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纸的发明 (节选)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发明纸之前,人们先后在______、______、青铜器、______、木片、______上刻字、铸字、写字。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能普及:3.“ 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这种书指哪种书?为什么需要用车来拉呢?这种书是用_____把_______或_______穿起来,这种书很_______,所以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4.选文最后一句话,把“帛”和“____” 作比较,目的是要突出“帛”二、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纸的发明(节选)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5.读选文第二段,根据短文内容,用单个的字完成下面造纸的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时间 造纸用的材料 纸的特点西汉时代 ____ ____东汉时代 ____ ____7.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原因是什么?三、课内阅读。纸的发明(节选)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②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用这种方法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 )好用的纸。③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8.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A.既……又…… B.不是……而是……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9.以下不是造纸原材料的一项是( )A.树皮 B.麻头 C.麦草 D.破布10.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找出片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剪碎切成段→_____→捣→_____→晒11.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选段中告诉你原因的句子是( )A.第③句 B.第②句 C.第①句 D.第④句12.对选段中划线句子中的“改进”一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中的“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B.用“改进”,是因为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C.“改进”不可以换成“创造”,因为“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而在蔡伦之前,我国已经有了记录文字的材料。D.“改进”一次可以换成“创造”,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就是一种创造。课外拓展一、阅读短文。植物也要睡眠吗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睡眠。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有许多小羽片(组合 组装)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 聚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的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豆角等。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花的睡眠,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眠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各种各样的花,睡眠姿态也各有不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有些花与众不同,白天睡大觉,夜晚时分醒来,昼夜节律颠倒了。紫茉莉下午5时左右开花,到第二天拂晓时花闭合起来睡眠了,好像怕见太阳似的。月光下含笑开放的花还有月光花、待霄草、夜开花等,它们都是昼闭夜开的花。还有番红花在早春时候开花,一天之中,时而张开,时而闭合,时而又张开,醒了睡,睡了醒,醒醒睡睡,反复好几次。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的,所以人们把它俗称为“夜开花”。13.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14.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用“﹏﹏﹏”在文中画出来。1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人和动物是需要睡觉的,植物也是需要睡觉的。 (______)(2)花生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关闭。 (______)(3)太阳花每天中午准时睡觉。 (______)(4)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______)1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写了植物的花的睡眠。17.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以紫茉莉为例写出有的花睡觉___________的特点,以番红花为例写出的有的花睡觉_________的特点18.第三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改为“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胡萝卜的花,垂下头来”好不好?请写出你的理由。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朝时,出现了硝石、硫黄和木炭三元体系的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时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于做神仙和长生不老的幻想之中,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黄伏火法,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皂角子。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黄及马兜铃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火药最初并非应用在军事上,而是应用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上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达神奇迷离之效。中国发明的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19.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 B., 。 。 C., 。 。 D.。 , 。20.火药的发明者是( )A.炼丹家 B.帝王 C.贵族 D.蔡伦21.战围时期,炼制火药的目的是( )A.制作烟花B.用于战争,打击敌人C.用于满足帝王贵族长生不老的幻想D.发射火箭和打猎22.火药最初用于( )A.军事上 B.杂技演出 C.发射火箭 D.打猎23.关于唐代炼制火药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682年,首创了硫黄伏火法,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皂角子B.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黄及马兜铃一起烧炼C.硫黄伏火法和状火矶法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D.由皇帝亲自配置材料,亲自炼制24.第三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初步”能删去吗?为什么?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年年有鱼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鱼”文化,情趣盎然。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③________。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lián)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④在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人们正是用这种“讨口彩”的方式,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2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无鱼不成席:辞旧迎新:26.如果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给这一段话加上一个中心句,你认为下列哪句话最合适?( )A.在鱼的选择上,各地不尽相同。B.在鱼的做法上,各地不尽相同。C.鱼这种食材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D.鱼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27.第④自然段中的“讨口彩”指的是利用语言的谐音和一些事物的特性,人为地加以创意获得新的寓意,来寄托人们的某些美好的心理愿望。除了“有鱼”和“有余”的谐音之外,文中还有两处谐音,请用“ ”画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讨口彩”的方式?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参考答案1. 龟甲 兽骨 竹片 帛2.大多数人不能使用,用不起3. 绳子 竹片 木片 笨重4. 竹片、木片 轻便5. 捣 捞 晒6. 麻 粗糙,不便书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轻便好用7.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造出来的纸既轻便又好用。8.A9.C10. 浸 捞11.A12.D13.组合 合拢14.有的植物的叶子、花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15. √ √ × ×16. 睡眠时间 睡眠姿态17. 昼夜节律颠倒 反复18.不好,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胡萝卜花睡觉时的姿态,改后语言平淡,缺少趣味。19.B20.A21.C22.B23.D24.不能:“初步”指开始阶段。如果删上“初步”则说明这两种配方已经完全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表述不严谨.不符合实际。25. 没有鱼就不能成为宴席,形容鱼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菜。 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有庆贺新年的意思。26.A27.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鱼,寄寓“富贵有鱼” 吃年糕是为了“年年高(糕)”打碎了碗要说“岁岁(碎碎)平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