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40个常错点再记 常错易混再提醒,保你从容过陷阱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 L·mol-1。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常错点8.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常错点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常错点10.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常错点11.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辨析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常错点12.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辨析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常错点13.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常错点14.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常错点15.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辨析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常错点16.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辨析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常错点17.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常错点18.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常错点19.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辨析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常错点20.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辨析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常错点21.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辨析 KW与温度有关,25 ℃时KW=1×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常错点22.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辨析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常错点23.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常错点24.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常错点25.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辨析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常错点26.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辨析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常错点27.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辨析 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常错点28.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辨析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常错点29.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辨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常错点30.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常错点31.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辨析 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常错点32.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常错点33.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辨析 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常错点34.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辨析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常错点35.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常错点36.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常错点37.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常错点38.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常错点39.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常错点40.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辨析 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馏水润湿,使用pH试纸时,不能将试纸润湿,否则等于将溶液稀释。17个易错题再练【易错题1】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俄、美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用X表示)。科研小组借助回旋加速器,用钙-48轰击锫-249,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X互为同位素B.X与X的质量数相同C.X与X是同一种核素D.X与X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2格【易错题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O2与金属钠反应,O2不一定得到4NA个电子B.标准状况下,a L CH4和a L C6H14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NA/22.4C.常温常压下,1 mol氯气与足量的金属镁反应,转移2NA个电子D.在20 ℃、1.01×105 Pa时,2.8 g C2H4和CO的混合气体含气体分子数等于0.1NA【易错题3】 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易错题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2Fe2++2Br-+2Cl2===2Fe3++Br2+4Cl-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HCO3)2溶液反应:HCO+OH-+Ca2+===CaCO3↓+H2OC.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a2++OH-+H++SO===BaSO4↓+H2OD.Na2CO3溶液吸收Br2蒸气:3CO+Br2===Br-+BrO+3CO2【易错题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Cl-B.1 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SO、K+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D.含有大量HCO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Cl-、Na+【易错题6】 已知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pH=1的硫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同温同体积pH=13的Ba(OH)2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该溶液中硫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C.等体积的该硫酸与室温下pH为1的硫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易错题7】 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过程的反应式为NO+4H++3e-===N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FeCl2、Cu2O、NaI等物质均能使题中反应发生B.若选用Na2S使题中反应发生,则氧化过程的反应式一定为S2-+4H2O-8e-===SO+8H+C.当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参加反应的HNO3为0.1 molD.若将上述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题中反应在负极发生【易错题8】 纽扣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其种类繁多,电脑所用锌-氧化银纽扣电池(如图所示)就是其中之一,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该电池反应为Zn+Ag2O+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B.当有1 mol Ag2O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C.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不变【易错题9】 常温下,等体积的下列各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溶液pH大于7的是( )。①pH之和为13的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②pH之和为14的盐酸和氨水 ③pH之和为14的醋酸和苛性钠溶液④pH之和为15的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易错题10】 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H2CO1650241.62.452900120.41.633900abcd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6 mol·L-1·min-1B.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C.若b=2a>2,达平衡时t<3 min且各组分的浓度与实验2相同D.若a=2,b=1,则H2O的转化率α(2)>α(3)【易错题11】 已知T ℃、p kPa时,在容器甲和容器乙中分别充入1 mol A(g)和1 mol B(g),发生反应A(g)+B(g)??C(g) ΔH<0,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已知起始时V乙=V甲,装置如图所示。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甲中C的体积分数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甲、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容器甲、乙中反应的起始速率不等C.达平衡时,容器甲、乙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等D.达平衡时,容器甲、乙中放出的热量相等【易错题12】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目的实验室制O2配制稀硫酸溶液在铁制品上镀铜净化、精制淀粉胶体装置或操作选项ABCD【易错题13】 XeO3是一种不稳定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由XeF4水解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1)XeF4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XeF4+12H2O===2XeO3+4Xe↑+3O2↑+24HF,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2)配平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XeO3+________Mn2++________H2O===________MnO+________Xe↑+________①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和________。②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或微粒)是________。③将适量的XeO3投入30 mL 0.1 mol·L-1 Mn2+的水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易错题14】 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制备硝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饱和(NH4)2SO4溶液中,CaSO4与NH4HCO3按物质的量之比1∶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Ⅰ是_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_,操作Ⅲ是________,操作Ⅳ是________。(3)操作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得到的副产物是________。(4)Ca(NO3)2溶液和K2SO4固体反应后需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写名称)。【易错题15】 工业上用铂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KHSO4溶液时,一个电极上放出H2,另一个电极上可产生过二硫酸根离子(S2O),总反应式为2H++2SO===H2↑+S2O。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析出K2S2O8晶体。此晶体溶于水水解,复得KHSO4,同时得到H2O2溶液。这是工业上制备H2O2的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阳极,被氧化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在阴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当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可得K2S2O8________mol;理论上,生产过程中需要补充的原料是________,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2)K2S2O8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列反应中,H2O2只表现氧化性的是________,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________。①PbS+4H2O2===PbSO4+4H2O②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③2KMnO4+9H2O2+3H2SO4===2MnSO4+K2SO4+7O2↑+12H2O(4)K2S2O8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某次钢样分析时,向酸溶后的浅绿色溶液中(含FeSO4、MnSO4、H2SO4)加入无色的K2S2O8时,溶液变为紫红色,此时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易错题16】 一包混合物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2种或3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无CuO的结论。(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充实验,探究该混合物的组成。(2)请完成对该混合物组成的探究。限选试剂:2 mol·L-1 HNO3、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NaOH稀溶液、0.1 mol·L-1 KI溶液、20% KSCN溶液、除去氧化膜的铁钉、蒸馏水。Ⅰ.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作答)。Ⅲ.实验过程:根据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填写下表。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易错题17】 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化合物,链节组成为C7H5NO。已知: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40个常错点再记参考答案【易错题】1.A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A正确;X质量数为293,X质量数为294,B不正确;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C不正确;117个质子即可表示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一格,位于第七周期ⅦA族,D错。]2.B [1 mol O2与金属钠反应时,可能生成2 mol O2-(转移4NA个电子),也可能生成1 mol O(转移2NA个电子),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C6H14为液态,a L C6H14所含分子数大于aNA/22.4,B项错误;1 mol氯气与足量的金属镁反应,生成2 mol Cl-,转移2NA个电子,C项正确;C2H4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分子数为0.1NA,D项正确。]3.B [三个碳原子只有一个碳架结构,氯原子的存在形式包括在不同碳原子上和在相同碳原子上两类, 4.B [选项A中由于通入足量Cl2,则溶液中Fe2+和Br-将全部被氧化,在离子方程式中n(Fe2+)∶n(Br-)应为1∶2,A错;选项C中的离子方程式表明反应后OH-过量,溶液显碱性,C错;选项D中电荷不守恒,D错。]5.C [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而其不影响该组中其他离子共存;选项B中,S2-、SO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中的大量HCO不影响其他离子共存。]6.C [选项A中,在该温度下,当pH(强酸)+pH(强碱)=12时,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恰好完全中和。现碱过量溶液呈碱性,A错。选项B中两者之比为10-1/10-11=1010,B错;由于pH为1的硫酸酸性强,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大,即pH为1的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更小,D错。]7.A [当S2-和硝酸反应时,S2-被氧化,但氧化产物是否是SO不能确定,B错;根据题示半反应,当收集到0.1 mol气体时,被还原的HNO3为0.1 mol,显然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大于0.1 mol,C错;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题中半反应为还原反应,D错。]8.C [锌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错;正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故有1 mol Ag2O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B错;电池反应中OH-在正极生成,在负极消耗,故OH-从正极向负极移动,溶液中虽然总的O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在反应中消耗了H2O,故OH-浓度增大,pH增大,因此C正确,D错误。]9.C [①中硝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③中由于醋酸是弱酸,反应后醋酸远远过量,溶液的pH小于7。]10.C [实验1中v(CO)=0.16 mol·L-1·min-1,而v(CO)=v(CO2),故A正确;若实验1和实验2温度相同,根据等效平衡可知n(H2)平=0.8 mol,现只有0.4 mol,说明温度升高,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即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若b=2a>2,根据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原理,可知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3 min,但根据等效平衡知,达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同,但浓度不同,故C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选项D正确。]11.C [通过达平衡时甲中C的体积分数可计算出平衡时甲的体积,设平衡时A转化了x mol, A(g) +B(g) ?? C(g) ΔH<0起始: 1 mol 1 mol 0转化: x mol x mol x mol平衡: (1-x) mol (1-x) mol x mol40%=x/(2-x)×100%,解得x=,反应达平衡时甲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甲容器的容积为原来的,现由于起始时V乙=V甲,且投料量相同,所以甲、乙两者属于等效平衡,因此C错。]12.D [A中,用此装置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应用分液漏斗;B中,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根据电镀原理,镀件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C错。]13.解题指导 (1)题中反应的氧化产物为XeO3和O2,还原产物为X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反应中XeF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反应物中的水部分作还原剂,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根据电荷守恒及物料守恒可判断出该反应产物中所缺物质是H+,且只有2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可用化合价升降法确定化学计量数。答案 (1)5∶4 2∶1(2)5 6 9 6 5 18H+ ①溶液显紫红色 ②Mn2+ ③0.015NA14.解题指导 分析整个流程图,操作Ⅰ是将滤渣与滤液分开,应是过滤操作,滤渣中加入硝酸生成Ca(NO3)2,可得滤渣是CaCO3沉淀,而滤液中未加入任何物质,经操作Ⅱ又得滤液和(NH4)2SO4固体,由此可知原滤液就是(NH4)2SO4溶液,据此可推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可知操作Ⅱ是将(NH4)2SO4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通过操作Ⅲ使两种固体直接反应,显然操作Ⅲ是加热。最后一步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KNO3。答案 (1)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2)过滤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加热 冷却结晶、过滤(3)(NH4)2SO4+2KClK2SO4+2NH3↑+2HCl↑ NH4Cl(4)防止KNO3冷却时结晶析出,从而导致产率下降(5)硫酸钙15.解题指导 (1)在阳极,HSO→S2O,被氧化的元素是硫还是氧?若注意到硫元素的+6价已经是最高价,则只能是氧元素被氧化(2O2-→O);在阴极,一定发生还原反应:2H++2e-===H2↑;由题给总反应式可知,转移2 mol电子时,生成1 mol S2O,所以转移0.1 mol电子时,生成0.05 mol S2O;只需补充H2O,KHSO4可循环利用。(2)S2O的水解,平时几乎没有见过,但只要依据信息和KHSO4为强电解质,就不难写出S2O+2H2O??H2O2+2H++2SO。(3)反应①中的H2O2中的氧元素完全被还原为-2价,故H2O2只表现氧化性;反应②中的H2O2则完全被氧化;反应③中,2 mol的KMnO4只能氧化5 mol的H2O2,生成5 mol的O2,另外2 mol O2应该是H2O2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的。故反应③中的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4)由溶液变为紫红色,可知Mn2+被氧化成了MnO,而Fe2+的还原性更强,当然被氧化为Fe3+。答案 (1)氧 2H++2e-===H2↑ 0.05 H2O KHSO4(2)S2O+2H2O??H2O2+2H++2SO(3)①、③(4)KMnO4(或MnO) Fe2(SO4)3(或Fe3+)16.解题指导 由题干中实验②得,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碳粉,同时也满足实验①。结合题中信息,该混合物由2种或3种物质组成,故可提出3种假设。CaCO3是否存在可用硝酸检验,而混合物中有无CuO可用铁钉检验。答案 (1)不合理。由于能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故也能保证实验②中固体全部溶解 (2)固体混合物中只含碳粉与氧化铁 固体混合物中含碳粉、氧化铁和氧化铜 固体混合物中含碳粉、氧化铁和碳酸钙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取少量固体混合物溶解在硝酸中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则假设3成立步骤2:在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放入铁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铜,则假设2成立若在步骤1和步骤2中均无明显现象,则假设1成立17.解题指导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提取芳香烃X的相关信息、确定其结构,然后代入反应流程结合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根据题意可知X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得:92-77=15,为甲基的相对分子质量,故X是甲苯。(1)H是高分子化合物,而合成它的单体为氨基酸,故可判断H由该氨基酸脱水缩聚而成,则H的结构简式就很容易写出了。(2)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条件,可推测F为邻硝基甲苯,对反应②的反应类型的判断,有两种可能:先氧化甲基再还原硝基,或者先还原硝基再氧化甲基。由题给信息可知,若先还原硝基,再氧化时氨基也会被氧化,故应先氧化甲基然后再还原硝基,故反应②为氧化反应。(3)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即可写出苯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题设条件,—CHO和两个—OH都与苯环相连,据此可写出6种同分异构体。(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