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数学文试题命题人:长春市教育局教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第Ⅱ卷22题-24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设集合,则为
A. B. C. D.
关于复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
B. 复数的共轭复数
C. 若复数为纯虚数,则
D. 设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则点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
下列函数的图像一定关于原点对称的是
A. B. C. D.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公比=
A. B.
C. 2 D.
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出的值为
A. 11 B. 13
C. 15 D. 4
若在处取得最小值,则
A. B. 3 C. D. 4
设函数,则下列关于函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
C. 图象关于点对称 D.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已知直线:,若以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于点,且在轴上,则该圆的方程为
A. B.
C. D.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的夹角为,与的夹角为,且,若,则
A. B.
C. D.
已知双曲线以及双曲线的渐近线将第一象限三等分,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或 B. 或 C. 2或 D. 或
已知空间4个球,它们的半径均为2,每个球都与其他三个球外切,另有一个小球与这4个球都外切,则这个小球的半径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已知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满足,向量,. 若,则角___________.
给出下列5种说法:
①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众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②标准差越小, 样本数据的波动也越小;③回归分析就是研究两个相关事件的独立性;④在回归分 析中,预报变量是由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共同确定的;⑤相关指数是用来刻画回 归效果的,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请将正确说法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函数,则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满足,且.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若,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本小题满分12分)
为了研究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某农科院对一块试验田种植的一批玉米共10000 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0株作为样本,统计结果如下:
高茎
矮茎
合计
圆粒
11
19
30
皱粒
13
7
20
合计
24
26
50
(1)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样本所含的圆粒玉米中取出6株玉米,再从这6株 玉米中随机选出2株,求这2株之中既有高茎玉米又有矮茎玉米的概率;
(2) 根据对玉米生长情况作出的统计,是否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0的前提下 认为玉米的圆粒与玉米的高茎有关?(下面的临界值表和公式可供参考: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其中)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平面四边形的4个顶点都在球的表面上, 为球的直径,为球面上一点,且平面 ,,点为的中点.
(1) 证明:平面平面;
(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点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为.
(1) 求椭圆的方程;
(2) 若是椭圆上不重合的四个点,满足向量与共线,与共
线,且,求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 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 当时,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的切线,过圆心, 为的直径,与相交于、两点,连结、.
(1) 求证:;(2) 求证:.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在极坐标系内,已知曲线的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方向为正半轴方向,利用相同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1) 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以及曲线的普通方程;
(2) 设点为曲线上的动点,过点作曲线的两条切线,求这两条切线所成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 解不等式;
(2) 设函数,且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D
B
B
D
A
B
C
C
A
简答与提示: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考查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理解,本题属于基本题.
【试题解析】C 由题可知,,因此,
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复数的运算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本题将复数的考点考查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复数的综合题,属于基本题.
【试题解析】C 由题可知,若为纯虚数, 则,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角函数考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对学生的函数部分的基础知识加以考查,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想象能力. 本小题是一道侧重考查数学概念的基本题.
【试题解析】B 由奇函数定义可知,函数中,的定义域关于原点 对称且,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要求学生全面的地把握本题,通过设置漏洞,以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求和的易错点,本小题是一道侧重考查数学基本公式应用的基本题.
【试题解析】D 由题可知,则,得 ,因此,故选D.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程序框图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将程序框图读懂,并且理解程序框图的相关作用,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B 由程序框图可知:,,,,, ,,,而后输出值为13,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均值不等式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B 由,当且仅当 即时,取得等号,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角函数图像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D 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的单调区间 ,则,当时, ,故选D.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A 由题意,又直线与圆相切于点,,且直线的 倾斜角为,所以点的坐标为. ,于是所求圆的方程为 ,故选A.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B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可分为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
则,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平面向量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C 设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分别为,依题意有 , 又,,则,所以. 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双曲线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进而考查学生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C 由题可知,双曲线渐近线的倾角为或,则或 . 则或,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具体的立体几何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着重考查几何体中点线面的关系问题,是一道较难的试题.
【试题解析】A 由题意可知,小球球心为正四面体 的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为,从而所求小球的半径 .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6 14. 15. ②④⑤ 16.
简答与提示: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线性规划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如图所示,在线性规划区域内,斜率为的直线经 过该区域并取最大值时,该直线应过点,因此的 最大值为6.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解三角形考查学生的运用公式的求解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由,可知,于是,再由 可得,解得:,所以.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统计学基本定义问题考查学生的统计学的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综合试题.
【试题解析】由统计学的相关定义可知,②④⑤的说法正确.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导数的基本知识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是一道中档难度的综合试题.
【试题解析】由,令,则,
则,即,由导函数的性质可求得
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必做题5小题,三选一选1小题,共7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取,考查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考生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出较高要求. 本题属于基础试题,难度相对较低.
【试题解析】解:(1) 由可知,
所以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
所以. (6分)
(2) 由(1)可得 ,
则的前项和.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求法和统计案例中独立性检验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本题属于统计概率部分综合题,对考生的统计学的知识考查比较全面,是一道的统计学知识应用的基础试题.
【试题解析】解:(1) 依题意,取出的6株圆粒玉米中含高茎2株,记为,矮茎4株,记为,从中随机选取2株的情况有如下15种:.
其中满足题意的共有8种,则所求概率为.
(6分)
(2) 根据已知列联表:
高茎
矮茎
合计
圆粒
11
19
30
皱粒
13
7
20
合计
24
26
50
所以.
又,因此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0的前提下认为玉米的圆粒与玉米的高茎有关.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断、线面的平行关系的判断以及二面角的求法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也有涉及,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部分的综合题,属于中档难度试题.
【试题解析】(1) 证明:且,
则平行且等于,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6分)
(2) 由图可知,即
则,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对直线与圆锥曲线中椭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具体涉及到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知识,提示考生对圆锥曲线的综合题加以重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化归与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试题解析】解:(1)由几何性质可知:当内切圆面积取最大值时,
即取最大值,且.
由得
又为定值,,
综上得;
又由,可得,即,
经计算得,,,
故椭圆方程为. (5分)
(2) ①当直线与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轴时,.
②当直线斜率存在但不为0时,设的方程为:,由 消去可得,代入弦长公式得: ,
同理由消去可得,
代入弦长公式得:,
所以
令,则,所以,
由①②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函数与导数综合应用问题,具体涉及到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内容,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其中重点对导数对函数的描述进行考查,本题是一道难度较高且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也是一道关于数列拆分问题的典型例题,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求解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解析】解:(1) 当时,,
,
由解得,由解得.
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6分)
(2) 因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则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
设(),只需即可.
由,
(i) 当时, ,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ii) 当时,由,因,所以,
① 若,即时,在区间上,,
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无最大值,当时, ,此时不满足条件;
② 若,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同样在上无最大值,当时, ,不满足条件.
(iii) 当时,由,∵,∴,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本小题满分10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几何的证明及其运算,具体涉及到共圆图形的判断和圆的性质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和应用等有关知识内容.本小题针对考生的平面几何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作出考查.
【试题解析】解:(1) 由是圆的切线,因此弦切角的大小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在等腰中,,可得,所以. (5分)
(2) 由与相似可知,,由切割线定理可知,,则,又,可得. (1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极坐标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距离等知识内容.
【试题解析】解:(1) 对于曲线的方程为,
可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即;
对于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可化为普通方程. (5分)
(2) 过圆心点作直线的垂线,此时两切线成角最大,即余 弦值最小. 则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
,则,因此,
因此两条切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本小题满分10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绝对值不等式及不等式证明以及解法等内容.
【试题解析】解:(1) 由条件知,
由,解得. (5分)
(2) 由得 ,由函数的图像
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数 学(理科)
命题人:长春市教育局教研室于海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第Ⅱ卷22题-24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设集合,则为
A. B. C. D.
关于复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
B. 复数的共轭复数
C. 若复数为纯虚数,则
D. 设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则点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
下列函数一定是偶函数的是
A. B. C. D.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公比=
A. B.
C. 2 D.
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出的值为
A. 11 B. 13
C. 15 D. 4
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 5 B. 10 C. D. 40
设函数,则下列关于函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
C. 图象关于点对称 D.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的夹角为,与的夹角为,且,若,则
A. B.
C. D.
若数列满足规律:,则称数列为余弦数列,现将1,2,3,4,5排列成一个余弦数列的排法种数为
A. 12 B. 14 C. 16 D. 18
已知双曲线以及双曲线的渐近线将第一象限三等分,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或 B. 或 C. 2或 D. 或
已知空间4个球,它们的半径分别为2, 2, 3, 3,每个球都与其他三个球外切,另有一个小球与这4个球都外切,则这个小球的半径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设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6,则______.
函数的图像和其在点处的切线与轴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
给出下列5种说法:
①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众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②标准差越小, 样本数据的波动也越小;③回归分析就是研究两个相关事件的独立性;④在回归分 析中,预报变量是由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共同确定的;⑤相关指数是用来刻画回 归效果的,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请将正确说法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函数满足,,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满足,且.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令,当数列为递增数列时,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2分)
为了研究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某农科院对一块试验田种植的一批玉米共10000 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0株作为样本,统计结果如下:
高茎
矮茎
合计
圆粒
11
19
30
皱粒
13
7
20
合计
24
26
50
(1)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个样本中取出10株玉米,再从这10株玉米中随机 选出3株,求选到的3株之中既有圆粒玉米又有皱粒玉米的概率;
(2) 根据对玉米生长情况作出的统计,是否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0的前提下 认为玉米的圆粒与玉米的高茎有关?(下面的临界值表和公式可供参考: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其中)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平面四边形的4个顶点都在球的表面上, 为球的直径,为球面上一点,且平面 ,,点为的中点.
(1) 证明:平面平面;
(2) 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点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为.
(1) 求椭圆的方程;
(2) 若是椭圆上不重合的四个点,满足向量与共线,与共线,且,求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 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 当时,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 求证:,(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的切线,过圆心, 为的直径,与相交于、两点,连结、.
(1) 求证:;(2) 求证:.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在极坐标系内,已知曲线的方程为,以极点为原点,极轴方向为正半轴方向,利用相同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1) 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以及曲线的普通方程;
(2) 设点为曲线上的动点,过点作曲线的两条切线,求这两条切线所成角余弦值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 解不等式;
(2) 设函数,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A
D
B
D
D
B
C
C
A
B
简答与提示: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考查学生对集合问题的理解,本题属于基本题.
【试题解析】C 由题可知,,因此 ,
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复数的运算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本题将复数的考点考查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复数的综合题,属于基本题.
【试题解析】C 由题可知,若为纯虚数, 则,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角函数考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对学生的函数部分的基础知识加以考查,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想象能力. 本小题是一道侧重考查数学概念的基本题.
【试题解析】A 由偶函数定义可知,函数中,的定义域关于原点 对称且,故选A.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要求学生全面的地把握本题,通过设置漏洞,以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求和的易错点,本小题是一道侧重考查数学基本公式应用的基本题.
【试题解析】D 由题可知,则,得 ,因此,故选D.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程序框图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将程序框图读懂,并且理解程序框图的相关作用,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B 由程序框图可知:,,,,, ,,,而后输出值为13,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二项展开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D 由题可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故选D.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角函数图像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本小题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D 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的单调区间 ,则,当时, ,故选D.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B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可分为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
则,故选B.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平面向量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C 设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分别为,依题意有 ,又,,则,所以. 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排列组合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本小题还考查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C ①将3,4,5排在中间和两侧,再用1,2插两缝共种;
②将2,4,5排列,则结果必为21435;
将2,5,4排列,则结果必为21534;
将4,5,2排列,则结果必为43512;
将5,4,2排列,则结果必为53412. 故选C.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双曲线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进而考查学生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
【试题解析】A 由题可知,双曲线渐近线的倾角为或,则或 . 则或,故选A.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具体的立体几何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着重考查几何体中点线面的关系问题,是一道较难的试题.
【试题解析】B 由题意可知,为半径为2的球的 球心,为半径为3的球的球心,则, ,取的中点,的中点,则 ,设小球半径为,则,
,解得.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2 14. 15. ②④⑤ 16.
简答与提示: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线性规划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基本题.
【试题解析】由题意可知,取最大值6时,直线 过点,则点必在线性规划区域内,且 可以使一条斜率为的直线经过该点时取最大值,因此点 为区域最右侧的点,故直线必经过点,
因此.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积分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着重考查积分在曲边图形面积求取上的应用,是一道中档难度试题.
【试题解析】由可得,,
即切线方程为,
即为,将改写成,
将改写成
因此.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统计学基本定义问题考查学生的统计学的思想,是一道中档难度的综合试题.
【试题解析】由统计学的相关定义可知,②④⑤的说法正确.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基本关系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一道较难综合试题.
【试题解析】利用换元法,将换元成,则原式化为,
当时,,且,又由,
可知当时,;当时,.
故的解集为,即,因此.
三、解答题(本大题必做题5小题,三选一选1小题,共7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取,考查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考生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出较高要求. 本题属于基础试题,难度相对较低.
【试题解析】解:(1) 由,可知,
由数列的递推可知:
……
因此, 则. (6分)
(2) 由可得,
若数列为递增数列,则,
当时,取最小值为,则,即.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求法和统计案例中独立性检验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本题属于统计概率部分综合题,对考生的统计学的知识考查比较全面,是一道的统计学知识应用的基础试题.
【试题解析】解:(1)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取出的10株玉米中圆粒的有6株,皱粒的有4株,所以从中再次选出3株时,既有圆粒又有皱粒的概率为. (6分)
(2) 根据已知列联表:
高茎
矮茎
合计
圆粒
11
19
30
皱粒
13
7
20
合计
24
26
50
所以.
又,因此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0的前提下认为玉米的圆粒与玉米的高茎有关.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断、线面的平行关系的判断以及二面角的求法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也有涉及,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部分的综合题,属于中档难度试题.
【试题解析】(1) 证明:且,
则平行且等于,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6分)
(2) 以为原点,方向为轴,以平面内过点且垂直于方向为轴 以方向为轴,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则,,,
,,
由,,
可知
由,,
可知
则,
因此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对直线与圆锥曲线中椭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具体涉及到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知识,提示考生对圆锥曲线的综合题加以重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化归与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试题解析】(1)由几何性质可知:当内切圆面积取最大值时,
即取最大值,且.
由得
又为定值,,
综上得;
又由,可得,即,
经计算得,,,
故椭圆方程为. (5分)
(2) ①当直线与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轴时,.
②当直线斜率存在但不为0时,设的方程为:,由 消去可得,代入弦长公式得: ,
同理由消去可得,
代入弦长公式得:,
所以
令,则,所以,
由①②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通过函数与导数综合应用问题,具体涉及到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内容,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其中重点对导数对函数的描述进行考查,本题是一道难度较高且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也是一道关于数列拆分问题的典型例题,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求解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解析】解:(1) 当时,,
,
由解得,由解得.
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4分)
(2) 因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则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
设(),只需即可.
由,
(i) 当时, ,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ii) 当时,由,因,所以,
① 若,即时,在区间上,,
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无最大值,当时, ,此时不满足条件;
② 若,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同样在上无最大值,当时, ,不满足条件.
(iii) 当时,由,∵,∴,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8分)
(3) 据(2)知当时,在上恒成立
(或另证在区间上恒成立),
又,
因此
.
. (12分)
(本小题满分10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几何的证明及其运算,具体涉及到共圆图形的判断和圆的性质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和应用等有关知识内容.本小题针对考生的平面几何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作出考查.
【试题解析】解:(1) 由是圆的切线,因此弦切角的大小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在等腰中,,可得,所以. (5分)
(2) 由与相似可知,,由切割线定理可知,,则,又,可得. (1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极坐标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距离等知识内容.
【试题解析】解:(1) 对于曲线的方程为,
可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即;
对于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可化为普通方程. (5分)
(2) 过圆心点作直线的垂线,此时两切线成角最大,即余 弦值最小. 则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
,则,因此,
因此两条切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本小题满分10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到绝对值不等式及不等式证明以及解法等内容.
【试题解析】解:(1) 由条件知,
由,解得. (5分)
(2) 由得 ,由函数的图像
可知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小题,共3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Al—27 S—32 Ca—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中溶酶体的活动相对活跃
B.细胞癌变受环境影响,不受基因控制
C.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下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c结构
B.携带物质X到a的是rRNA
C.此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D.在e结构内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采用的对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红绿色盲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4.下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15N标记)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基因中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彻底水解后可生成6种产物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U占全部碱基的20%
C.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含15N的子细胞占50%
5.在太空和地球上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d>c=b,②③生长快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6.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大量积累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D.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煤的干馏均是物理变化
B.PM2.5是指氮、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的酸性液体造成的空气污染
C.可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来发电
D.铅蓄电池、锂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都属于二次电池
8.近年来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作用的保健食品。苹果酸(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催化氧化生成醛
C.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1 mol苹果酸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HC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C.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CH3—CH(CH2CH3)—CH3系统命名为2-乙基丙烷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氯气通入10 mL 1 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
2Br-+Cl2===2Cl-+Br2
B.亚硫酸钠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D.滴有稀硫酸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
2I-+O2+4H+===I2+2H2O
11.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
12.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W、X、Y位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质子数;同族元素中元素Z的氢化物最稳定;X+与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7。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冶炼W、X单质的方法是电解法
B.Y的氢化物沸点比Z的氢化物沸点低
C.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
D.W、X、Y三种元素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均可发生反应
13.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将甲、乙形成的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
B.金属乙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在四种金属中丙的还原性最弱
D.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14~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19~21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有关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得了静电力常量
B.法拉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首次引入电场线的概念
C.开普勒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
15.图甲为理想变压器,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l,原线圈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图中RT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R1为定值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V
B.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4
C.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1︰4
D.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16.2012年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导航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即卫星1和卫星2在同一轨道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如图所示,某时刻卫星1和卫星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卫星与地球连线的夹角为60°)。若两卫星均按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卫星1和卫星2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B.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C.卫星l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D.若卫星l向后喷气,则一定能追上卫星2
17.如图所示,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它们的竖直边长都是各自底边长的一半。现有三个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水平抛出,最后落在斜面上。其落点分别是a、b、c,其中a点位置最低,c点位置最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小球比较,落在c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大
B.三小球比较,落在c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快
C.三小球比较,落在a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短
D.无论小球抛出时初速度多大,落到两个斜面上的瞬时速度都不可能与斜面垂直
18.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接有一个定值电阻R0=0.6Ω,两导轨间的距离L=0.5m,在虚线区域内有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T,两虚线间距离S=1.0m。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垂直放置,两金属棒用一长为2.0m的绝缘轻杆连接。棒与导轨间无摩擦,两金属棒电阻均为r=0.3Ω,导轨电阻不计。现使两棒在外力作用下以v=5.0m/s的速度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则
A.当ab棒刚进入磁场时,通过cd棒的电流方向为d→c
B.当cd棒刚进入磁场时,通过ab棒的电流大小为1.0A
C.从cd棒刚进磁场到ab棒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0.4J
D.从cd棒刚进磁场到ab棒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0.2J
19.某同学家中电视机画面的幅度偏小,维修的技术人员检查后认为是显像管出了故障,显像管如图甲所示,L为偏转线圈,从右向左看截面图如图乙所示。引起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加速电场的电压过大,电子速率偏大
B.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弱,电子数减少
C.偏转线圈的电流过大,偏转磁场增强
D.偏转线圈匝间短路,线圈匝数减小
20.一空间存在匀强电场,场中A、B、C、D四个点恰好构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平行于正四面体的底面ABC,正四面体棱长为cm。已知UAC = 6V、UBC = 6V,则
A.UDC = 4V
B.UDC = 3V
C.E = 200 V/m
D.E =V/m
21.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某一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2,则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D.物体运动的时间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 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水平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23.(11分)用电阻箱、多用电表、开关和导线 测量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成可完成实验的电路。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
①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至
(填“×1Ω”、“直流电 压2.5V”、“直流电流100mA”)档。
②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乙所示。 读得电阻值R1= Ω。
③合上开关,从多用电表上读得数值为x1。
④重复②③,收集多组R和x的数据。
(3)某同学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及收集到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x取国际单位)图象,由此可近似求出以下物理量,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测得电源的电动势E=1.5V
B.测得电源的电动势E=3.0V
C.图象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代表电源的内阻值
D.图象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代表电源内阻和电表内阻的阻值之和
24.(1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长L=2.7m的平板车,A、B是其左右两个端点,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2 m。平板车以速度υ0=4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已知P点到平板车B端的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取g=10 m/s2。求
(1)小球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和小球与小车的水平距离。
25.(18分)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第、象限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处于坐标原点O的放射源不断地放射出比荷C/kg的正离子,不计离子的重力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离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周期;
(2)若某时刻一群离子自原点O以不同速率沿x轴 正方向射出,求经过s时间这些离子所在位置构成的函数方程;
(3)若离子自原点O以相同的速率v0=2.0×106m/s沿不同方向射入第象限,要求这些离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都能沿平行于y轴且指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题干中的匀强磁场区域应怎样调整(画图说明即可),并求出调整后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26.(14 分)“弱碱性化学沉淀应急除镉技术”,就是向被镉污染的水中投放烧碱或石灰,以及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易溶于水,水解速度快。用煤矸石为原料,按下图所示流程采用铝盐水解絮凝法,可制得聚合氯化铝(PAC)。已知:煤矸石的主要成分是 Al2O3、SiO2、 Fe2O3。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密度为1.19 g/cm3 36.5%的浓盐酸配制20%的盐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2)加20%的盐酸酸浸,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残渣2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污水中Cd2+与碱反应结合生成Cd(OH)2沉淀,由于颗粒太小不易沉降,所以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溶于水形成 胶体吸附Cd(OH)2小颗粒使之成为大颗粒沉降下来。污水中c(Cd2+)<8.0×10-6 moL·L-1,达到排放标准,此时水中c(OH)不低于__________ (Ksp[Cd(OH)2] = 7.2×10-15 )。
(5)污水含有一定量的NH3也会影响Cd2+的沉淀,可加入一定量的NaClO将其氧化成N2除去,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27.(14分)氨气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已知:N2(g)+O2(g)===2NO(g);ΔH=+180.5 kJ·mol-1
4NH3(g)+5O2(g)===4NO(g)+6H2O(g);ΔH=-905 kJ·mol-1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则N2(g)+3H2(g)===2NH3(g);ΔH= 。
(2)工业合成氨气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通入到初始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单独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③使用催化剂 ④降低温度
(3)①常温下0.1 mol/L氨水中电离出的c(OH-) 10-1 mol/L(填写“>”、“<”或“=”);
②将相同体积、pH之和为14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用氨水和40 mL 0.5 mol/L硫酸铝溶液来制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同学改用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来制备,结果只得到了0.78克的沉淀,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可能为__________。
(5)向一定量的Mg(OH)2悬浊液中逐滴加入NH4Cl溶液,Mg(OH)2固体不断溶解。
某同学猜测溶解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NH4Cl溶液水解产生的H+促进Mg(OH)2溶解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二是 。
已知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在相同温度时电离平衡常数相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上述猜测。 。
28.(15分)过氧化钙(CaO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鱼池增氧等。已知:过氧化钙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钙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1)试剂A可以选用 ,试剂B的作用是 。
(2)装置 E 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请在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3)若实验中产生的SO2足量,且与过氧化钙充分反应,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验证过氧化钙与SO2反应的生成物。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只有 ,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 ,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 。
若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 g,装置E 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SO2未被氧化、部分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 V—m1 关系式。
未被氧化:__________,部分被氧化:__________, 完全被氧化:_________。
29.(10分)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因变量为 。
(2)在黑暗条件下,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后,其体内有机物的种类 。
(3)种子萌发的前10天,光对幼苗生长的作用为 (促进/抑制/无影响)。
(4)请在图中画出“白光”组第0~14天幼苗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30.(9分)某人因感染沙门氏菌,患了急性肠炎,有轻微的发烧症状。请分析并回答:
(1)病人体温升高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 ,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2)病人还出现口渴症状,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使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至 产生渴感。
(3)肠道内沙门氏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成为 ,引起机体产生 免疫,此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毒素的细胞有 、 和记忆细胞。
31.(12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为培养优良的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请分析并回答:
(1)茄子晚开花(A)对早开花(a)为显性,果实颜色有深紫色(BB)、淡紫色(Bb)与白色(bb)之分,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选择基因型AABB与aabb的植株为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有 种表现型,其中晚开花深紫色果实的植株占 。
(2)青枯病是茄子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种子为育种材料,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为:
①第一步: ,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
②第二步:以基因型 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
③第三步:种植F1, ,获得纯合二倍体,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的茄子。此过程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 。
32.(8分)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属于 。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
(2)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3)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橡胶无固定熔点,是非晶体
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E.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摄氏度?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一弹簧连接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则该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频率将不变,振幅变小
C.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不一定相同
D.单摆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做受迫运动,则外力的频率越大,单摆的振幅越大
E.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各质点不会随波的传播而迁移,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 (9分)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半球形的玻璃体,光源产生的单色平行光投射到平面上,经半球形镜头折射后在光屏MN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已知镜头半径为R,光屏MN到球心O的距离为d(d>3R),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求光屏MN上被照亮的圆形光斑的半径。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长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光子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
E.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质子和电子
(2)(9分)如图所示,两个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0.2kg、m2 =0.6 kg中间用轻弹簧相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且m1左侧靠一固定竖直挡板。某一瞬间敲击木块m2使其获得0.2m/s的水平向左速度,木块m2向左压缩弹簧然后被弹簧弹回,弹回时带动木块m1运动。求:
①当弹簧拉伸到最长时,木块m1的速度多大?
②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木块m1速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南海某小岛上,解放军战士为了寻找合适的饮用水源,对岛上山泉水进行分析化验,结果显示水的硬度为28°(属于硬水),主要含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请思考下列问题:
(1)该泉水属于 硬水(填写“暂时”或“永久”)。
(2)若要除去Ca2+、Mg2+可以往水中加入石灰和纯碱,试剂填加时先加 后加 ,原因是 。
(3)目前常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如NaR、HR来进行水的软化,若使用HR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则水中的Ca2+、Mg2+与交换树脂的 起离子交换作用。若使用NaR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可放入5%~8% 溶液中再生。
(4)岛上还可以用海水淡化来获得淡水。下面是海水利用电渗析法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请分析下列问题:
①阳离子交换膜是指 (填“A”或“B”)。
②写出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 ;
阴极区的现象是: 。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金属镍、铁及非金属元素碳在合金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3)含碳化合物丙烯腈(H2C=CH—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4)NiO、FeO的晶体类型均与氯化钠晶体相同,Ni2+和Fe2+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两种物质的熔点NiO FeO(填“>”或“<”),判断依据是 。
(5)CaC2晶体的晶胞也与氯化钠相似,但由于CaC2晶体中的C22-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则CaC2晶体中1个C22-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2+数目为 ,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O22+的电子式 。
(6)铁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体心立方堆积的晶体,设铁原子半径为r,请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该晶体空间利用率 。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F变成G相当于在F分子中去掉1个X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反应类型是 。
(2)A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的化学方程式为 。
(3)G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 ;1 mol G最多能与 mol NaOH反应。
(4)G分子中有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6)含苯环、含酯基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分析并回答: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灭菌、干热灭菌和 灭菌。
(2)在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 ,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3)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 等问题,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 法。而玫瑰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 法。胡萝卜素提取可以考虑 方法。
(4)进行菊花组织培养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是: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红豆杉,又名紫杉, 可从其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紫杉醇抗肿瘤实验的研究流程,请分析并回答:
(1)酶X是_________酶,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Y是______________,乙组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细胞体外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 、________、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还需要加入血清、血浆。
(4)为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若甲组 ,说明紫杉醇有抗肿瘤作用。
(6)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理论上可用 技术把离体的红豆杉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培养成愈伤组织,从中提取紫杉醇,进行加工生产。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4.【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发展史的了解、掌握情况。
【解 析】库仑测得静电力常量,所以A选项错误;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C选项错误;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所以D选项错误。
15.【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理想变压器和交流电等问题的能力。
【解 析】图乙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V,故A选项错误;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可知,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与匝数成反比,输入、输出功率相等,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R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所以D选项错误。
16.【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 析】卫星1、2的质量未知,所以地球对二者的万有引力大小不确定,故A选项错误;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万有引力不做功,故B选项错误;卫星1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时间为周期的六分之一,所以C选项正确;卫星1 向后喷气加速将要离心运动,故不能追上卫星2。
17.【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平抛运动的能力。
【解 析】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速度变化大小可由竖直方向速度变化来衡量所以落在a点小球速度变化最大,故A选项错误;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三者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所以B选项错误;飞行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故落在a点小球飞行时间最长,所以C选项错误;小球打到两斜面交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与斜面的夹角小于90°,打到右侧斜面的其它位置处,夹角更小,故D正确。
18.【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析】当ab棒刚进入磁场时,由右手定则可知通过cd棒的电流方向为c→d,故A选项错误;当cd棒刚进入磁场时,通过ab棒的电流大小为A,所以B选项错误;从cd棒刚进磁场到ab棒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即为外力做功,大小为W=2BILS=0.2J,所以C选项错误,D正确。
19.【参考答案】AD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析】根据题意,电视机画面幅度偏小是因为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变大,所以可能的原因是电子速率偏大或是磁场减弱故答案选择A、D。
20.【参考答案】A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 析】由题意可知,AB连线为等势面,过C点做底边AB的垂线垂足为F,则FC即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由几何知识FC=3cm,则匀强电场场强V/m;过D 点做FC的垂线垂足为G,则CG=FC,所以V,综上答案为A、C.
21.【参考答案】AB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综合图象信息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 析】根据题意及图象所给信息可知,当水平拉力为7N时物体匀速运动,即滑动摩擦力大小为7N,所以可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故A选项正确;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即为拉力和摩擦力做功之和,由图象可得物体减速阶段的位移,所以摩擦力的功可求,再由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估算水平拉力做的功,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可求,故B选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故C选项正确;因为物体减速阶段为非匀变速运动,所以不能求物体运动的时间,故D选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22.【参考答案】 (4分)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及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解 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与加速度的函数关系式为,由图象所给信息可得,即
23.【参考答案】(1)电路如图甲或乙所示(3分)
(2)①直流电压2.5V或直流电流100mA(2分)②12 (2分)
(3)BD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解 析】设电表与干电池的电阻之和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即x代表电流;图象的斜率代表电源电动势E,图象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代表电表与干电池内阻之和。
24.(14分)
【参考答案】(1)1.8s(2)6m/s;1.1m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 析】
解:(1)对平板车施加恒力F后,平板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分)
平板车速度减为零时,向右的位移为,所用时间为
< (2分)
(1分)
此后平板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再经过时间从平板车右端B落下
(2分)
(1分)
小球离开平板车所需时间 (1分)
(2)小球刚离开平板车瞬间平板车速度 (1分)
小球离开车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下落时间为,则(1分)
(1分)
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平板车的速度 (1分)
此时小球与平板车的水平距离 (1分)
25.(18分)
【参考答案】(1) (2) (3) m2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运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离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分)
(2)离子运动时间 (2分)
根据左手定则,离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半径不同的圆周运动,
转过的角度均为 (2分)
这些离子所处位置均在过坐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上,
该直线方程 (2分)
(3)离子自原点O以相同的速率v0沿不同方向射入第一象限磁场,均做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m (2分)
如图甲所示,这些离子的轨道圆心均在第二象限的四分之一圆弧AC上,欲使离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都能平行于y轴并指向y轴正方向运动,离开磁场时的位置在以点O′(1,0)为圆心、半径R=1m的四分之一圆弧OB上。由此可知,磁场区域至少为两个四分之一圆的交集,如图乙所示。 (2分)
则调整后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m2 (2分)
33.[物理——选修3-3](1 5分)
(1)(6分)
【参考答案】BCE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热学现象中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解 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则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故A选项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宏观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BCE正确。
(2)(9分)
【参考答案】①-73℃;27℃ ②吸热;200J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 析】①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
得K 即℃ (3分)
气体从状态B到状态C:
得K即℃ (3分)
②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过程中是吸热 (1分)
吸收的热量J (2分)
34.[物理——选修3-4] (15分)
(1)(6分)
【参考答案】BCE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解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问题的能力。
【解 析】一弹簧连接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该物体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由共振曲线可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BCE正确。
(2)(9分)
【参考答案】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几何知识解决光学问题的能力。
【解 析】如图所示,光线入射到D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
(2分)
(2分)
又因为 (2分)
(1分)
解得 (2分)
35.[物理——选修3-5] (15分)
(1)(6分)
【参考答案】CDE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解 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故A选项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故B选项错误。综上所述CDE正确。
(2)(9分)
【参考答案】①0.15m/s ②0.3m/s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 析】①木块弹回后,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带动运动,设此时木块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可知=0.2m/s (1分)
当弹簧拉伸最长时,木块、速度相同,设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分)
解得m/s (1分)
②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获得最大速度为,此时的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分)
解得m/s (1分)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命题立意】以细胞结构和功能为载体考查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受基因的控制。
【参考答案】B
2.【命题立意】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细胞膜,e是线粒体。其他细胞内也存在高尔基体;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的物质是tRNA;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
【参考答案】C
3.【命题立意】以教材实验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统计。
【参考答案】D
4.【命题立意】以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该基因转录的模板不确定,每条链上的A也不确定,转录形成的mRNA上U也无法确定;DNA解旋酶的作用是打开氢键即图中②部位,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即图中①部位;将该细胞置于14N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所有子细胞均含15N。
【参考答案】A
5.【命题立意】以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因素为载体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试题解析】太空船无重力,c=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a>b,所以
a>c=d>b。
【参考答案】B
6.【命题立意】以负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试题解析】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D
29.(10分)
【命题立意】以植物细胞代谢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幼苗的长度。种子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但相对含量下降。据图可知,种子萌发的前10天光照条件下幼苗长度比黑暗条件下短,所以光对幼苗生长起抑制作用。幼苗合成叶绿素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相对含量也开始上升。
【参考答案】(10分,每空2分)
(1)有无光照 幼苗长度 (2)增加 (3)抑制 (4)见图
30.(9分)
【命题立意】以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体温升高的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全身几乎所有细胞都是其靶细胞。出现口渴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毒素作为抗原可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
【参考答案】(每空1分,共9分)
(1)增加 (几乎)全身细胞
(2)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3)抗原 体液(答特异性不给分) B细胞 T细胞(后两空顺序可颠倒)
31.(12分)
【命题立意】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依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中有6种表现型。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首先用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的花药离体培养出含两个染色体组的AATT基因型个体,然后用aatt与AATT杂交,子代再取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所需品种。
【参考答案】(12分,每空2分)
(1)6 3/16
(2)①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花药离体培养
②aatt、AATT
③取花药离体培养,并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染色体变异
32.(8分)
【命题立意】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池塘属于生命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限制其中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如果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大。根据表格推算,(2)中最可能的结果是A。
【参考答案】(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生态系统 食物(食物分布)
偏高(大) (2)(形态)特征 A(2分) (3)速度和方向(2分)
39.(15分)
【命题立意】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制作腐乳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需要氧气。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压榨法。而玫瑰精油的提取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萃取的方法。
【参考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灼烧 高压蒸汽(顺序可颠倒) (2)腐乳 毛霉 (3)水解
压榨(2分) 水蒸气蒸馏(2分) 萃取(2分) (4)MS固体培养基(2分) 外植体消毒(2分)
40.(15分)
【命题立意】以细胞工程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据图可知,酶X是指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使肿瘤细胞分散开。Y是生理盐水,乙组为对照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营养物质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理论上可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离体的红豆杉细胞经过脱分化培养为愈伤组织进行工厂化生产。
【参考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胰蛋白(胶原蛋白) 使肿瘤细胞分散开(2分)
(2)生理盐水 作为对照组(与紫杉醇形成对照)
(3)糖(葡萄糖) 氨基酸
(4)(定期)更换培养液(2分)
(5)肿瘤细胞的数目少于乙组(2分)
(6)植物组织培养(2分) 脱分化(2分)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7.【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能源、环境、物质变化等的了解
8.【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有机物中羧基、醇羟基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9.【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中的同系物、系统命名等概念的认识及常见物质化学性质的了解
10.【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
11.【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化学中常见图像的认识和理解,能描述图像所表达的含义。
12.【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分子的性质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3.【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以原电池知识为背景,通过提示相关信息考查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灵活运用原电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参考答案】(14分)
(1)量筒、烧杯、玻璃棒(3分)
(2)Al2O3+6H+===2Al3++3H2O(2分) Fe2O3+6H+===2Fe3++3H2O (2分)
(3)Fe(OH)3 (1分)
(4)氢氧化铝胶体 (2分) 3×10-5moL·L-1(2分)
(5)3ClO-+2NH3=N2↑+3Cl-+3H2O (2分)
【命题立意】以工业处理含镉污水的信息为背景,以处理工艺流程为主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高阶思维是考查学生用所学的胶体知识、实验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7.(14分)
【参考答案】(1) (2分)
(2)①② (2分)
(3)①< (1分) ②c(NH4+) > c(Cl-) > c(OH-) > c(H+) (2分)
(4)Al3++3NH3﹒H2O=Al(OH)3↓+3NH+ (2分)15mL或750mL (2分)
(5)NH4+结合Mg(OH)2溶解出来的OH-使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1分)取少量的氢氧化镁悬浊液滴入醋酸铵溶液,若沉淀溶解则二成立,若不溶解一成立。(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氨气的相关性质为背景考察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移动、水的电离、溶液pH、弱电解质的电离、氢氧化铝相关性质及计算、溶解平衡和实验设计等内容。
28.(15分)
【参考答案】(1)浓硫酸(2分) 吸收未反应的SO2 (2分)
(2)(2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假设1:CaSO3 (1分)假设2:CaSO4 (1分)
假设3:固体为CaSO3和Ca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2分)
CaO2+SO2===CaSO4 (2分)
(4)V=7m1/30 (1分) 0<V<7m1/30 (1分)V=0 (1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科学探究过氧化钙的性质实验为背景,考察学生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题目中考察学生的作图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能力和计算能力。
36.【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参考答案】(1)永久(1分)
(2)石灰(2分) 纯碱(2分) 过量的钙离子可通过纯碱使之沉淀下来(2分)
(3)H+ (1分) NaCl(1分)
(4)① B (2分) ② 2Cl-+2e- ===Cl2↑(2分)
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2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水处理的知识背景考察了学生对水的硬度、物质的分离提纯、电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37.【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参考答案】(1)[Ar]3d84S2 (2分)
(2) (2分)
(3)sp、sp2(2分)
(4)> NiO、FeO都是离子晶体,氧离子半径相同、Ni2+半径比Fe2+小,半径越小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2分)
(5)4 (2分) (2分)
(6)(其他含r的合理答案也给分) (3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镍铁碳为载体考察了物质结构中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杂化、晶格能、等电子体、电子式的书写以及晶胞计算的相关知识
38.【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参考答案】(1)取代反应 (2分)
(2)CH3CHO + 2[Ag(NH3)2]OH →H2O+2Ag+3NH3+CH3COONH4(2分)
(3)羟基、酯基 (2分)2(2分)
(4)6(2分)
(5)
(2分)
(6)3 (2分)
或或(1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医药中间题的合成路线考察了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性质、等效氢、同分异构题的书写等知识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英 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第一部分 听力(1—20小题)在笔试结束后进行。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答案是B。
21. —Mike, you failed the exam?
—That’s right. I didn’t pass. _______, anyway?
A. How is it B. Of course
C. Don’t mention it D. What is it to you
22. He told me _______ news that he got a new job in _______ excited whisper.
A. 不填; an B. a; 不填 C. the; an D. a; the
23. Allen has decided that he will be an engineer by the time he _______ twenty.
A. had been B. is going to be C. will be D. is
24. Mum, I need a new schoolbag. Could you buy _______ for me tomorrow?
A. it B. that C. one D. another
25. My teacher is very nice. I’ll never forget the _______ he has done for me.
A. favour B. kindness C. help D. benefit
26. —Well, Jane has many advantages, too.
—Oh, yes. _______ others are weak, she is strong.
A. If B. Where C. Though D. When
27. I do think Tom’s conduct that evening was, to say _______, strange.
A. the least B. least C. less D. the less
28. Her new book on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is to _______ next month.
A. come out B. get out C. turn out D. give out
29. Jerry has promised to keep the secret, so he won’t tell anyone even though ______.
A. asking to B. to be asked C. to ask D. asked to
30. —Please don’t tell anybody.
—I _______. I promise.
A. can’t B. don’t C. won’t D. mustn’t
31. The airport is far from here, and _______ there on time, you’d better take a taxi.
A. get B. to get C. getting D. got
32. Oh, much smoke here! Somebody _______ the window, please.
A. opens B. open C. shall open D. will open
33. —I wonder if I can get a raise in salary.
—You have been paid enough. _______ do you want?
A. What else B. What more C. How much more D. How much
34. _______ weather conditions delayed the rescue work.
A. Fine B. Severe C. Fair D. Serious
35. —Do you know why Lisa cried in class?
—I don’t know and I don’t _______.
A. mind B. matter C. care D. coun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Nowadays many people enjoy 36 activities—walking, cycling or mountaineering.
People often 37 the act of climbing high and difficult mountains to be astonishing. Why are men and women 38 to suffer cold and hardship, and to 39 on high mountains? This astonishment may b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untaineering and other forms of activities to which men 40 their leisure time.
There are no man-made rules, as there are for 41 sports as golf and football. There are, of course,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kinds. It would be dangerous if you 42 them. But it is this freedom from man-made rules 43 makes mountaineering attractive to many people. Those who climb mountains are free to choose their own 44 .
If we 45 mountaineering with other more familiar sports, we might think that one big difference is that mountaineering is not a kind of 46 work at all. 47 , it is only our misunderstanding. There are no “matches” 48 “teams” of climbers, but when climbers are on a rock face linked by a rope which their lives may 49 , there is obviously teamwork.
A mountain climber knows that he may have to fight with natural 50 that are stronger and more powerful than man.
A mountain climber 51 to improve his skill year after year. A skier has probably passed his best by the age of thirty, and most tennis champions 52 in their early twenties. But it is not 53 for men of fifty or sixty to climb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the Alps. They may take more 54 to do that than younger men, but they probably climb more skillfully and with less effort, and they certainly experience equal 55 .
36. A. physical B. easy C. difficult D. mental
37. A. find B. respect C. treat D. consider
38. A. scared B. willing C. afraid D. suitable
39. A. have a break B. make sense C. take a risk D. lose weight
40. A. give B. hope C. discover D. receive
41. A. so B. various C. different D. such
42. A. applied B. worried C. ignored D. noticed
43. A. which B. that C. how D. why
44. A. methods B. tradition C. styles D. activities
45. A. contact B. relate C. replace D. compare
46. A. pair B. complex C. team D. simple
47. A. Otherwise B. Therefore C. Furthermore D. However
48. A. between B. within C. from D. beyond
49. A. keep on B. go on C. depend on D. focus on
50. A. storms B. forces C. energies D. strengths
51. A. tries B. wants C. continues D. decides
52. A. will be B. are C. appear D. is
53. A. unusual B. normal C. common D. frequent
54. A. gifts B. means C. brains D. time
55. A. astonishment B. ambition C. concern D. enjoyment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 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e was a nightmare (噩梦),” his mother, Mary said as I talked with her and her son Jamie. “I was sure he was going to end up in prison, or worse”. Seeing Jamie so full of life with his new friends, there was no room for imagination that he was ever a rebellious (叛逆的) kid.
Jamie was raised by his mother after his father left ten years ago. They lived in a small flat with little money. Most of their neighbors were alcoholics, so crime was very common. At middle school, he quickly got in with the wrong crowd and began to steal everything from shoes to phones.
Mary didn’t realiz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trouble Jamie made until he told her he had been stopped from going to school for three weeks. Mary was very angry, but now she has realized that i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had happened to both of them.
During the three weeks, Mary made him volunteer at the local community centre where he saw the street dancers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were so cool and abl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a way I had never seen before. I asked to join them and they agreed. Because of them I am who I am now.” Jamie told me, tears in his eyes.
Back at school, his whol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mproved. “I realized the boys I was hanging out with weren’t cool, stealing wasn’t cool and getting out of school wasn’t cool either. It made me find something I love and have a goal in life.” he said.
Yes, street dance makes him happy. This kind of dance speaks to people, and gives them a purpose.
56. Who is most probably the writer?
A. A reporter. B. A manager.
C. A photographer. D. A dancer.
57. What is Mary’s attitude toward Jamie’s futur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 Angry. B. Negative.
C. Careless. D. Cold
58. The underlined part “the wrong crowd”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
A. Thieves hanging about in shops B. Strangers
C. Schoolmates with bad influence D. Neighbours
59. The text is written to _______.
A. outline the advantages of learning street dance
B. warn about the dangers of a difficult childhood
C. give advice on how to handle rebellious teenagers
D. tell how a kid changed after learning street dance
B
Visit New York City with your kids where there are numerous things to do which will entertain their spirits and feed their minds.
●The Whispering Gallery
Make your way to the Whispering Gallery. Kids can get a lot of fun there. Once inside the gallery, place one person facing the corner at one end of the room and then place another person facing the corner at the opposite end. Ask one of them to whisper a phrase or a quick sentence and the person at the opposite end will be able to hear every word that was said.
E.42nd St. New York, NY 10017
212-771-5322
grandcentralterminal.com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as founded in 1869. In addition to its impressive exhibits, permanent attractions bring the cool feeling to kids. They can enter the Fossil Halls and take in the impressive dinosaur skeletons. And the Milstein Hall of Ocean Life educates kids on the fragility (脆弱) of the ocean.
Central Park West at 79th St. New York, NY 10024
212-769-5606
amnh.org
●The Scholastic Store
Most parents want their children to read, and moreover, to enjoy reading. The Scholastic Store helps to make that wish a reality by publishing well-written stories that appeal to children, such as Clifford the Big Red Dog, the Magic School Bus and Harry Potter, the Scholastic Store will delight your children.
557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12
212-343-6100
scholastic.com
●Ellen’s Stardust Diner
The restaurant is a place where each person in your family can find something to eat. A diverse menu will satisfy every one’s appetite. Arugula salads, grilled cheese burgers and meatloaf are all on this varied menu. The hall of beauty queens, a drive-in theatre can add to the unique dining experience.
1650 Broadway, corner of 51st St. New York, NY 10019
212-956-5151
ellensstardustdiner.com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ebsites helps kids learn about ancient animals?
A. ellensstardustdiner.com B. grandcentralterminal.com
C. amnh.org D. scholastic.com
61. In addition to your favorite food in Ellen’s Stardust Diner, you can also ________.
A. make some good friends B. meet many beautiful queens
C. receive the first-class service D. enjoy some entertaining programs
62. The author has written this text probably for ________.
A. parents B. children C. educators D. teachers
C
Sushi is a kind of food made with a mixture of cooked or raw fish, vegetables, and rice. Although Sushi is most commonly considered to have its origin in Japan, it actually began in China during the 7th Century.
At that time, any fish caught had to be preserved. Raw fish was cleaned and then pressed between layers of heavy sal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the whole process was complete. Over time, a discovery was made that by rolling the fish in rice that had been soaked in vinegar the fish was easily fermented (发酵) in a few days rather than months. The rice was then thrown away and the fish was eaten. However, with a food shortage, people began consuming the rice as well as the fish and thus, Sushi today as we know was born. However, in the 1800s, a famous chef by the name of Yohei created two styles of Sushi—one called Edo, and the second, Osaka, for two cities.
Sushi is usually consumed with hot green tea. Also, Gari is offered free and eaten between bites to create a better taste. Two kinds of sauce are usually available: one is soy sauce, which is poured on most kinds of Sushi; the other is a thick sweet sauce used on eel (鳗鱼).
Sushi has taken the world by storm and today is a multi-billion dollar industry. Its popularity continues to rise because people are looking for healthy food that is quick and easy to make. With such unbelievable popularity as well as the health benefits of eating Sushi, it is likely that this food will continue to be a part of everyday life for many more centuries to come.
63. Two kinds of Sushi, Edo and Osaka, were probably named after _______.
A. the chef’s name
B. their birthplaces
C. the name of fish
D. some kinds of food
64. When people eat Sushi, Gari is used to _______.
A. keep Sushi last long
B. make green tea better
C. digest Sushi more quickly
D. make Sushi more delicious
65. Why do people like Sushi today?
A. It is cheap and delicious.
B. It is served with free Gari.
C. It is beneficial to people’s health.
D. It is easy to be kept for a long time.
66.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Delicious Sushi and Its Origin
B. How to Make Delicious Sushi
C. Yohei and Two Styles of Sushi
D. The Birthplace of Sushi—China
D
Certain animals know without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number of objects and a smaller number. In his book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urne (1786), the naturalist Gilbert White tells how he surreptitiously removed one egg a day from a kind of bird Plover’s nest, and how the mother laid another egg each day to make up for the missing one. He notes that other kinds of birds ignore the loss of a single egg, but if more than one egg has been removed, they will give up their nests. It has also been noted that a certain type of bees always provides five—never four, never six—caterpillars (毛虫) for each of their eggs so that their young have something to eat when the eggs have hatched out. Research has also shown that both mice and pigeons can be taugh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odd and even (偶数) numbers of food pieces.
These have led some people to think that creatures can actually count. They also point to dogs that have been taught to respond to questions about numbers with the correct number of barks.
Animals respond to quantities only when they are connected to survive as in the case of the eggs, or survive as in the case of food. They can “count” only when the objects are present and only when the numbers involved are small—no more than seven or eight. In lab experiments, animals which are trained to count one kind of objects were unable to count any other type. What interest them are the objects, not the numbers. Animals’ achievements simply are not equal to evidence of counting. They only show the results of clever, careful training.
67. The author refers to Gilbert’s book in paragraph 1 in order to_______.
A. support the idea that animals can count
B. show attitudes have changed since 1786
C. prove that some animals are aware of quantities
D. indicate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is field
68. The underlined word “surreptitiously” probably means _______.
A. quickly B. secretly
C. occasionally D. carefully
69. The autho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aware of quantities in some way EXCEPT _______.
A. caterpillars B. plovers
C. mice D. bees
70. 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A. A news report. B. A science fiction.
C. A park guide. D. A biology magazine.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aking a math test can be pretty stressful. Even if you know the material, you can still get the problem wrong. Knowing how to go through your math test and check your work can save you from handing in a test full of mistakes that can be avoided. 71
Write it out
You can also check a math problem by writing everything out on paper. 72 Writing out math problems reduces your chances of missing anything to the lowest possible level, which is a common cause of incorrect answers.
73
Make sure your answers work by doing the opposite procedure of what your problem calls for, including the answer you got the first time around. In other words, you would use the opposite of this addition problem—subtraction (减法)—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your answer is the correct one.
Plugging in
You may find that a variable isn’t good enough or have a problem where you have to solve for a variable (变量). 74 This is the only real way to assure yourself that the answer you’ve found is correct.
Check for a reasonable answer
75 For example, if you get an answer in the millions and you know it should be in the thousands, you’ve likely misplaced a point. Go back through the work on your paper to make sure all of your formulas and calculations are correct. If everything looks okay, do the problem again and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second try to what you’ve got on the first try.
A. Do the opposite
B. Correct the answers
C. Plug the variable in the equation (方程) to check it out.
D. Therefore you’ll improve your grades, as well as your math skills.
E. It also helps you to figure out everything after you have already finished the test.
F. If the result of a problem seems to make no sense, it indicates that the answer is incorrect.
G. This helps you to know what information you have and what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solve.
第II卷
注意: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假设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 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
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still remember my middle school life in Changchun. I was then in school for student
from Wenchuan. As we were all left home of an early age, we met lots of problems in our
daily life. We had to do the washing, cleaning and shopping by us. However, we seldom felt
lonely or helplessly. We enjoyed our happy life. At weekends, we will play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swimming in the pool or go for a picnic in the park. We were living in a big family.
We treat each other as brothers and sisters. It has been five years when we graduated, but those
memories are as sweet as ever before.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你校最近将举行主题为“What can I do for our environment?”的英语演讲比赛,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向师生发一则口头通知。
通 知
比赛地点
学校礼堂
比赛时间
6月5日下午3:00—5:00
流程
每个人演讲8分钟,将选拔出8名选手参加决赛
报名联系人
李华
报名截止时间
6月4日
其它事项
……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Teachers and fellow student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 Thank you.
英 语 听 力
注意事项:英语听力共两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15. B. £ 9.15. C. £ 9.18.
答案是 B。
1. 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Friends.
2.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Make a complaint. B. Make an encouragement. C. Make a promise.
3. What did the woman plan to do at first?
A. Fly to the north. B. Go to the south by plane. C. Climb mountains.
4. Why was the boy late for class?
A. He overslept.
B. He lost his watch.
C. He missed the bus.
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shark. B. Danger. C. Swimming.
第二节 (共15 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is the man?
A. In a TV shop. B. In a movie theatre. C. In a hotel room.
7. What is the man’s problem?
A. He doesn’t know how to have the TV work.
B. He can not find a card box for the cards.
C. He doesn’t know how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oes the woman work?
A. In a library. B. In a factory. C. In a shop.
9. Why do you think the man and the woman are in a hurry?
A. To go to the game. B. To go to movies. C. To meet a friend.
10. Who is Eva?
A. The woman’s sister. B. The man’s girl friend. C. A famous photograph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in hospital?
A. He was hit by a bike.
B. He was hit by a car.
C. His car hit a motorbike.
12. Who is the man?
A. The boy’s brother. B. The boy’s doctor. C. The boy’s father.
13. Why does the doctor want to keep the boy under observation for 24 hours?
A. To make sure there is nothing serious.
B. To make sure the boy is not hurt at all.
C. To make sure the operation will succee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y does the man shout his words?
A. He is used to arguing with his granny.
B. His granny has trouble in hearing.
C. He is a bad-tempered man.
15. What will the man do in Chicago?
A. See a doctor. B. Fix his car. C. Attend a course.
16. When will he come back home?
A. On May 26th. B. On May 20th. C. On May 6th.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most areas of Tibet?
A. Very wet. B. Very dry. C. Very hot.
18. How long can grain be stored in Tibet?
A. Less than half a century. B. Over a century. C.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19. What does “epidemic” probably mean in the passage?
A. A kind of food. B. A kind of animal. C. A kind of disease.
20. How high is the peak of Himalaya Mountains?
A. About 30,000 feet. B. Over 35,000 feet. C. Below 25,000 feet.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本试题满分150分。其中听力30分,笔试120分。
第一部分 听力 (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听力原文:
Text 1
W: How is your garden? What did you do with it?
M: In bad shape. I’m afraid. I just don’t get enough time to take care of it these days.
Text 2
W: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how to ski? I can teach you.
M: Oh, no. Thank you. I don’t think I can learn.
W: Come on. It’s not as difficult as you think. In fact, it’s really quite simple.
Text 3
M: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the coming week-long holiday?
W: Well, I planned to fly to the south, but I have just changed my mind to climbing nearby
mountains.
Text 4
W: Jack, why were you late for class this morning? Didn’t you catch the bus?
M: No. My watch broke last night, so I overslept. I will never be late again.
Text 5
W: I was just about to have a swim when I saw the shark!
M: That’s nothing. I was in the middle of swimming when I saw the shark.
W: What happened?
M: I started swimming for the shore, of course.
Text 6
W: Housekeeping. Good morning. How can I help you?
M: Ah, hi there. This is Room 321. Ah…I, I can’t get the TV to work.
W: I see, sir. Have you followed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card?
M: Ah, ah …what card?
W: There should be a card on the top of the TV set. It has instructions on how to use the remote
control, select movies and other services.
M: There’s no card in this room. Nothing on the TV, anyway.
W: Oh, I’m terribly sorry, sir. We’ll send someone right away.
M: Okay. Thanks.
Text 7
M: Come on. It’s time to go.
W: Wait a minute. I just have to close up the shop.
M: OK.
W: By the way, can we give my sister a ride home tonight?
M: Sure. You mean she’s coming to the game, too?
W: Yeah. She wants to take some pictures.
M: I didn’t know Eva was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W: Yeah. She’d like to work for a newspaper someday.
M: I think it might be difficult for her to succeed. Well, she always enjoys sports games,
doesn’t she?
Text 8
M: Hello, this is Mike Bayliss.
W: Hello, Mr. Bayliss. I am phoning from the hospital.
M: Yes? Has something happened?
W: I am afraid your son has had an accident.
M: What? Oh, no…is he hurt?
W: Well, he has broken his leg and he’s got cuts to other parts of his body. But don’t worry, he
has seen a doctor and he is going to be all right.
M: Oh thank goodness! Can I come in and see him?
W: Yes, of course. The doctor wants to keep him under observation for 24 hours. He wants to
make sure there are no problems.
M: But…what happened? What sort of accident was it?
W: He was riding his motorbike and was hit by a car.
M: Oh…that motorbike…I have told him to be careful! Well, I will go and get some things for
him and I will be there as soon as I can. Thanks. Goodbye.
W: Goodbye.
Text 9
M: I’m going to Chicago, Granny.
W: Why won’t the car go? What’s wrong with the car?
M: Nothing. (louder) I said that I was going to Chicago, in America.
W: I know where Chicago is. When do you leave?
M: On 5th May. The course will start the next day, 6th May.
W: You’re feeling sick today? Have you seen a doctor?
M: No, I’m not sick. (louder) I said that the course would start on 6th May. The course ends two
weeks later on 20th May.
W: How many other young people are going on this course?
M: 24.
W: I’m sure there are plenty more, but how many?
M: (louder) I said 24, Granny.
W: I see. What will you have to take?
M: I’ll have to take lots of warm clothing.
W: Nothing? You have to take nothing? What about clothes?
M: (shouting) I said that I would have to take warm clothing! It’s cold there!
W: If you are cold, put the heater on. There’s no need to shout. I’m not deaf!
Text 10
Now, I w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one of China’s provinces Tibet. First of all, the climate in most areas of Tibet is very dry. And it is good thing too. For example, grain can be stored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and it won’t spoil. Butter and dried meat will keep for at least one year. And what is more, epidemics, such as SARS, bird flu, are almost unknown there. Secondly, much of Tibet is a cold, windswept and grassy high land with the bluest sky and whitest clouds above. Although it has an average altitude of 15,000 feet and a dry climate, it is the source of all the major rivers of Asia. The icy waters from there support the people and life along these rivers. And thirdly,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planet is there. The highest peak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is about 29,140 feet high. At this altitude the air is very thin. So the climbing is very difficult. Sportsmen take great pride in getting to the summit. They want to see the legendary roof of the world. (41)
答案:1-5 CBBAB 6-10 CACAA 11-15 BCABC 16-20 BBCCA
1.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人物关系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所说“How is your garden?”可知。
2.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人物行为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说“Come on. It’s not as difficult as you think.”可推断
出该答案。
3.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回答“Well, I planned to fly to the south…”, 可推断出
答案为B。
4.A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男士说“My watch broke last night, so I overslept”可知。
5.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段落主旨要义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所述游泳遇到鲨鱼的全过程可推知。
6.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说“Housekeeping. Good morning. How can I help you?”
可知。
7.A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Ah…I, I can’t get the TV to work.”可知。
8.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说“I just have to close up the shop.”可知。
9.A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男士说“You mean she’s coming to the game, too?”可推断出
该答案。
10.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说“By the way, can we give my sister a ride home
tonight?”可知该答案。
11.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说“He was riding his motorbike and was hit by a car.”可
知该答案。
12.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说“I am afraid your son has had an accident.”可知。
13.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女士说“He wants to make sure there are no problems.” 可知。
14.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说 “Nothing? You have to take nothing? What about
clothes?”及男士回答时故意提高的语调,可推断出该答案。
15.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The course will start the next day, 6th May.”可知。
16.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地点、方位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The course ends two weeks later on 20th May.”可推
出该答案。
17.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First of all, the climate in most areas of Tibet is very dry.”可推
出该答案。
18.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For example, grain can be stored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可推知。
19.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猜测能力。
【试题解析】 由独白中“And what is more, epidemics, such as SARS, bird flu, are almost
unknown there.”可推知。
20.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和简单的判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The highest peak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is about 29,140
feet high.”可知。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答案:21-25 DCDCA 26-30 BAADC 31-35 BBCBC
21.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语境的理解和对实际生活中交际用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试题解析】问:艾伦,你考试没通过吧? 答:没错。没过。但是,和你有啥关系?
回答者表现出强烈的不屑,故选D。
22.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特定语境中冠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news是不可数名词,且其后有定语从句限定,第一空应加表示特指的 定冠词the;in a whisper为固定短语,whisper前有不定冠词a,又因其 前有excited修饰;所以第二空前用an,故选C。
23.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和动词时态的理解及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句中by the time相当于when,用来引出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需用一 般现在时表将来,故选D。
24.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不定代词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此处one代表“一类中的一个”,故选C。
25.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名词用法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句意“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我的好。”,及短语do a favor for sb. 可 知该题答案为A。
26.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从属连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别人弱的地方,则是他的胜人之处?”,故选B。
27.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语境的理解和对实际生活中惯用语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由句意“我认为他那天晚上的举动,说得最客气,也够古怪的了。”
可知固定短语to say the least “至少可以说”与句意吻合,故选A。
28.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短语动词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他的关于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新书下个月将出版。”,故选A。
29.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非谓语动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该句中的让步状语从句补齐为“…even though he is asked to tell the secret.”, 且不定式省略需保留不定式符号to,故选D。
30.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情态动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该空 will表示“意愿、决心”,故选C。
31.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动词不定式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本题为不定式做目的状语,故选B。
32.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祈使句中动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语法规则, 祈使句中应用动词原形,故选B。
33.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句意为“你挣得够多了,还要啥呀?”,how much用来修饰钱,more用以指“比原来要多”,故选C。
34.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并列连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while表示前后句的对比,故选B。
35.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动词词义及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句意为“我不知道,也不关心。”A. mind“介意”; B. matter“重要”C. care“关心”;D. count“指望、包括、数”,故选C。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答案:36-40 ADBCA 41-45 DCBAD 46-50 CDACB 51-55 CBADD
【语篇解读】本文为议论文。作者告诉我们登山运动的特点、人们爱好此项运动的原因,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36.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形容词。
【试题解析】根据下文所列举的三项运动walking, cycling or mountaineering可知,
该空应填表示 “体力的” physical,故选A。
37.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短语。
【试题解析】句意为“人们常认为攀登高山、险山这件事是十分令人惊讶的”,consider“认为”符合文意,故选D。
38.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形容词。
【试题解析】上文已表明人们热爱攀登高山险山,故推测该空应为willing “愿意的” 故选B。
39.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短语。
【试题解析】C项take a risk “冒险”,尤指明知道有危险也要主动去冒险之意。根 据上下文推测,既然登山者愿遭受严寒克服困难,就应是主动去冒险。
故选C。
40.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give leisure to sth”的意思是“把空闲时间用于……”,故选A。
41.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能与as连用的惯用语。
【试题解析】该句意为“登山运动不像高尔夫或足球那样有人为制定的规则”,故 D项“such… as”最合题意。故选D。
42.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
【试题解析】此句意“不遵守规定登山会很危险”。C项ignore为“忽视,不理”,最 符合题意。故选C。
43.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能构成强调句的连接词。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法句型的掌握。“It is…that…”为强调句型。故选B。
44.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名词。
【试题解析】文中的意思是“登山者们自由地选择登山方法”,故选A。
45.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
【试题解析】D项compare…with意为 “比较”,指比较某一物与另一物,以显 出它们明显的差别。此句后面有 “one big difference”,故选D项。
46.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可作定语的形容词或名词。
【试题解析】根据下文出现两次的“team 和teamwork”可知C项为答案。
47.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连接副词。
【试题解析】此处“However”表转折。上文说人们可能会以为登山不是teamwork,下文说但是他们错了。事实上显然登山也有teamwork,故选D。
48.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介词。
【试题解析】该句意为 “登山队伍之间没有竞争比赛,这是事实”。 故A项between 最合题意。
49.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整个段落及对全文思考,判断选择符合语境的动词。
【试题解析】该句意是“他们的生命取决于一根绳索”。 Depend on…指 “依赖”,
故选C。
50.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名词。
【试题解析】该空前有“natural”,且natural force为固定搭配,意为“自然界的力量”,故选B。
51.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该句后面的year after year,此处应选有“持续”之意的动词,故B 最合题意。
52.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动词。
【试题解析】本文是议论文,整篇文章都用一般现在时,且主语是复数champions,
故选B。
53.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形容词。
【试题解析】 Unusual意为 “不寻常的”。由上下文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确定该答案 为A。
54.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整个段落及对全文思考,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名词。
【试题解析】根据对下文“but they probably climb more skillfully and with less effort,” 的理解,爬山者年龄大应该 “使用更多的时间”。因此,可排除前三个 选项,故选D。
55.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整个段落及对全文思考,选择一个符合语境的名词。
【试题解析】文章开篇用了enjoy,且该看法一直贯穿全文。最后又用enjoyment结尾,前后呼应,故选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答案:56-59 ABCD 60-62 CDA 63-66 BDCA 67-70 CBAD 71-75 DGACF A篇
【语篇解读】本文是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因街舞而改变自己,开始新的人 生的感人故事。
56.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作者身份的推理判断能力。
【试题解析】本文以第三人称“他”进行描述,起始段和结尾段均含议论口吻,因此可推知作者有可能是一位记者,故选A。
57.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人物态度的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 由Jamie 母亲Mary所说“ I was sure he was going to end up in prison, or worse”可知,他妈妈对他根本没往好处想,态度很消极,故选B。
58.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情境推测具体词义的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第二段中“At middle school, he quickly got in with the wrong crowd and began to steal everything from shoes to DVDs.”可知答案为C。
59.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因街舞而改变自己的事例,故选D。
B篇
【语篇解读】本文是应用文。介绍了纽约几个可以陶冶孩子身心的去处。
60.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文章具体信息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试题解析】由文章第三段“They can enter the Fossil Halls and take in the impressive dinosaur skeletons. And the Milstein Hall of Ocean Life educates kids on the fragility of the ocean.”可知答案为C。
61.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文章最后一段“The hall of beauty queens, a drive-in theatre can add to the unique dining experience.”可知,你在这里还可以欣赏戏剧等,故 选D。
62.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掌握和语篇类型的理解。
【试题解析】由文章第一句及相关信息可推知,作者在向父母介绍一些在纽约可以 适合孩子娱乐学习的地方,故选A。
C篇
【语篇解读】本文为说明文。主要讲了风靡世界的健康食品“寿司”的制作方法、 食用方法及其起源和发展。
63.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据第三段 “However, in the 1800s, a famous chef by the name of Yohei
created two styles of Sushi—one called Edo, and the second, Osaka, for
the two cities.” 可知一位名叫洋平的日本厨师发明了两种寿司:一种 叫江户寿司,另一种叫大阪寿司,因大阪这座城市而得名,故选B。
64.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据第四段 “Gari is offered free and eaten between bites to freshen the mouth.”, 可知餐馆供应免费的Gari 在每口之间食用,用来提鲜,故选D。
65.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最后一段可知寿司是一种健康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正式由于食用寿司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这种食物可能会在将来的数百年里继续风行下去。故选C。
66.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概括提炼能力。
【试题解析】本文主要讲述健康食品寿司及其起源和发展,与答案A相符。
D篇
【语篇解读】本文为说明文。文章中介绍了某些动物很惊人的辨别数量的能力。但 是无论怎样,它们对数字的感觉也只是后天训练的技能而已。
67.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简单判断能力。
【试题解析】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他所提出的某些动物能够认知某些东西的数量。故选C。
68.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上下文以及我们的常识,观察动物的习性是需要很长时间,而
且应该是隐蔽的。故选B。
69.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文章中第一段内容可推知该答案为A。
70.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文章中介绍了某些动物很惊人的辨别数量的能力。故选D。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语篇解读】本文为说明文。该文就如何解数学题及怎样验证答案进行了详述。
71.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及段落主旨的概括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上句“Knowing how to go through your math test and check your
work can save you from handing in a test full of mistakes that can be
avoided.”可知,此处应是知道了如何解题及验证答案有助于提高你的
成绩和解题技巧。故选D。
72.G【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顺承关系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上文“You can also check a math problem by writing everything out
on paper.”及学生解数学题的常识性经验可知“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列出后,你就会知道该如何解题”。故选G。
73.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标题的提炼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该段内容和关键词 opposite 可知A项与其吻合。
74.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顺承关系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该段主题Plug in和该段中的variable一词可知C为正确选项。
75.F【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段落主题句的概括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该段主题“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和E项中的“make sense”意思一致。
故选F。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I still remember my middle school life in Changchun. I was then in ∧ school for student
a/the students
from Wenchuan. As we were all left home of an early age, we met lots of problems in our
at/from
daily life. We had to do the washing, cleaning and shopping by us. However, we seldom felt
ourselves
lonely or helplessly. We enjoyed our happy life. At weekends, we will play basketball on the
helpless would/could
playground, swimming in the pool or go for a picnic in the park. We were living in a big family.
swim
We treat each other as brothers and sisters. It has been five years when we graduated, but those
treated since
memories are as sweet as ever before.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书面表达
一、评分标准:
1.本题总分为25分, 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 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 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 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 最后给分。
3.词数少于80和多于120的, 从总分中减去2分。
4.评分时, 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 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 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 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其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内容要点:
1. 包含表格所有要求;
2. 正确的通知格式。
三、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第五档
21分—25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了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
16分—20分
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一两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三档
11分—15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有一些语法结构和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二档
6分—10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写作内容的理解。
较少使用语句间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一档
1分—5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语法结构简单,词汇项目有限。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0分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四、说明
1. 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
2. 应紧扣主题,可适当发挥。
五、One possible version:
Teachers and fellow student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 In order to call on everyon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ur school will hold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on the afternoon of June 5th. It will be held in the school hall from 3pm till 5pm.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test can contact Li Hua before June 4th.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 every speaker will speak for eight minutes and the top eight competitors will be chosen to attend the final contest.
It must be an exciting contest and you’d better not miss the chance to watch it. Please do come on time. Besides, every teacher is welcome to enjoy the contest and give valuable advice to us.
That’s all. Thank you.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是大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改变神经细胞的活性,产生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便产生了意识。大脑的其他功能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激素释放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意识是“额外的”脑组织工作的产物。这部分额外的脑组织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位于那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因此,动物的意识都比我们人类要少得多。
大脑工作的结果是“主观的”的吗?不是。它们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产生的结果。例如,眼睛视网膜内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于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里,然后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红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某种特定的功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其他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进行交流,这些大脑活动就是我们的意识或定性的经验和体验。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表述。而无论是反思内省还是语言表述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现代神经科学技术甚至能使人们消除脑——意识关系本来所具有的神秘感。人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方法如电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神经递质水平的一种方法)、分子检测技术、显微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通过行为学检测来测量大脑的工作。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化学方法等已经开始解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些观察难道还不能说明意识是“客观的”吗?
如果说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即意识是一种“共性”,那么个体因具有独特的大脑而具有的独特意识就是“个性”。对于人格、性格等所谓“主观”现象,目前神经科学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释。物种、遗传背景、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来的成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使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拥有不同的大脑,不同的个体甚至可以基于不同的意愿而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些意识差异既然都可以由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解释,那么,我们为何要称它们是“主观的”呢?
总之,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这意味着二元论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多数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的界线,认为意识作为大脑的特性,与物理特性有根本的不同,比如它必然是“觉醒的”或“有意识的”。然而,大脑进行工作其实大多是“无意识的”,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
1.下列有关“意识”和“大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受到自身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
改变,产生脑区间相互作用,意识随即产生。
B.大脑的功能包括能够通过神经元的共同工作产生意识,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和激素释放等。
C.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获得了处于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的“额
外的”脑组织,所以其意识比动物的要多。
D.意识的“共性”特征是指意识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产物,“个性”特征是指因每
个人大脑不同而产生的意识所具有的独特性。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只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结果,
所以大脑工作的结果自然不是主观的。
B.在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视锥细胞中以电活动形式存在的红色波长编码
进行解码,于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红色。
C.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的功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特定脑区神经细胞的
交流,所以反思内省和语言表述是客观的。
D.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精密仪器的客观测量和其他技术方法来解读意识活动,
甚至能够消除脑——意识关系的神秘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徘徊于如何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界线,当前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使这一界限明晰化了。
B.每个人大脑的独一无二性是物种、遗传背景和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天成
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C.即使意愿不同,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行动,
这些意识差异也就具有了客观的属性。
D.大多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他们并不认同
大脑工作是“无意识的”这一属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年十二,解属文。大业末,郡举秀才,固辞不应。义旗起,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潜知收谋,乃遣人迎收生母王氏置城内,收乃还城。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太宗悦其对。及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尝上书谏猎,太宗手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也。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生平,潸然流涕。寻卒,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
?(删节自《旧唐书·薛收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举秀才,固辞不应???? ??????举:中举。
B.蒲州通守尧君素潜知收谋???? ??潜:暗中。
C.言辞敏速,还同宿构?? ????????宿:预先。
D.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 已: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收有文才的一组是(3分)
①年十二,解属文? ????????????????②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
③檄书露布,多出于收?? ???????????④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⑤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 ?????⑥今日成我,卿之力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收讲究孝道,为母亲改变选择。有人举旗反隋,他躲进首阳山准备帮助义军,
蒲州通守派人把他的生母安置在城内,他只好离开首阳山回城。
B.薛收思虑缜密,见识独到。太宗讨伐王世充时,窦建德率兵助敌,众将领认为应
退兵,薛收仔细分析形势,提出不同意见,太宗采纳后,果然获胜。
C.薛收把握时机,劝谏太宗。太宗进入东都观看隋朝宫室,为炀帝极度讲究奢华而
叹息,薛收趁机劝谏太宗汲取前朝奢败俭兴的教训,得到太宗赞赏。
D.薛收受到太宗的特别礼遇。薛收病后,太宗先是派人在薛收出行的途中问候他,
不久又亲自到薛收府上慰问;薛收病逝后,太宗更是亲往吊唁。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
(2)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
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8.“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9.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
(苏轼《赤壁赋》)
(2)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3)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告别语
铁 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扠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捌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丽觉得舅舅趣味狭窄,所以,她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没有太深印象,也不曾
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对比,那此起彼伏的“再见”
声,是他们对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一句生动地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
贵,也表现出朱丽听到这声音时的意外。
D.大人要小宝与他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不愿合作,这说明世故的“大人”
和率性的“孩子”之间有很深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
开作了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2)朱丽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写
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荣格与他的第二人格
距今约一个世纪前,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生于瑞士,在那个位于欧洲和西方世界的中心、多年来一直未经过战乱、可爱宁静的国度里,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父母和祖先都是因袭传统的人,深深植根于瑞士的土壤和经久不变的传统中。荣格热爱他的祖国,但他从小就觉得它的美丽属于远远超越于这个细小民族那狭窄国界和稳定的社会以外的某种时空。他第一次发现比他自己伟大的事物是伫立在康斯坦斯湖畔,敬畏地凝视着蓝色的湖水和银白覆盖、庄严的阿尔卑斯山时,感觉到惊异的记忆。当时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这是宇宙的中心——但不是他父母和数百万瑞士人的宇宙——而是他内心的一个隐秘的宇宙,映现在平静的湖水中,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巅,远达至无限。
他长大成一个腼腆、敏感的男孩后,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与他的同学相比,他显得很特别,不适应学校生活。他很脆弱,易受伤害。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容易发怒——比如,当他的老师指责他撒谎时。但是,正是在这些时候,他在他的第二人格中寻求并发现了避难所。这个人格是他的真实可靠的自我,触及人类本性的深处,也许在人类之前已经存在。
这“第二人格”是脆弱的、不坚定的,它经常躲避着他,所以他不得不以他所谓的第一人格推动它。这第一人格是虚伪的、狡诈的,它逐渐包围了他,满足他,除了他的自性外。所以当他继续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前进时,虽然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无论他干什么都能干得出色,但是他内心的混乱一直困扰着他,不停地刺激着他,把他从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上引导出来。当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故此,他后来付上一生去追求生命的完善。
当他闻知弗洛伊德的大名时,便怀着深深的敬意前去拜见了这位教授,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和同事。然而,荣格的第二人格在他们最初相识时就对此反抗。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第二人格,它当时还很微弱地潜伏着。弗洛伊德成名了,随着他名气的增大,他们之间的友谊淡薄了。只是在后来荣格才意识到:并不是他们的友谊减弱,而是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个体。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这是荣格生命中的一次最大打击,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当他摆脱了黑暗之后,他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
他不仅丢掉了他的朋友(虽然他仍然一直感谢),而且还抛弃了他的第一人格。从那时起,荣格就完全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去拜访他,鼓励他,像他鼓励他们一样。他独自呆在他的石塔中,但却与当时外界所有事物和人都保持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他们在他之先,又将追随在他之后。
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荣格结束了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享年八十五岁。他的第一人格永远离开了他,但他的第二人格依然活着,因为它无时不在,也将不会消失……
在荣格一生中,有一段极其重要、意义深远的时期,即他的一些创新观念产生的时刻。这些观念后来占据了他余下的生命。这就是他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一时失却方向的时期。那是一个内心迷惘、混乱、骚动不安、孤立无援的寂寞孤独期,荣格被一些混乱的梦、意象、幻觉困扰着,汹涌而来的无意识波涛曾使当时的他怀疑自己的理智。就某种意义而言,它实际上就像一种精神分裂症。但是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他生命道路上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正是在这些年中,他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发展了原型和自性的概念。要知道,他与无意识对峙的顶峰,是他这些年来孤军与他心灵深处的黑暗奋战的顶点。但是仍有许多工作摆在他面前:所有那些从无意识中喷涌而出,潮水般涌向他的幻想和材料,以及他获得的直观,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上。有幸的是,他接触到了炼金术,并以炼金术中阴性原则和阳性原则的关系为基础,证明了他原来工作的正确性,而且使他超越了他原来的工作。
荣格曾在其《自传》的导言中宣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生命一直是我所写的东西的实质。”因此,应该把他的全部生命、他的神话,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从它自身特有的种子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整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荣格在面对康斯坦斯湖和阿尔卑斯山时,就已经明白了他内心的一个隐秘宇宙,
是与他的父母和数百万瑞士人的宇宙不同的。
B.第四段记述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交往,借以表达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感激,因为与
弗洛伊德的交往使他的第二人格成为独立个体。
C.文中第五段“他们在他之先,又将追随在他之后”一句,表明荣格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研究,使他成为当时世界的精神领袖。
D.汹涌而来的无意识波涛使当时的荣格对自己的理智产生了怀疑,但这也把他送到了生命道路上最重要且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E.传记着重记述了荣格对第二人格的探寻,展示了他在无意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2)“第二人格”对荣格一生的影响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6分)
(3)文中画线处的“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他为什么没有走这条道路?请
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虽然“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也成就了他的事业。请结合文本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蛇年春晚上,国际巨星席琳·迪翁与中国民歌天后宋祖英合唱了《茉莉花》,真
可谓鸾凤和鸣,让所有观众大呼过瘾。
B.近日,湖南省凤凰古城突发大火,及时赶到的消防员们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不
惧危险,忘乎所以,直到把大火扑灭。
C.著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出版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这也给他带来许多没料到的不虞之誉。
D.3月28日,美国NBA迈阿密热火队取得了在常规赛中连赢27场的佳绩,其内外线的雄厚实力令其他球队难以望其项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
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B.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
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C.五一期间,长影世纪城开展了“惠民欢乐月”活动,以发放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D.我国有些富裕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扶贫县”评选结果的公正与否。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
④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⑥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③⑥①④②⑤
16.下面是关于“高铁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
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高铁输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相比电离辐射、微波等辐射,其影响简直是微乎其
微。而且这种辐射有一个特性,就是会被金属屏蔽掉,不能穿透金属材料。所有火
车车体都是金属的,是一个基本封闭的金属盒子,因此,电磁辐射进去的就更少了。
可以说,高铁运行中所产生的辐射, (1) 。
(2)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铁速度太快,某些敏感体质的乘客会出现晕
车;二是高铁是全封闭的车厢,完全依赖空调进行通风换气,乘务员长时间在这种
环境里面自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17.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
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
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
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
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
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
【答案解析】偷换概念。原文说,意识如果是一种共性,那么独特意识就是
一种个性,并没有说意识具有“共性”和“个性”两个特性。
【参考答案】(3分)D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案解析】强加因果与扩大范围。二者并无因果关系,且“神经细胞的功
能改变”范围扩大了。
【参考答案】(3分)C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原文“自笛卡尔以来”包括了笛卡尔;原文“这意味着二元论
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而
非“使这一界限明晰化了”。
【参考答案】(3分)A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案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举,举荐。
【参考答案】(3分)A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
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句②是表现的是薛收的政治才
能,句⑥表现的是太宗对薛收政治才能的肯定。
【参考答案】(3分)B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
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太宗先是派
人在薛收回府的途中问候他”的说法有误,原文为“太宗遣使
临问,相望于道”,意为太宗派使者到薛收府上问候,来往的
使者在路上能互相看到。
【参考答案】(3分)D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解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
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
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
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参考答案】(1)窦建德亲自统帅军队,来抵抗我军,应该是倾尽了他的勇
猛雄武之士,期望在奋力决战中(取胜)。
(“总”、“尽”、“奋决”,每词1分,句意2分。)
(2)秦朝增建装饰豪华的阿房宫,汉代省去了建造露台的花费,
所以汉朝福分延长而秦朝灾祸来得快,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增”、“罢”、“祚”,每词1分,大意2分。)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
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
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2分)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
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
(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
思念、留恋,倍增其哀。(3分)
10.【参考答案】(6分)(1)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2)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11.(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参考答案】(5分)E项3分,C项2分,B项1分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次阅读,并筛选信息。
【参考答案】(6分)
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
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
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
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拒婚逃婚,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
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
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
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
一切地逃跑了。
(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
意思对即可)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叙事写法的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人物形象、结构、主题三方面思考,对文本相
关信息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6分)
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
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综合阅读与探究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小说全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作答。
观点明确2分,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6分。
【参考答案】(8分)
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12.(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答案解析】A.“已经明白了”程度过深,原文只是说“当时他已经有了一
种感觉”。B.记述交往过程,并非借以表达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感
激,而且也不是“与弗洛伊德的交往让他的第二人格成为独立
个体”。C.对“他们在他之先”与“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研究没
有逻辑关系”,且“当时世界的精神领袖”的说法不当。
【参考答案】(5分)E项3分,D项2分,A项1分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事迹的概括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然后分析概括出
传主的相关事迹。每点2分。
【参考答案】(6分)
小时候荣格就隐约感知到第二人格的存在,他受到不公正待
遇时,他在他的第二人格中寻求并发现了避难所。
当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
的痛苦煎熬,这使他后来付上一生来追求生命的完善。
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表明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个体,
他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或答“与弗洛伊德的决裂,成为他生命道路上至关重要而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④ 荣格完全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因此使得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去拜访他鼓励他。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前后文语意理解入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6分)
①旁人期待荣格所走的道路就是按照第一人格的需要去发展的
道路。(2分)②荣格凭借他的第一人格,已经在他的人生之路
上获得了一次次成功;但是他内心的混乱一直困扰着他,刺激
着他,把他从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上引导出来。(2分)他的第
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
(2分)所以他没有走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
(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思想的理解、探究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还要走出文本,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8分)
观点一:认同这一说法。二人的决裂的确成就了荣格的事业。
他们之间的决裂让他意识到,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的
个体。
决裂虽然让他陷入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当他摆脱
黑暗之后,他为之付出一生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决裂使他的一些创新观念随之产生,这成为他生命道路上至关重要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③ 人的成功,需要一些类似本文中决裂一样的外力作用,仅仅靠内在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
观点二:不认同这一说法。并非二人的决裂成就了荣格的事业。
二人的决裂只能说是促进荣格事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并没有
起决定作用。
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让荣格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
候,完成了对第二人格的认知。即使没有这一决裂,凭借荣格的执着、专注的精神,他一样可以达到事业的巅峰。
③ 人的成功,往往内因起决定作用,决裂等外因只能是促人成功的一部分。
观点三:辩证理解。
①决裂本身不能成就荣格的事业,决裂可能只是一个契机。
因为荣格的执着、专注,才让这一契机成就了荣格的事业,
所谓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如果没有为机遇到来而做的充分准备,再令人震撼的决裂也
不可能成就某个人的事业。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
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
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
分;联系实际,给2分。)
13.【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A.用错对象。“鸾凤和鸣”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
妻和谐;B.褒贬误用。“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
了应有的举止;C.语义重复。“不虞之誉”指没有意料到的赞
扬。
【参考答案】(3分)D
1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
【答案解析】A.搭配不当。“看到”与“巨响”不搭配。C.成分残缺。在“让利等”后加“举措”或“办法”。D.不合逻辑。“公正与否”变为“不公正”。
【参考答案】(3分)B
1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答案解析】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3分)D
16.【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攫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找准答题点,并对信息进行概括,使内容完整,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5分)(1)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可测量的伤害。(只要表示
危害程度极小或没有危害即可)(2分)
(2)为什么乘客与乘务员乘坐高铁之后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呢?(3分)
17.【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必须完全扣住语境来仿写,并注意所仿造句子的语言组织形式和内容意向两个方面,同时要运用相关的修辞。
【参考答案】(6分)腊梅,在严寒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野草,
在乱石的压制下,茁壮成蓬勃的绿洲;胡杨,在干旱的威胁
中,挺立成不死的神话。
(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比拟手法1分,句式与示例
相同1分)
18.(60分)【立意参考】淡然之心成就人生;求知与创造应被当成生命的本来意义,而非为获得现实利益;赞扬与鼓励也需要一种智慧;莫要被光环束缚住前进的脚步。
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做文章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译文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十二岁时,就会写文章。大业末年,郡里举荐他为秀才,他坚决推辞不去应召。有人举起反隋的义旗,薛收便躲入首阳山,准备帮助义军。蒲州通守尧君素私下了解到薛收有此预谋,于是派人把薛收的生母王氏迎接安置到城内居住,薛收于是回到城里。秦府记室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薛收,太宗当天就召见他,拿经营治理方面的事问他,薛收论辩应对无所顾忌,都合乎太宗心意。被授为秦府主簿。当时太宗专门负责出征讨伐,军内的檄文布告,大多出自薛收之手。薛收写文章言辞敏捷,就如同事先构思好了一样,立马就写成,竟没有删改。太宗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率兵前来抵抗,众将领都认为应该暂且退兵,来观察敌人的形势。只有薛收建议说:“王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充实,他的士兵都是江淮的精锐,他所忧虑的是缺乏食物,因此被我军牵制,求战而不得。窦建德亲自统领军队,来抵抗我军,也应该是倾尽了他的骁勇雄武之士,期望在奋力决战中获胜。如果放任他来到这里,两支敌军连成一体,转运河北的粮食来互相供应帮助,那么伊、洛之间的战斗就停不下来。如今应该分兵守营,深挖防御工事,如果王世充想战,一定不要出兵。窦建德用疲弊之军队,抵挡阵势整齐强大的我军,一战必能击败他们。窦建德失败之后,王世充自然就会被攻破。如果退兵自守,是下策呀。”太宗采纳了薛收的建议,最终擒获了窦建德。东都平定,太宗进入隋朝宫室观看,感叹隋后主用尽人力来放纵自己奢侈。薛收进谏道:“我私下听说建设高大华丽的建筑,殷朝的辛(指商纣王)因此而亡;居住简陋的草屋,唐尧因此昌盛。秦始皇增建豪华的阿房宫,汉朝建立后省去了建造露台的花费,所以汉朝福分延长而秦朝灾祸来得快,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太宗为薛收的回答感到高兴。等军队回来,授予薛收天策府记事参军的官职。太宗曾陪着高祖在后园中游玩,得到了一条白鱼,让薛收写献表,薛收拿起笔立即就写,不再停笔思考。薛收曾上书进谏太宗打猎的事,太宗亲手写诏书说:“阅读(你)所写的内容,实在是让我受到启发,今日我能成功,是您的力量呀。现在赐给你四十铤黄金,来酬答你美好的心意。”武德七年,薛收卧病,太宗派使者到薛收府上问候,来往的使者在路上能互相看到。不久,太宗急忙又命人驾车来到薛收府上,太宗亲自用衣袖安抚薛收,与他叙谈生平往事,潸然泪下。不久薛收病逝,时年三十三岁。太宗亲自来吊唁痛哭,让周围的人也非常悲伤。
吉林省长春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8小题,共300分,共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图1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某商品宅配公司是一家依托高科技创新性迅速发展的家具企业。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家具及饰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和服务。图2为“该宅配公司组织结构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丙”代表的流通环节是
A.商务订购平台??? B.客户??? C.家具宅配中心? D.家具厂
4.该公司商品宅配中心的销售展厅应
A.接近老居民区 ?? B.接近新居民区?? C.接近网络公司? D.接近林地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止2011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75%以上,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图3为“崇明岛区域图”。据此完成5~7题。
5.对崇明岛 “身体”的变化进行监测可采用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导致崇明岛“身体”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河流堆积 C.填海造陆 D.海浪侵蚀
7.发挥自身和周围环境优势,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A.发展旅游业 B.发展金融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展第一产业
图4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8~9题。
8.甲乙两地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C.热带草原、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林、热带草原
9.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
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为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山高谷深,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图5为横断山区局部地区卫星图,图中线条为公路。据此完成10~11题。
10.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 B.流水深切
C.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D.以外力为主
1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图5中7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最可能的是
A.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B.等温线呈波状弯曲
C.等温线弯曲,并向北突出 D.等温线弯曲,并向东南突出
12.2011年某国生产甲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0元,2012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髙了 20%,而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劳动者人数增加了 5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11年增加了
A.25% B.20% C.50% D.100%
13.读图6漫画《同价不同票》。漫画中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票价应以铁路部门提供服务的价值为基础
②无座乘客与有座乘客已享受到同样的服务
③无座票与有座票按同价出售违背价值规律
④服务性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在精明的商家眼中,“末日” (2012年12月21日被谣传为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从来都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个噱头和商机。在商业广告推动下,“谣言”被不断渲染放大。在淘宝网上,键入“世界末日”,可搜索到100页以上的商品。如果让你凿穿这些商家的“末日”谣言,最有力的诘问是
①“末日”来了,你还忙着赚钱干什么? ②“末日”来了,我还需要这些东西吗?
③“末日”来了,政府难道会不管我们? ④“末日”来了,我们买的商品怎么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图7是以个人为单位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案对比情况。对比甲乙两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②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③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不利于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
④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间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3年4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外交上,中国在重视“大国外交”的同时,致力于追求“新安全观”。透过习近平履新国家元首后的首访对象和访问路线,便可看出,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这是因为
①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核心利益差别和对立
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下列属于反腐“紧箍咒”的是
①民主与法制 ②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
③科技与教育 ④舆论机关与军事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2013年2月28日,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并建议国务院将该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在方案中,“服务型政府”、“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要点引人注意。材料表明
①党对政府要加强管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②职能转变有助于政府审慎用权、行政利民
③机构改革是树立政府权威的必由之路 ④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微电影《地震》立意新颖,选题具有时代性。影片以大地震为背景,演绎在灾害面前人们团结与互助、温情和关怀、责任与坚守的片段。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反映一种大生活,最后自然回扣到和谐幸福的主题,不失为经典之作。这部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
①通过有限篇幅传播厚德思想 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诚信意识
③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展现了道德实践的人文情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集结乐坛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
①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运作有机联系起来
②其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③参赛歌手的激烈对抗制约了观众的欣赏需要
④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1.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其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这表明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中国梦”依赖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中国梦”是推动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的精神动力
③物质决定意识,“中国梦”是对我国物质进步、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的反映
④整体决定部分,“中国梦”必然让每一个人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的成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这一突如其来的“天外来石”究竟是何方神圣,和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多次陨石事件一样,目前仍是个谜。这表明
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
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在一些人心目当中,中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而就在前不久,作为美国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全球趋势2030》报告提出,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25.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
A.唐、宋 B.晋、唐 C.宋、元 D.元、明
26.读图8,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秋收起义示意图 图8 红军长征示意图
①革命区域发生变化?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③中共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 ④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8.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29.“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30.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3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0月12日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美方代表。温家宝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回顾中美关系:“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列词语与总理的话符合最好的是
A.曲折前行 B.一帆风顺 C.风雨如晦 D.前途难测
32.“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33.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 B.虚位元首 C.议会权力至上 D.责任内阁制
34.下面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段时期是美国政府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政策时期
B.b段时期出现的经济问题表明执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必要
C.c段经济回升主要是美国政府实行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
D.d段时期经济发展与美国出现的知识经济有关
3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山间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材料二 2011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2692美元(全国为5431美元/人)。
材料三 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0和表1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图10、表1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
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1)根据图10,在海拔高度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10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海拔高度 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1,指出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并分析这两个坡度范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8分)
(3)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劣势条件及其对策。(14分)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1为“某岛屿示意图”,图12为“咖啡园景观图”。
材料二 图示岛屿面积1.09万平方千米,约有280万人口,岛上蓝山主峰海拔2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山坡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该岛的地形特点。(6分)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地区盛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该岛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原因。(8分)
38.(26分)近年来,各类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售后服务“双重标准”、“整机交换”维修方式名不副实、更换维修产品后保修期不顺延……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苹果售后问题进行的曝光,一项项确凿的事实直指苹果的“缺口”。然而,面对曝光和公众的质疑,苹果却以傲慢、回避甚至“自我表扬”的态度予以回应。苹果商标上张开的缺口,吐出的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公对待和无与伦比的傲慢。
为维护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先后密集发声。面对中国消费者合理合法的要求以及强大的舆论压力,苹果公司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4月1日晚,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苹果中国官方网站向中国消费者发布致歉信,称今后将对中国维修和保修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并承诺改进维修政策。对于苹果迟来的道歉,有评论认为,这是苹果公司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值得中国消费者和媒体欢迎;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最终让苹果态度软化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
材料二 华农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王承明接受专访时表示,为什么“地沟油”屡禁不止,他认为是利润空间所致,“地沟油”5000元左右一吨,而价格最低的大豆油,一吨价格也在7000—8000元。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食品安全法》也已经在原则上明确了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的职能。我们有理由责问: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升级”时,当不法商贩已经非法从事“地沟油”制售多年时,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又在何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代价太大了!我们不得不质疑:“地沟油”泛滥,商家诚信何在?
(1)结合材料一,分析苹果公司售后“双重标准”等问题的出现给予市场活动主体的经济学启示。(14分)
(2)根据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树立诚信意识。(12分)
39.(26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
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
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有人这样评价:“美丽中国”是一个大智大慧的构想,是实事求是的构想。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半点的故弄玄虚,也不是迁就的政治口号。
(1)结合材料一,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领导人民打造出“美丽中国”?(12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部分条文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 ……凡年龄未满二十五岁,或取得合众国公民资格未满七年,或于某州当选而并非该州居民者,均不得任众议员。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第十款 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在他就职之前,他应宣誓或誓愿如下:——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
美国宪法修正案部分条文
第一条修正案(1791年)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产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第十条修正案(1804年)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
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
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第一款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第一款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参考整理
材料二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1902年3月清廷颁布“修律”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同年5月命沈家本、伍廷芳担任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律工作。1904年,修订法律馆奉旨建立。根据清廷发布的“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沈家本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汇通中西”、“专以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为宗旨”为修律指导思想。修律期间,清廷先后拟制了宪法性文件、民律草案、商律草案、新刑律、刑事诉讼律、民事诉讼律,以及关于警务、新闻、教育、金融、税制,甚至商标、国籍等方面的法规。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制的所谓的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体的基本特点?
(4分)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是如何完善1787年宪法的?(6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8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综横双向发展说”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在第45、46、47、48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旅游地理】(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活动。北京市郊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资源发展旅游业,火热的表演、绚丽的自然风景和壮观的八达岭长城迎来了一批批游兴盎然的游客。
分析说明北京郊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材料一 自古就有“秋旱多春旱,秋涝多春涝”这样的谚语。根据近期卫星遥感监测,2013年3月黑龙江省积雪覆盖面积为36.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89%。截止4月中旬,该省遭遇50年来最严重春涝,全省受涝面积已达到7936万亩。
材料二 东北地区降水、气温距平图
图13 图14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黑龙江省2013年春涝严重的原因。
44.【环境保护】(10分)
材料一 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4月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人均耕地仅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全国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全国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约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只占40%,能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近年来,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有9000万亩,建设用地还占用了一部分优质耕地,还有不少耕地受到盐碱化、沙化和荒漠化的损毁。因此,耕地保护形势格外严峻。
材料二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
图15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称志样 《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
46.(15分)【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47.(15 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列”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 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 2010 年 8 月 6 日)
材料三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
请回答: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 6 分)
(2)报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 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9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认识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这样,还能说克伦威尔是真正的革命者吗?他还能算是一个矛盾人物吗?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材料二 在拿破仑统治区,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均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宗教自由……实行行政集中化并设立了新式的、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以取代封建特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切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年轻的天才皇帝的敬慕。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作者评价克伦威尔的史实依据。(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备受德意志地区人们敬慕的原因。(3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在认识历史人物活动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6分)
201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考试
2013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命题立意】本题通过运用农业和城市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析】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D
2.【命题立意】本题通过运用农业和城市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析】城市化的进程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乡村变为城市。③④只是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改变,并没有转变为城市。
【参考答案】C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甲应为客户,乙应为商务订购平台,丙应为家具宅配中心,丁应为家具厂。
【参考答案】C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销售展示厅应该接近市场,新居民区的居民对电子商务接受程度较高。
【参考答案】B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文资料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略
【参考答案】A
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文资料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略
【参考答案】B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文资料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崇明岛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崇明岛经济不发达不宜直接发展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A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解析】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东部为非地带性,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
【参考答案】A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解析】甲、乙两地均受东南信风影响,但受地形影响,甲为背风坡,乙为迎风坡。
【参考答案】D
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析】横断山脉山高谷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及流水深切形成深谷,共同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C
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析】山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深谷等温线向北凸出。
【参考答案】B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知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2012年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为120÷(1+20%)×(1+50%)=150元,所以,2012年的价值总量比2011年增加情况为(150-120)÷120=0.25,即增加了25%。
【参考答案】A
13.【命题立意】本题以漫画《同价不同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价值与价值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漫画的观点认为“站票与坐票同价不合理”,其合理性在于铁路部门为无座乘客与有座乘客提供的服务价值不等,如果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则违背了价值规律,故①③说法合理。②的说法不符合漫画反映的情况,应排除;④认为使用价值决定价格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
【参考答案】C
14.【命题立意】本题以商业广告中的不当宣传为切入点,考查了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解析】①符合商家经营目的,②体现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均符合题目要求。③主体指向政府,不符合题意;④中的商品已经完成交换、退出流通领域,与商家无关,应排除。
【参考答案】A
15.【命题立意】本题以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不同方案为切入点,考查了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按照甲方案征税,A、B两家为国家每月交税145元,B家庭可以不交税,故这个方案有利于B家庭,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按照乙方案征税,A、B两家为国家每月交税105元,A家庭比B家庭少交税45元,故这个方案有利于A家庭,也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但不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故③④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16.【命题立意】本题以习近平履新国家元首后的出访为切入点,考查了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我国的“新安全观”和主席的出访都体现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该题考查我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体及国家利益共同决定的,同时受国内经济建设和时代主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①③说法正确。④不能说明和平发展的原因,②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B
17.【命题立意】该题以反腐倡廉为切入点,考查了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反腐“紧箍咒”既可以是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也可以是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与反腐无关,④中军事机关不监督政府工作,故排除③④。
【参考答案】A
18.【命题立意】本题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对党和政府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材料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便民利民的思想,故②入选;材料涉及国务院与人大的关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④入选。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党不管理政府工作,故①说法错误;树立政府权威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积极意义,但不是目的,故③说法不恰当。
【参考答案】C
19.【命题立意】该题以微电影《地震》为切入点,考查了传统文化、诚信意识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①④正确阐释了该微电影的文化价值,符合题意。题中没有体现“诚信意识”,②排除;③中“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的说法不准确,应排除。
【参考答案】D
20.【命题立意】本题以近期热播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联系、价值、辩证否定观等哲学知识。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
【解析】从哲学上看,《我是歌手》的成功在于使节目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提升了节目的价值,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不准确,也不是成功的原因,故排除;④错在“完全颠覆”,任何节目的成功都应该是对已有同类节目的辩证否定过程。
【参考答案】C
21.【命题立意】该题以“中国梦”这一热点词汇切入,综合考查了《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生活与哲学》中物质与意识关系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材料中表述的是“中国梦”的动力来源,故①③说法正确。“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一,并不是文化的反作用,②说法与题意不符;④中“必然让每一个人”、“收获自己的成果”的说法不准确,应排除。
【参考答案】A
22.【命题立意】该题以俄罗斯的天体坠落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了认识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①中“不可能真正认识”的说法是错误的,③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②④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23.【命题立意】该题以中国的发展为背景,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四个选项对锤炼大国气质的描述都是正确的,但是,①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应排除。
【参考答案】D
2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
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
【答案解析】从材料可知是考察古代礼法制度的发展,古人由敬鬼神、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逐渐呈现理性色彩,因此选D项。
【参考答案】D.
2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状况,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答案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绘画主要以人物为主,例如画圣吴道子;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经济繁荣,出现了以山水画为主的名家。
【参考答案】A.
26.【命题立意】本题是一道历史图表解析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发展各阶段特征的概括,从选项中可看出革命区域、革命中心、革命历程的变化,阶级矛盾并没有体现,因此选A项。
【参考答案】A.
2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
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答案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是介绍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因此选D项。
【参考答案】D.
2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答案解析】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是联邦主义性质。
【参考答案】C.
29.【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基本的阐释,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答案解析】题中主要是正确把握历史事件的革命性质,革命性质由革命任务决定。俄国二月革命任务是反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B.
3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从题干可知,意在突出鼓励发展实业,因此选D项。
【参考答案】D.
31.【命题立意】本题以总理在谈中美关系发展历程时所引用的一句古诗立意,考查学生运用史实、史实再现能力。
【答案解析】从题干可知总理意在通过一句古诗来描述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是在矛盾中曲折发展的。因此选A项。
【参考答案】A.
32.【命题立意】本题以近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立意,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再现、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对封建神学打击最大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参考答案】C.
33.【命题立意】本题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立意,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答案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核心是议会权力制约君主权力,因此选C项。
【参考答案】C.
34.【命题立意】本题是一道历史图表解析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政策。按时间划分,a段对应罗斯福新政时期;b段对应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时期;c段对应里根总统经济政策调整时期。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35.【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史观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
【答案解析】从世界发展来看,当今和平发展依然是主题,对世界格局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国际组织来说,应认清其宗旨。
【参考答案】B.
二、综合题
36.(2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800—1300 >1600(4分)
(2)13°—17°和17°—21° (2分)
降水丰富;地表崎岖;土地开垦过度(土地开垦率高),环境(植被)遭受破坏(6分)
(3)劣势:地形崎岖(或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地质灾害频繁;石漠化较严重。(每点2分,答出4点得8分)
对策:大力发展交通;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7.(20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特征能力;阐释地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能力。
【参考答案】
(1)依据图中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北部河流大多流向东北,而南部河流多流向西南,可判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北部河流短小而南部河流流程较长,可以判断南部地势较平坦。(依据正确的得2分,特点4分)
(2)该岛纬度低,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拥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主要分布在沿海、铁路沿线和河流入海口。(任答2点得2分)
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位于河流入海口,可以实现河海联运;近河流,用水方便;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受海洋灾害影响小)。(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8.(26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苹果纠纷”与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包括两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了经济生活模块知识,需要从不同市场主体出发进行解答;第二小题考查了文化生活模块知识,考查学生对诚信意识的全面掌握。
【参考答案】
(1)(14分)
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3分)建立和完善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3分)
②企业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以维护市场秩序;(3分)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分)
③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2分)
(2)(12分)(每点3分,答对4点即可给12分)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承袭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②增强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③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⑤公民应该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明礼诚信。
39.(26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美丽中国为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论证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设计了两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知识,设问范围清晰明确,考生要先调动设问范围内的知识,然后依据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题考查政治生活模块知识,需要考生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人民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答案】
(1)(14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是党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而提出的科学理论。(2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2分)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实践基础获得的正确认识。(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3分)
(2)(12分)
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打造“美丽中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3分)
②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3分)
③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打造“美丽中国”而奋斗。(3分)
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打造“美丽中国”。(3分)
40.【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宪法、中国晚清法制改革、近代中国革命所追求的宪政道路立意,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参考答案】
(1)特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联邦制;宪法至上;实行总统制。(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在言论、信仰、财产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减少或消除了在种族、性别、年龄、财产等方面的歧视和限制;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完善了联邦制度。(6分)
(2)背景: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任答三点6分)。
特点:晚清法制变革是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多次沉重打击及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本身带有被动性和不彻底性。(2分)
(3)①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3分)
②意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4分)
41.【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史观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阅读、整理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述成文能力。
【评分建议】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
(1)提出观点:总分3分。学生明确表示赞同或反对,或表示一分为二的可以得2分;学生明确表示赞同或反对,或表示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即“纵横双向发展说”的可以得3分。
(2)评述观点:总分6分。从答案所提供的三个时期中任选两个或三个时期论述即可(关键词:生产力发展、纵向发展、横向发展)。造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述),史实具有典型性,说理充分,逻辑严密,较好反映“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5~6分;造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史实典型性尚可,论述基本全面,能够基本说明“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3~4分;基本照抄材料,没有史实或史实不全面可得1~2分。反对的理由评述可以对照赞成的理由评分建议实行按层次给分。
(3)总结观点:总分3分。归纳、总结观点,“纵横双向发展说”突出了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共同发展,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走向的可以给3分。能够总结归纳观点的有一定的概括性可以给2分。
【参考答案】
(1)1500年~18世纪中后期:(纵向)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横向)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此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纵向)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国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横向)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传播了先进了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其他地区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向)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生产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统治日益巩固;(横向)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2.(10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正确评价
地理事物的能力。
【参考答案】
有利: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文化环境发展旅游,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6分)
不利: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4分,任答两点)
43.(10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图文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地理原因的能力。
【参考答案】
去年秋季降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也较多;降水特别多,冬季降雪量多,积雪深;去年冬季气温特别低;土壤充分含水后封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开春后气温回升,积雪逐渐融化,从而形成今春春涝。(每点2分,答对5点得10分)
44.(10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总面积减少;中低产田比重大,高产田比重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遭受污染;建设占地;土地退化,土地质量下降。(每点2分,答对5点得10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原因:中国原有司法审判制度存在弊端(司法权由行政部门掌管,司法不独立);西方审判制度和观念的传入;司法主权丧失(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刺激。(6分)
(2)内容:成立专门司法行政与审判机构;确立考试选拔法官制度;取消满洲宗室的司法特权。(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
影响: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
46.【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8分)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7分)
4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中日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6分)
(2)讲话和决议没有“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3分)讲话和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3分)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3分)(言之有理即可)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克伦威尔不是真正的革命者(2分)。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4分)
(2)原因: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实行行政集中化,改变四分五裂局面。(3分)
不足:材料一:着眼于人物的局限性忽视其进步性;
材料二:只看到人物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没有看到其局限性。(4分)
正确方法:应该全面、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并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2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