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材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材分析

资源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重难点分析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材是从背景、概况、意义三个方面叙述的。
  “背景”这一部分,学生的困难是对西洋地理范围的准确把握。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注释,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西洋的地理范围。接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应该说,明朝雄厚的国力支撑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郑和像》,并阅读《人物扫描》,指出拥有航海方面的人才,是远航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分析当时远航已经具备的技术条件,诸如指南针、造船技术等。郑和下西洋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即在向海外各国炫耀明朝强盛、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的同时,发展海外贸易。
  “概况”这一部分,教师可从三个方面讲述。一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规模。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补充新航路开辟时哥伦布等航海家出航规模等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二是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让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对应的当今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路线,明确郑和下西洋涉及的地理范围及最远地点。三是郑和船队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
  “意义”这一部分,教材叙述很精练,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给予相应指导。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教材从两个层面具体阐述:一是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友谊;二是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他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是本课的重点。教材是从背景、经过、评价三个方面叙述的。
  “背景”这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倭寇”的概念;二是倭患出现的原因及倭寇猖獗的严重危害。讲清楚这两点,能为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正确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铺垫。
  “经过”这一部分,教师也要讲清两点:一是戚继光领导军民抗倭,荡平东南沿海倭寇的史实;二是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总结原因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提供的《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条:第一条,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第二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第三条,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第四条,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意义”这一部分,教材表述虽然只有一句话,但“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斗争”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应该重点认识的问题。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前提是必须知道“倭寇”的组成及其活动。由于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导致了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戚继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一目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然后师生齐唱《七子之歌》,或播放歌曲录音。接着,教师可提示学生了解澳门名称的来历,阅读《相关史事》,了解葡萄牙殖民者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二、史料解读
  
  万人一心兮太山①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②。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③,杀尽倭奴兮觅④个封侯。
  ——[明]戚继光:《止止堂集·凯歌》
  【注释】①太山:即泰山。②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极盛,上冲天空。斗牛:斗宿与牛宿,也指斗宿和牛宿所在的区域。③黔首:黎民,百姓。④觅:寻求。
  【解读】《凯歌》是戚继光将军率军出征时,为传达军令纪律而编创出来的军歌。《凯歌》体现了对将士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激励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三、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这首军歌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2.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所到之处,倭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3.课后活动
  (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