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我们奇妙的世界》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我们奇妙的世界》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内阅读
一、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选段)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到来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鸟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1.选文中作者从哪些事物中发现了美?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劲吹:
(2)普通: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从而使你体会到____________。
4.选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阅读与理解。
我们奇妙的世界(节选)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你看天空——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僻僻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5.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请照样子填一填。
太阳升起 云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读了这几段话,你感受到天空颜色变化了吗?请填一填。
清晨,天空由_________色慢慢变成了_____________色;傍晚,天空又会呈现__________色、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黑夜降临,天空中群星闪烁。
7.我从“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等词语知道,选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写的。
8.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们”从天空中找到的美是( )
A.天黑了,星星出来了。
B.无数支蜡烛在闪闪发光。
C.星星在夜空闪烁,让人想到了无数支小小的蜡烛在发光。
三、阅读理解。
我们奇妙的世界(节选)
再看大地的珍藏——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到来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9.这几段话是从________这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
10.“植物生长的奇迹”指的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11.文中描写了植物的________,水果的________,大树的________,秋天的________。
12.你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奇妙的事物?仿照画“________”的部分写一写。
课外拓展
一、课外阅读。
生命的美丽
在南极这个不适宜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lù),有一座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留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已有几千年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慕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喜爱企鹅,岂止是感情丰富的女性,我的镜头也时时追逐着它的倩影。企鹅在自己的属地上繁衍儿女,颐养天年。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生命的美丽。
13.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14.分别找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15.“我”很想采一丛地衣做纪念,后来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
二、阅读理解
优雅的清洁工
在我住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的清洁工,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我提着垃圾袋向他走去,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máo)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扫帚把烟蒂扫入离人两三步远的簸箕里,还顽皮得给我扮了一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只知道他原来在宾馆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了,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 ) 照顾——( )
1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时髦:
(2)体面:
18.用原文简要回答:除扫烟蒂外,从哪里还可以看出清洁工的“优雅”?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认真读短文,为什么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请你用“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0.你曾经对劳动有什么看法?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阅读
暴风雨——大自然的启示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抽噎。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的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翩起舞,把蔚蓝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依偎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辗转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第三自然段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3.这篇短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恐惧。
B.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C.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抽噎。
D.依偎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24.“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2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我还能用两句古诗说明这个道理。
四、课外阅读拓展。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香气和味道。 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个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稻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稻田里没有听过交响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了30厘米。
此外,还有可以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26.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排泄( ) 枯萎( )
2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毛毡苔叶子上的小绒毛能分泌出很甜很香的液体,________小虫,然后______它们。
(2)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___________。
28.短文介绍的植物的奇妙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短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奇妙之处,简略介绍了奇妙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0.短文中结尾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慕田峪观云海
那天清晨,小雨刚刚扫过慕田峪,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潮意。我与朋友沿着登城步道拾级而上,阵阵雾气迎面扑来,愈往高,雾愈浓。我们登上了长城,凭高远眺。方圆几公里全是茫茫的白云。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间。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近处的云雾似阵阵轻烟缠绕在山腰之中。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就像置身于缥缈虚幻的仙境里。云雾中不断传来游人的说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被这奇妙的景观陶醉了,心潮就像那云海一样起伏不定,感触万千: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多么像黄山俊秀的倩影,那挺拔苍劲的古松又多么像黄山的迎客松……我忽然想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该有多少黄山,该有多少云海奇景啊!
我们正谈着,一大片白云慢慢飘来,把我们前面的山坡遮盖了,而连绵起伏的长城恰似一条巨龙,昂首翘尾,穿云破雾,伏在这茫茫云海上,大有奔腾欲飞之势。烽火台上,一缕青云正徐徐升起,一眼望去,真像是当年御敌报警的“狼烟”。
一阵轻风袭来,云雾渐渐淡了,对面的山峰在一线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俊秀。白色的云团在山腰浮动,墨绿色的山峦远近高低,层层叠叠,融在蓝天白云之中,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这时,一束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上,天晴了。
阳光下,山显得更青了,云显得更白了。
31.在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向上爬。     ( )
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 )
3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云____________的特点。
3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远处的云雾____________,近处的云雾似____________缠绕在山腰之中。”这句话是按照___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②云雾中的群山像__________,阳光下的群山与蓝天白云构成了__________。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们”仿佛置身于____________中。
34.置身于云海之中,作者的心情怎样?他联想到了哪些景物?
答案
1.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中发现了美。
2. 在文中指秋风猛烈地刮。 在文中指平常的事物。
3.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 一把把锋利的刀剑 冰柱又长又锋利
4.时间顺序
5. 雨点 落日 群星
6. 粉红 蔚蓝 金 红 紫
7.时间
8.C
9.大地
10.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11. 生长过程 颜色 树荫 光芒
12.我们能看到天上的云彩,有的像一团棉花,有的像一艘小船,有的像连绵的山脉。
13.在南极这个不适宜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14.这份美丽来自顽强。这份美丽来自和谐。
15.因为科考队员告诉“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已有几千年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我”不能破坏它。
16. 调皮 照料
17. (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 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18. 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的。 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 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19.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20.示例:我曾经认为轻松、体面的劳动才是值得尊重的。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只要用心,收垃圾的工作也照样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1.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文中指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没有能比得上的。文中指大自然那种和谐的美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
22., , 、 , 。
23.C
24. 拟人 赋予花草人的行为和神态,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雨后花草的样子
25.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 吸收 茂盛(旺盛)
27. 粘住 消化吸收 更加茂盛
28. 能吃虫 会听音乐 能预报地震 能净化水 会“咬人”
29. 毛毡苔 水稻 山芋藤 水葫芦 漆树
30.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
31. 拾级而上 缥缈虚幻
32.排比 拟人 变幻莫测
33.①洁白如雪 阵阵轻烟 由远及近
②一个个小岛 一幅水墨画 仙境
34.他被这奇妙的景观陶醉了,心潮就像那云海一样起伏不定,感触万千。他联想到了黄山、黄山的迎客松、当年御敌报警的“狼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