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火烧云》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火烧云》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内阅读
一、快乐阅读。
火烧云(节选)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选文第1段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5个)
我们可以用词语________来形容火烧云的颜色多。
3.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仿照选文第2段的写法,写一写。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火烧云(片段)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___________,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5.根据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6.按要求标一标,写一写。
(1)用“○”在文段中圈出与“白花花”结构相同的词语。
(2)用“△”在文段中圈出与“西瓜绿”的字数和结构都相同的词语。
(3)像“半紫半黄”这样的词语文中还有一个:__________。
7.文中表示时间段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出一个:__________
8.第①段写火烧云( )的特点,第②段写火烧云( )的特点。
A.形状变化快 B.颜色变化多 C.面积非常大 D.数量非常多
9.用文段中加点的词写一写动物园里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小猴子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片段,回答问题。
《火烧云》(节选)
一会儿,天空突然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10.选文第1—3自然段写了三种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11.文中加点的词语“一转眼”的意思是______,这个词体现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文中表现这个特点的词还有______。
12.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火烧云瞬息变幻的过程,十分生动传神。
B.结尾写出了火烧云下去时人们的感受,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C.“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写出了作者对火烧云不屑一顾的态度。
D.通过对火烧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课外拓展
一、阅读短文。
西北明珠——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 花篮,采 鲜花;有的怀 琵琶,轻 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抱 摘 挎 拨
15.短文第2~4自然段分别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他在文中的作用是 。
17.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了。
18.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二、阅读短文。
“雷公”的秘密
①夏天,刚才还晴朗的天空,顷刻间电光闪过,雷声滚滚,惊天动地。这时候,有的老人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神话故事,说:“天上的雷公发怒了,地上作恶的人可要小心了。”其实,科学告诉我们,哪有什么“雷公”,雷电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经常会在天空出现。甚至在有些地方,几乎天天能见到雷电。
②雷的类型很多。炸雷是一种声音响亮的雷,人们在见到闪电后,随后就能听到雷声。闷雷是在云与云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在爆炸波分解时,又产生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它们相互干扰,我们听到的就是沉闷的雷声。拉磨雷是持续时间较长的闷雷,雷声听起来沉闷悠长,像拉磨的感觉一样。
③雷电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天气现象。它会污染我们的空气,伤害地上的草木和动物,还能摧毁建筑物,甚至致人死亡。有时候,雷电产生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所以,雷电伤人的事情经常发生,不光在室外工作的人会受到雷电的侵袭,就是在室内也躲避不了。
④据说,1892年7月19日,两个美国人被雷劈死了。他们在公园的一棵树下躲雨时,遭炸雷袭击,两人当场被闪电击中死亡。当人们从其中一人的身上脱下衣服时,看见了令人震惊的奇景:死者的前胸留下了闪电发生地点的影像,上边还有一片略带棕色的橡树叶以及藏在草中的羊齿叶。树叶和羊齿叶的图像非常清晰.连肉眼也能看见最细小的筋络。
⑤1957年,美国一个牧场的工人在雷雨中工作时也被雷劈了。他虽未被劈死,但感到胸部作痛,解开上衣才发现,竟然有一头牛的影像印在胸前。
⑥雷电造成的这些奇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些现象的形成与雷电时的高压放电、大气等离子的形成,以及温度、湿度等有关,而且还可能与磁场的参与有关。
⑦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可以通过接地引线把雷电的电流。释放到大地中去,“雷公”就被悄悄地送到地底下去了。这样就避免了火灾和人畜的死亡,对地面上的大型建筑物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19.第①段中的词语“顷刻间”的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不可能是( )
A.一刻钟 B.转眼间 C.一刹那 D.一瞬间
20.第①段有两个加点的词语“自然”,这两个“自然”的区别是( )
A.第一个“自然”是指自然界,第二个“自然”的意思是理所当然
B.第一个“自然”的意思是理所当然,第二个“自然”是指自然界
C.第一个“自然”的意思是理所当然,第二个“自然”是指不勉强
D.两个的意思都一样,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21.第②段围绕“雷的类型很多”介绍了三种雷,其中不包括( )
A.炸雷 B.闷雷 C.拉磨雷 D.球雷
22.第③~⑤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
A.雷电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天气现象。
B.两个美国人被雷劈死了。
C.美国一个牧场的工人在雷雨中工作时也被雷劈了。
D.雷电造成的这些奇怪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23.雷电能把树叶、牛的图案印在人身上,可能的原因与下面哪一项无关?( )
A.高压放电 B.大气等离子的形成
C.温度、湿度 D.所穿的衣服
24.请说一下第③段中“几万伏”“几十万伏”“甚至”“经常”这些词语的作用。
25.目前看来,雷电的危害很大。但也有科学家设想,每次雷电都会放射出巨大的电量,如果能把这些电收集起来给人类用,那雷电就不全是坏处了。你同意吗?简单地说一说理由。
三、阅读芳草地。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的魔王,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在辽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jù)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2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 ) 辽阔——( ) 造福——( )
27.短文是怎么写风“变化无常”的?请你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28.短文是按照______的结构组织材料的,并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危害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风的特点。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B.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给船加上风帆,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
C.风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小的危害
D.随着科技的发展,风一定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30.请你大胆地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风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
四、阅读
朝阳和夕阳为什么都是红色
早晨,我们常常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我们在西边的天空看到的太阳满脸是红红的,像喝醉了酒一样; 而中午的太阳,却发出炽白炽白的光芒。早晚的太阳为什么总是红红的呢?
有人告诉我们,太阳的红色是“染”上去的,是大气给太阳“染”上了红色。你感到奇怪吗?也许你会问,大气本身没有颜色,怎么会把太阳染红呢?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你记得这样一句诗吗?这里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只有当这七种颜色的光一齐射过来时,我们的眼睛看上去才觉得太阳光是白色的。可太阳的七种光线有时并不是一齐射到同一块地面上来的,因为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很厚很厚的大气层,我们的眼睛是透过这大气层才看见太阳光的。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气层内包含着数不清的气体微粒、灰尘和小水滴。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它们会把一部分阳光散射开来,把另一部分阳光挡回去。
清晨和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的大气层比直射时要厚得多,除了红色和橙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散射了,所以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朝阳和夕阳。而中午阳光直射,通过的大气层相对薄一些,阳光的力量又强,七种颜色的光线一齐射到地面,我们见到的就是炽白的阳光了。
31.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32.下列有关太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红色的。 B.太阳光是白色的。
C.太阳光是无色透明的。 D.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33.第3自然段中“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中的“这些小家伙”不包括( )
A.气体微粒 B.灰尘 C.小水滴 D.七种颜色的光线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午的太阳会发出红红的光。
B.早上太阳光可以一齐射到地面上。
C.大气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D.太阳光的颜色不受大气层的厚度的影响。
35.朝阳和夕阳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
A.因为阳光的力量很强,所有的光线都可以射到地面上。
B.因为大气层很薄,所有的光线都可以一齐射到地面上。
C.因为太阳本身就是红色的。
D.因为清晨和傍晚,太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只有红色、橙色的光线可以射到地面上。
五、类文阅读
大自然的风
大自然里,谁是最自由的呢?也许是它。它穿梭于四季中,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它就是风。
春天的风,它掠过裸露的土地,留下满地绿草,在春风中摇曳着自己的纤纤细腰;它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lián yī),仿佛在扬起自己清澈的裙角;它越过枯萎的树枝,树枝抽出点点嫩芽,伴着春风,慢慢地舒展着自己的懒腰。春天的风,像一曲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醒了沉睡的生命。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文静的小草伴舞,为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带来清凉和爽快,抹去烦恼和急躁。它闯进了一切事物的心扉,为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增添许多乐趣。夏天的风,像妈妈亲切的双手,包含着温情,除去了尘世间的一切焦躁。
秋天的风,夹杂着几丝凉凉的细雨,来到了人间。它把果园里的果子吹得熟透了,把田野里的高粱吹红了,把金黄的玉米吹得剥落了碧绿的外衣,把瘦小的麦穗吹得饱满了,把丰收的号角吹响了。秋天的风,像一名尽职尽责的邮差,满载着喜悦报告着秋天的到来。
冬天的风,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它把小草踩得枯黄,把田地里的残茬败叶吹飞了,把摇摇欲坠的树叶吹落了。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像一名严厉的考官,带着几分冷酷,肃穆地审视着万物关于毅力的答卷。
风,它在四季里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它用自己的行动,为奇妙的大自然倍添光彩。
36.下图中的水面可以用文中“____”这个词来形容。( )
A.摇摇欲坠 B.清新脱俗
C.不紧不慢 D.丝丝涟漪
37.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各个季节的风的?
春天的风( )夏天的风( )
秋天的风( )冬天的风( )
A.把小草踩黄→把残茬败叶吹飞→把树叶吹落
B.掠过土地→拂过湖面→越过树枝
C.来到果园里→来到田野里
D.它为树叶奏乐→为小草伴舞→为农民带来清凉和爽快,抹去烦恼和急躁
38.在作者的眼中,大自然的风是怎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风很轻 B.大自然的风非常清凉
C.大自然的风非常冷酷 D.大自然的风是自由的,为大自然倍添光彩
39.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再模仿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例:冬天的风,像一名严厉的考官,带着几分冷酷,肃穆地审视着万物关于毅力的答卷。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天的风冷酷、肃穆的特点。
它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仿佛在扬起自己清澈的裙角。
这个句子
我会仿写:
40.在你的心中,大自然的风有什么特点呢?根据提示仿照文章内容写一写。
大自然的风是多变的。温柔的风_____________;猛烈的风
答案
1. 颜色多 变化快
2.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五颜六色
3.小明正在广场上练习轮滑,只见他一会儿向左转,一会儿向右转,一会儿弯腰俯冲,一会儿倒退滑行。
4.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猴子,细长的尾巴翘着,圆圆的脑袋像在看大地上的人群。过了几秒,小猴子慢慢抬起了头,伸长了脖子。猴尾巴也不翘了,和周围的云混在了一起,找不到了。渐渐地,小猴子的身子也消失了。
5.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腿伸开了 脖子也长了 尾巴却不见了
6.(1)红彤彤 金灿灿
(2)葡萄灰 茄子紫
(3)半灰半百合色
7.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一刹那
8. B A
9. 吃香蕉 荡秋千 追逐嬉戏 抓耳挠腮
10. 马 狗 狮子 变化多端
11. 时间很短 变化快 忽然、一会儿、接着
12.C
13.不仅 还
14.挎 摘 抱 拨
15.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16.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承上启下
17. 比喻 洞窟 蜂窝
18.因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此外,莫高窟的藏经洞里还藏有各种经卷、文书、帛画等珍贵的文物。
19.A
20.B
21.D
22.A
23.D
24.“几万伏”“几十万伏”说明了雷电产生的电压很高;“甚至”表现了雷电产生的电压之高;“经常”说明雷电伤人的事情很常见,体现了说明性文章用词的严谨性。
25.同意。如果将这些电收集起来给人类用,就可以用于生活、生产,就变成一种绿色能源,可以变废为宝。
26. 熟悉 狭窄 祸害
27.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的魔王,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
28. 总分总 变化无常 形成原因 贡献
29.B
30.示例:风还有可能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将来人们可能会发明一种靠风吹动就能在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那样人们出行就方便多了。
31.B
32.D
33.D
34.C
35.D
36.D
37. B D C A
38.D
39.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风轻柔的特点。 春天的雨,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悄然之间唤醒了沉眠地底的小草。
40. 轻吻着我的面颊,牵动着我的衣襟,渗透了每一个毛孔,好舒坦啊 跑过荒寒无边的野地,跑过无人的村街,还不时扬起大把的沙土,撒向谁家的院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