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重难点分析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一目,教材从元朝疆域范围和民族交融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晓元朝疆域范围,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教学中,充分利用《元朝形势图(1330年)》,建立历史空间概念。通过元朝疆域与汉、唐时疆域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元朝的疆域超过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其次,教师要交代清楚,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教材首先介绍了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央机构设置,然后着重介绍了开始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 关于元朝的中央机构,教师可以将元朝中央行政组织与秦朝中央政治建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白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为核心的元朝官僚机构不仅汉式特色明显,而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也很明显。其中,中书省是中央最高决策与执行机构,枢密院与御史台分掌军事与监察大权。 关于行省制度这一部分,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元朝设置行省。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个行省(不含“征东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地区。第二,行省设置的作用。教师可补充元朝行省官员行使权力时的相关规定,说明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统治。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目,是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 教材首先介绍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并以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为例加以说明。接着,教材重点介绍了蒙古统治者以及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教学中,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元朝形势图(1330年)》,了解琉球、澎湖、西藏的地理位置及位置特征;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以上地区的管理与其他大部分地区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元朝因地制宜管理边疆地区的方式。 对于元朝有效管理西藏、澎湖和琉球的重要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思考》《课后活动》加深认识。元朝设置的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问题解答 1.问题思考 (1)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与汉唐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课后活动 (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