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1“逻辑”的多种含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1“逻辑”的多种含义 教案

资源简介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
2、什么是狭义的逻辑学?什么是广义的逻辑学?
3、什么是推理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4、什么是论证和论辩?
5、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是什么?
二、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2.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三、教学重难点
1.关于逻辑的多种认识的误区
2.狭义逻辑和广义逻辑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所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拉法格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世界历史的逻辑”。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答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有的同学说,“我不学逻辑,照样会运用概念、判断,会推理,也会论证。”不学形式逻辑,你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论证就带有一定的育目性,学了形式迈辑,就可以由盲目性变为自觉性。
那么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形式逻辑?本节课我们将得到答案。
2.新课讲授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探究一: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作整风报告时,批评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他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批驳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诬蔑时,指出,……但是国民党人却说:“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唯一的证据,就是共产党联合了各界人民创造了英勇抗日的中国解放区。这些国民党人的逻辑,和中国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相同,无怪乎很多问题都讲不通了。
1958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干部要学点逻辑;在1964年春节谈话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中学生要学一点逻辑。
思考: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到的“逻辑”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毛泽东说“中学生要学一点逻辑”?
点播:“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国民党人的逻辑和中国人民的逻辑”中的“逻辑”都指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要学点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②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学生学习形式逻辑,第一,有利于学会科学思维,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第二,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提高表达能力,正确地表达思想,增强说话、写文章的条理性;提高论证能力,学会论辩,善于说理。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4.逻辑学的研究目的和作用:
(1)目的: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2)作用: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探究二: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是一种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如今我们处于网络发达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丰富的信息,有的人年龄很大,阅历不少,甚至教育程度能达到大学亦或更高的程度,却依然没有分析与判断的能力,面对信息无法断定其真伪。一些人被各种迷信或谣言信息所左右,甚至有些人由于无法甄别信息而被骗财骗色……大学生学费被骗的新闻就出了不少,还有大学教授被骗千万元,某某明星被骗……正是由于很多人对信息没有思考、推理、质疑以及应对的能力,悲剧才不断发生。反观我们的孩子往往沉浸在类似抖音、快手各种无厘头的玩笑和逗乐中,对很多信息没有辨别、质疑、推理的能力,极有可能再酿悲剧。反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部分: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学看似冷门,但事实上,逻辑学的应用之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然而很多人对于“逻辑”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这导致他们难以分辨出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而影响他们在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系统学习关于逻辑学的知识,并将它们应用到生活中。
思考:什么是广义逻辑学和狭义逻辑学,二者关系如何?
点拨: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②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探究三:小张对逻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善于独立思考,很有钻研精神。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此,他去请教李老师。小张告诉李老师,他发现了一个推理,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虚假的。李老师笑了笑,很自信地说,这是不可能的。李老师说正确的逻辑思维的功能,就在于从真前提一定能得出真结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整个逻辑学就要垮台。
谈谈你对推理的认识
点拨:①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因此,如果推理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结论不可能是虚假的。②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思考:结合探究二,说说什么是论证?什么是论辩?形式逻辑与论证、论辩有何联系?
点拨:①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才能在论证和论辩中使用有效推理,从而增强说服的效果。
1.狭义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
2.广义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
3.形式逻辑:
(1)特别关注的问题:推理。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4)推理的作用:
①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②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4.形式逻辑的重要性: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3、结束新课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下面两个问题
1.有同学认为:逻辑学就是哲学。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教师点拨:①逻辑学研究“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属于思维科学。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想一想:“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你是如何理解列宁这句名言的?
教师点拨:这句话意在说明,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离开了大量具体的思维实践,也就无法抽象出正确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而正确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正确反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逻辑的不同含义和不同用法,知道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的含义,了解了形式逻辑。
六、板书设计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
2.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4.逻辑学的研究目的和作用: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狭义逻辑学
2.广义逻辑学
3.形式逻辑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学案及同步可是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