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新发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新发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试卷共4页,共1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0题共30分)
1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 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 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原子的连接方式不一样
2 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和氢气的反应 B 氯气与甲烷的反应C 氧气与甲烷的反应 D 次氯酸的分解
3 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4下列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 + 2O2 → CO2 + 2H2O B.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CH4 + Cl2 →CH3Cl + HCl D.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5将甲、已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
① 甲跟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 ② 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
③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
④ 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 ⑤ 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
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A.①④ B.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氧 B.氟 C.碳 D. 氮
7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A.乙酸 B.三氯甲烷 C.苯 D.四氯化碳
8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
如下: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通入正极,氧气通入负极B.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C.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 ==== 2H2OD.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9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10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气g在2L的 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A、NO: 0.0008mol/L B、H2O: 0.002mol/L C、NH3 : 0.002mol/L D、O2: 0.00125mol/L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两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10分,每个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两个且正确得满分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但只要有一个答案错误该题就得0分)
11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乙烯通入水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达平衡的标志是
A.v正(N2) = v逆(N2) B.v正(N2) = 3v正(H2)
C.v正(H2) = 3/2 v逆(NH3) 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
三 非选择题(本题共三小题共48分)
13(16分)已知A 是一种分子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物质B可以被直接氧化为D,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反应类型: 。
④ 反应类型: 。
14(12分)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测量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况下体积)。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0
120.0
232.0
290.0
310.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 ,
原因是 。
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 ,原因是 。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要写出计算过程)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D.CuSO4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 。
15(18分)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 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 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实验② ,
实验③ ;
(2)实验结论:                       。
16(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④元素与⑦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4)①、②、⑥、⑦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5)③元素与⑩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氧化性较强的是 (填序号)
选择题。共29小题,每题2分,共58分。
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业    B、商业   C、手工业   D、纺织业
2、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东汉时期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4、二战后美国人杰克失业了,一直都呆在家里,5年来没找工作。但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保障局领到1 255美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房租和医疗费用均由政府支付。杰克及其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主要受益于(  )
A.罗斯福新政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C.里根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D.经济的全球化
5、2012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井渠
6、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7、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8、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B.举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D.规范企业行为
9、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电子形式展出了《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最可能是指
A、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B、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D、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
10、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鸦片战争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农业
D、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11、“学而优则仕”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追求,然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仁途毅然挂冠从商。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学”
12、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3、“美货成了美祸”是对下列哪一时期社会经济的恰当描述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40年代后期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4、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15、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随身带有粮票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16、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新中国成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交通工具的进步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马车    B、轮船     C、火车    D、自行车
18、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A、电灯   B、电报   C、电话   D、电视
19、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0、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
①对晚清颓败的无能为力 ②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④洋务运动无力回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
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23、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
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人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24、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25、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有掠夺财富、种族屠杀和奴隶贸易
B.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
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
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27、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按劳分配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推行以工代赈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8、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9、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材料二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
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
业35家,总资本达500620万元 ――《中国通史》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4)材料四中,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2分)由此可见民国初年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31、(28分)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4分)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视为无效卷)
第Ⅰ卷(单选题,共3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2008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读“2008年全国人口统计表”,完成1~2题。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60岁及以上
15 989
12.0
15~59岁
91 647
69.0
0~14岁
25 166
19.0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 802
100.0
男性
68 357
51.5
女性
64 445
48.5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据材料可知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  )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②劳动力不足 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④男女比例不协调 ⑤贫困人口增多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1991 年与1951 年相比,该地区(  )
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
4.2031 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10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10年来增长50%以上
6.该省10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7~8题。
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8.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省2003-2007年人口增长情况图”。据图完成9~10题。
9.近年,造成该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快速发展 B.户籍政策松动
C.自然增长率高 D.生育观念转变
10.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  )
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 B.老龄化加重 C.城市化减缓 D.治安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
据此完成11~12题。
11.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中西部经济发达 B.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
C.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
D.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
12.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加快产业升级 D.调整产业结构
13.(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
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14.(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读“我国某两省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回答第15题。
15.由表中信息直接可以反映出甲省比乙省(  )
A.城市化水平更高 B.人口素质更高 C.人口合理容量更大 D.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16.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17.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某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A.L1—①及L3—①
B.L2—①及L4—①
C.L1—①及L2—①
D.L3—①及L4—①
19.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1.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
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据此并读“武汉城市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  )
A.3级 B.2级 C.4级 D.1级
23.若干年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都市,其城市形态可能是(  )
A.组团式 B.条带状 C.放射状 D.团块状
读“某流域上游甲、乙两城区位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25.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
26.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的是(  )
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
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D.改善城市中心环境,发展城市旅游业
读“重庆市城区图”,回答27~29题。
27.重庆市的城市发展重心经历了①→②→③→④的经济区位的转移,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政策 D.交通
28.与郊区相比,重庆城区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酸雨
29.为避免上题出现的环境问题给重庆城区的大气环境带来污染,应该(  )
A.将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30.读“我国某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关系示意图”,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共10分)
(1)图甲中,A、B、C、D阶段反映的是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_____。(3分)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指出图乙中①属于__________国家,②属于______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特点_________。(4分)
32.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共10分)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3分)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分)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A、B、C三个城市中,提供职能最少的是______,服务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在我国的A、B、C三类城市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彼此之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2分)
(3)若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且在我国数目最少,那么这个城市是________。(1分)
34.下图A、B分别是濒临海洋的两个港口。它们都能从外地运来当地稀缺的商品进行销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1)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5分)
说法
正误
①A、B基本上是相同等级的中心地
②A、B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它们的服务范围不会重叠
③在甲图中,A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主要延伸方向是矿场,B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主要延伸方向是农场
④在甲图中,A、B两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⑤在乙图中,通常情况下A中心地的服务人口大于B中心地的服务人口
⑥在乙图中,B中心地的服务人口肯定不包括A中心地的居民。同样,A中心地的服务人口也不包括B中心地的居民
(2)甲图中,矿场和农场的聚落发展比A、B缓慢且规模小,为什么?(4分)
(3)乙图中,原矿场和农场的发展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A、B两中心地的规模和等级,试分析原因。(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41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方式,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
①可以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③候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④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新亮点。这些毛遂自荐的参选人,通过各种方式“推销”自己以提高竞争力。以“自荐候选人”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这说明( )
A、公民权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 B、竞选方式也有其局限性
C、竞选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D、公民可以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4.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5.“人肉搜索”特点是众人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很快在网上一览无遗。“人肉搜索”中随意搜索、公布他人信息的做法( )
A.体现了公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B.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C.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正确行使了民主监督的权利
6.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的要义是( )
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
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
7.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
A.决策权??? B.监督权?? ? C.知情权? ? D.表决权
8.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对村民自治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①村委会主任由乡镇政府任命
②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村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村干部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形式都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10.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为此,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说明( )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农民工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地沟油、毒火锅、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香精大米……问题食品五花八门,触目惊心。据此回答11—12题
11.2011年4月,上海的“染色馒头”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食品安全。对此,政府应履行_______的职能。( )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12.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湖北进行执法检查。这说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监督权 B.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律的实施
13.如果发现政府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市民可以通过________进行民主监督。( )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信访举报制度 ③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④舆论监督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目前,我国已经根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选择适当选项完成下图( )
①监察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政协监督  ④审计监督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5.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某县政府未经任何程序的审批,强行要求农民把麦田变成果园,用基本农田种植苹果。该县政府违背了依法行政具体要求中的( )
①合法行政 ②高效便民 ③程序正当 ④权责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我国国内的一些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进行了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政府在履行( )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17.温家宝总理曾向媒体和官员引述这样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
A、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对人民负责 C、为人民服务 D、行政机关
18.“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
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才能( )
①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②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④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9.2012年1月,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提请县政府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新的《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②国家机关不能对公民采取强制措施
③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④我国公民政治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剥夺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表决通过。那么,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 )
①决定权 ②提案权 ③表决权 ④质询权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22.近年来,几乎月月看涨的房价击碎了多少蜗居者的梦想,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效果总是不太明显,房价等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为实现蜗居者的梦想,应该( )
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作出决策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反对意见
C.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规范政府行为 D.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议案
23. 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工作报告的决议。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国务院、“两高”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两高”是互相制衡的关系
B.全国人大是国务院、“两高”的领导机关
C.全国人大与国务院、“两高”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两高”是国务院的执行机关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据此回答24—25题
24.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 )
A.立法权 B.决定权 C.表决权 D.审议权
25.修正案草案在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这一规定( )
A.从制度上制约了政府的权力 B.增加了司法机关办案的难度
C.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供了保障 D.能有效杜绝非法搜集证据行为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某大学一同学在“雅虎”网站上看到美国一网站显示着中国地图,没有把台湾和大陆用同样的颜色标出。该同学通过互联网向美国这一网站发出强烈抗议,并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势力和个人都不可能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⑴该同学的行为表明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4分)
⑵作为公民你应当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8分)
27.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8分)
28.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培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0分)。
29.某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山区生活用水困难,改善生态环境;新建经济适用房200万平米,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新建修建影院、报刊阅览室、健身场所等于文化设施10个;同时建立“群众来访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有关政府的知识?(10分)
30.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简要回答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4分)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6分)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集合,,
则集合
A. B. C. D.
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B.
C.  D.
某中学高一年级有学生120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900人,高三年级有学生1500人,现用
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720的样本进行某项调查,则高二年级应抽取的学生数
为( )
A.180 B.240 C.480 D.720
4.函数的定义域为 ( )
A、[1,2)∪(2,+∞) B、(1,+∞) C、[1,2) D、[1,+∞)
5.已知,则(  )
A.5 B.-1       C.-7 D.2
6.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0,∞]的函数是
A.?????B.??? C.???? D.
7.有一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2次,事件“至少有1次中靶”的对立事件是( )
A.至多有1次中靶 B.2次都中靶 C.2次都不中靶 D.只有1次中靶
8.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9.若||=2,||=,与的夹角为600,则·=( )
A. B. C.1 D.2
10.若 ,则函数y =ax-1的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 (1,1) C. (1,0) D. (0,-1)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第二卷的相应位置上)
11. .已知一次函数满足关系式,则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
13.在长为10 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P,并以线段AP为边作正方形,这个正
方形的面积介于25 cm2与49 cm2之间的概率为
14. 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0分,解答过程要有必要文字说明与推理过程,否则只给结论分)
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求A∩B,A∪B,。
(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一个红绿灯路口,红灯、黄灯和绿灯的时间分别为30秒、5秒
和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1)求红灯的概率。(2) 求不是绿灯的概率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定义在(-1,1)上的函数是减函数,且,
求a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求f(x)的定义域;
(2)讨论函数f(x)的增减性。
19.(本小题满分14分)“菊花”烟花是最壮观的烟花之一,制造时一般是期望在它达到最高点时爆裂,如果烟花距地面高度h m与时间t s之间的关系为,那么烟花冲出后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1m)?
20.(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向量, , .
(Ⅰ)求的值;
(Ⅱ)若, , 且, 求
17、解:依题意得:
    解得
考试说明: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视为无效卷!
第I卷: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题满分共24分。)
1. 某物体在一足够大的光滑平面上向东匀速运动,当它受到一个向西的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将是
A.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直线运动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曲线运动,但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 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改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
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开始一段时间内汽车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设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则在这一段时间内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C. 汽车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D.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 一平抛物体抛出后第 t秒末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θ角,该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A. B. C. D.
4.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s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取g = 10m/s2)
A. 25W B. 50W C. 75W D. 100W
5.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船通过多次变轨,于6月18日追赶上天宫一号并成功对接,下列关于神舟九号飞船追赶天宫一号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神舟九号飞船在低轨道加速追赶天宫一号 B. 神舟九号飞船在高轨道加速追赶天宫一号C. 神舟九号飞船加速后机械能不变 D. 神舟九号飞船加速后机械能减少
6.一气球匀速竖直上升,在105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重物经5s落到地面,则气球匀速上升的速度大小为(g=10m/s2)
A. 4m/s B. 46m/s C. 5m/s D. 45m/s
7. 小船在水速较小的河中横渡,并使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到达河中间时,突然上游来水使水流速度加快,则对此小船渡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船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对岸 B. 水速增大,小船仍以最短时间渡河
C. 因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渡河位移不会变化
D. 因不知水速与船速的关系,无法确定渡河时间的变化
8. 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均变为原来的2倍,物体间的距离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原来的
A. 1倍 B. 2倍 C. 4倍 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且正确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本题满分共30分。)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C.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线速度不变
D.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角速度很大,其线速度不一定大
10. 以下现象机械能守恒的是
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
C. 物体做斜抛运动 D. 降落伞匀速下降
11. 从离地高H的阳台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升h后返回下落,最后落到地面上,以阳台为参考平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物体在最高点的机械能为 B.物体在最高点的机械能为
C.物体落到地面时的机械能为 D.物体落到地面时的机械能为
12. 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等于7.9 km/s
B. 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 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D. 第一宇宙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有关
1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汽车可以转弯
B. 化学实验室中用离心分离器沉淀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微粒,利用的是离心现象
C. 提高洗衣机脱水桶的转速,可以使衣服甩得更干
D. 汽车转弯时需要的向心力由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力提供
三、实验题(2分/空,满分12分,按照题目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
14.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和 。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
15.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及相关计算,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
(2)若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数据如图,0是纸带上的第一个点,1、2、3是纸带上连续的三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设重锤质量为m。要验证0至2的机械能守恒,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及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四、计算题(共3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只写最后答案而又没有分析过程的不给分.)
16. (本题10分)一宇航员乘宇宙飞船到达某星球表面,他将所带的一个长为L=2m,倾角为θ=37°的斜面,固定在该星球地面上,宇航员让一个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5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他测出小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t=2s.求:(sin37°=0.6,cos37°=0.8)?
(1)该星球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忽略该星球的自转,求星球的密度ρ。?
17. (本题10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可看成质点),从距离一固定于水平面的半圆形槽上沿高H=5m处自由下落,接着沿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0.5m。小球第一次到达槽最低点时速率为10m/s,并继续沿槽壁运动直到从槽左端边缘飞出……,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小球与槽壁相碰时不损失能量,不计空气阻力,求:(取g=10m/s2)
(1)从开始直到小球停止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距槽上沿的高度h。
18. (本题14分) 如图所示,AB是倾角θ为45°的直轨道,CD是半径R=0.4m圆弧轨道,它们通过一段曲面BC平滑相接,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处处光滑。一个质量m=1kg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高H的地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从圆弧最高点D点飞出,垂直斜面击中P点。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求:(取g=10m/s2)
(1)物体击中P点前瞬间的速度;
(2)在D点轨道对物体的压力;
(3)物体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

考试说明: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视为无效卷!
第I卷:选择题部分(50分)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最近在上海、深圳等地先后发现数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并有几例死亡,下列对于H7N9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人类可通过配制适应的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H7N9病毒。
H7N9体内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C.H7N9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
D.H7N9入侵人体后能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甘酸、氨基酸等物质合成其子代个体。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
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  )
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 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分布较多的高尔基体 ⑦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联会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②④⑦ B.④⑤⑦ C.①③⑥ D.①③⑦
4.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
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5.关于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很可能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6.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
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 ④花瓣的自然凋落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面为胡萝卜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为外植体,可以是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
B.动物的单个细胞也可经上述过程培养不能得到一个完整个体
C.①→②→③→④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都为有丝分裂
D.②→③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所差异,那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8.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
C.丙图所示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
9.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中Ⅰ、Ⅱ分别表示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B.图示中b~e具相同DNA,但其mRNA不同
C.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全能性
D.图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a的基因型为AaBb,则Ⅲ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应为AB与ab或Ab与aB
10.若表示正交,则能表示其反交的是
11.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让F2中某一中产个体自交,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为(  )
A.A1a1A2a2 B.A1A1a2a2 C.a1a1A2A2 D.A1a1A2A2
12.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1:0 B.1:1 C.2:1 D.3:1
13.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7号与8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是1/3 C.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3/5
D.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2
14.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
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
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15.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重叠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
③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二、双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以下可能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变化的细胞是
A.蛙的红细胞与大肠杆菌 B.癌细胞与植物分生区细胞
C.马的造血干细胞与精原细胞 D.皮肤生发层细胞与成熟的红细胞
17.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18.一对夫妇基因型是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其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夫妇产生一对双胞胎后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B.甲胎儿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9/16 C.胎儿甲和胎儿乙的性别和性状都一定相同。
D.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19.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不考虑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C.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2个致病基因
20.下图是某雌果蝇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可分成2个组
B.如果①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则分裂过程中可能
发生基因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如果①②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则图Ⅲ中的a、b、c、d 
4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比原来细胞减少一半。
D.如果①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分裂结构是形成4个2种
类型的子细胞
第II部分:非选择题部分
21.(12)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人体来说,在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___________的过程。
(3)在真核生物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所表现的功能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5)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_。
22.(14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图甲表示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图丙是细胞分裂某些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图丙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甲中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在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3)图丙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_____。
(4)若该动物的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图乙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
(5)请画出图丙最终形成的一个子细胞示意图。
23.(24分)(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遗传中,四种表现型经常出现的比例有:9:3:3:1;1:1:1:1;3:3:1:1三种比例。
表现型比例
亲本基因型
9:3:3:1
1:1:1:1
3:3:1:1
①请写出出现上述比例的亲本的基因组合(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写在右面表中。
②出现上述比例的条件是(至少写出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杂交实验结果:
P
灰身♀×黑身♂
红眼♀×白眼♂
F1
灰身
红眼
F2
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
试判断F2中红眼、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 和 。
(3).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
①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____;女__________。乙夫妇:男___________;女____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_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_______孩。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It’s never easy to admit(承认) you are in the wrong. We all __1__ to know the art of apology. Think how often you’ve done wrong. Then count how many __2__ you’ve expressed clearly you were __3__. You can’t go to bed with an easy mind if you do __4__ about it.
A doctor friend, Mr. Lied, told me about a man who came to him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signs: headaches, heart __5__ and insomnia (失眠). __6__ some careful exams, Mr. Lied found nothing ___7__ with him and said, “If you don’t tell me what’s __8__ you, I can’t help you.” The man admitted he was cheating his brother of his inheritance(遗产). Then and there the __9__ doctor __10__ the man write to his brother and __11__ his money. As soon as the __12__ was put into the post box, the man suddenly cried. “Thank you,” he said to the doctor, “I think I’ve got __13__.”
An apology can not only save a broken relationship(关系) but also make it __14__. If you can think of someone who should be __15__ an apology from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right now.
1. A. decide B. have C. need D. try
2. A. mistakes B. people C. ways D. times
3. A. sorry B. weak C. sad D. wrong
4.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5. A. trouble B. matter C. illness D. problem
6. A. Before B. After C. Till D. Since
7. A. well B. wrong C. good D. bad
8. A. hurling B. changing C. touching D. worrying
9. A. clever B. silly C. good D. kind
10. A. made B. helped C. saw D. let
11. A. returned B. gave C. kept D. paid
12. A. paper B. box C. money D. letter
13. A. better B. well C. sick D. worse
14. A. never B. worse C. stronger D. harder
15. A. given B. received C. known D. forgotten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Tang Ling often smoked cigarettes(香烟) in his school’s washing room. He started smoking 16 the age of 14. One day he learnt that the NBA star Yao Ming, an ambassador(大使) to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n Tobacco Control (中国控烟协会), asked people not to smoke. Yao Ming was Tang’s favorite star, 17 his words meant a lot to him. He decided to 18 up smoking.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n Tobacco Control, about 350 million Chinese smoke. Among 19 , 50 million are teenagers. Sun Jiangping of Beijing University said, “ Teenagers can get cigarettes 20 , especially when their parents smoke or shops 21 cigarettes to them. It’s very important 22 parent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stop smoking.”
A 15-year-old boy named Li Kun from Beijing said his 23 didn’t smoke. Because they thought smoking could make people feel badly ill, they only allowed him to play with friends without smoking. Living in such a good family helped Li say 24 to cigarettes. Some of his smoking classmates once told Li that smoking made boys look 25 , but Li disagreed. He said, “Smoking is unhealthy and it’s not cool at all. Please stop smoking now!”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Linda Evans was my best friend—like the sister I never had. We did everything together: piano lessons, movies, swimming, horseback riding.
When I was 13, my family moved away. Linda and I kept in touch through letters, and we saw each other on special time—like my wedding (婚礼) and Linda’s. Soon we were busy with children and moving to new homes, and we wrote less often. One day a card that I sent came back, stamped “Address (地址) Unknown. ” I had no idea how to find Linda.
Over the years, I missed Linda very much. I wanted to share (分享) happiness of my children and then grandchildren. And I needed to share my sadness when my brother and then mother died. There was an empty place in my heart that only a friend like Linda could fill.
One day 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when I noticed a photo of a young woman who looked very much like Linda and whose last name was Wagman — Linda’s married name. “There must be thousands of Wagmans,” I thought, but J still wrote to her.
She called as soon as she got my letter. “Mrs Tobin!” she said excitedly, “Linda Evans Wagman is my mother. ”
Minutes later I heard a voice that I knew very much, even after 40 years, laughed and cried and caught up on each other’s lives. Now the empty place in my heart is filled. And there’s one thing that Linda and I know for sure: We won’t lose each other again!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26. The writer went to piano lessons with Linda Evans _______.
A. at the age of 13 B. before she got married
C. after they moved to new homes D. before the writer’s family moved away
27. They didn’t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because they _______.
A. got married B. had little time to do so
C. didn’t like writing letters D. could see each other on special time
28. There was an empty place in the writer’s heart because she _______.
A. was in trouble B. didn’t know Linda’s address
C. received the card that she sent
D. didn’t have a friend like Linda to share her happiness or sadness
29. The writer was happy when she _______.
A. read the newspaper B. heard Linda’s voice on the phone
C. met a young woman who looked a lot like Linda
D. wrote to the woman whose last name was Wagman
30. They haven’t kept in touch _______.
A. for about 40 years B. for about 27 years
C. since they got married D. since the writer’s family moved away
B
Wast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school. Some students ask for more food than they can eat and others often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they leave the classroom. They say they can afford these things. But I don’t agree with them.
Waste can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Although China is rich in some resources(资源), we are short of(缺乏) others, for example, fresh water(淡水). It is reported that we will have no coal(煤) or oil to use in 100 years. So if we go on wasting our resources, what can we use in the future and where can we move? Think about it. I think we should say no to the students who waste things every day. Everybody should stop wasting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ur everyday life, we can do many things to prevent waste from happening, for example, turn off the water taps(水龙头) when we finish washing,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 try not to order more food than we need, and so on. Little by little, everything will be changed. Waste can be stopped one day, if we do our best.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3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some students often _______ in the school.
A. eat too much B. don’t work hard C. waste things D.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32. Which is not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A. Fresh water. B. Forest. C. Oil.? D. Coal.
33. What may happen in 100 years?
A. We may still have enough oil.? B. We may still have enough coal.
C. We may have a little oil.? D. We may have no coal or oil to use.
3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 Waste brings problems.? B. Waste can bring no problem.
C. China is rich in fresh water.? D. Students never waste things.
3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Stop Wasting B. School lifeC. Waste in the School D. Rich Resources in China
C
Last Friday a storm swept through two villag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destroying (摧毁) fourteen homes. Seven others were so badly damaged (破坏) that their owners had to leave them, and fifteen others had broken windows or broken roofs. One person was killed, several were badly hurt and taken to hospital, and a number of other people received smaller hurt. Altogether over two hundred people were homeless after the storm.
A farmer, Mr. Tan, said that the storm began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lasted for over an hour.
“I was eating with my wife and children,” he said, “When we heard a loud noise. A few minutes later our house fell down on top of us. We tried our best to climb out but then I saw that one of my children was missing. I went back inside and found him, safe but very frightened.”
Mrs. Woo Mei Fong said that her husband had just left for work when she felt that her house was moving. She ran outside at once with her children.
“There was no time to take anything,” she said,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roof came down.”
Soldiers helped to take people out of the flooded (水淹的) area and the welfare department (福利机构) brought them food, clothes and shelter.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36. How many homes altogether (总共) were damaged in the storm?
A. Fourteen B. Twenty-one C. Twenty-nine D. Thirty-six
37. Where was Mr. Tan when the storm first began?
A. He was in bed.???????????????????????????? ??????B. He was inside the house.
C. He was outside the house.??????????????????D. He was on the roof.
38. Mrs. Woo and her family didn’t get hurt because _________.
A. her husband knew there would be a storm
B. they were all outside the house when the storm became worse
C. she felt the house was moving D. the welfare department helped her
39. The underlined word “shelter” in this passage means ______.
A. something to eat B. something to wear
C. somewhere to study D. somewhere to stay
40. Which of he following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A Terrible Storm B. A Lucky Woman C. Good Soldiers D. Clever People
D
An eight-year-old child heard her parents talking about her little brother. All she knew was that he was very sick and they had no money. Only a very expensive operation could save him now and there was no one to lend them the money.
When she heard her daddy say to her tearful mother, “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now,” the little girl went to her bedroom and pulled her money from its hiding place and counted it carefully.
She hurried to a drugstore (药店) with the money in her hand.
“And what do you want?” asked the salesman. “It’s for my little brother,” the girl answered. “He’s really, really sick and I want to buy a miracle.” “Pardon?” said the salesman.
“My brother Andrew has something bad growing inside his head and my daddy says 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So how much does a miracle cost?” “We don’t sell a miracle here, child. I’m sorry,” the salesman said with a smile.
“Listen, if it isn’t enough, I can try and get some more. Just tell me how much it costs.”
A well-dressed man heard it and asked, “What kind of a miracle does your brother need?”
“I don’t know,” she answered with her eyes full of tears. “He’s really sick and mum says he needs an operation. But my daddy can’t pay for it, so I have brought all my money.”
“How much do you have?” asked the man. “$ 1.11, but I can try and get some more,” she answered.
“Well, what luck,” smiled the man. “$ 1.11, the price of a miracle for little brothers.”
He took up the girl’s hand and said, “Take me to where you live. I want to see your brother and meet your parents. Let’s see if I have the kind of miracle you need.”
That well-dressed man was Dr Carlton Armstrong, a famous doctor.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and it wasn’t long before Andrew was home again.
How much did the miracle cost? (from www.zkenglish.com)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41. What was the trouble in the little girl’s family?
A. Her brother was seriously ill. B. They had no money.
C. Nothing could save her brother. D. Both A and B.
42. In the eye of the little girl, a miracle might be _______.
A. something interesting B. something beautiful
C. some wonderful medicine D. some good food
43. The little girl said again and again “...I can try and get some more.” That shows _______.
A. she had still kept some money B. she hoped not to be refused
C. There wa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money
D. she thought money was easy to get
What made the miracle happen?
A. The girl’s love for her brother. B. The girl’s money.
C. The medicine from the drugstore. D. Nobody can tell.
45.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推断) that _______.
A. The doctor didn’t ask for any pay
B. A miracle is sure to happen if you keep on
C. The little girl is lovely but not so clever
D. Andrew was in fact not so sick as they had thought
第二节 信息匹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
请先阅读某超市八层楼的相关信息
A.?????Floor One
CDs, VCDs, DVDs, computers, televisions, radios, etc.
Tel: 38864728
B.??????Floor Two
Books on social sciences, ancients books, entertainment books.
Tel: 38800718
C.??????Floor Three
Book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level education. People in different ages are
welcome.
Tel: 38868256
D.?????Floor Four
Literature, art, PE equipment like baseball bats, badminton rackets.
Tel: 38804108
E.??????Floor Five
Candies, cookies, cakes, bread, milk, butter, salt, sugar, oil, etc.
Tel: 38808269
F.??????Floor Six
Sports shoes, tennis shoes, sandal, high-heeled shoes, thick-sold shoes.
Tel: 38804206
G.?????Floor Seven
Shirt, skirt, jacket, belt, T-shirt, jeans, socks, gloves, etc.
Tel: 38800715
H.?????Floor Eight
American fast food, sushi, chafing fish, pizza, etc.
Tel: 3880913
请根据以下每个人人所需的描述,为每个人选择最合适去的某一楼层。
46.Jerry
??A student from No.1 Middle School. He needs a book which can help him with his study.
47.Kate
??A fat girl. She wants to keep fit by doing sports like badminton.
48. David
??He admires Harry Potter a lot, so he is crazy about watching it again and again. And he can’t live without music.
49.Zhang Rui
??He is from China but he is keen on western food, so he often eats it instead of Chinese food.
50. Kitty
??A beautiful girl. She makes herself look attractive all the time. Therefore, she makes up every day and wears fashion clothes.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基础写作(15分)
写信向友人介绍作家鲁迅。
魏明的美国朋友杰克开始学习中国文学,来信询问鲁迅其人及作品。魏明回信介绍鲁迅:
1.鲁迅是著名的中国作家。他不仅是作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
2.他的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制成电影,如《阿Q正传》、《祝福》这两部影片
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毛主席对他有高度评价。他的一些作品还被选入了中学和大
学课本。
3.认为读鲁迅作品对他很有益处。
参考词汇:
创始人:Founder 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
祝福:The New Year’s Sacrifice
第二节 读写任务(共1小题,满分25分)
下面是一篇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挫折与挑战的文章,请阅读下面短文,按信息表中项目要求,填写信息卡。每小题填写不得超过3个词。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题目的答题位置上。
You are in a full-time school called “life”. Each day in this school you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learn lessons. You may like the lessons or hate them, but they’re part of your life.
Each person has a different path. As you travel along your life path, you will be faced with many lessons that you will need to learn in order to realize your goal. These lessons are specific(特定的).
As you travel through your lifetime, you may meet challenging lessons that others don’t have to face, while others spend years struggling with(与……作斗争)challenges that you don’t need to deal with. You cannot be sure why you struggle hard for money while your friends enjoy much wealth. You must remember that you will be faced with all the lessons that you specifically(明确地)need to learn, whether you choose to learn them or not.
Remember, don’t compare your path with that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and focus(集中于)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lessons and yours.
Life is not fair, and you may indeed have a more difficult path than others around you and the only thing you can do is to accept it and then make it better.
【写作内容】
请以“The Happiest Life”为题,根据以下的内容提示和你的实际学校生活,写一篇短文来描述一下你心目中最幸福的生活。
内容包括:
你现在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是什么?
你追求的最快乐、最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你会为此作出怎样的努力?
作文要求:1.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晰。2.词数80个左右。
基础知识及运用(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丛冢(zhǒng) 省亲shěng 讥诮(qiào) 应接不暇(yìnɡ)
B.蛮横(hènɡ) 强劲(jìnɡ) 喧豗 huī 连篇累牍(dú)
C.忏悔(chàn) 谛听(dì) 良莠 (xiù) 不谙世事(ān)
D.撰稿(zhuàn) 玷辱(zhān) 饿殍 piǎo 曲曲折折(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师一再强调要抓紧学习,可他却不以为然,心想: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B.这种马车在巴黎只有在天黑了以后才出现,仿佛在白天它们自惭形秽,不出来。
C.无所事事而又怨气冲天的人的口水,在淹没着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人的劳动。
D.丈夫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感觉,找着各种借口去见丈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我“开放日”活动,引起各方关注,那天参加活动的就有三个名校的领导。
B.为了防止考试发生舞弊,有关部门对制卷、监考、阅卷、登分、统计、成绩公布等工作都拟订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C.李梦南尽管医务工作令他“很不高兴”,但是他制造的“刺医”血案,难道不应该我们整个社会的深入反思吗?
D.在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掀起“唱红打黑”的高潮,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于是就拟制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急速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铮铮然有京都声 / 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选自《诗经·卫风·氓》)
D. 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7. 对这段文言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因此遇到琵琶女,不免有点相见恨晚,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感慨。
D.这段诗序和《孔雀东南飞》以及姜夔的《扬州慢》诗词前的序言一样,除了交代写作缘起外,还概括了诗词记写的主要内容。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1)用“/”给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
遗 已 聚 敛 得 数 斗 焦 饭 未 展 归 家 遂 带 以 从 军 战 于 沪 渎 败 军 人 溃 散 逃 走 山 泽 皆 多 饥 死 遗 独 以 焦 饭 得 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4分)
②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其实是一个复句的内容,请用“虽然……,但是……”的形式用白话表达出来。(2分)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称绝,请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4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选自韩寒《写给张国荣》)
11.下列对原文要点概括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段从山东高速的一段旅程开始,介绍了因为张国荣的死讯而知道张国荣。
B.第三段强调自己曾经对港台巨星的不屑一顾,等有了一些经历懂了张荣国的时候,张已经离去,表示错愕惋惜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C.第四段,用高速公路买盗版盘的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一颗重磅炸弹,要的效果就是炸出张歌迷的眼泪,勾起每一个哥哥迷第一次遇见哥哥时的甜蜜回忆。
D.第五段,用买的是VCD自己车上是CD没能听成歌曲来继续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
E.第六段说“我若死去了”“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这是向张国荣的粉丝诉苦,向自己的粉丝诉苦,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
12.下列符合原文主旨的有 (3分)
A.用张国荣的悲剧提醒公众,不要让这的悲剧在我“韩寒”身上重演。
B.再次启用有强大号召力韩寒品牌,来化解现实的巨大压力。[来源:
C.为了得到公众的同情,得到张荣国粉丝的支持。
D.借纪念张国荣先生,抒发自己难言的苦衷,表达对无端猜忌的不满。
13.第二段为什么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4分)
14.最后“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和“因为,你一生没有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两句,其中“没做坏事”与“这样”代指什么?后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6分)
四、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5分)
(一)阅读课内文段,回答15题(5分)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想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15.这段文字描写人物怎样的心理?要表达怎样的主旨?(5分)
(二)阅读课外的小小说,完成16~17题。
那不是我妈
作者:楚水野鹤
  老婆打电话给我,说她在时代超市买东西,钱没带够,要我赶快送钱给她。我没多考虑,打了个的士直奔时代超市。
进入超市转了一大圈也没有见到她的人影,我一边到收款处找,一边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她,一问才知道她在新时代超市,也怪我马虎,没问明白,市区有两个时代超市,一个是时代超市,另一个是新时代超市。
老婆她在新时代超市,我正走到收款处不远的地方,一个老太太拉住了我。她说:“顺子,你怎么看到我不说话呢?”我一看,老太太没见过,她准是认错人了,我边走边说:“老太太,你认错人了吧。”老太太显得很吃惊的样子,她唠叨说:“怎么这么象呢?我家顺子和你长得一模一样。唉!他呀,好长时间没来看我了,要是能叫我一声妈妈我该服死了!”
老太太的话感动了我,他的儿子可能好长时间没有看望她了。我笑着说,我叫你一声妈妈不就得了。我很认真地叫了一声:“妈妈,你好啊!”老太太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一边从收款台上拎起东西,一边说:“顺子,我先回家了,你来家吃饭啊〉”老太太说着走出了超市。
我楞了一下,老太太太热情了,我说 “妈妈,你好啊”的时候,结算的营业员也被我们的母子情感动了。
我看着远去的老太太,觉得有趣极了。他的儿子怎么不去看她呢?多可怜的老太太啊!我对营业员笑了笑,往超市门口走去。营业员拦住了我说:“你还没付款呢!”
我吃了一惊问:“我没买东西付什么款?”营业员有点不高兴了,说:“刚才你妈买的东西,帐还没有结呢。”
我扭头向出口处看去,老太太已不见了踪影:那不是我妈啊……
16.概括并评析小说中的老太太这个人物。(4分)
17.小说开头两段写“我”的文字似乎中心故事关系不大,可否删掉?为什么?(6分)
五、语言表达(15分)
18.下面是一段仿作,请指出其仿的是谁的什么作品,并再仿作一段(8分)
答:这段仿作是仿了 的 。(2分)
原作: 新作:(6分)
饭不在多,够饱就行.
菜不在精,有味则顶.
斯是食堂,质高才赢.
(某附中教师《食堂铭》)
19.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
过渡性的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2分)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的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发展推向顶峰。
20.评点下面两则新闻事件。要求:观点明确,联系清晰, 50字左右。(5分)
近日,两则发生在中学校园里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一,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有位高二学生江某,在每周一升国旗的学生例行演讲时,丢开老师把关过的稿子,另起炉灶,激烈抨击学校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不合理;其二,“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信凤姐,得自信;信春哥,考本科!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以上网络流行语,竟然出现在江苏南菁高中的高三英语考卷开头。
点评: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了,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远处的风,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熄灭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着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风回答说:“孩子,我是爱你的,我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完结了啊。”火柴听后,望着风,叹息不已。
请从以上材料中引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