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诸暨月考)下图是2018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2020九上·金华月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0九上·绍兴月考)自古以来,浙江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浙江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A.“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4.2020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数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
C.七七事变 D.萨拉热窝枪声
5.(2020九上·诸暨月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国家又濒于危亡,是因为(  )
A.袁世凯独揽大权,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政府镇压五四爱国运动,激起全国人民反对
C.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6.(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2020九上·浙江月考)“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8.(2019九上·北仑期末)下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2019九上·青田期中)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根据歌词内容和右图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19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1.(2019九上·诸暨月考)“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从其内容推测这是哪一地区的民谣?(  )
A.华北 B.陕北 C.苏北 D.东北
12.(2019九上·诸暨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
13.(2018九上·温州期末)苏联中学历史教科书认为,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着编造的借口对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开始。下列史实中心与此观点相悖的是(  )
A.南京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潘家峪惨案
14.(2019九上·宁波月考)2015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十四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说”是把哪一事件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5.(2018九上·瑞安模拟)某老师为了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
16.(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把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关于这一要求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一步还原历史事实,告慰先烈英灵
B.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
C.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
D.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升华爱国热情
17.(2018九上·柯桥月考)教育部要求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有利于(  )
①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从而增加抗战时间
②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
19.(2018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0.(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1.(2018九上·鄞州月考)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2.(2017九上·乐清期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2017年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二、判断题
23.(2019九上·萧山期中)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十四年抗战说,是从1931年开始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从1931年到1945年,前后共十四年。
A项九一八事变是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应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
2.【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以此作为南下进一 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3.【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A项“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根据其中的“占领沈阳”可知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结果,符合题意;
B项“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宣言发表在“卢沟桥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C项“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青年学生纷纷参加的抵抗运动。1935年12月9日,“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项九一八事变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5.【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从“国家又濒于危亡”可知在北伐战争后不久,中国又面临新的危险从“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可判断出这种危险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侵略。1931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AB两项属于国共两党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是国家又濒于危亡的原因,符合题意;
D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是国家又濒于危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材料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
6.【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就唱出了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愤懑。
A项九一八事变是《松花江上》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材料找关键词,“松花江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可知,1931年,日军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何香凝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蒋介石身为“好男儿”,却“不战送江山”的强烈愤慨。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东北地区是诗中的“江山”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的关键信息“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 1931 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项九一八事变是题干漫画反映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漫画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漫画的能力。找准题干的关键词,找准漫画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 以此作为南下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仔细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一切最为残酷的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ABD三项都不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抓牢关键词“苦难14年",中国东北地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抗战胜利历时14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了解。
12.【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1936年12月,是共产党贯彻这一政策的体现,故A错;
促使共产党政策转变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超过了与国民党的恩怨。故选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时就提出主张的,也就是说,1935年时共产党就已经想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了。选项C与设问逻辑不通,排除;
一二九运动是共产党领导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是在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后,故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从提出到推动并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13.【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着编造的借口对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北,所以九一八事变与此观点相悖。
ABD三项与题干观点相符,不符合题意;
C项九一八事变与题干观点相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十四年抗战表明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即是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识记。
15.【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 【分析】图中黑色部分,除日本本土外,台湾在1895年被日本侵占,朝鲜1910年被日本吞并。图中灰色部分是中国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东北光复,朝鲜独立。
ABD三项与题干示意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35年可能会出现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16.【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所以,“十四年抗战”,进一步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进一步还原历史真实,告慰先烈英灵;有利于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AB正确;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十四年抗战”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C正确。
“八年抗战”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四年抗战”的理解。
17.【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所以,“十四年抗战”,进一步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还原历史真实,告慰先烈英灵;有利于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D项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对“十四年抗战”的理解。
18.【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进而企图控制华北。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B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中国共产党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依据。
19.【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20-30年代”、“直接有关”等信息,逐项分析,
A项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因为五四运动爆发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关,与经济大危机无关;
B项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有关,但与经济大危机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符合题意,因为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危机直接有关;
D项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但与经济大危机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辨析题干、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的能力。根据四个选项中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思考解答。
20.【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抗敌牌、十九路军、收回利权”可知,此内容与抗日战争有关。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国民党军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杀敌,“一 二八”事变全面爆发。前方将土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如图的抗敌牌火柴就是当时的爱国企业为支援前方奋勇杀敌的十九路军,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击日寇而设计生产的。抗敌牌火柴深刻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侧面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
A项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就有实业救国思潮了,不符合题意;
D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符合题干图片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21.【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侵占东北三省,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逃亡关内。故“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九一八事变。
A项九一八事变是“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侵占东北三省,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逃亡关内。
22.【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前后共十四年,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 / 1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诸暨月考)下图是2018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十四年抗战说,是从1931年开始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从1931年到1945年,前后共十四年。
A项九一八事变是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应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时间。
2.(2020九上·金华月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以此作为南下进一 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3.(2020九上·绍兴月考)自古以来,浙江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浙江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A.“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A项“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根据其中的“占领沈阳”可知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结果,符合题意;
B项“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宣言发表在“卢沟桥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C项“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华北事变,日本的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的华北地区。青年学生纷纷参加的抵抗运动。1935年12月9日,“一二 九”运动在北平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4.2020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数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
C.七七事变 D.萨拉热窝枪声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项九一八事变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5.(2020九上·诸暨月考)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国家又濒于危亡,是因为(  )
A.袁世凯独揽大权,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政府镇压五四爱国运动,激起全国人民反对
C.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从“国家又濒于危亡”可知在北伐战争后不久,中国又面临新的危险从“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可判断出这种危险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侵略。1931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AB两项属于国共两党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是国家又濒于危亡的原因,符合题意;
D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是国家又濒于危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材料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
6.(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就唱出了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愤懑。
A项九一八事变是《松花江上》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材料找关键词,“松花江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0九上·浙江月考)“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可知,1931年,日军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何香凝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蒋介石身为“好男儿”,却“不战送江山”的强烈愤慨。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东北地区是诗中的“江山”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8.(2019九上·北仑期末)下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的关键信息“倭奴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 1931 年”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项九一八事变是题干漫画反映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漫画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漫画的能力。找准题干的关键词,找准漫画的切入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9九上·青田期中)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根据歌词内容和右图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由于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 以此作为南下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A项①④是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仔细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作答。
10.(2019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在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一切最为残酷的手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ABD三项都不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对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识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1.(2019九上·诸暨月考)“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从其内容推测这是哪一地区的民谣?(  )
A.华北 B.陕北 C.苏北 D.东北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抓牢关键词“苦难14年",中国东北地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抗战胜利历时14年,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了解。
12.(2019九上·诸暨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1936年12月,是共产党贯彻这一政策的体现,故A错;
促使共产党政策转变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超过了与国民党的恩怨。故选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时就提出主张的,也就是说,1935年时共产党就已经想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了。选项C与设问逻辑不通,排除;
一二九运动是共产党领导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是在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后,故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从提出到推动并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13.(2018九上·温州期末)苏联中学历史教科书认为,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着编造的借口对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开始。下列史实中心与此观点相悖的是(  )
A.南京大屠杀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潘家峪惨案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着编造的借口对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北,所以九一八事变与此观点相悖。
ABD三项与题干观点相符,不符合题意;
C项九一八事变与题干观点相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4.(2019九上·宁波月考)2015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十四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说”是把哪一事件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十四年抗战表明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即是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识记。
15.(2018九上·瑞安模拟)某老师为了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 【分析】图中黑色部分,除日本本土外,台湾在1895年被日本侵占,朝鲜1910年被日本吞并。图中灰色部分是中国东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东北光复,朝鲜独立。
ABD三项与题干示意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1935年可能会出现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16.(2018九上·秀洲月考)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把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关于这一要求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一步还原历史事实,告慰先烈英灵
B.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
C.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
D.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升华爱国热情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所以,“十四年抗战”,进一步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进一步还原历史真实,告慰先烈英灵;有利于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AB正确;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十四年抗战”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C正确。
“八年抗战”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四年抗战”的理解。
17.(2018九上·柯桥月考)教育部要求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有利于(  )
①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从而增加抗战时间
②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所以,“十四年抗战”,进一步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还原历史真实,告慰先烈英灵;有利于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D项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对“十四年抗战”的理解。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一二 九”运动爆发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进而企图控制华北。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B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是中国共产党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依据。
19.(2018九上·金华月考)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20-30年代”、“直接有关”等信息,逐项分析,
A项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因为五四运动爆发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关,与经济大危机无关;
B项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有关,但与经济大危机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符合题意,因为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危机直接有关;
D项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但与经济大危机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辨析题干、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的能力。根据四个选项中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思考解答。
20.(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抗敌牌、十九路军、收回利权”可知,此内容与抗日战争有关。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国民党军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杀敌,“一 二八”事变全面爆发。前方将土奋勇杀敌,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如图的抗敌牌火柴就是当时的爱国企业为支援前方奋勇杀敌的十九路军,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击日寇而设计生产的。抗敌牌火柴深刻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支持抗战的爱国情怀,侧面反映了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
A项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就有实业救国思潮了,不符合题意;
D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符合题干图片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全国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21.(2018九上·鄞州月考)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侵占东北三省,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逃亡关内。故“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九一八事变。
A项九一八事变是“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并很快侵占东北三省,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逃亡关内。
22.(2017九上·乐清期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2017年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前后共十四年,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判断题
23.(2019九上·萧山期中)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正确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