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第一课时,共41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第一课时,共41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风俗就在我身边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学会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
重点 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素材:抓周2.提出问题:思考(1)视频中的小娃娃在做什么?(2).你们的家人和你们谈起过小时候抓周的事吗 (3)你们小时候抓周抓到的是什么东西?(4)你们知道抓周有什么寓意吗?3.图片+文本学习:抓 周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小结并板书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 观看视频了解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齐读课题 用视频《抓周》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唤醒学生本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这些过往的经历是属于当地的一些习俗。同时让学生懂得在这些习俗中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文本学习: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图片+文本学习:出生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 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3.播放视频素材:中华红喜蛋习俗4.图片+文本学习:满月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5.图片+文本学习:剃胎发的讲究(1)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2)保存胎发: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3)胎毛笔: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子女制笔以作纪念。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4)洗三:“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祸;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新唐书》载,唐肃宗吴皇后“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唐玄宗李隆基)临澡之。”代宗即唐代宗李豫。以此看来,“洗三”并非只是民间习俗,而具有普遍性,毕竟,不论皇亲国戚,还是草头百姓,由此得到后继有人,香火繁衍的精神慰藉大致都差不多。(5)满月之喜:生活中,新生宝宝满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庆祝孩子满月的风俗延续至今。6.提出问题: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7.图片+文本学习: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1)挪窝:宝宝满月后,姥姥家会接妈妈和宝宝回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称之为“挪窝”。挪窝时,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2)过百岁: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俗称“百岁”,家里人会宴请亲朋好友庆祝,称之为“过百岁”。过百岁的时候,宝宝不仅会收到很多长辈的礼物,如姥姥的长命锁,更会得到大家的祝福。8.文本学习: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俗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教学环节二:十二生肖风俗1.文本学习:“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2.图片+文本(阅读角):“十二生肖”的风俗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据说,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见的动物名称来标识,后来,相对应的年就被人们称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播放视频素材:十二生肖来历4.文本学习:填一填5.图片+文本学习:十二生肖故事(1)“十二生肖”排序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2)老鼠嫁女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3)美丽传说 :月亮的象征在中国有一个和兔子有关的美丽传说,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嫦娥吃了仙丹以后,飞往月宫。而嫦娥身边总是有一支玉兔。在中国神话中,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从此兔在中国成为月亮的象征,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在兔子这种动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能引起人们奇妙的联想。所以兔子具有善、美、祥和的寓意。6.提出问题: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搜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1)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2)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对十二生肖的动物崇拜所衍生的习俗,例如在龙年、虎年,很多孕妇就会在此期间生宝宝,希望宝宝生龙活虎。在北方,有很多地方流行给宝宝做虎头鞋、虎头帽。对龙的崇拜还体现在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都愿意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教学环节三:尊老敬老的美德风俗1.文本学习: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2.图片+文本学习:尊老敬老风俗(1)寿桃: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2)在我家,老人寿晨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荤围绕在身边就特别开心。(3).播放视频素材:祝寿视频(4)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3.提出问题: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1)图片+文本学习:祝寿的礼节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馒头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2)图片+文本学习: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俗谓人的一道生死坎儿,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个年龄,老人和子女都比较紧张,平时对老人加倍呵护,生日时也有个特别的破法,即子女买活鲤鱼为寿礼让老人吃,鲤鱼擅跳跃,吃了鲤鱼,就会跃过这道坎儿,获得平安健康。3.文本学习: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人祝寿......比如:拜寿,寿星坐在正中间,儿孙绕膝周围,然后对着老人拜寿。祝贺老人健康幸福、万寿无疆。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独立填写汇报学习补充汇报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思考问题整理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 文本直接点明了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图文和留白按时间线索呈现了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满月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剃胎发的讲究民间保存胎发的意义胎发的珍贵用途——制作胎毛笔“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祸;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满月之喜,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庆祝孩子满月的风俗延续至今。挪窝的习俗,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过百岁的时候,宝宝不仅会收到很多长辈的礼物,如姥姥的长命锁,更会得到大家的祝福这些风俗蕴含的
意义,即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
好祝愿。
点明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阅读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通过观看视频生动了解十二生肖来历。留白和主持人提问旨在引导学生
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探究“十二生肖”的风俗。
进一步补充有关
“十二生肖”的故事。
让学生在课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则以资料的分享和交流为主。如果学生收集资料有困难,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学习单,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组的学习
成果。教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学习单,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学习单,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文本从爱幼的风俗过渡到尊老的风俗。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介绍了
三种不同的尊老风俗,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下方的留白及主持人提问说明了此环节的活动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本地的尊老风俗。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要求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工作,
比如,通过采访长辈的方式了解本地的尊老风俗。
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教材所呈现的三个范例,更应关注留白和主持人的提问,即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尊老风俗。
课堂小结 生活中,伴随着我们成长有许多风俗,其中不少体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 归纳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升华目标,提升道德情感。
板书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风俗就在我身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新知导入
素材:抓周
1.视频中的小娃娃在做什么?
2.你们的家人和你们谈起过小时候抓周的事吗
3.你们小时候抓周抓到的是什么东西?
4.你们知道抓周有什么寓意吗?
抓 周
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
周岁宝宝在抓周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新知讲解
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
出 生
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 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
素材:中华红喜蛋习俗
满 月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满月剃胎发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
剃胎发的讲究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
保存胎发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
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子女制笔以作纪念。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胎毛笔
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 “洗三”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祸;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新唐书》载,唐肃宗吴皇后“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唐玄宗李隆基)临澡之。”代宗即唐代宗李豫。以此看来,“洗三”并非只是民间习俗,而具有普遍性,毕竟,不论皇亲国戚,还是草头百姓,由此得到后继有人,香火繁衍的精神慰藉大致都差不多。
生活中,新生宝宝满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庆祝孩子满月的风俗延续至今。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满月之喜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宝宝满月后,姥姥家会接妈妈和宝宝回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称之为“挪窝”。挪窝时,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挪 窝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俗称“百岁”,家里人会宴请亲朋好友庆祝,称之为“过百岁”。过百岁的时候,宝宝不仅会收到很多长辈的礼物,如姥姥的长命锁,更会得到大家的祝福。
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过 百 岁
长命锁
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俗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了解“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十二生肖风俗
“十二生肖”的风俗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据说,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见的动物名称来标识,后来,相对应的年就被人们称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素材:十二生肖来历
我想了解的生肖是:
_________________
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生肖风俗
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
民间故事 :“十二生肖”排序
十二生肖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民间故事 :老鼠嫁女
在中国有一个和兔子有关的美丽传说,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嫦娥吃了仙丹以后,飞往月宫。而嫦娥身边总是有一支玉兔。在中国神话中,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从此兔在中国成为月亮的象征,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在兔子这种动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能引起人们奇妙的联想。所以兔子具有善、美、祥和的寓意。
嫦娥玉兔
美丽传说 :月亮的象征
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搜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
十二生肖风俗
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民俗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对十二生肖的动物崇拜所衍生的习俗,例如在龙年、虎年,很多孕妇就会在此期间生宝宝,希望宝宝生龙活虎。在北方,有很多地方流行给宝宝做虎头鞋、虎头帽。对龙的崇拜还体现在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都愿意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
十二生肖民俗——动物崇拜
虎头鞋、虎头帽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尊老敬老的美德风俗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请搜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者一种寿宴视频,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尊老敬老风俗
寿桃
在我家,老人寿晨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荤围绕在身边就特别开心。
尊老敬老风俗
亲友给老人庆生
素材:祝寿视频
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
尊老敬老风俗
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尊老敬老风俗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馒头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祝寿的礼节
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俗谓人的一道生死坎儿,谚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个年龄,老人和子女都比较紧张,平时对老人加倍呵护,生日时也有个特别的破法,即子女买活鲤鱼为寿礼让老人吃,鲤鱼擅跳跃,吃了鲤鱼,就会跃过这道坎儿,获得平安健康。
尊老敬老风俗
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人祝寿......
比如:拜寿,寿星坐在正中间,儿孙绕膝周围,然后对着老人拜寿。祝贺老人健康幸福、万寿无疆。
尊老敬老风俗
课堂总结
生活中,伴随着我们成长有许多风俗,其中不少体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