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C- 12 S -32 Na- 23 Al -27 Ba- 137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
A 乳浊液   B 溶液   C 胶体   D 悬浊液
2.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在同一水平线
C.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D.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溶液蒸干
3.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叫做酸
B.实验测得1mol某气体体积为22.4 L,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是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
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6.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7.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含有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NA
8.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金属冶炼 B.点制豆腐 C.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9. 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
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0. 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C.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As2O3 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11.下列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是( )
A.容量瓶 B.坩埚 C.量筒 D.烧杯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质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液态和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13. 已知反应3Cl2 + 6NaOH=5NaCl + NaClO3 + 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Cl是氧化产物,NaClO3是还原产物 B.该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为6e-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5 D.Cl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1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2(SO4)3 =2Al3+ + 3SO42- B. AlCl3 = Al3+ +Cl3-
C. Mg(NO3)2 = Mg+2 +2NO3- D. KMnO4 =K+ +Mn7+ +4O2-
15.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1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17. 用等体积的0.1 mol/L的BaCl2 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 (SO4 )3 、 Na2SO4 、 KAl(SO4)2 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3  B.3∶1∶2  C.2∶6∶3  D.1∶1∶1
18. 除去NaCl中混有的 MgCl2、Na2SO4时选用( )
A.NaOH、Ba(NO3) 2 、Na2CO3 、HCl B.Ca(OH) 2、Mg(NO3) 2、Na2CO3、HCl
C.NaOH、BaCl2 、Na2CO3 、HCl D.Na2CO3 、BaCl2、HCl
1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反应 Ca(OH) 2 + 2H+ = Ca2++ 2H2 O
B.钠与水的反应  Na + 2H2 O = Na++ 2OH- + 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Cu + Ag+ = Cu2+ + Ag
D.大理石溶于盐酸 CaCO3 + 2 H+ = Ca2+ + H2O + CO2↑
20.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w = 17c/(1000ρ) B.ρ = (17V+22400) /(22.4+22.4V)
C.w = 17V/(17V+22400) D.c = 1000Vρ/(17V+22400)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共26分)
21.(9分)(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为 L,质量为 g,混合气体中CO2的分子数为 。
(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g,这些OH-的物质的量与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的NH3的物质的量相等,与 g Na+含有的离子数相同。
(3)标准状况下,33.6 L的NH3所具有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将其溶解于水配成1 L的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
22.(8分)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有关知识,在①HIO3  ②碘酸钠 ③KOH  ④I2O5 ⑤NaCl五种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或“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有     。(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    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高温受热时      (填“易”或“难”)分解。
23. (9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这六种物质是:Cl2、KMnO4、MnCl2、H2O、HCl(浓)、KCl,其中Cl2、H2O均为生成物。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为 。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发生反应的KMnO4的质量为 g。
三、实验题(共1个小题,共16分)
24.(16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1.25 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 mL 1.25 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8分)
25.(8分)
(1)现有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与足量的铝完全反应,可消耗多少克铝?
(2)若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H2,转移多少mol电子?
26. (10分)取100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再用足量的稀硝酸处理沉淀后,沉淀最后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请写出计算过程,没有过程不得分)
(1)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高一化学试卷答案
二、填空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2.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①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②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③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 ④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4. 右图是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5.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8.下列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逐渐增大,主要指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加剧了统治集团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0.《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反映的选官制度
A.是宋朝选官的主要途径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1.《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1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3.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
①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15.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1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是对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高度赞扬,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来弘扬民族精神,应选择的素材是
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7.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8.太平天国具有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不具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联合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D.内讧而导致力量削弱
19.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某校学生搜集有关“七三一部队”罪恶活动的相关证据,他们主要该去哪里调查
A. 华北 B. 华中 C. 西北 D.东北
21.对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 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截然不同
D.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同时存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特色
22.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A.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24.“(蒋)介石先生······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这封信的直接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
C.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形成
25.“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一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八一宣言” B. 瓦窑堡会议决议 C.《国共合作宣言》 D.中共七大报告
2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2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报道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里所说的战役
A.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D.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28.右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2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30.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31.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33.2007年9月19日,由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被第62届联大拒绝列入本届联大会议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联大连续第15次明确拒绝所谓涉台提案。2008年3月22日,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上述材料表明
①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国际法的充分确认②违背了“九二共识”达成的一个中国的原则③说明“一国两制”两岸统一的构想已被台湾多数民众所接受④违背了台湾同胞与整个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世纪的握手”——(右图)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对抗
B.对抗—合作—再对抗
C.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D.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
35.2007年,一首《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响彻华夏大地:“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荣。”其中“找对了路径”意指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
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10年回归 D.澳门回归宣告西方殖民统治结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
36.(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材料三 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转引自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8分)
(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6分)
(3)材料三提供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视角是什么?(1分)
37.(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给俄国友人写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3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6分)
(3)通过19世纪末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6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减小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3.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题。                 
4.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5.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A、B
B.B、D
C.D、E
D.A、E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7.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8.当太阳直射90°E某点时,全球分属两个日期的界线是(  )
A.90°E和90°W
B.日界线和90°W
C.日界线和本初子午线
D.0°经线和90°W
9.2012年元旦这一天(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南移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北移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北移
10.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下表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完成11~12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6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1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 B.甲地、乙地、丁地
C.丁地 D.甲地、乙地、丙地
12.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乙、甲 D.甲、乙、丁、丙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C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1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于莫斯科时间(东二区)11月9日凌晨零点26分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据此完成15题。
15.当“萤火一号”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
A.9日6时26分 B.9日8时26分
C.8日17时34分 D.8日15时34分
16.火星是下图中的(  )
A.A B.B C.C D.D
17.地壳的平均厚度(  )
A.约为33千米 B.约为6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8~19题。
18.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层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20.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B.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
C.软流层是液体的
D.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21.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组成和成岩顺序的正确关系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物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2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的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非洲、南美洲
D.南美洲、北美洲
23.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造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塑而成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25.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最符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6.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28.下列现象不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的是( )
A. 夏天有云时气温较低 B.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比大气上界少
C. 蔚蓝色的天空 D.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点
29.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0.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31.下列四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 )

32.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右图)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乙甲丙丁  B. 甲乙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丙丁乙甲
33.下列各项的一组风向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
3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读右面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5~37题。
3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36.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寒冷天气
37.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38~39题。
38.图中a、b、c三地的气压相比较( )
A.Pa>Pb>Pc B.Pa<Pb<Pc C.Pb>Pc>Pa D.Pb<Pc<Pa
39.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40.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的是( )
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
41.读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12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 线 (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 点。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夜长 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
(6)该图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
(7)此时,地球上以 线和 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图中A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B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4)如果修建大型工程应避开 处。
(5)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
43.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是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
(2)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A ,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该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D点盛行 风。在图中用箭头画出C、D两处的风向。
(4)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
二、综合题
42 答案:(1)A (1分); B (1分)


第I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些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则还只能望车兴叹。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购买力和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别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们的汽车梦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  )
A.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汽车价格 B.国家的汽车、交通、税收等配套政策
C.汽车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 D.人们的消费观念
3、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来看,这是(  )
A.攀比心理 B.适度消费 C.求实心理 D.盲目从众
4、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有稳定工作的人比工作不稳定的人有更高的消费水平,后者则有着更高的储蓄水平。这是因为(  )
A.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无关 B.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无关
C.储蓄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5、近年来,现代都市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族”中出现了各种“拼消费”,“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饭”甚至“拼房”。“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等。这种时尚(  )
①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上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7、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比重占家庭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教育已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按照消费目的分类,接受教育属于(  )
A.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B.脑力劳务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读下图“某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2年前5个月)。据此回答8~9题。
8.在消费项目中,完全属于劳务消费的是(  )
①交通和通信支出 ②文化娱乐服务支出 ③衣着支出 ④团体旅游支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从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们对生存资料消费越来越不重视
B.人们更加注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C.社会稳定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D.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11、在课堂上,老师总结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你认为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居民收入的增长 B.食品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 D.外汇储备的增加
12、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三星手机和MP3,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消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有人说“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贷款消费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B.正确,因为贷款消费是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行为
C.错误,因为与自己收入状况相适应的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D.错误,因为只有贷款消费才是最佳的消费方式
14、鼓励消费并不是无节制地消费,更不是奢侈浪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而人们消费的“度”就在于(  )
A.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是否能促进生产的不断扩大 D.使恩格尔系数低于30%
15、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国家紧急调拨救灾物资。这里的“救灾物资”(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16、因质量存在瑕疵,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去闯荡。这反映了(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 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17、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
①乙商品的需求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选项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②商品的价格③商品的质量和性能④商品的售后服务⑤物价水平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0、《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 (  )
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 
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②说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 ③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④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购物袋大量使用,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B.适度消费 C.理性消费 D.可持续性消费
24、除了外出旅游、逛街购物、亲友聚餐外,读书、观展、健身、娱乐等消费方式也受到青睐。很多地方的黄金周成了读书周、“充电”周。这表明
①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②家庭消费要与收入水平相适应 ③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山东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在威海荣成市揭牌。随着“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一些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习、进修、时尚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这表明( )。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被发展资料消费所代替②家庭消费是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③现在的大多数人已经具备了进行享受资料消费的条件 ④山东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跟进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缩短淋浴时间,自制果汁,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革和化纤材料等。低碳社区的建设( )。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低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③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④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一年来,我国通过实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复苏。融合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秋节等喜庆元素的“十一”长假,再现节日消费“井喷”的喜人景象。同时,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兴旺,对助推宏观经济回暖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表明
A.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B.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C.我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势头
D.消费能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8、对于“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明显回升,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价格没有上涨,并且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商品纷纷降价,国人此时出游购物感到比较划算。这说明
A.旅游消费属于发展性消费
B.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消费
C.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D.价格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29、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12年主题为“消费与民生”。要想通过消费保障民生,我们必须(  )
①发展生产,为居民消费创造动力 ②降低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 ③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 ④立足消费需求,引导产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生产。只有蛋糕做大了,分给每人的才能更多更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提高。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
C.消费观念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D.只要生产发展,社会就能和谐
31、在亚运会举办期间,旅游、商贸、交通、通信、传媒、住宿、餐饮等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广州市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32、2009年上半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图:分析下图可以得出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B.该市GDP的增长是以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C.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33、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归根到底是由____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34、伴随节能环保理念的流行,纸质、塑料圣诞礼物的订单2010年大为减少。温州一家企业设计开发了玻璃圣诞礼物,很快打开了销路。这主要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新的消费需求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D.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35、目前,活跃在城乡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①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6、截至今年3月底,重庆市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有40474户,比去年同期减少12.16%,降幅减缓5.56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的降低(  )
A.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C.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D.充分发挥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3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
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38、面对“国进民退”和“民进国退”的言论,温家宝总理指出: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下面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9、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应对经济下行的风险,我国适时实施了“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家电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我国这么做的依据在于( )
A.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B.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40、网络购物是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2010年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网络购物的优势开始凸显,并带动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发展。在你看来,网购消费(  )
A.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网上商品价格低廉
B.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催生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
C.属于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网上商品时尚且使用价值高
D.存在信用欺诈,应宏观调控限制其发展速度
第Ⅱ卷(非选题 共20分)
二、本卷共23道大题,共20分。
41、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材料一: 2009年和2010年我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注:互联网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预计到2030年,互联网产业规模将占据全球生产总值的20%。
材料二:2011年2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宣布,因有个别供应商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为此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丝毫不能容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网络经济市场规模的发展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5分)
(3)运用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使网络经济健康发展?(5分)
42、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零化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钱打交道。同样是高中学生,由于消费观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约,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在人类社会中,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如高尚的人格、真诚的友谊、亲情等,金钱买不来的。
?第二小组收集到本班王同学以下有关材料。
?
8月份家庭收入
8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8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父亲
工资
母亲
工资
生日请同学吃饭
同学互送礼品
买个性化服饰
买MP3
自己伙食费支出
向父亲要
向别人要
700元
500元
150元
60元
100元
300元
220元
600元
230元
?
(1)根据材料,王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4分)
(2)如果就王同学的消费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谈话要点。(4分)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角θ的终边经过点那么tanθ的值是( )
A. B. C. D.
2.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则A∩(CUB)等于( )
A.{4,5} B.{2,4,5,7} C.{1,6} D.{3}
3.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5.已知(>0,>0,≠1),, 则的值为( )
A. B. C. D.
6.若,则( )
A. B. C. D.
7.若集合,则集合A∩B为( )
A. B. C. D.
8.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 )
A >0 B <0 C >-1 D <-1
9.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
10.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是( )
A. B. C.(1,2) D.
11.函数的图像是( )
12.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当>0时,则的值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请把每题的答案填在题后横线上)
13.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
14.计算:= ;
15.化简____________;
16.函数的定义域为A,若则称为单函数.例如,函数是单函数.下列命题:
①函数是单函数;
②若为单函数,;
③若为单函数,则对于任意bB,它至多有一个原象;
④函数在某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则一定是单函数.其中的真命题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4吨时,每吨为1.80元,当居民用水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00元。若某月某用户用水量为x吨,交水费为y元。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
(2)若某用户某月交水费为31.2元,求该用户该月的用水量。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化简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上递增,函数f(x)的一个零点为,
求满足的x的取值集合.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① 求的值。
② 设,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
① 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解不等式<0.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答案
三、解答题
19、解:原式=
是第二象限角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当是第一象限角时,原式=当是第三象限角时,原式=
20、解:是函数的一个零点,
∵是偶函数,且在上递增,
∴当即时,
解得即
由对称性可知,当得
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
22、解:① 因 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又因

所以

因奇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由<0 得

所以有 得 .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当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时,我们可以说“汽车是运动的”,也可以说“桥梁是运动的”
C.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m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指的是一个时刻
D.“从上海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080km”指的是位移大小
2.认真观察图中建筑物烟囱冒出的烟和运动中的甲、乙两车上的小旗,则关于图示时刻甲、乙两车的可能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甲乙两车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右运动
C.甲车向左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某同学在原地拍球,球从距地1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1.5m处被接住。若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
A.2.5m,2.5m
B.2.5m,0.5m
C.2.5m,—2.5m
D.2.5m,—0.5m
4.下列几个速度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 B.骑车从甲站行使到乙站的速度是
C.某位同学冲过终点线的速度是 D.人散步的速度大约是
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1s内和第6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和第6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5s内的加速度为零
D.第6s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变,其速度方向一定不变
B.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其加速度一定也有变化
C.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7.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 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所需时间为 (  )
A.3 s        B.4 s
C.5 s D.6 s
8.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B.图乙可能是速度—时间图象
C.图丙不可能是位移—时间图象
D.图丁不可能是速度—时间图象
9.在足够长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有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以速度v从旁驶过,则 ( )
A.汽车追不上自行车,因为汽车启动时速度小于自行车速度
B.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向前做匀减速运动
C.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开始是不断增加的,然后两者距离逐渐减小,两车相遇
D.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是
10.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这个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
A. B.2:1 C. D.1:2
11.在地面上,将一个小球以v=20 m/s初速度竖直上抛,则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 m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为(g=10 m/s2) ( )
A. B. C. D.
12.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3.某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时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将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待体重计稳定后读数为G’,则二者关系为 。(填G> G’或者G< G’或者G= G’)
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某时刻为计时零点,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2m/s,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物体运动开始计时的初速度是_______。
15.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了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对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 (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16.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运动,如图2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部分,打点的先后顺序是A、B、C、D、E,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根据上述叙述,判断小车是做 运动(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D点的速度是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8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求:
(1)t=0.5s时的加速度(2分);
(2)t=3.5s时物体的加速度(2分);
(3)前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3分)。
18.(10分)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6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19.(16分)一个石子从一个楼顶自由落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g=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测得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5 m,请根据学过的运动学规律,指出能够求出哪些物理量(如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等)并求出其大小。(至少求4个)
三、计算题
18.(1)a = 4m/s2; (2) x = 48.5m .


注意:试卷共43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答题要求:1-40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41- 43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80分)
1.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的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
A.分子原子 B.细胞 C.种群和群落 D.个体
2.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小麦细胞具有而蓝藻细胞中没有的结构
A.细胞壁   B.核膜  C.细胞膜    D.细胞质
4.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蓝藻和衣藻 B.草履虫和龟 C.颤藻和病毒 D.乳酸菌和噬菌体
5.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B.由先前存在细胞继续生长而成
C.由先前存在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D.由先前存在细胞的产物构成
6.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7.下列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C、H、N、P、Mn      B.C1、Fe、S、N、Mg
C.B、Cu、Zn、Mn、Mo    D.N、P、K、Cu、Fe、I
8.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SARS病毒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不存在核酸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中的肝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9.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10.组成人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的种类有
A.8种 B.5种 C.4种 D.2种
11.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12.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
A.氨基 B.氨基和羧基 C.R基 D. 羧基
13.已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NH2。在一个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C.H、O、N的原子数依次是
A.4、8、2、2 B.2、10、2、2 C.2、10、2、1 D.4、10、2、2
14.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0.9%的生理盐水中,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则会失水皱缩,从而丧失运送氧气的功能。这些说明
A.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15.纤维素、纤维素酶和纤维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DNA
16.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  A.a是核糖,b则为脱氧核苷酸??    B.a是脱氧核糖,b为脱氧核糖核酸
C.a是核糖,b为核糖核苷酸    D.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17.下列关于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水溶液可把代谢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 D.水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1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混
19.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Ca和P的吸收
  C.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D.性激素对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
20.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低倍镜下看到了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请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 B.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23.下列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
D.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24. 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 B.液泡??? C.高尔基??? D.叶绿体
25.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 性激素? ② 抗体? ③ 淀粉? ④ 唾液淀粉酶? ⑤ 纤维素? ⑥ 胰岛素
A.①③④??? B. 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26. 生物膜系统中不同结构的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各项中,以囊泡的方式进行转化的是
A.核膜和内质网膜?? ???B.细胞膜和内质网膜
C.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D.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27.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B.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都排出细胞外 D.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
28.最能体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
A.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29.某种毒素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该毒素损伤了
A.内质网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30.关于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B.染色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C.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
D.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
31.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保持线粒体的完整
C.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D.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32.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双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3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用于鉴定细胞的死活。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一样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一样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34.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A.紧紧贴在一起 B.充满细胞液 C.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
35.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x>y>z B.y>x>z C.z>y>x D.z>x>y
36.下表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最能说明的事实是
蔗糖溶液(mol/L)
细胞变化
0.45
发生质壁分离
0.40

0.35
有胀大趋势
A.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原生质层是全透的 D.细胞液的浓度为0.40mol/L左右
37.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厚度变薄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决定的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 D.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38.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40.右图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正确的是
A.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物质运输速率与b的高低有关
D.物质运输速率与a的高低有关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供20分)
41.(7分)根据下面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失去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 。
(2)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决定的,其编号是 ;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42.(7分)下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部分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代号, __________上填相关名称)。
(1)图中A半图表示动物细胞,判断依据之一是A细胞具有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 ] ,它对于细胞的作用是 。
(2)B半图表示植物细胞,因为它具有[ ] 、和[ ] 、[ ] 。图中〔10〕是细胞进行 的细胞器。
(3)能够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对肽链进行加工,使之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 。
43.(6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___________膜。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供20分)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 £9.18
答案是B。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2. At what time will the film begin?
A.7:20 B.7:15 C.7:00
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ir friend Jane. B. A weekend trip.C. A radio programme.
4.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 Catch a train. B. See the man off. C. Go shopping.
5. Why did the woman apologize?
A. She made a late delivery. B. She went to the wrong place.
C. She couldn't take the cake back.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7题。
6. Whose CD is broken?
A. Kathy’s. B. Mum's. C. Jack's.
7. What does the boy promise to do for the girl?
A. Buy her a new CD. B. Do some cleaning. C. Give her 10 dolla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meal?
A. Just so-so. B. Quite satisfactory. C. A bit disappointing.
9. What was the 15% on the bill paid for?
A. The food. B. The drinks. C. The servic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I0至12题。
10. Why is the man at the shop?
A. To order a camera for his wife.
B. To have a camera repaired.
C. To get a camera changed.
11. What colour does the man want?
A. Pink. B. Black. C. Orange.
12.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wards?
A. Make a phone call.
B. Wait until further notice.
C. Come again the next 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would Joe probably do during the Thanksgiving holiday?
A. Go to play. B. Stay at home. C. Visit Kingston.
14. What is Ariel going to do in Toronto?
A. Attend a party. B. Meet her aunt. C. See a car show.
I5. Why is Ariel in a hurry to leave?
A. To call up Betty. B. To buy some DVDs. C. To pick up Daniel.
16. 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Fellow workers.
C. Guide and touris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re does Thomas Manning work?
A. In the Guinness Company.
B. At a radio station.
C. In a museum.
19. When did Sir Hugh's first book of records
A. In 1875. B. In 1950. C. In 1955.
20.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talk about next?
A. More records of unusual facts.
B. The founder of the company.
C. The oldest person in the world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We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
A. must have studied B. might study
C. should have studied D. would study
21. ---- Which one of these do you want?
---- Either will do .
A. I don't mind B. I'm sure C. No problem D. Go ahead
22. After the violent earthquake, Japan has been still in ______ trouble and the whole world seems to be at ______ end.
A. the; an B. the; / C. /; an D. /; the
23. I have not seen him ______ he left.
A.ever since B.after C.before D.until
24. It’s exactly ______ we do ______ has changed the world.
A. which; that B. how; that C. how; what D. what; that
25. It?is?said?that?there?are?millions?of?camels?in?India?and ______of?them?is?growing.
A.?the?number B.?a?great?number
C.?a?lot? D.?a?good?many
26. While ____the dog, you should take care not to ____.Otherwise, it may be dangerous to strangers.
A. walking; get loose B. walk; be loose
C. walking for; get it loose D. training; get it run
27. How did all these _________?
A. come out B. come up C. come across D. come about
28. We’d better hold more such activities, ______ students can combine study with fun.
A. where B. that C. there D. which
29. Even though she has many ______, I _______ any less.
A. faults; don’t fond of her B. shortcomings; am not fond of her
C. errors; don’t like her D. mistakes, don’t love her
30. ----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Peter?
---- Well, I ______ to see a friend of mine, but in the end I stayed at home doing nothing.
A. was going B. has gone
C. went D. had gone
33. “Don’t tell the news to him.” She said. →
She advised me ________.
A. not tell the news to him B .to not tell him the news to him
C. not to tell the news to him D. not telling the news to him
34. Do what you think right; Never ______ what others say.
A. care for B. care of C. take care of D. care about
35. Is some German friends visited last week?
A. this school B. this the school C. this school one D. this school wher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每小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 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riends. Some are always 36 you, but don't understand you. Some say only a few words to you, but understand you. Many people will step in your life, but only 37 friends leave footprints (脚印).
I shall always recall (回忆) the autumn and the girl with the 38 .She will always bring back B. Dr. Carrol escaped the death in the end
the friendship between us. I know she will always be my best friend.
It was the golden season. I could see the yellow leaves 39 on the cool 40 .In such a season, I liked walking alone in the leaves, 41 to the sound of them.
Autumn is a 42 season and life is uninteresting. The free days always get me 43 .But one day, the sound of a violin 44 into my ears like a stream (小溪) flowing in the mountains.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I jumped to see what it was. A young girl, standing in the wind, was 45 in playing her violin.
I had 46 seen her before. The music was so nice that I listened quietly. Lost in the music, I didn't know that I had been 47 there for so long but my existence (存在) did not seem to disturb her.
Leaves were still falling. Every day she played the violin in the corner of the building 48 I went downstairs to watch her performance. I was the only listener. The autumn seemed no longer lonely and life became 49 . 50 we didn't know each other, I thought we were already good friends. I believe she also loved me.
Autumn was nearly over. One day, when I was listening carefully, the sound suddenly 51 . To my astonishment (惊讶), the girl came over to me.
“You must like violin.” she said.
“Yes. And you play very well. Why did you stop?” I asked.
Suddenly, a 52 expression appeared on her face and I could feel something unusual.
“I came here to see my grandmother, but now I must leave. I once played very badly. It was your listening every day that 53 me.” she said.
“In fact, it was your playing 54 gave me a meaningful autumn,” I answered, “Let's be friends.”
The girl smiled, and so did I.
I never heard her play again in my life. I no longer went downstairs to listen like before. Only thick leaves were left behind. But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fine figure (身影) of the girl. She is like a 55 —so short, so bright, like a shooting star giving off so much light that it makes the autumn beautiful.
36. A. with B. for C. against D. to
37. A. good B. true C. new D. old
38. A. sound B. song C. play D. violin
39. A. shaking B. hanging C. falling D. floating
40. A. wind B. snow C. air D. rain
41. A. watching B. listening C. seeing D. hearing
42. A. lively B. lovely C. harvest D. lonely
43. A. up B. off C. down D. over
44. A. flowed B. grew C. entered D. ran
45. A. lost B. active C. busy D. interested
46. A. once B. never C. often D. usually
47. A. waiting B. stopping C. standing D. hearing
48. A. because B. so C. when D. but
49. A. interesting B. moving C. encouraging D. exciting
50. A. But B. However C. Even D. Though
51. A. stopped B. began C. gone D. changed
52. A. happy B. sad C. strange D. surprised
53. A. surprised B. excited C. encouraged D. interested
54. A. that B. which C. it D. who
55. A. song B. dream C. fire D. sister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且卡
上将该项涂黑。
A
In order to know a foreign language thoroughly(完全地), four things are necessary. First, we mus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when we hear it spoken. Secondly, we must be able to speak it ourselves, correctly with confidence and without hesitation(犹豫). Thirdly, we must be able to write it. We must be able to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correct in grammar.
There is no short way to succe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but it is not enough only to memorize the rules from a grammar book. It is no much use learning by heart long list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and so on. We must learn by using the language. If we are pleased with a few rules we have memorized, we are not really learning the language. We must “Learn through use”. Practice is important. We must practic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language whenever we can.
56.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re_______.
A. understanding and speaking
B.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C. writing and understanding
D. memorizing and listening
57. One can never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only by_______.
A. much practice B. studying the dictionary
C. learning through use D. using the language
58.“Learn through use” means_______.
A. we use a language in order to learn it
B.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use it
C. we can learn a language well while we are using it
D. both B and C
B
How do apology languages work? Have you ever tried to apologize, only to be refused? It may be that you were offering a partial apology in a “language”, that was foreign to your listener. The five languages of apology include:
Apology Language 1: “I am sorry.”
List the hurtful effects of your action. Not “I am sorry if …”, but “I am sorry that…”. You might ask if they want to add any points that you have not recognized.
Apology Language 2:“I was wrong.”
Name your mistake and accept fault. Note that it is easier to say “You are right” than “ I am wrong”, but the latter carries more weight.
Apology Language 3: “What can I do to make it right?”
How are you now? How shall I make amends(弥补) to you? How can I restore your confidence that I love you— even though I was so hurtful to you?
Apology Language 4: “I’ll try not to do that again.”
Engage in problem-solving. Don’t make excuses for yourself such as, “Well, my day was just so…” Instead, offer what you will change to prevent yourself from putting them in the same bad situation again.
Apology Language 5: “Will you please forgive me?”
Be patient in seeking forgiveness. They may need some time or greater clarification(澄清) of your input from Apology Languages 1-4.
Finally, your apology may not be accepted, but at least you know that you have been faithful in offering a sincere olive branch(橄榄枝) of peace.
59. 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_____
A. 5 tips for apologies that work B. 5 ways of refusing apologies
C. the fun_ction of apology languages D. the importance of apology languages
60.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your apology may be refused mainly because________
A. your listeners can’t understand your dialect.
B. your listeners can’t hear what you said clearly.
C. your apology is not sincere.
D. your apology is not expressed well enough.
61. When offering an ap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prefer?
A. “You are right” B. “I am sorry if …”
C. “I was wrong.” D. “Well, my day was just so…”
62.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author tells us even if your apology may not be accepted, at least ___________.
A. It’s your fault any more B. your mind will be at peace
C. your friend will make peace with you. D. your apology is true to your heart
C
A woman whose sports car was stolen with her dog in it put up notices all over the area that made it clear that getting back her pe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her car.
“Whoever did this can keep my car.Please let Benjerman come home,” the notice said.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the thief showed any pity, but almost 30 hours after the 1 pm theft Friday, Kimberly Atkins of Dover and Benjerman,a 12-year-old black retriever(猎犬),were reunited after police located them in Barrington.
“He’s hungry, he’s dirty, but he’s very happy to be home,”Atkins said.
The car was found at about 5 pm Saturday off Route 125 in a swampy area frequented by off-the-road cars and dirt bikes.However, the police couldn’t control Benjerman,and they had to call Atkins to come and get him.
Atkins said the thief cared for Benjerman a little by providing him with some dry cat food.She believed Benjerman ended up drinking some muddy water in the area.
She said they have been together for nearly 11 years after she took him back from a society shelter in Dallas, Texas.
Before Benjerman was found,Atkins and several friends put up notices all over the city and in Somersworth.They also contacted animal shelters,throughout southern New Hampshire and Massachusetts.
The notice stated there was a reward,and also that the dog needed medication.Any caller could remain anonymous(匿名的).
Atkins had parked the car outside a hardware store with the keys inside and gone into rent a carpet cleaner.
“It was l0 minutes and I came out and my car was gone along with Benjerman in broad daylight,” Atkins said.The car thief threw Atkins’ wallet and other personal items out of the car before escaping from the scene.
63.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A car with a dog was stolen
B.Lucky dog was returned to his owner
C.Stealing cars:a most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D.Woman wants dog back more than stolen car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correct order of what happened?
a.Notices were put up saying there was a reward.
b.Atkins saw Benjerman again.
c.Police found Atkins’ car.
d.Atkins took Benjerman back from a society shelter.
e.Atkins hired a carpet cleaner in a hardware store.
A.d,e,a, b,c B.d,e,a,c,b C.e,a,d,b,c D.e,a,c,d,b
65.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
A.the dog was treated extremely badly by the thief
B.car stolen accidents happen frequently nowadays
C.the dog was found because of the reward
D.the thief stole the car easily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Benjerman was sent back immediately after Atkins put up the notices.
B.Atkins and her friends made a great effort to look for Benierman.
C.The thief gave the dog back but kept the sports car.
D.The dog was back at 1 pm on a Friday.
D
Americans are pound of their variety- and individuality(多样性与个性), yet they love and respect few things more than a uniform(制服), whether it is the uniform of an elevator operator or the uniform of a five-star general. Why are uniforms so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mong the arguments for uniforms, one of the first is that in the eyes of most people they look more professional than civilian (百姓的) clothes. People have become conditioned to expect superior quality from a man who wears a uniform. The television repairman who wears uniform tends to inspire more trust than one who appears in civilian clothes. Faith in the skill of a garage mechanic is increased by a uniform. What easier way is there for a nurse, a policeman, a barber, or a waiter to lose professional identity (身份) than to step out of uniform ?
Uniforms also have many practical benefits. They save on other clothes. They save on laundry bills. They are tax-deductible (可减税的). They are often more comfortable and more durable than civilian clothes.
Primary among the arguments against uniforms is their lack of variety and the consequent loss of individuality experienced by people who must wear them. Though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uniforms, the wearer of any particular type is generally stuck with it, without change, until retirement. When people look alike, they tend to think, speak, and act similarly, on the job at least.
Uniforms also give rise to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Though they are long-lasting, often their initial expense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civilian clothes. Some uniforms are also dear to maintain, requiring professional dry cleaning rather than the home laundering possible with many types of civilian clothes.
67. It is surprising that Americans who worship variety and individuality________.
A. still judge a man by his clothes
B. hold the uniform in such high regard
C. enjoy hav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D. will respect an elevator operator as much as a general in uniform
68. People are used to thinking that a man in uniform________.
A. suggests quality work
B. discards his social identity
C. appears to be more practical
D. looks superior to a person in civilian clothes
69 The chief fun_ction of a uniform is to________.
A. provide practical benefits to the wearer
B. make the wearer catch the public eye
C. inspire the wearer’s confidence in himself
D. provide the wearer with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 wearing uniforms________.
A. are usually helpful
B. have little or no individual freedom
C. tend to lose their individuality
D. enjoy greater popularity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Do you like yellow, orange, red? 71 . Do you prefer greys and blues? Then you are probably quiet, shy, and you would rather follow than lead. You tend to be pessimist(悲观者). At least, this is what psychologists tell us, and they should know, because they have been seriously studying the meaning of colour preference, as well as the effect that colours have on human beings. 72 .If you happen to love brown, you did so, as soon as you opened your eyes, or at least as soon as you could see clearly.
73 . A yellow room makes most people feel more cheerful and more relaxed than a dark green one; and a red dress brings warmth and cheer to the saddest winter day. 74 .A black bridge over the Thames River, near London, used to be the scene of more suicides(自杀) than any other bridge in the area---until it was repainted green. The number of suicide attempts immediately fell sharply. Perhaps it would have fallen even more if the bridge had been done in pink or baby blue.
75 .It is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factory workers work better, harder, and have fewer accidents when their machines are painted orange rather than black or grey.

第II卷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根据所给单词汉语意思在后面横线上写出单词的恰当形式,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The goods were damaged during . (运输)
77.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amous building was in . (废墟)
78. The report is (以…为依据) on figures from six different cities.
79. Everyone is born (平等的)。
80. He has all the (品质)of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81. Can you stretch your arms out (笔直地)?
82. The rain stopped them from eating . (在户外)
83. I (认出) him as soon as he came in the room.
84. He is still (康复) from his operation.
85. He is always easily (劝说).
76. _____________ 77. ____________ 78.______________79. __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__ 81. ____________82. ______________83. _____________

84. _____________ 85. _____________
第二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l0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删除: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增加: 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下方写出该加的词。
修改: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 每处错误及修改均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I eager to go to college because I know there is so many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about human beings. Knowledge is source of pleasure for me. I want to study at a
college for fun to knowledge; I know college education can prepares me better for my
future. Better education mean, more often then not, better jobs, better opportunities and
better choices. I want to go to college because I know that our parents and other people
care for me will be happy with that. Unless I can study at a nice university, I will make
them happy. I’d like not let them down. That’s why I must go to college.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前几天,一些同学就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一次讨论。发现有如下问题:
1. 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2. 记忆单词有困难; 3. 怕出错,不敢参与小组讨论;
4. 阅读中不知如何处理生词;5. 写作中……
假如你是方华,在英语学习中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你以邮件的形式向英语报社
的编辑(Bob)咨询,希望得到帮助。
要求:
1. 提出三个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2. 可以参考以上提示,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适当发挥;
3. 中心突出,语意连贯,层次清晰.书写规范;
4. 不少于100字,
5. 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Bob,
I’m very pleased to write to you, I know you’re an expert in English learning.











Yours,
Fang Hua
高一英语期中测试英语答案
第一部分
40. A. 叶子是在风中飘动。
41. B. 现在分词用作伴随状语。
第二部分
阅读
作文
例文:
Dear Bob,
  I'm very pleased to write to you, I know you're an expert in English learning. I've so many problems to trouble you now.
  English is so difficult that I nearly want to give it up! In English class I can't follow my teacher because of the poor listening. Also I can't remember the words clearly. Although I spend much time on it, I still can't use words in the right way.
  What's worse, when I read English, I am often trapped in the unknown words. It stops me from receiv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You can imagine what the result of my English learning is!
  Those worry me a lot. What should I do? 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I will be very grateful to get your reply.
   Yours, Fang Hua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峥嵘(zhēng róng) 忸怩(nǐu ní) 逶迤(wēi yí) 长篙(cháng gāo)
B.叱骂(chì mà) 寂寥(jìliáo) 揣摩(chuǎi mó) 碾米(niǎn mǐ)
C.冰屑 (bīng xiāo) 洋溢(yáng yì) 浸渍(jìn zì) 桀骜(jié ào)
D.赁屋(lìn wū) 屠戮(tú lù) 噩耗(è hào) 洗涤(xǐ d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碟血 菲薄 黯然 踌躇 徘徊
B.方遒 百舸 菲红 漫江 斑斓
C.颓圮 青荇 巷道 彳亍 笙箫
D.铿锵 木樨 青颗 懈怠 逮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B.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赞赏。
C.与4月份比,5月份二手车市场差强人意,总体成交量下降显著,库存明显的增长,价格大幅度下降。
D.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振奋人心。在人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娱乐圈的明星们也纷纷带来祝福。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 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大行不顾细谨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7.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⑤晋军函陵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发尽上指冠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①②④/⑧⑤/③/⑥⑦ B.①⑥/④⑦②/③/⑤⑧
C.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8.下列加点词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郑既(既然)知亡矣 是(这)寡人之过也
B. 何厌(满足)之有 荆轲顾(回头看)笑武阳
C. 进兵北略(夺取)地 今行而无信(信物)
D. 故幸(幸亏)来告良 乃令张良留谢(道歉告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同的一项是( )
A. 唯君图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夜缒而出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 使工以药淬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
D. 良曰:长于臣 使人言于项羽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1918年鲁迅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B. 词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体裁,它可以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提示了词的内容。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D.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的基本特征。消息的结构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
齐攻鲁,至其郊,望见野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疾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
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之曰:“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妇人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将及于追,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于是齐将案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妇人疾行不顾 顾:考虑
B. 军且及之 及:赶上
C. 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 释:丢弃
D. 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视:面对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妇人弃私爱而向公义,当然是因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自觉,同时也与强大有力的社会道德舆论环境有关。
B. 妇人对两小儿的态度,看似违背常情,实则符合社会大义,并因此震动了侵略者。
C. 齐国军队在入侵鲁国时,连在山野行走的妇孺也不放过,足见其残暴无行。后在妇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和感召下,放弃了对鲁国的侵略。
D. 一个山野妇人的无心之举解救了鲁国的危难,从中可以看出深藏民心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巨大力量,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软实力”。
14.翻译文言选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4分)
译文:
(2)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4分)
译文:
三、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5. 默写填空:
①那榆阴下的一潭, , ,揉碎在浮藻间, 。
②携来百侣曾游, 。
③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④复为慷慨羽声, , 。
⑤以时间的流驶, , 。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浑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传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返身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6.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6分)
A.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是“抑”,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C.“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D.本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E.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17.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作者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老人为什么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5分)
答:
18.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简笔勾勒的卖馄饨老人的形象。(6分)
答:
19.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8分)
答:
五、语言运用(8分)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续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修辞与示例相同。(3分)
示例:一棵棵傲然挺立的椰子树,是守卫海岛的哨兵,守卫着海岛的孤寂与荒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22. 语言形式不一致,也是造成不连贯的原因。下列句子中语言形式一致的是(?? ? )(2分)
???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知识??????????? B. 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 C. 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D. 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六、作文(60分)
题目:寻找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展现美好的人性。
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6.C
三、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7.因为作者不知道木鱼是谁敲的,不知附近是否有人每天在念经,更不知木鱼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3分)
他的生意在深夜,木鱼可以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不失自己的尊严。(2分)
18.老人是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里的一个富有人情美的平凡人,(2分)他开朗风趣,勤劳淳朴,有着高贵的人格,处处为他人着想。(4分)
19.这一思想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4分)
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夜卖馄饨谋生,但却不愿有失人格尊严地大声叫唤,于是选择了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呼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显示着大美;透过现实生活,作者感悟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了人生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真正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道理。(4分)
五、语言运用(8分)
20.示例:一枝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是报送春天的使者,报送着春天的温馨与蓬勃。
一只只尽情翱翔的雄鹰,是挑战蓝天的斗士,挑战着蓝天的阔大与高深。
(句式一致,修辞合理即可)
21.示例:秋色人似画中游。
秋日人如画中行。
22. C
解析:从句式结构保持一致的角度考虑,前两句的结构形式是主谓结构,所以,应该选择结构形式与之相同的C。
六、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