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重难点分析 《红楼梦》 《红楼梦》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从作者、内容和创作特点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在文学史上,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清朝文学成就最为辉煌的当数小说,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著,涌现了一些中外闻名的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些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展示了晚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创作、高鹗整理续补的《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对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你了解的曹雪芹与《红楼梦》”为话题,启发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对曹雪芹、《红楼梦》的了解与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曹雪芹和《红楼梦》作简单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创作于乾隆年间,共有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曹雪芹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时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父亲被免职抄家,迁居北京,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他在贫病中写下了这部揭露封建社会现实的优秀小说,全书没有完稿就去世了。高鹗续写了后40回,部分保留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的内容,按贾府从盛转衰的过程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五回):序幕。这一部分对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交代。 第二部分(第六回至第五十五回):贾府的全盛时期。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第三部分(第五十六回至第一百零四回):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一百零五回至第一百二十回):彻底衰落时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因此,研究与评价《红楼梦》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打交道,是永远研究不完的。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第一流的珍品,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国内也有人把“红学”与《易经》一起称为两门“玄学”;甚至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够得上专学资格的,仅一部《红楼梦》而已。 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与京剧艺术是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首先指出清朝戏剧繁荣,然后分别叙述了昆曲的发展演变和京剧的形成、发展、影响。 由于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戏剧深受大众喜爱。加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观看戏剧成为清朝城乡民众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 在学习昆曲和京剧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突出京剧作为“国粹”的重要地位,并说明传承与弘扬京剧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有关京剧艺术的知识。京剧,戏曲剧种。它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力于满汉民族的共同创造,是满汉民族交融的丰硕成果。它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人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京剧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如头带、脸谱、髯口、服装等都有一定的谱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加以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但在演出时,京剧主要靠演员的唱、念、做、打吸引观众,演员的表演才是演出成功的关键,所以京剧就形成了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制。以生行为例,自清末民初谭鑫培创立“谭派”以后,又出现了好几个有影响的流派,比如余叔岩创立的余派、言菊朋创立的言派、高庆奎创立的高派、马连良创立的马派等。 二、问题解答 课后活动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 《红楼梦》思想性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2)清朝的画坛上,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其中的一位。查一查:他们的绘画具有怎样的风格? “扬州八怪”发展明朝徐渭写意画特点,绘画讲究诗、书、画结合,不拘成规,笔墨纵横,自成风格。他们作画,与正统画风格格不入,因此被称为“八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