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一、《孙权劝学》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狐岂款卿治经为博士邪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卿今当涂掌事(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 但当涉猎( ) ( )(5) 及鲁肃过寻阳( )(6) 非复吴下阿蒙( )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今义:博士:古义:今义:(2)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4. 解释下列多义词。(1) 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当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蒙辞以军中多务。(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6. 内容理解。(1) 作者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2) 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二、《卖油翁》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善( )(2) 公亦以此自矜( )(3) 释担而立( )(4) 但微颔之( )(5) 尔安敢轻吾射( )(6) 康肃笑而遣之( )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但手熟尔(2) 徐以杓酌油沥之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汝亦知射乎 ( )(2) 尔安敢轻吾射( )(3) 康肃笑而遣之( )5.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但手熟尔古义:今义:(2)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3) 但微颔之古义:今义:解释下列多义词。(1) 射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2) 尔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3) 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康肃笑而遣之( )但微颔之 ( )之康肃笑而遣之( )以我酌油知之( )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 以我酌油知之。8.内容理解。(1) 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2) 读了本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三、《短文两篇》《陋室铭》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有仙则名( )(2) 有龙则灵( )(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 )(5) 谈笑有鸿儒( )(6) 往来无白丁( )(7) 可以调素琴( )(8) 无案牍之劳形( )3. 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 苔痕上阶绿( )(3) 无丝竹之乱耳( )(4) 无案牍之劳形( )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惟吾德馨古义:今义:(2)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3)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4) 可以调素琴古义:今义: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 孔子云:何陋之有?7. 内容理解。(1)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举例分析。(2) 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爱莲说》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可爱者甚蕃( )(2) 出淤泥而不染( )(3) 濯清涟而不妖( ) ( )(4) 亭亭净植(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陶后鲜有闻( )(7) 宜乎众矣 ( )3.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不蔓不枝 蔓:枝: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2) 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解释下列多义词。(1) 远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之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之出法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栈,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5)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 内容理解。(1) 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2)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河中石兽》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山门圮于河( )(2) 阅十余岁 ( )(3) 求二石兽于水中( )(4) 竟不可得( )(5) 尔辈不能究物理( )(6) 湮于沙上( )(7)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8) 转转不已( )(9) 可据理臆断欤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棹数小舟( )(2)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一寺临河干古义:今义:(2) 求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3) 是非木柿古义:今义:(4) 渐沉渐深耳古义:今义:(5)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5. 解释下列多义词。(1) 如如是再啮( )如其言( )之闻之笑日( )求之下流,固颠( )其反激之力(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4)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 内容理解。(1)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 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 课文《河中石兽》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课内文言文复习答案一、《孙权劝学》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狐/ 岂款卿/治经/为博士邪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当道,当权)(2) (事务)(3) (研究儒家经典)(4)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5) (经过)(6) (不再是)3.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一种(2) 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解释下列多义词。(1) 见(了解)(知晓)(2) 当(应当)(掌管、主持)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3) 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6. 内容理解。(1)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来表现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运用对比手法,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2)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指改变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二、《卖油翁》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擅长)(2) (自夸)(3) (放下)(4) (点头)(5) (轻视)(6) (打发)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尔”同“耳”, 相当于“罢了”(2) “杓”同“勺”, 勺子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动词作名词,射箭)(2)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3) (使动用法,使······走,打发)5.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古义:只,不过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 古义:动词,点头今义:名词,下巴解释下列多义词。(1) (射箭)(射技)(2) (同“耳”, 相当于“罢了”)(人称代词,你)(3)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语气助词,不译)(代词,代卖油翁)(代词,代这个道理)(凭借)(用)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2)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8.内容理解。(1) 陈尧咨:擅长射箭、骄傲自满、傲慢无礼。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2) 【示例】对待自己的长处要谦虚谨慎,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不能像陈尧咨这样骄傲、看不起别人。而对待别人的长处要保持善于欣赏、表扬的心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定要有宽阔的心胸,容得下他人胜过自己,并且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三、《短文两篇》《陋室铭》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出名,有名)(2) (神异)(3) (这)(4) (只)(5) (博学的人)(6)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7) (调弄)(8) (形体、躯体)3. 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 (方位名词动词,长到上面)(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今义:芳香(2)古义: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今义:丝绸和竹子(3)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4)古义:调弄今义。调整,调节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3)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4)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5)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7. 内容理解。(1)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以自然环境的优美表现“陋室不陋”;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交往人物的博学表现“陋室不陋”;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2)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做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的品德高尚。《爱莲说》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多)(2) [沾染(污秽)](3) (洗) (艳丽)(4) (耸立的样子)(5) (亲近而不庄重)(6) (少)(7) (应当)3.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植物(2) 古义:应当 今义:合适解释下列多义词。(1)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闻)(在远处)(2) 之(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3)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4)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 内容理解。(1)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不好,但仍可以保持高尚的人格。(2) 把“莲花”比喻为“君子”,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四、《河中石兽》1. 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倒塌)(2) (经过,经历)(3) (寻找)(4) (终了,最后)(5) (研究、探求)(6) (埋没)(7)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8) (停止)(9 (主观地判断)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 [名词作动词,划(船)](2) (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暴涨的河水)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古义:河岸今义:跟“湿”相对(2)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3)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或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4)古义:语气词·表示“罢了”今义:耳朵(5)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5. 解释下列多义词。(1)(像)(依照)(代词,代指寺僧寻找石兽的做法)(代词,代指石兽)(结构助词,的)(介词,表破动,被)(动词,成为)(动词,认为)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3)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4) (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 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5)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7. 内容理解。(1) 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 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2) 【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某一事物或道理,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