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问题导学案”【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型】:问题探究课编写人: 授课人: 审核人:【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的背景及演变的过程(2)通过介绍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明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人地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重点: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难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崇拜自然 ___改造自然___征服自然___谋求人地协调思考:(1)人口、资源、生存、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是怎样逐渐认识的?(3)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全面、深刻地揭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是什么?【自主学习】: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人类社会早期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 低下------→提高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问题少------→多人地关系思想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期 工业社会时期 二战以后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合作探究】1.读课本96页材料,回答课本问题:2.思考下列观点是否正确(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没有环境问题(2)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得到协调【自主建网】:【因人训练】:1.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肤浅2.下列关于人地关系思想认识历程,正确的是 ( )A.带有环境决定论色彩的理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B.适应论→天然论→进化论C.可能论→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D.生态论→适应论→和谐论3读都江堰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在______江上,是历史上_____(时代)时期______(人名)修建的。岷江在今四川省______一带进入_____平原,历史时期常发生水旱灾害。(2)都江堰工程地理位置选择适宜,规划完美、布局合理。它通过都江堰鱼嘴______水,宝瓶口______水,飞沙堰和人字堤溢洪,这样既可____又可_____,作用巨大。(3)都江堰工程就是一个______了自然规律,并充分利用了_____的例子。(4)你觉得这项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下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中的哪几条? (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期间异俗”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荡而无获”【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