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考试范围:选修3-4,前两章;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I卷(选择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选不全的2分,错选不得分,共48分)
1.做简谐振动的质点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为零值的物理量有( )
A.加速度 B.速度 C.回复力 D.动能
2.如图5,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A、B图)或障碍物(C、D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 )
3.一个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的振动频率为4Hz;[]
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
C.在5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D.t=1.5s和4.5s末的两时刻质点的速度相同.
4.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向运动的过程中 ( )
A.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减小
B.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增大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5.对单摆的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单摆摆动时,摆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处处相等
B.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为零
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
D.单摆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合力
6.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t=0,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t=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B.t=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C.t=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D.t=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7.受迫振动是在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关于它与策动力的关系,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一定小于策动力的频率
B.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动周期一定等于策动力的周期
C.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幅与策动力的周期无关
D.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周期与策动力的周期无关
8.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9.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10.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
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 m21世纪教育网
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11.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是
12.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3 s时刻的波形图,x=1.2 m处的质点在t=0.03 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 ( )
A.该波的频率可能是125 Hz
B.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 m/s
C.t=0时x=1.4 m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D.各质点在0.03 s内随波迁移0.9 m
第II卷(非选择题)
13.(10分)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下列给出的材料中应选择 作为摆球与摆线,组成单摆。
A.木球 B.铁球 C.柔软不易伸长的丝线 D.粗棉线
(2)在测定单摆摆长时,下列的各项操作正确的是
A.装好单摆,抓住摆球,用力拉紧,测出摆线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距离
B.让单摆自由下垂,测出摆线长度再加上摆球直径
C.取下摆线,测出摆线长度后再加上摆球半径
D.测出小球直径,把单摆固定后,让小球自然下垂,用刻度尺量出摆线的长度,再加上小球的半径
(3)实验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
C.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 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4)实验中测量得小球的直径的示数如左图所示,图中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则小球的直径d为 mm。用秒表记下了单摆振动50次的时间如右图所示,由图可读出时间为 s。
21世纪教育网
14.(6分)某波源s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它们到s的距离分别为45m和55m。测得A、B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s。由此可知
①波长λ= m。
②当B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cm时,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15.(1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分别位于x=2m、x=4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s时Q质点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
①求波速。
②写出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16.(12分)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1s时刻,其波形图分别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求:
(1) 该波的振幅和波长?
(2) 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少?
(3)当波速为140m/s时,波的传播方向?
17.(14分)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和-9m,波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时, 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试计算:
①这列波的传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选不全的2分,错选不得分,共48分)
第II卷(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05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一分,共25 分)
1.— I don’t think this TV set is of good quality. Can you replace it with a new one
— ___________. But I have to talk to my manager first.
A. I’m sorry B. No way C. No problem D. That’s a question
2.Tom was very angry about ________ to Mary’s birthday party.
A. not inviting B. being not invited C. not being invited D. not to be invited
3.Energy drinks are not allowed _______ in Australia but are brought in from New Zealand.
A. to make B. to be made C. to have been made D. to be making
4.The plan has to be _______ to meet the real situation.
A. adjusted B. adapted C. produced D. refounded
5.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_________ th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robots at the university.
A. take part B. operate C. join to D. participate in
6.The man I ______ yesterday in the street is my manager.
A. paid a visit B. had a talk C. met D. dropped
7.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 the song Yesterday once more, ________ singer died in her early years
A. its B. it’s C. whose D. which
8.Mary felt sad over the loss of photos she had shot in Australia, ______ that was a memory she especially treasured.
A. as B. which C. when D. where
9.As the busiest woman in the village, she made _____ her duty to look after all the other people’s affairs in that village.
A. this B. that C. one D. it
10.— I’m dead tired. I can’t walk any farther, Jenny.
— _______, Tommy. You can do it!
A. No problem B. No hurry C. Come on D. That’s OK
11.Can you imagine a person _______ in the institutional revolution for doing nothing wrong
A. putting into prison B. to stay in the prison C. being put into prison D. to put into prison
12.Getting a notebook to help you keep a schedule of the things will ____ you putting things off.
A. stop B. keep C. make D. allow
13.One of the judges __________ to Gana’s film festival was a famous artist from China, Zhang Ziyi.
A. invited B. to invite C. had been invited D. being invited
14.— Are you glad to hear from her
— Of course. ___________,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A. What’s more B. That is to say C. In other words D. Believe it or not
15.He hurried to the station only _______ that the train had left.
A. to find B. finding C. found D. to have found
16.The world will be different, and we will have to be prepared to ________ the change.
A. adapt to B. adopt to C. apply to D. devote to
17.You were silly __________ your car, otherwise it wouldn’t have been stolen.
A. not locking B. to not lock C. not having locked D. not to lock
18.As we grow up, it always _______ that after we give something up, we gain something new in its place.
A. suggests B. promises C. requires D. seems
19.Wang Gang is considering buying a computer, is considered to be a great help in our work and study.
A. as B. which C. that D. what
20.I was scared _______ when I saw the tiger jumped out of the cage and ran to the little child.
A. to the death B. of death C. into the death D. to death
21.— I hear it will rain tomorrow.
— It _______ true. You see, there are so many black clouds in the sky now.
A. won’t be B. will be C. may be D. may not be
22.To qualify yourself for this kind of new job, I recommend that you ________ some online courses.
A. to take B. taking C. take D. would take
23. With the guide _______ the way, we finally got to the village which we were looking for.
A. led B. leading C. to lead D. had led
24.The reason _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being late was not reasonable.
A. why he gave B. what he gave C. he gave D. on which he gave
25. — Could I have a word with you, mum — Oh, dear, if you ______.
A. can B. may C. must D. should
二、完型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 分)
Once there was a very brilliant, creative and educated man. He gained much __26__ while travel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he lost his legs and left arm in a tragic accident, leaving only a finger and thumb on his right hand. He became so __27__ that he was afraid he would spend his life __28__ and would no longer be able to use his life in a(n) __29__ way.
One day, he remembered how he had always loved getting __30__. He realized that he still had partial __31__ of his right hand and could write with __32__. Then, he had an idea. “Why not write to other people who need encouragement ”
He __33__ where he could find those who could be encouraged if they read his letters. He thought of people in __34__. Many of them had hope of regaining their __35__. Others would keep feeling depressed and remain put away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He decided that he must try to __36__ them. So he wrote to a prison ministry about sending letters to the prisoners. The prison minister replied that writing to the prisoners would be __37__. However, it would be against prison rules for the prisoners to write back.
__38__ with the intention, the man began sending __39__ messages of God’s love, hope, strength, and encouragement. He wrote twice a week, __40__ his strength and ability to the limit. He poured his heart and soul into his words, __41__ his experience, sense of humor, optimism, and faith.
It was difficult to write those letters, especially without hope of any__42__. Frequently, he felt discouraged, wondering if anyone __43__ read his letters. However, this was his __44__ chance,so he determined to continue.
At last, 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prison officer, which said, “Please write on the best paper you can afford. Your letters are passed from cell (牢房) to cell until they almost fall to __45__!”
We all have unique experiences, abilities and talents. We can discover ways to reach others in need of encouragement and strength.
26.A. wealth B. faith C. experience D. confidence
27.A. depressed B. embarrassed C. ashamed D. thrilled
28.A. writing B. suffering C. weeping D. wandering
29.A. abnormal B. regular C. comfortable D. meaningful
30.A. presents B. e-mails C. letters D. prizes
31.A. sense B. strength C. shape D. function
32.A. affection B. caution C. difficulty D. confidence
33.A. evaluated B. doubted C. assumed D. wondered
34.A. hospitals B. churches C. prisons D. charities
35.A. families B. letters C. freedom D. conscience
36.A. release B. reach C. defend D. know
37.A. acceptable B. reasonable C. prohibited D. considered
38.A. Faced B. Filled C. Satisfied D. Annoyed
39.A. holy B. daily C. one-way D. round-way
40.A. holding B. making C. doing D. testing
41.A. sharing B. learning C. gaining D. enriching
42.A. success B. reply C. help D. progress
43.A. curiously B. patiently C. carefully D. actually
44.A. only B. better C. extra D. lost
45.A. ruin B. pieces C. the ground D. the bottom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 分)
A
We have all experienced days when everything goes wrong. A day may begin well enough, but suddenly everything seems to get out of control. Sometimes a single unimportant event may cause a number of things to happen. Let us suppose that you are preparing a meal and keeping an eye on the bab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lephone rings and this causes your troubles to begin. While you are on the phone, the baby pulls the tablecloth off the table, destroying your half-prepared meal. You hang up hurriedly and attend to your baby. Meanwhile, the meal gets burnt. As if this is not enough to bring you to tears, your husband arrives home, unexpectedly bringing three guests to dinner.
Things can also go wrong on the road. During rush hour one evening two cars collided and the drivers began to argue. The woman driver behind the two cars happened to be a learner. She got into a panic and stopped her car. This forced the driver following her to stop suddenly. This driver’s wife was sitting beside him holding a large cake, and as she was thrown forward, the cake went right through the window and landed on the road. A truck driver seeing a cake flying through the air slammed on the brakes. The truck was carrying empty beer bottles and hundreds of them slid off the back of the truck onto the road, causing a terrible traffic jam. It took the police an hour to get the traffic on the move again. In the meantime, the truck driver had to sweep up hundreds of broken bottles. Only two dogs were enjoying themselves, for they were happily having what was left of the cake.
46.If you want to answer the phone without any trouble, you’d better ___________ .
A. pull out the telephone line when you are with your baby
B. put your baby on the bed and keep an eye on him / her
C. not hurry to answer the phone
D. make sure your baby is not near the table
47.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s that happened on the road
A. The two drivers who were arguing.
B. It wasn’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C. The woman driver.
D. The truck driver.
48.From this story we learn that ________.
A. there are many road accidents every day
B. the acciden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re very strange
C. no one knows why this kind of accident happens
D. the acciden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re very common
49.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___.
A. remind us not to answer the phone when we are busy
B. tell us driving is dangerous every day
C. remind us not to be nervous when we meet an accident
D. remind us not to carry a cake when we are sitting in a car
50.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________.
A. troubles always come in groups
B. accidents may happen anywhere at anytime
C. a telephone call may cause great trouble
D. anyone may have trouble on their way home
B
From their beginnings New England towns had a special democratic system of government. At a stated time all the citizens would assemble at a town meeting, where they would discuss local problems and express opinions freely. They also elected the town’s officials at these gatherings and made decisions about the taxes they would pay and about other community matters. These meetings were usually held at the town hall,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quare.
51.At a town meeting, people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EXCEPT __________.
A.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government
B. elect officials of the towns
C. make a decision about whom they should marry
D. discuss some community matters
52.In the 18th century, who had the right to vote
A. All the citizens.
B. All the men except those who were church members.
C. The rich.
D. The rich men and the church members.
53.Why has the town meeting been widely imitated
A. Because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it.
B. Because it is very democratic.
C. Because many people enjoy themselves at town meetings.
D. Because sometimes government agencies call them.
5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Citizens can elect the officials in the town meeting.
B. In recent years, town meetings are often called by a government agency.
C. People can say what they want to say at the town meeting.
D. Nowadays this kind of meeting is also held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55.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_______.
A. the New England town meeting B. modern town meetings
C. a democratic meeting D. New England towns
C
Decisions, decisions! Our lives are full of them, from the small ones to the life-changing. The right to choose is central to everyone. Yet sometimes we make bad decisions that leave us unhappy or full of regret. Can science help
Most of us know little about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lie behind our decisions. Luckily, what psychologists are finding may help us all make better choices. Here are some of their amazing discoveries to help you make up your mind.
Consider your emotions. You might think that emotions are the enemy of decision-making, but in fact they are a part of it. Whenever you make up your mind, your brain’s emotional centre is activ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ientist, Antonio Damasia, has studied people with damage to only the emotional parts of their brains, and found that they were unable to make basic choices about what to wear or eat. Damasia thinks this may be because our brains store emotional memories of past choice, which we use to help the present decision-making.
However, making choic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emotion can greatly affect the result. Take anger for example. A study by Nitika Garg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and other scientists found the angry shoppers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the first thing they were offered rather than considering other choices. It seems that anger can lead us to make quick decisions without much thinking.
5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entral” mean
A. in the middle B. easy to reach C. important D. having power
57. Damasia’s study suggests that ________.
A. emotions are the enemy of decision-making.
B. our brai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decision-making.
C. people with physical damage find it hard to make up their minds.
D. our emotional memories of past choices can affect present decisions.
58.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may help us make better decisions
A. To think about happy times. B. To make many decisions at a time.
C. To stop feeling regretful about the past. D. To learn about the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
59. Why are angry shoppers more likely to choose the first thing they are offered
A. They often forget their past choices. B. They make decisions without much thinking.
C. They tend to save time when shopping. D. They are too angry to bargain.
60.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text
A. Emotions are a part of decision-making.
B. Sad people always make worse choices.
C. No emotion seems to help us make good choices.
D. Only sad feelings affect our thinking and motivation.
D
We have all experienced days when everything goes wrong. A day may begin well enough, but suddenly everything seems to get out of control. Sometimes a single unimportant event may cause a number of things to happen. Let us suppose that you are preparing a meal and keeping an eye on the bab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lephone rings and this causes your troubles to begin. While you are on the phone, the baby pulls the tablecloth off the table, destroying your half-prepared meal. You hang up hurriedly and attend to your baby. Meanwhile, the meal gets burnt. As if this is not enough to bring you to tears, your husband arrives home, unexpectedly bringing three guests to dinner.
Things can also go wrong on the road. During rush hour one evening two cars collided and the drivers began to argue. The woman driver behind the two cars happened to be a learner. She got into a panic and stopped her car. This forced the driver following her to stop suddenly. This driver’s wife was sitting beside him holding a large cake, and as she was thrown forward, the cake went right through the window and landed on the road. A truck driver seeing a cake flying through the air slammed on the brakes. The truck was carrying empty beer bottles and hundreds of them slid off the back of the truck onto the road, causing a terrible traffic jam. It took the police an hour to get the traffic on the move again. In the meantime, the truck driver had to sweep up hundreds of broken bottles. Only two dogs were enjoying themselves, for they were happily having what was left of the cake.
61. If you want to answer the phone without any trouble, you’d better ___________ .
A. pull out the telephone line when you are with your baby
B. put your baby on the bed and keep an eye on him / her
C. not hurry to answer the phone
D. make sure your baby is not near the table
62.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s that happened on the road
A. The two drivers who were arguing.
B. It wasn’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C. The woman driver.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The truck driver.
63. From this story we learn that ________.
A. there are many road accidents every day
B. the acciden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re very strange
C. no one knows why this kind of accident happens
D. the acciden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re very common
64.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___.
A. remind us not to answer the phone when we are busy
B. tell us driving is dangerous every day
C. remind us not to be nervous when we meet an accident
D. remind us not to carry a cake when we are sitting in a car
65.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________.
A. troubles always come in group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 accidents may happen anywhere at anytime
C. a telephone call may cause great trouble
D. anyone may have trouble on their way home
四、七选五(每小题2分,共10 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Have you ever lost your temper Did you yell or scream at those around you, even people you like or love Did you want to break something or hit someone
__67___ some people keep their anger buried deep inside. If you do this, you might get a headache or your stomach might start to hurt. You may just feel crummy (糟糕的) about yourself or start to cry. It’s not good to hide your anger, so you should find a way to let it out without hurting yourself or others.
When you start to feel angry, you can count to 10, draw a picture of anger, play a video game, run as fast as you can or do something active. An effective way is to talk to a friend you can trust. 68 .
69 Instead, admit to yourself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y you are angry and what you can do to keep the situation from happening again.
Never getting angry is impossible. But, you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at how you act when you’re angry can make the situation better or worse.
70 Take charge of it!
A. Once you talk about anger, those bad feelings usually start to go away.
B. Taking it out on others never solves anything.
C. Anger is just another way we feel.
D. He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al with anger.
E. But anger must be released in the right way.
F.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G. Don’t let anger be the boss of you.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一、单词拼写(每空一词,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 Many _____________ (残疾的) people have worked wonders.
2. Annie’s __________(协助) changed Helen from a deaf-blind child into a remarkable writer.
3. Sunshine is b___________(有益的) to the health.
4. It will take me a _____________(两星期)to finish reading the novel.
5. When her husband died, she received many letters and calls of ____________ (同情) .
6. The well-known singer was a______________ on the piano by Langlang .
7. The ____________ (年度的)death 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11 per100.
8. He ____________ (逃离)his village to join the army when he was 17.
9. He told the police about the accident as he w____________ it on his way home.
10.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to be a ______________(特权) in modern society.
二、短文改错(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Peter,21世纪教育网
I’m very much delighted that you are coming here for the holiday. But I’ll be able to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as
we planned, as I will be host a speech contest at that time. I’m terribly sorry about that. But I had asked my best friend to go to an airport at 6:00 on Saturday afternoon to meet you. He will be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rive, hold a board with your name on it. Then he will take you by taxi to the hotel that we have booked a room for you. I will call you late.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 And I’m looking forward seeing you soon.
Yours, truly,
LiHua
四、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高中阶段学习比较紧张,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下表显示了两位同学不同的学习方法,请简述并发表你的观点。 字数在100---120之间。文章开头已经给出。
Li Hua and Wang Hai are two students of Senior high school.Both of them work hard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I卷
单项选择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这儿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国去卖,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唯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三颗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到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儿,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他作为外地人,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有丢。一位罗马商人得知此事,很感振奋。他想,一个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因为他知道,迪拉玛这座小城是图特安哈门法老有意安排的。据罗马的羊皮书记载:图特安哈门法老的陵墓修好后,为防止盗墓贼入侵,曾把关在监牢里的3000名名骗子秘密流放到这里,因为法老相信,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人的智慧。
  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过一句话,那句话是他从埃及漫游回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石壁上哲学家留下的话,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达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块巨石,其中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不久,希腊政府宣布,摩西神庙的遗址被发现。
1、对埃及法老特安哈门的咒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法老的咒语是“让你破财” 。
B、 法老的咒语是“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 。
C、“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才是法老的咒语。
D、 法老的咒语是“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没人能够欺骗你”。
2、关于摩西神庙的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摩西神庙位于埃及的被称为魔鬼城的迪拉玛小城。
B、摩西神庙是被一位古罗马商人发现的。
C、摩西神庙遗址是在迦勒底山脚下被发现的。
D、摩西神庙在古希腊哲学家从迪拉玛漫游回来之前已成废墟。
3、根据文中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罗马商人听说古希腊哲学家的事时哲学家已死了五年。
B、古希腊哲学家进入魔鬼城应该是在由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
C、图特安哈门法老生活在比东法老之前。
D、摩西神庙在2300年前就已成为遗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司徒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选自《后汉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即:走到
B、何至相迫乎 迫:逼迫
C、隐身不见 见:出现
D、除为谏议大夫 除:降职
5、全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
②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③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光武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然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蔑视。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7、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5分)
《项脊轩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5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
瘦老头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蓝天是公正的。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借风筝这一题材,表现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对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反而怀疑。
B、胖老头的生意不错,是因为他能揣摩买主的心理:风筝外表的色彩非常美丽,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还能笑容满面地招来顾主。
C、瘦老头不喜欢胖老头,主要是因为他那张胖脸,还有就是不喜欢他制作的风筝,他认为那粗糙的手艺、俗气的色彩是对职业的亵渎。
D、“人们”是小说中风筝的买主,他们开始冷落瘦老头,后来又一窝蜂地争着买他的风筝,说明这些人已经明白了他风筝的价值。
E、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善于营造意境,以轻松的、从容的语态,经过锤炼的句式,使文章具有了哲理的象征的意味。
(2)小说中的瘦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胖老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题,有多重用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百年前的李鸿章
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21世纪教育网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2)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做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备受关注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意大利老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第一个夺取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B、所谓“皮革奶”,就是将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C、专家指出,针对前不久“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以便有效遏制通过网络散播流言这一恶劣现象。
D、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旗、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 ③①⑥②⑤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下面是一段介绍青岛的材料,请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青岛人选“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理由,不超过40字。(5分)
美丽的海湾,漫长的海岸线、木栈道,碧蓝的大海,还有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这一切,让人不得不爱上青岛。青岛是一座特别包容的城市,市民有爱心又充满人文关怀。青岛是一座不缺乏节日味道的城市,市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狂欢之中更多的是人们生活的充实。青岛人特别热情,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青岛市民王爱珍这样说:“我们时刻被幸福包围着,因为生活在青岛,我们什么都不缺。日常用的油盐酱醋青岛有好几个著名品牌,穿的更有即发、红领,喝的有青啤,用的有海尔、海信,更有吃不完的青岛海鲜,你说我们能不幸福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拫据要求写作文。
中州有一只蜗牛,计划干一番事业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3000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3000多年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于是它不胜悲哀,最终枯死在蓬蒿杆上
树林中的小动物知道了,聚集在一起议论这件事
蚂蚁说:“呵呵,自不量力的小蜗牛,自作自受”
蜜蜂说:“脚踏实地最重要,不能好高骛远”
云雀悠然神往:“到泰山去,不错的主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看来,梦想真是个好东西”
狐狸想:“这只小蜗牛,如果不自怨自艾,果真向东爬去,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2分)。
10、(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云无心以出岫 影翳翳以将入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⑶(6分)①以其风筝的拙劣衬托瘦老头手艺的高超;②以其俗不可耐的言行举止衬托瘦老头不随波逐流、质朴伟岸的人格;③通过与瘦老头对比而深化文章的主题。(一点2分)。
15、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16、参考答案:临海城市,环境优美;包容性强,人文氛围浓厚;生活充实,物品丰富。
17、略
18、18、【写作指导】
首先应该关注文题中“展开联想”四个字联想什么 当然是与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相对接其次要注意到题中“自定角度”,这暗示本题有多种入题角度,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实,小动物的对话揭示了写作的多元视角最后必须扣住文题材料,从材料中选择立意角度,而不
拐杖;迈开腿,尊严从这一步提升,奇迹从这一刻开始孕育
写作角度四:反弹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
A.君主制   B.贵族政治 C.民主制 D.寡头制
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
C.陶片放逐法 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
5.克里斯提尼改革有一项重要举措,即“陶片放逐法”,它放逐的主要对象是
A.民主威胁者 B.刑事犯
C.战俘 D.奴隶
6.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的举措是
A.公地公民制度 B.班田收授法
C.租庸调制 D.神衹官制度
7.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1世纪教育网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8.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A.铸铜和制铁技术 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C.文字和建筑 D.佛教和儒学
9.春秋时期,齐国进行赋税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10.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11.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旧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21世纪教育网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1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15.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16.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1世纪教育网
17.2012年3月1日《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邙山陵墓群中有多个北魏政权皇帝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苻坚     B.拓跋珪 C.拓跋宏 D.冯太后
18.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9.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20.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
21.观察右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21世纪教育网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造成冗兵冗费
C.削弱了武将权力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2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23.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24.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25.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取自哪一著作
A.《论语》   B.《大学》 C.《易经》 D.《孟子》
26.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通政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在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C.重视发展农业 D.实行兵民分治
28.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29.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30.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C.改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张居正的去世
3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
A.教皇游行         B.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C.兜售赎罪券 D.建政教合一国家
32.下列教派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路德宗 B.加尔文宗 C.英国国教会 D.耶稣会
33.下列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
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
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
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
35.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的共同主张有
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个人可直接与上帝交流  ④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6.下列有关彼得一世改革背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家
B.受到强邻瑞典和土耳其的威胁
C.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D.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陆军
37.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38.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
39.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
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
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40.彼得一世曾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事实上是强化了农奴制
C.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有利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00斗级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的诗歌体现出其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2)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1分)这一措施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其中哪一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2分)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后安石当国,其所主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它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6分)
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3)材料三、四在研究王安石变法上,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6分)
43、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读图:
出售免罪符 布鲁诺受火刑 教皇为皇帝加冕
材料二:罗马天主教会鼓吹: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加尔文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6分)
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命题人:李素芳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部分 选择题(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在饱览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后,很多游人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 
③在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先于自然而存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某学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7.面对近来的多起尴尬,有关部门指出,我们仍应发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原因在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8.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9.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说明(  )
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1世纪教育网
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
10.2012年8月8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二五规划”继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将其从观念转化为具体政策。关于教育,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它具有(  )
①选择文化的功能 ②传递文化的功能 ③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促进政府立法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节日。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文化总是在继承中发展
D.文化传承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12~13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失去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内容、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大力抑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4.“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要促进文化市场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15.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软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16.江苏省委宣传部从海量的征集意见中确定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极大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近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人们尊陆羽为茶圣,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让你写一篇“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
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0.荀子在齐国主持稷下学宫时,实行开明的政策,招揽列国名流,汇集百家学说,各家各派取长补短,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荀子的态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发展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21.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关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原因,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中华民族特有的眷念故土的家乡情结
B.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
23.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近年来,两岸文学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无论是《台湾》杂志发表的《刘铭传》、《文天祥》和《阿芙蓉》,还是《“黄浦”五期》、《伏牛》、《汉家女》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活时代是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动乱时代,他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但却未果。临终时诗人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只有维护祖国统一才能体现爱国主义的情怀
C.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相同的内容
D.只有抵御外敌入侵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21世纪教育网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答案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48分)
(考生一律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地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8分)
27.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反映文化的什么现象?(5分))
(2)面对文化的这一现象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是什么?(10分)
28.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如:
上述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10分)
29.漫漫历史长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那条主线。于是哲学家说“爱国成大义”,于是史学家说“爱国铸史诗”,于是法学家说“爱国是本分”,而我们今天应大声说“爱国是每个人最永恒最崇高的天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你打算如何把爱国主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12分)
30.材料一: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聊天、游戏 浏览不健康网站 查阅学习资料 看电影听音乐 其他
比例 50% 15% 20% 10% 5%
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所学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文化的认识。(11分)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1、 单项选择题
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世纪教育网
1、复数的虚部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0 B. 1 C. 3 D. -2
2、函数在=1处的导数等于 ( )
A. 1 B.2 C.3 D. 421世纪教育网
3、由直线,曲线及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 )
A.3 B.7 C. D.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假设为( )
A. a,b,c都是奇数 B. 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C. a,b,c都是偶数 D. a,b, c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5、物体运动方程为,则时瞬时速度为( )
A.2 B.4 C. 6 D.8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应验证( )
A.n=1 B.n=2 C. n=3 D.n=4
7、复数(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21世纪教育网
8、下列式子不正确的是( )
A. B. =1
C. D.
9、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10、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11、设p: 在内单调递增,q: ,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2、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满足,且的导数在R上恒有,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处有极值,则
14、若,则实数k的值为 .
15、 观察以下不等式
可归纳出对大于1的正整数n成立的一个不等式,则不等式右端的表达式应为
16、下列是关于复数的类比推理:
①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类比多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②由实数绝对值的性质类比得到复数z的性质;
③已知,若,则类比得已知,若,则;
④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以类比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其中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计算由曲线,直线x+y=3以及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18、(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12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2分)已知函数在点处取得极大值5,其导函数y=的图像经过点(1,0),(2,0),如图所示
求:(1) 的值 (2) a,b,c的值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12分)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耗油量y升关于行驶速度x(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耗油量=时间)
(1) 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2) 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极值;
(2)若函数在[-1,1]上单调递减,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0、
21、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选择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可能诱发地震的人为原因是
A. 过度开垦土地 B. 大型水库蓄水 C.人为环境污染 D. 破坏植被
2008年8月10日,第8号台风“桑美”于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风速达60米每秒,中心附近风力达17级,预计台风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据此材料和下图回答:
2.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桑美”的是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5°E)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回答3—4题:
3.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4.这次地震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6.2006年2月17 日上午9时,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发生特大泥石流,2000余人遇难。导致本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滥砍滥伐 B.连续暴雨 C.地震 D.山体断层发育
7.运用现代化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GPS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 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RS 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8.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冀、晋、豫
读“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
A.冀、豫、晋、陕 B.桂、秦、甘、鲁
C.皖、湘、陇、赣 D.闽、滇、晋、川
11.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油菜
12.缓解北方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跨流域调水 ④大力开发地下水
⑤迁移人口 ⑥培育耐旱农作品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3.我国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以抗为主,防救结合
C.以救为主,防抗结合 D.以救为主,防抗救结合
14.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③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是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16.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7.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
C.在洪水的高风险区开垦荒地 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18.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墙角处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西气东输”管道 ④沿海海防林工程
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1781年,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1.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22.2010年4月,冰岛南部艾雅法拉火山爆发,此次火山爆发,除了对气候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①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森林资源 ④地热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24.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2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6.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27.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8.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⑥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29.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1954年、1999年 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 D.1967年、1971年21世纪教育网
30.这两次水灾都是
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31.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08年末,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 300多万亩农田、1 500多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B.下游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
C.中下游植树造林,补枯能力加强
D.低洼地资产与人口的密度大
33.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34.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
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21世纪教育网
35.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A.西部—畜牧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种植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36.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第II卷(非选择题)
2、非选择题(共46分)
37.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孕灾环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环境。
(2)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________变化。
(3)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8.阅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10分)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 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 0.72万 15.1万 17.3万 74.5万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水灾________,热带风暴________。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热带风暴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39.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40.读“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选修3前两个专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最好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首先要获取目的基因,然后要让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B.一般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获取目的基因
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
D.一次基因工程操作中,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很多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3.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
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21世纪教育网
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下列方法与目的基因获得无关的是( )
A.辐射诱变法 B.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C.反转录法 D.人工合成法
5.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6.限制酶切割DNA时切出的DNA末端是( )
A.只有黏性末端 B. 只有平末端
C. 既有黏性末端也有平末端 D. 任意末端
7.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 )
A.改造蛋白质 B.改造mRNA C.改造基因 D.改造氨基酸
8.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 )
A.产生杂种植株 B.产生杂种细胞 C.原生质体融合 D.形成愈伤组织
9.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需要O2和CO2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植株,所产生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1世纪教育网
B.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产物,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可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C. 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D. 动物细胞培养至50代后能继续传代的是正常细胞
1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21世纪教育网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
A.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 D.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13.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中,最基础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 B.动物细胞融合 C.单克隆抗体 D.细胞核移植[]
14.下列各项中,不是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品是 ( )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2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15.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
16.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7.下列关于体细胞克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供体为体细胞的细胞核
B.受体为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
C.克隆出的后代与供体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型完全一致
D.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步骤
18.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碱基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识序列。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何?(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amHI和EcoRI;末端互补序列—AATT—
B. BamH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
C. EcoRI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D. BamHI和BglII;末端互补序列—GATC—
19.将植物的一些根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见下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A.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B.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培育成的新植株性状是一样的 D.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0.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已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包含5个小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60分。
21.(8分)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 处,DNA连接酶作用于 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 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和 。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22.(14分)下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在②过程中,可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若在容器中放置若干a、b结构,诱导c完成所依据的原理是 ,假设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融合,然后经③过程,形成的d细胞的类型有 种(这里仅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从中选出 进行培养。
(2)由d培育成f,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该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f植株具有 遗传性状,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过程④是 过程,⑤过程的实质是 。
(4)若要制成人工种子,则要经过图中的_____过程得到的结构,包裹上人造种皮制得。
(5)上图中____(填字母)细胞全能性最高。
(6)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幼苗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体,依据是 。
23.(12分)下列是有关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问题,请据图分析回答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上图所示。
(1) 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细胞内,原因是 。
(2)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 扩增的方法,其原理是 。
(3)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 ,其组成,必须有 、目的基因、 以及标记基因等。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4)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 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 ,还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 。
(5)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 ,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
(6)某棉农在食用该抗虫棉种子压榨的棉籽油炒芹菜后,出现鼻塞流涕,皮肤骚痒难忍症状。停用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该现象很可能是 。
24.(20分,每空2分)图4—2—1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________ 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_________类物质。
(2)B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进行需要灭活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诱导。
(3)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 ____________。
(5)单克隆抗体注入人体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下图所示为某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限制酶的切点是 ,形成两个 末端。
(2)从上述题中可知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特点是 。(2分)
(3)如果G发生突变可能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第Ⅱ卷答题卡
21. (1) , (2) 。
(3) , , 。
(4) , 。
22.(1) , , , 。
(2)   ,  ,   ,21世纪教育网
  。
(3) , 。(4) (5) 。
(6) , 。
23.(1) 。
(2) ,
(3) , , 。
(4) , ,

(5) , 。 (6) 。
24.(1) , , 。
(2) , , 。
(3) 。(4) , 。
(5) 。
25. (1) , 。
(2) 。(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2分)
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参考公式:,回归直线方程:
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独立性检验,适用于检查变量之间的关系 ( )
A.线性 B.非线性 C.解释与预报 D.分类
2.样本点的样本中心与回归直线的关系( )
A.在直线上 B.在直线左上方 C. 在直线右下方 D.在直线外
3.复平面上矩形的四个顶点中,所对应的复数分别为、、,则点对应的复数是 ( )
A. B. C. D.
4.用火柴棒摆“金鱼”,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规律,第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为
A. B. C. D.
5.已知数列,则是这个数列的 ( )
A.第项 B.第项 C.第项 D.第项
6.按流程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的值是
A. B. C. D.
7.的值为 ( )
A. B. C. D.
8.当时,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21世纪教育网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9.已知复数满足,则的实部 (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A.不小于 B.不大于 C.大于 D.小于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3)演绎推理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
(4)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命题“对于任意角”的证明:“”过程应(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 D.间接证法
12.把正整数按下图所示的规律排序,则从2003到2005
的箭头方向依次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根据右边的结构图,总经理的直接下
属是 ;
①.总工程师和专家办公室
②.开发部
③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开发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总工程师、专家办公室和所有七个部。
14..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圈:○●○○●○○○●○○○○●○○○○○●…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是 。
15.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执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间接证法;⑤反证法是逆推法。正确的语句有是__________(填序号)。
16.回归直线方程为,则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EMBED Equation.DSMT4 时,的估计值为
II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在数列{an}中,,试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8.(12分)用适当方法证明:已知:,求证:。
19.(12分)在复平面上,设点A、B、C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过A、B、C 做平行四边形ABCD。
求点D的坐标及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BD的长。
20.(12分)已知,且求证: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21.(12分)(本题满分12分)在对人们的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女性70人,男性54人。女性中有4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27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男性中有21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3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
(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的列联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判断性别与休闲方式是否有关系。
(本题可以参考两个分类变量x和y有关系的可信度表:)21世纪教育网
P(k2>k)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455[来源:21世纪教育网]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3[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12分)
某种产品的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EMBED Equation.DSMT4 (单位:百万元)之间有如下对应数据:
2 4 5 6 8
30 40 60 50 70
(1)求回归直线方程。
(2)试预测广告费支出为10百万元时,销售额多大?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解:由题知平行四边形三顶点坐标为,
设D点的坐标为 。
因为,得,
得得,即
22.解:(1) 由已知列出图表:
因为,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EMBED Equation.DSMT4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省南乐县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命题范围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2章。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苦精-S是一种苦味剂(或厌恶剂),加入日用品和工业品中可以防止人或动物误食而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苦精-S的分子式为C28H33N3O4S ,它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无机物 D.有机物
2.高¥考︿资@源*网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的是( )
A.乙醇 B.乙酸 C.甲苯 D.乙醛
3.当前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化合物 B. 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
C.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 D. ⅥB族元素的化合物
4.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2,3,3-三甲基已烷
5.含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加氢后的结构简式为
该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下列说法正确的k︿s5*u是( )
A.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B.乙炔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C.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D.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7.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核磁共振氢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k︿s5*u官能团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9、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图,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3OH B.C3H8 C.C2H4 D.CH4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物质①甲烷 ②乙烯 ③苯 ④聚乙烯 ⑤乙醇 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 ⑧环己烯。其中因反应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又能使溴水退色的是( )
A.②⑤⑦ B.③⑦⑧ C.②⑧ D.②④⑤⑧
11.按下列路线制聚氯乙烯,不发生的k︿s5*u反应类型是( )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聚反应
12.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k︿s5*u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21世纪教育网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1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不同产物的烷烃是( )
14.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
A.CH3CH3 B.CH2=CH2 C.CH3CH=CH2 D.CH3CH=CHCH3
15.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作用。已知角鲨烯分子有30个碳原子,其中有6个碳碳双键,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16.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k︿s5*u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k︿s5*u分子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 C6H14 C.C7H12 D.C7H1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17.(8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甲基的电子式
(2)通式为CnH2n+2的最简单同系物的分子式
(3)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沸点最低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丁二烯的键线式
18.(8分)下图是维生素A的分子结构:
(1)维生素A中的含氧官能团是 (写名称);
(2)维生素A的分子式是 ;
(3)1mol维生素A最多能与 mol溴反应;
(4)试指出维生素A可能发生的k︿s5*u化学反应类型 (任写一种即可)。
19.(12分)下面给出了四种烃A、B、C、D的k︿s5*u相关信息:
①烃A在所有的烃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低;
②烃B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
③烃C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常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21世纪教育网
④烃D的分子比例模型如右图所示:。
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将A和Cl2按体积比1:4混合充入一试管,密封后置于光亮处,一段时间后能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 。
(2)写出把B通入溴的k︿s5*uCCl4溶液中的k︿s5*u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是 。
(3)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C通入KMnO4
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C发生了 反应。
(4) D分子中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结构,以下能证实这一事实的是 。
a.D的邻位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D的间位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D的对位二氯取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0、(12分)由环己烷可制得1, 4 – 环己二醇,下列有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试回答:
(1) 上述反应 (填编号)属于取代反应。
(2)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B ,C ;
(3) 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4) 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⑤ 。
21.(12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k︿s5*u组成。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烃或烃的含氧
衍生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
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O2=2H2O+O2↑)
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
(2)写出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的名称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它的作用是 。
(3)若将B装置去掉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
(4)若准确称取1.20 g样品(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经充分燃烧后,E管质量增加 1.76 g,D管质量增加0.72 g,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 。
(5)从定量测定准确角度去考虑,该装置应怎样进一步改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题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8分)(1) (2)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1世纪教育网
18.(8分)(1) (写名称);(2) ;
(3) mol; (4) (任写一种即可)。
19.(12分)
(1)
(2)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是 。
(3)化学方程式为 ;
现象是 ,
C发生了 反应。
(4) 。21世纪教育网
20、(12分)(1) (填编号)
(2) B ,C ;
(3) ;
(4) 反应② ;
反应⑤ 。
21.(12分)(1) 。
(2)名称 ,它的作用
是 。
(3) 。
(4)实验式为 。
(5)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