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材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材分析

资源简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重难点分析
  
  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材是从原因和表现两个方面叙述的。
  “原因”这一部分,教材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是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自然因素。宋朝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变幅小于北方,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由于北方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地区开发较晚,受到的破坏较小,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三是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表现”这一部分,教材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个领域叙述,着重介绍了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经济作物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宋朝的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意味着南方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手工业的兴盛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材侧重介绍了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南方超过北方、成就突出等关键认识点上进行深化。
  宋代的纺织业以丝织业为主,呈现两浙、江东、江西诸路的丝绫罗绢等产量大幅提高的趋势,纺织技巧以细密轻薄见长,并出现了唐代没有的刻丝工艺。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不仅自海南黎族地区跨海发展到两广路、福建路,而且进一步向江南西路、两浙路发展。
  宋代制瓷工艺有很多革新与创造。宋代制瓷工艺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出现了类似行云的窑变色釉;汝窑瓷器莹润如堆脂;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哥窑的冰裂开片,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让人充满无限遐想;还有定窑工整严谨的印花,都是唐朝、五代人所不及见和不可想象的新的仪态和风范。这一时期,以河北磁州窑为代表的民窑,烧制的瓷器,水平也相当高,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宋代造船业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能造出载重量大、安全性高、航行距离长的海船,并与指南针导航技术相结合。
  
  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贸易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材是从表现和结果两个方面叙述的。
  “表现”这一部分,教材从三个角度展开:
  第一,商业都市的发展。以开封和杭州的人口增长为例证,说明人口增长对商业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打破了隋唐以来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日中为市”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同时,商业贸易区域也有扩大。新的商业市区——草市出现,市镇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纸币的出现。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纸币出现的原因,它是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纸币在世界上的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三是纸币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它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第三,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以广州、泉州港的兴盛,海外贸易的范围,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海外贸易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情况。教学中,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宋代海路发达的原因,即北方战乱频繁,原有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
  “结果”这一部分,教材侧重介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结论。教学中,教师可从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问题的探究性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一步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从区域发展来看,除东南地区外,湘江以西的西南地区、两广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从发展状况来看,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发展,丝织业、瓷器制造业、造船业等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从南移结果来看,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后完成。
  
  
  二、史料解读
  
  (开封)屋宇①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②,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③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注释】①屋宇:房屋。②森然:形容高耸林立的样子。③骇:使人震惊。
  【解读】选文是《东京梦华录》中对于东京汴梁城中“金银彩帛交易之所”的记载。“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可见贸易量之大,充分体现了北宋商业的繁荣远超前代。
  
  (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②,连门③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团行》《铺席》
  【注释】①诸行百市:各种做买卖的地方。行:营业机构。市:做买卖的地方。②铺席:店铺、商店。③连门:门挨着门。
  【解读】本则史料前一句反映了南宋临安城的商品种类繁多,已经形成专业化的分类;后一句反映了临安城经济繁荣,店铺林立,贸易兴盛。
  
  
  三、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1)根据材料,想象一下景德镇的制瓷规模,说说为什么景德镇的瓷器被誉为“饶玉”。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选取任意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想一想:东京的夜市和早市对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作合理想象。
  
  2.问题思考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课后活动
  (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