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黄继光》同步课内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营参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怀疑——( ) 失败——( )耻辱——( ) 动摇——( )2.说一说你从选文第二段的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3.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4.你认为黄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5.请你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6.“啊”“突然”写出了黄继光在负伤后站起来有些_______________并且他是在暴风雨一样的____________中站起来的。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了黄继光__________的精神。7.画线句的“猛扑”写出了黄继光____________敌人枪口的情景,从他的这一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了黄继光那种强烈的___________精神。8.如果你是和黄继光一同作战的战友,看到此情此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黄继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9.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10.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屡次:惊天动地:11.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 )12.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13.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14.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外阅读一、阅读理解。海军将领邓世昌①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海军将领,他为保卫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②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甲午海战爆发了。③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舰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⑤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没了。⑥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太阳犬”游到他身边,衔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的主人。邓世昌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全舰200多名将士,除2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⑦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同归于尽:16.阅读③——⑥段,为每段列出小标题。展开激战——( )——( )——壮烈牺牲17.文中的“手足无措”指敌舰长吓得________,“惊恐万状”形容敌人士兵________。从侧面反映我方海军的__________。18.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 )( )的描写方法。19.阅读第⑤段,用“ ”画出邓世昌动作描写的句子,这两处描写中你体会出邓世昌( )的英雄气概。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这种精神,用波浪线画出来吧。二、课外阅读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20.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大家都把头埋得低低的?2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了什么?22.“画地图”这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三、课外阅读。大江保卫战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提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提!”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áo)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 zhēng)铮铁汉的本色。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liǔ)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坑(yuàn),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国老师周送兰;在簰(pái)洲湾,他们给攀上树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2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惊心动魄:劈波斩浪:24.下列对短文中相关语句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这句话点明了情况的危急,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战士们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B.短文第5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民解放军比作“红五星”和“迷彩服”,这样写让读者心中生出崇高的敬意。C.短文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构成排比句式,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D.“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副对联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出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25.下列对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B.短文开头交代了大江保卫战的背景,营造出形势万分危急的氛围,点明一场大江保卫战已经打响!C.作者所选的事例典型而突出,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D.本文既有对群体的描写,又有个人的写照,点面结合,使得子弟兵的本色得到充分的展现。26.短文中哪个场面打动了你?写出你的内心感受。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个男孩的座右铭一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后来男孩应征入伍了,原以为新的环境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改观,但由于秉性使然,他再次沦为大家戏谑的对象。男孩对此非常苦恼。一天,教官让新兵进行投掷训练。他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掷过去。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溃散。教官沉下脸来,气愤地说:“这只是一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我这样做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心理素质,看你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要知道,对一名军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恰巧,那天男孩因病未能出练。第二天,当他出现时,教官暗示新兵们不要声张,然后故技重施,将手榴弹像昨天那样再次投掷。大家掩面窃笑,期待一场闹剧的上演。同他们一样,男孩并不知道手榴弹不会爆炸。然而,在那一瞬,他却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快!快闪开!”大家惊诧了,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男孩竟试图用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男孩在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征服了大家。过了好久,男孩才明白过来,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羞臊地低下头,等待同伴们的奚落。然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无限崇敬和感激,化作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男孩哭了。这是他平生头一次为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从此以后,男孩渐渐从卑怯中走了出来,屡立军功,赢得了人们的无限崇敬。想及年少的际遇和今日的辉煌,已荣升为军官的男孩总是感慨万分地说:“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就会赢得尊重!”这句话成了男孩恪守不渝的座右铭27.结合上下文说一说“故技重施”的意思。28.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1)教官“突然把一枚手榴弹向着新兵掷过去”,是因为(2)男孩哭了。这是他平生头一次为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而流泪。①“如此厚重的礼遇”指的是②男孩做了什么事让自己受到了这种礼遇?29.通读全文,下面哪个词语不是形容男孩的?( )A.生性怯懦 B.苦恼不已 C.大惊失色 D.奋不顾身30.同样面对一枚抛来的手榴弹,男孩和战友们的表现各不相同,请用“﹏﹏﹏”画出描写战友们表现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男孩表现的句子。31.作者对新兵们的表现写得简略,对男孩的表现却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32.男孩的座右铭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请写一写你的座右铭。五、类文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33.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从钱学森的_________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____。(2)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通过对钱学森的______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34.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 )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5.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36.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2)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 )(3)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37.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答案1. 相信 胜利 光荣 坚定2.黄继光仇恨敌人,对完成这次任务充满必胜的信心。3.在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4.勇敢,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为了革命的胜利甘于牺牲自己。5.英勇献身6. 出人意料 子弹 为了革命胜利英勇献身7. 冲向 爱国主义8.示例:黄继光,放心吧!我们会为你报仇的,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9.“ ! !” 。 , , 。10. 一次又一次地。 形容声音特别响亮。11. 黄继光身负重伤后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牺牲后,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12. “这个任务”指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从“坚定”一词中体会到黄继光对完成这个任务有很强的信心和决心。 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我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火力的猛烈。13.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用力将手雷投向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14.文章表达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5.形容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16. 船伤弹尽 撞沉“吉野”17. 无法应付 害怕到了极点 勇猛18. 语言 神态19.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 视死如归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邓世昌亲手淹死爱犬,自己也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20.夸张。因为大家都画不出中国地图,不想被老师叫到。21.表明她对祖国热爱之情是自然流露。22.说明“画地图”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23. 文中形容大江保卫战使人感受很深,对人震动很大。 文中指冲锋舟行进时冲开波浪。24.B25.A26.子弟兵奋勇向前,在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救灾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解放军战土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大堤的重任。他们肩上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但战士们并没有将这些困难放在心上,他们来回穿梭,用血与汗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27.重新施用过去的手法或计谋。28. 想测试一下新兵们的心理素质,看新兵们在突发事件前,能否保持镇定和勇敢 同伴给他致以热烈的掌声 男孩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换取战友们的生命。29.C30.新兵们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溃散。然而,在那一瞬,他却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瘦弱的身体把手榴弹压在自己身下,并伴以紧迫而短促的一声大吼:“快!快闪开!”31.这样写得好,这样具体描写男孩的动作,更突出了男孩的无私无畏,果断勇敢32.忘掉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关怀别人,你就会赢得尊重过去的事靠现在忘记,将来的事靠现在努力。33. 心理活动 归心似箭 语言 他的一颗爱国之心34.C35.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6. √ × √37.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