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内阅读
一、阅读作答。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 ),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 )有了( )。
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 )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转眼间( )
2.选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突然 果然 光亮 亮光 光彩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文章作者巴金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来。
5.你最喜欢海上日出的哪幅画面,用“ ”在文中画出,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6.了解了日出的先后顺序,不由让我想到《观潮》所记叙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①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②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7.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宁静——( ) 打破——( ) 喜爱——( )
8.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太阳升起时的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太阳势不可挡的力量。
9.日出前,天空还是_______,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_________,红霞的范围在_____________。日出时,天空出现了太阳的_________,接着慢慢地_______,到了最后,太阳终于__________________。
10.“ 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句中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你从“深红的圆东西”“射得人眼睛发痛”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
游庐山瀑布
①李白有诗赞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确,庐山的瀑布有着一泻千里的气势。
②迈入庐山风景区,你便会觉得空气无比清新。猛吸两口,令人(悠然自得 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感觉树木越来越密,色彩越来越绿,而瀑布声也是离我们越来越近。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袋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 门庭若市),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凉丝丝的水花(1) ,落到水面时还在蹦跳着,像在欢呼,似在嬉戏。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让你忍不住惊叹。
④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阵银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壮观了。雨水夹杂着瀑布的水花(2)
⑤雨过天晴,太阳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文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桥上凝神欣赏庐山美景呢!彩虹给庐山瀑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彩虹下的庐山瀑布更壮观,更动人。
⑥自古以来,庐山瀑布以它无穷的魅力赢得过多少文人墨客的青睞啊!的确,它的美是那么令人心醉,它是自然界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11.把A、B两个短句分别还原到文中(1)、(2)两处。(填序号)
A.像赛车在大道上疾驰 B.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
12.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13.用“ ”画出第②段中描写庐山瀑布声音的句子,用“﹏﹏﹏”画出第③段中描写庐山瀑布形状的句子。
14.请给短文第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15.文中说庐山瀑布是“自然界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因为( )(多选)
A.有许多文人墨客青睐它。
B.雨过天晴,庐山瀑布经常会出现彩虹。
C.它有着一泻千里的气势、响彻天空的声响。
D.雨中的瀑布壮观,雨过天晴的瀑布更动人。
16.如果你是庐山风景区的小导游,请你用一句古诗向游客介绍一下庐山瀑布。
二、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的。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7.从“凌晨2时半”“刚4点半”“_____”等表示时间的词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_____顺序叙述登泰山过程的。
18.“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这种感觉: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把云比作____、_____、_____,突出了云的洁白、轻柔、姿态各异的特点。
20.说说日出前,太阳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了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柚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如同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使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然驶过的赶路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21.读短文,填一填,画一画。
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三峡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景色的变化。我们能读出作者对三峡美好风光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2.请用“ ”画出点明三峡的秋天总的特点的词句。
23.短文中描写的三峡中午的特点是( )
A.朦胧 B.平静 C.热烈 D.明丽
24.“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句话所描写的景物不能体现出“三峡之秋”的特点,只是写出了三峡景色的优美。
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富有生机活力。
C.“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跳跃”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的气息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生动形象。
25.第④段中“长江如同一条明亮的小溪”是因为( )
A.长江到这里变窄了,像小溪一样
B.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26.第⑥段中( )像一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A.长江 B.月光 C.阴影
27.第②段中,作者是怎么写出三峡的秋天明丽的特点的?
28.“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句话说雾是青色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分析其原因。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日夜景
夏天的夜,带着温馨的夜风,带着热闹的蛙声,静悄悄地走近了我们。
翘首昂视,一匹柔美光滑的蓝色绸缎披盖了整个夜空。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它像一个闪闪发光的玉盘悬挂在天际,把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我远远地凝视着它,觉得它远得如同缥缈的仙境。可忽而我又觉得它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仿佛可以看见玉兔在月桂树下捣仙丹的情景。我漫无目的的沿着湖边走,在湖水的倒映下,我看见它正悄悄地跟着我,一刻也不分离。突然间,我竟然对它生了气。在这样静寂的夜晚,我本可以一人独自漫步,偷偷的想自己的心事,可是它却偏要跟随着我,窥探我的内心世界。看着湖里得意扬扬的它,我猛地拾起一块石子,扔向水中的月亮。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噢,是我错了,夏日的夜本来就是属于大家的,美好的事物本该众人拥有的,我怎能单独享受呢 我抬起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它像刚才一样,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亮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虞美人羞涩地在黑夜中展开花蕾。鲜红的花朵在柔美的月光中,像一颗颗红玛瑙,又似一只只小灯笼。辽阔的田野早进入了梦乡。那翡翠般的禾苗,那崎岖不平的田埂,那发散着宜人芳香的小花,在这温馨的夏夜里也闭上了蒙眬的睡眼,在风儿轻柔的吹拂下,在青蛙欢乐的伴奏声中做着香甜的梦。
哦,迷人的夏夜!
29.写出下列各字的形近字,再组词。
歉___ ( ) 拥___ ( )
眨___ ( ) 漫___ ( )
30.在文中用“_________”画出两句拟人句,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31.翘首昂视空中的明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描写夏日夜景?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夜景是什么?
33.“哦,迷人的夏夜!”这一句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感情
B.过渡,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A);有的则雄踞一方,(B);有的像玉女插云,(C);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34.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35.九曲溪因“________”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36.下列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B.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C.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D.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37.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阅读。
桂林山水(节选)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山色扑进房子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光在浮动。而窗前的树、案头的花,也因为这山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当然,这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云里边。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这时,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在这层次分明、重叠抢映的峰密里,忽然现出一座树木、岩石(léng)(céng)的山峰来。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它像是一个不礼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一一那是因为大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着,便可以看到,满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太阳把江染成了一条明的青丝罗带,輕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中间。
这时,你可以出去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立在你面前;有时是坐在树下,透过茂密的技叶,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你刚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如果站在湖边,它那波动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
这样,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的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38.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赤裸裸。 ( )
(2)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 )
(3)高耸地立着。( )
39.文章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先借太阳的作用描写了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顺着视角的转换描写了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__,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桂林山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边读边想象画面,桂林的山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 )
A.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B.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山色扑进房子里来。
C.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
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
41.为什么说“它像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 )
A.因为山峰上没有绿植,犹如没有穿衣服。
B.因为山峰出现得太突然,没有礼貌。
C.因为山峰颜色丰富,不稳重。
D.因为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42.读读文章中画线的句子,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
1.一刹那间
2.果然 突然 光彩 亮光 光亮
3.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运用反问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三种景象:日出前,天色变化美丽神奇;日出时,太阳缓慢升起,然后光亮夺目;日出后,云薄和云后的奇丽景色。
5.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理由:文句运用得当,写出当时日出时美轮美奂的景色。
6.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7. 清静 冲破 可爱
8. 拟人 吃力 冲 跳
9. 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一道红霞 慢慢地在扩大 小半边脸 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10.圆东西”指的是太阳。 从“深红的圆东西”“射得人眼睛发痛”感受到了跳出了海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11.B A
12.心旷神怡 人喧马嘶
13.先是一阵“哗哗”声越近越觉得有狂风巨浪向我们袋来,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 门庭若市),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抬头望去,一匹长长的白绸带正从悬壁上源源不断地飘下来,让你忍不住惊叹。
14. 急雨中的瀑布 彩虹下的瀑布
15.ACD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 7点10分 时间
18.高耸入云
19. 棉絮 绸带 浪花
20.由弧形的边到半圆形,又到越来越圆。
21. 时间 赞美
22.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3.C
24.A
25.C
26.B
27.作者是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来体现秋天“明丽”的特点的。如:透明的露水闪耀着,橘柚树撒了一层白霜,橘柚树闪着闪烁着阳光。
28.因为三峡周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
29. 镰 镰刀 佣 佣人 泛 泛舟 慢 缓慢
30.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一轮明月。听!草丛里,小河边、青蛙蝈蝈蛐蛐正欢快地唱着小夜曲,举行夜间音乐演奏会呢。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可爱,青蛙、蝈蝈、蛐蛐的欢畅,展现出夏夜的优美。
31.开始,作者凝望明月,心情舒畅;接着,作者发现明月悄悄地跟着,突然间竟然对它生了气;后来,作者抬起了头,歉意地对月亮笑笑。
32.夜风、蛙声、星星、明月、湖水、青蛙、蝈蝈、 蛐蛐、虞美人、禾苗等。我印象最深的夜景是大草原天上亮晶晶的无数的星星仿佛让我置身童话世界中。
33.A
34. 风骨刚健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35. 九曲十八弯 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36.C
37.表达了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8. 赤条条 遐思 矗立
39. 桂林山水 山 漓江 首尾呼应
40.C
41.D
42.阳光照耀下,一条闪着微光的河流穿过桂林的山峰,十分美丽。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