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课内外阅读(含答案)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未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解释下列词语。
踌躇:
黯然:
2.“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
3.“黯然的目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说说你从毛主席签的电文稿的内容体会到了什么?
5.从“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一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请你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墙不自赞地喃喃着。
7.“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再给这个问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9.读画“﹏﹏﹏”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这句话通过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致刻面,反映了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2)请至少用以上两种描写方法,描写表现人物非常焦急地一个片段。
(3)“岸英!岸英!”当毛主席喊儿子的名字时,可能在想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朝鲜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下列能形容选文中毛主席心情的成语是 (多选)
A.忐忑不安 B.心烦意乱 C.肝肠寸断 D.悲痛欲绝
1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2.下列句子中属于哪一种描写?选一选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
13.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用横线画出来。
14.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毛主席伟人的胸怀,用浪线画出来。
15.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北京结婚的。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也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却不同了,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依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还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毛泽东一想至此,心里非常难过,只有强忍悲痛安慰杨开慧:“霞,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要保重身体。”
二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尽的情话。眼看鸡叫三遍了,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我得走了。”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眼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来。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1931年春,毛泽东在指挥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立即采取对策,领导红军跳出外线,开始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一直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但是,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健时刻,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他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只有到这时,毛泽东才再次想起了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在一张纸上为杨开慧写了碑文:“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6.为什么毛泽东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到一边?
17.标题“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是从何而来的?
18.这个故事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19.文章以碑文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20.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
(2)感慨万千:
2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榜样——
抛弃——      知道——
22.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3.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2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三、课外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
“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
(有删改)
25.“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27.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28.文章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读完文章后,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1. 犹豫 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
2. 忠臣的遗骸 烈士的遗体
3.毛主席痛失爱子,心情悲痛。这是经历悲痛后的自然的神情。
4.一是对烈士的高度评价;二是表明了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5.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的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6.战士们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7. 去苏联留学 到农村锻炼
8. 心理描写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9. 语言 动作 神态 悲痛 一到自习课他就捧起课外书,端坐在桌前。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呵呵笑,一会儿又自言自语。 A CD
10.毛主席收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悲痛万分。
11.有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安葬在朝鲜。
12. B C D
1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14.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5.毛主席内心矛盾,做出了将爱子葬与朝鲜的艰难决定。
16.因为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他只能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边,全身心地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17.是从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的一封信中而来的。
18.亲人为革命牺牲,毛泽东以革命事业大局为重,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
19.这样结尾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表达了毛泽东对爱妻牺牲的悲痛。
20. 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有所感触而慨叹不已。
21. 诠释 典范 舍弃 了解
22.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
23.①让毛岸英到农村去锻炼;②让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24.示例:毛主席能够做到不徇私情,对子女严格教育,这是今天很多人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做的贡献和牺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25. 楚楚动人 依依不舍
26.为下文作铺垫,并将他与学者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27.因为学者的话让韩国翻译想到了自己祖国的悲惨遭遇,他忘了国耻,忘了自己的身份,学者的话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
28.不一样。 前两次是文弱的学者面对武力不得不鞠躬,并不是自愿的;最后一次是日本军官向不怕死,敢说实话的学者鞠躬,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学者。
29.示例:我感受到了学者的勇敢,我们应像他一样勇敢无畏,热爱自己的祖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