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压力。中国军队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牺牲最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故答案为:(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同步练习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2017九上·乐清期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2017年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美国没有给予援助3.如图是位于沈阳的一座历史纪念碑,此碑所纪念的事件( )A.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发生后,国民党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C.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4.(2018九上·泰顺期中)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C.一二 九运动 D.西安事变(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C.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6.“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7.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8.(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9.“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抗日战争期间C.土地革命期间 D.国民大革命期间三、全民族的抗战10.下图是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 )A.“战犯最后的归宿” B.“最危险的时候”C.“团结抗战到底” D.“不可饶恕的罪行”11.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国民党正面抗日C.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D.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12.(2018九上·杭州期中)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爆发②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3.(2018九上·椒江月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无关的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组织了太原会战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4.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15.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9月3日放假一天,并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的纪念日。以下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②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及苏联红军的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④战争中孕育的不畏强暴、众志成城、奋斗到底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6.(2018九上·杭州期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17.(2018九上·金华月考)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五、材料探究18.歌曲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欣赏下列经典歌曲,回答问题。歌曲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哪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松花江上》歌曲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大刀流行曲》歌曲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1)歌曲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那可爱的家乡”?(2)歌曲二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此事件后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使二十九军不再是“孤军”?(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4)经典总是令人回味,说说这些经典歌曲传唱至今具有怎样的意义?19.(2018九上·泰顺期中)9月3日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年级某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小组列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节选)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1931年 …… ……1936年 …… ……1937年 ①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8年 ②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材料二:第二小组在查阅某一历史事件时,找到了以下两则史料:史料1: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史料2: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材料三:第三小组收集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 米歇尔 中国的抗战,成为将日本引入通向泥潭之路,继而又引发日美、日英战争,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1)请将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哪则史料真实可靠,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理由。(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20.(2018九上·柯桥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材料三:见图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1)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前后共十四年,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2.【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3.【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图片信息“1931”“九月小”“18”,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坚持了14年。故九一八事变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4.【答案】(1)D(2)A【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1)报纸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张杨发布对时局的看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兵变,即西安事变,此文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为促成全国抗日局面的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宣言。D项西安事变是题干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题干材料“统一”所指得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应该从西安事变的意义去分析。5.【答案】D【知识点】西安事变【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选D。【点评】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6.【答案】B【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中的段落是《和平宣言》 的内容,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引用大量古今名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掌握《和平宣言》创作的背景,丰富课外知识。7.【答案】D【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淞沪会战不久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根据题中出现的“国民党军”“新四军”“友军”可推断这种情况应在七七事变之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内容,抗日战争中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考试的易考点。8.【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9.【答案】B【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鬼子的末日”表明此材料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于是1937年,结束于是1945年。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10.【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团结抗战到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项“团结抗战到底”应该是题干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及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11.【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 图中展示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正面抗日的内容,牢记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本题考点不难。12.【答案】B【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事件是1924年至1927年7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是 ②③ ,不属于国共合作的是 ①④ ,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内容,了解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13.【答案】C【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B项太原会战国共双方都有参与,不符合题意;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符合题意;D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有关知识。14.【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A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史实的识记。本题B选项干扰性较大,9月2日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要注意区分掌握。15.【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建立了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及苏联红军的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故③说法错误,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③的ACD三个选项。B项①②④认识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确定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16.【答案】C【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与惠及农民的举措,使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真心支持与拥护,从而使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原因,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内容,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正确领导,领导农民的土地,成为了战争夺得胜利的原因。17.【答案】D【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错误,美苏等国协同作战是外援 ,不符合题意;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确,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符合题意;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正确,华人华侨归国参战,体现全民族抗战 ,符合题意;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正确,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体现民族团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理解。18.【答案】(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战胜利后。(2)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3)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4)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人民的解放。材料一是出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据此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四个多月,东北三省沦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人民“回到那可爱的故乡,欢聚一堂”。(2)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依据材料二歌曲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可得出材料二与七七事变相关,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予以还击。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直接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有:1937年7月7日的血战卢沟桥、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和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如: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战胜利后。(2)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3)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4)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有利于激发人们爱国激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歌曲中的历史”考查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的合作抗日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9.【答案】(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七七事变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8年春,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打败日军,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旨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因此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3)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1937-1944年前是赞赏时期,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对热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为:(1)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②台儿庄战役。(2)史料1更为客观、公正、可信。理由:1937年,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这段血腥、残忍的历史有着大量的证据,是不容抵赖的。(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 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康日子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及蒋介石抗战政策变化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可知,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态度,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依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可知蒋介石的态度变为了对日抗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危及蒋介石的统治。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变化。(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根本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实现全民族抗战。其它原因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压力。中国军队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牺牲最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故答案为:(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抗日战争》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