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奇妙的节日风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传统习俗。2.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难点 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猜一猜碗里面装的是什么美食 它代表着什么节日 (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2.文本学习:元宵节的介绍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3.播放视频素材:元宵节的奇妙习俗4.小结并板书课题:奇妙的节日风俗 观看图片猜出内容指名回答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齐读课题 猜谜语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导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元宵”,根据元宵的形状,知道吃元宵的寓意,以此引入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的其他含义。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1.文本学习: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2.图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3.图片+文本学习: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4.文本学习(阅读角)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戴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5.提出问题: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1)我家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2)我家在东北,端午节一定要戴五色丝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3)我家在南京,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准备一盆清水,水中加入一些雄黄和两枚鹅眼钱,全家人都用这盆水洗眼睛,称为“破火眼”。(4)我家在山西,每逢端午节男女都要戴艾叶,称为“去疾”。(5)我家在江西,每当端午节时,人们都会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6.文本学习: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1)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3)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教学环节二: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1.文本学习:除了这些共同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2.图片+文本学习:了解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1)五大连池市“饮水节”: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节日期间人们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2)五大连池矿泉水:“饮水节”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五大连池地区人烟稀少。人们过着渔猎生活。一天,有个青年在山间打猎,忽遇一鹿,急射一箭,箭中鹿后腿,伤鹿向西南方向拼命逃跑。青年沿血迹紧追不舍,追至药泉山东南时,伤鹿涉过一泉水后,健步逃往臣虎山,血迹中断。青年甚为惊奇,俯察泉水,清澈见底,不断有气泡逸出,如沸水翻腾,取水饮之,其味清凉甘甜,顿觉精神振奋,非一般水可比,随即将其奉若圣水。那时正值端午,后经辗转相告,迅速传开,人们相信此泉水有袪疾、延寿的奇效。以后每逢端午节前后,散居于各地的人们赶着车带着食宿用具,来到这里露宿于泉水周围。他们为了庆贺病愈,宰牛杀羊,欢歌狂舞,归时投掷石块,以示祛除疾病,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3)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节: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集在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4)播放视频素材:歌会(5)福州市“孝顺节”: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节日期间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6)拉萨市“藏历新年”: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7)播放视频素材:藏历新年 3.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喜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藏历新年”。听爸爸说,在藏历初一的早晨,藏族人民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都要出一个青年人来到河边、井口抢第桶水。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预示一年吉祥、幸运、财源滚滚。)4.文本学习(阅读角)那达慕大会 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那达慕”“那达慕“为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游戏”。 每当七八月间,草原上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目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会上,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賽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展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还有棋艺、歌舞及物资交流等。 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飘动的彩旗和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困画。人们聚在一起,饭馆、茶摊、说书棚和蒙古包内外充满欢声笑语。5.图片学习:那达慕大会6.播放视频素材:那达慕大会 教学环节三: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1.文本学习: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2.图片+文本学习:喜鹊剪纸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寓意“福”“禄”“寿”“喜”,贴在门窗上,作为一种装饰,增添节日气氛。3.图片+文本学习:山西:年夜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要用芝麻秸烧火煮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4.图片+文本学习:黑龙江: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5.提出问题: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6.文本学习: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并完成调查表。7.播放视频素材:中秋节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思考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思考回答指名回答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阅读文本完成填写相互交流指名汇报补充汇报观看视频 文本点明了本页的设计意图:关注中华民族共同节日的不同过法,认识到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活动,阅读角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人们是如何庆祝端午节的。主持人的提问是本页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人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右下方的女生讲述了山东省长岛县的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为学生介绍当地情况提供了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采访长辈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当地人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再在课上交流。教师准备一些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关注当地人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的社会,了解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四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四个地区特有节日的风俗。添加补充教学资源“饮水节”的传说。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的范例,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学习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节的习俗。学习了解福州市“孝顺节”的习俗活动情况学习了解拉萨市“藏历新年”的习俗活动情况。主持人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风俗。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如采访长辈、上网查询、参观博物馆等。文本阅读角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牧民的传统活动那达慕大会,旨在引导学生选择某个地方的节日风俗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主持人的提问点明了本页的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当地某个独特的节日风俗。引导学生探究风俗背后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念。教材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除夕和元宵节的风俗作为范例,以启发学生开展类似节日风俗的探究。主持人的提问和下方的表格是本页教学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了解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主持人的提问和下方的表格为指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地节日风俗寄托的愿望和情感。课堂小结 我们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相同的节日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形成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除了相同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还有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奇妙而独特的风俗和丰富的内涵。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都能代表各民族的情感。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能说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的一些特点。 总结升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掌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板书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奇妙的节日风俗(一)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 (二)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 (三)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新知导入碗里面装的是什么美食 它代表着什么节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节的介绍相传,汉文帝(前179- -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言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国元宵节的来历素材:元宵节的奇妙习俗新知讲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戴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我家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露水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我家在东北,端午节一定要戴五色丝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我家在南京,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准备一盆清水,水中加入一些雄黄和两枚鹅眼钱,全家人都用这盆水洗眼睛,称为“破火眼”。我家在山西,每逢端午节男女都要戴艾叶,称为“去疾”。我家在江西,每当端午节时,人们都会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除了这些共同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节日期间人们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五大连池市“饮水节”了解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饮水节”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五大连池地区人烟稀少。人们过着渔猎生活。一天,有个青年在山间打猎,忽遇一鹿,急射一箭,箭中鹿后腿,伤鹿向西南方向拼命逃跑。青年沿血迹紧追不舍,追至药泉山东南时,伤鹿涉过一泉水后,健步逃往臣虎山,血迹中断。青年甚为惊奇,俯察泉水,清澈见底,不断有气泡逸出,如沸水翻腾,取水饮之,其味清凉甘甜,顿觉精神振奋,非一般水可比,随即将其奉若圣水。那时正值端午,后经辗转相告,迅速传开,人们相信此泉水有袪疾、延寿的奇效。以后每逢端午节前后,散居于各地的人们赶着车带着食宿用具,来到这里露宿于泉水周围。他们为了庆贺病愈,宰牛杀羊,欢歌狂舞,归时投掷石块,以示祛除疾病,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五大连池矿泉水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集在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节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素材:歌会福州市“孝顺节”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节日期间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拉萨市“藏历新年”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素材:藏历新年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我喜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藏历新年”。听爸爸说,在藏历初一的早晨,藏族人民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都要出一个青年人来到河边、井口抢第桶水。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预示一年吉祥、幸运、财源滚滚。那达慕大会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那达慕”“那达慕“为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游戏”。每当七八月间,草原上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目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会上,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賽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展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还有棋艺、歌舞及物资交流等。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飘动的彩旗和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困画。人们聚在一起,饭馆、茶摊、说书棚和蒙古包内外充满欢声笑语。阅读角那达慕大会素材:那达慕大会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你们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当地特有节日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寓意“福”“禄”“寿”“喜”,贴在门窗上,作为一种装饰,增添节日气氛。喜鹊剪纸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山西:年夜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要用芝麻秸烧火煮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黑龙江: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并完成调查表。节日风俗 寄托的愿望和情感中秋节吃月饼团圆腊八节喝腊八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素材:中秋节课堂总结我们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相同的节日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形成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除了相同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还有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奇妙而独特的风俗和丰富的内涵。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都能代表各民族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秋节.wmv 元宵节的奇妙习俗.wmv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PPT教学课件(第二课时).ppt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歌会 .wmv 藏历新年 .wmv 那达慕大会 .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