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2年6月13日至6月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B. 桔杆焚烧后作肥料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体积读数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4、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女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B.人的生长发育开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C.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D.胎儿通过羊水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5、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A. 阳光→植物→兔→狐狸→虎 B. 植物→兔→狐狸→虎C. 植物→兔→狐狸→虎→微生物 D. 虎→狐狸→兔→植物6、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项目是冰壶。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比如,比赛的冰面比较特殊,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上,由制冰师①撒上均匀的小水珠,形成直径0.3mm的小冰珠。比赛者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会增大。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小水珠变成冰珠属于熔化 B. 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凝华C. 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需要吸热 D. ②中小冰珠变水需要吸热7、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人越靠近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越大,但始终是正立的虚像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9、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10、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青蛙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 B. 娃娃鱼是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C. 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冬天要冬眠 D. 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成青蛙11、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12、将甲筒套在乙筒的外面(如丙)就是一个自制针孔照相机,用它观察烛焰时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的长度,爆燃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bcd B.acd C. ab D.cd13、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蛇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营养级B.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鼠与昆虫之间是竞争关系C.如果灌溉农田的水中含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D.进入该食物网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发热剂的体积忽略不计)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15、下列有关无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性生殖是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B. 无性生殖是通过卵细胞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C. 无性生殖只包括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两种D. 无性生殖是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6、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都能形成菌落,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胞和真菌B.细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防腐剂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胞,可以大量使用防腐剂防止食物腐败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有些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17、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③ 5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A.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1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已知生石灰遇水放热。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第18题图) (第19题图)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甲中含有 少量乙杂质 时,可以用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配制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甲晶体的办法得到纯甲晶体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 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不相等2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2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22、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时,绘制的两朵黄瓜雌花生长发育期间体积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A.曲线a是子房发育的结果 B.曲线b可能是没有授粉造成的C.在A点花冠、花萼等逐渐凋落 D.A点时,黄瓜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第22题图) (第23题图)23、观察图中的O、P、Q三个层次,已知Q包含P,P包含O,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O代表地月系,则P可代表太阳系,Q可代表银河系B.若O代表溶质,则P可代表溶剂,Q可代表溶液C.若O代表种群,则P可代表群落,Q可代表生态系统D.若O代表被子植物,则P可代表种子植物,Q可代表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24、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压吸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塔内气压有关 D.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第24题图) (第25题图)25、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氮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氧气,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 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 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26、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http: / / www.21cnjy.com )(1)从图甲可知,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个阶段的发育,这样的发育称为 发育;(2)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时期,这类昆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中的 期。27、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作物之一,现广泛种植的是叶片紧凑型杂交玉米,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1)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 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2)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一小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生命活动,而绝大部分水则用于玉米植株的 作用。(3)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经过 两个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第27题图) (第28题图)28、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学反应条件是通直流电,由此可知这个过程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2)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3)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29、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季节和时间也不一样。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美洲烟草在夏季日照时间长,植株高达3m一5m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日照时间短,植株高不到1m即可开花。(1)无论花的形态怎样,花的主要结构是 ;(2)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 ;(3)播种的“小麦种子”是由 发育而成的。30、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于是小芳在家中进行实验: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并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小明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芳带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 ;(2)从该“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的性质还有 (写出一项即可)。31、如图所示是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据图回答:(1)通过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的________,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母体排出。(2)如果孕妇喝酒、吸烟或者吃了某些药品,酒精、烟草和这些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______到达③的体内,对③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第31题图) (第32题图)32、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填图甲中的标号)。 (2)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C.胚乳、子叶、于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3)如图丙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有机物的重量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最接近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点 (填“T1”“T2”“ T3”“ T4”或“ T5”)。33、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酒精(试管与烧杯不接触),煤油 沸腾;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水 沸腾。(两格均选填“会”或“不会”)34、表中列出了五种行星上“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水星 没有气体冥王星 甲烷火星 二氧化碳金星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选填“高”或“低”);(2)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3)近几年,“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28分)35、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C.蜡烛熄灭后,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36、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装置如图,步骤如下:①用大号针筒抽取 200 毫升二氧化碳气体。②试剂瓶中加入 200 毫升水, 塞紧双孔橡皮塞。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则:(1)推动注射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2)当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达到 120 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 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3)若在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试剂瓶中滴加石蕊试液,瓶内液体将呈 色。3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 种子不萌发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是 ;(2)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38、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某教师对教材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的阀门,气体就会从左向右依次进入装置。【实验过程】步骤一: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硬质玻璃管内(如图B装置),打开阀门,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骤二:将导管a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A装置),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1)硫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 火焰;(2)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的原因是 ;【拓展应用】小丽同学认为,运用该装置设计原理,还能进行其它有毒气体的实验,同样能达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设计了图乙实验装置,用以完成“CO还原氧化铜”实验。(3)图乙D装置在实验中除了形成气体定向流动外,还有的用途是 ;(4)实验时,小芳同学先打开止水夹K1和阀门,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6分)39、(10分)实验室中要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图中为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三个主要步骤是 ;(2)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3)将氯化钠溶解于水中时一般要用到玻璃棒,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 ;(4)量取水时,仰视刻度,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5)将配制好的70g20%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40、(6分)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求:(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3)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26、(1) ; ;(2) ; 。27、(1) ;(2) ;(3) 。28、(1) ;(2) ;(3) 。29、(1) ;(2) ;(3) 。30、(1) ;(2) 。31、(1) ;(2) 。32、(1) ;(2) ;(3) 。33、(1) ;(2) ; 。34、(1) ;(2) ;(3)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28分)35、(1) ;(2) ; ;(3) 。36、(1) ;(2) ;(3) 。37、(1) ;(2) ;(3) 。38、(1) ;(2) ;(3) ;(4)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6分)39、(1) ;(2) ;(3) ;(4) ;(5)40、(1)(2)(3)学校 班级 学号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2年6月13日至6月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B. 桔杆焚烧后作肥料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解析] A.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减小噪声和粉尘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故A符合题意; B. 桔杆应该秸杆直接还田,不但减小大气污染,还补充了土壤养分,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促进了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还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故B不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地下水源,故C不合题意;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加大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答案]A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体积读数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解析] A.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正确;B.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火,不能用灯对灯点火,否则引起火灾,B不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要接触试管壁,C不正确;D.倾倒液体,瓶塞应倒放,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口对口倾倒,D不正确。[答案]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D4、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女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B.人的生长发育开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C.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D.胎儿通过羊水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解析] A、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不符合题意;B、卵细胞就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标志着人的生长发育的开始,符合题意;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不符合题意;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胎儿是通过 脐带和 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不符合题意。[答案]B5、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A. 阳光→植物→兔→狐狸→虎 B. 植物→兔→狐狸→虎C. 植物→兔→狐狸→虎→微生物 D. 虎→狐狸→兔→植物[解析] 食物链表示生物间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后者以前者为食,沿箭头方向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食物链书写时应注意,植物是起点,此后依次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不应该出现非生物因素和微生物。所以A不正确,B正确,C不正确,D不正确。[答案]B6、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项目是冰壶。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比如,比赛的冰面比较特殊,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上,由制冰师①撒上均匀的小水珠,形成直径0.3mm的小冰珠。比赛者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会增大。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小水珠变成冰珠属于熔化 B. 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凝华C. 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需要吸热 D. ②中小冰珠变水需要吸热[解析] A. ①中小水珠变成冰珠,属于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A错误;B. 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固体变液体,是液化,B不正确;C. 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是凝固,需要放热,C不正确; D. ②中小冰珠变水是熔化,需要吸热,D正确。[答案]D7、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人越靠近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越大,但始终是正立的虚像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析] A、由红外线的应用可知,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B错误;C、家里的穿衣镜为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答案]A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解析] A.自然界中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A正确;B.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不正确;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正确;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D正确。[答案]B9、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解析] 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答案]B10、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青蛙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 B. 娃娃鱼是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C. 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冬天要冬眠 D. 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成青蛙[解析] A、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体外受精,A说法错误;B、娃娃鱼是两栖动物,而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是娃娃鱼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B说法正确;C、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两栖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C说法正确;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D说法正确。[答案]A11、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解析] 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答案]B12、将甲筒套在乙筒的外面(如丙)就是一个自制针孔照相机,用它观察烛焰时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的长度,爆燃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bcd B.acd C. ab D.cd[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其中实像可放大也可缩小,像的亮度也有所不同,主要与物距及像距大小有关。若物距大于像距,则像是缩小的,缩小的像比较明亮;若物距小于像距,则像是放大的,放大的像较暗些;若两者相等,则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亮度与烛焰接近。所以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正确;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正确;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的长度,相当于增大像距,烛焰的像变大,正确;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相当于缩小像距,像变小但亮度增加,烛焰的像更明亮,正确。[答案]A13、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蛇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营养级B.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鼠与昆虫之间是竞争关系C.如果灌溉农田的水中含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D.进入该食物网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解析] A、此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即①植物→鼠→蛇,②植物→昆虫→蛙→蛇,消费者级别是指消费者在某一食物链的位次,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者则总是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消费者的级别是不固定的,营养级也是不固定的.如在①食物链中,蛇为三级消费者,则为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②中,蛇为四级消费者,则为第四营养级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二个营养级,A错误;B、鼠和昆虫同时以植物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B,正确;C、有毒物质由于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称为生物富集,所以蛇的营养级别最高,如果灌溉农田的水中含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C错误;D、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的能量,D正确。[答案]A14、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发热剂的体积忽略不计)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铁粉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反应与气体有关时,组装好仪器后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太少会使氧气不能被充分反应,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55ml÷300×100%=18.3%。[答案]C15、下列有关无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性生殖是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B. 无性生殖是通过卵细胞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C. 无性生殖只包括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两种D. 无性生殖是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解析]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A错误;B、无性生殖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B错误;C、无性生殖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等)等C错误;D、无性生殖是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D正确。[答案]D16、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都能形成菌落,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胞和真菌B.细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防腐剂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胞,可以大量使用防腐剂防止食物腐败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有些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解析] A.细菌都能形成菌落,细胞菌落较小,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单调,白色或黄色,真菌的菌落表面粗糙,颜色较多,黄色、褐色、红色等,A不符合题意;B.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C.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持时间,便不能大量使用防腐剂,一定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C不符合题意;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有的可寄生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内,也有些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D符合题意。[答案]D17、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③ 5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A.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②与④比较,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各种条件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这两粒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不具备[解析] 解:A、从表中分析看,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以后,④号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而①号种子处在4℃条件下,温度低,①与④比较,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正确;B、②与④比较,唯一的变量是水,②号种子不萌发,④号种子萌发,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正确;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号③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缺少空气,不缺少条件水分和温度条件,C错误;D、种子萌发除了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外,种子自身还必须满足:种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而且还度过了休眠期的,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自身条件,D正确。[答案]C1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已知生石灰遇水放热。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解析] ①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③白磷的量不足,氧气就不能耗尽,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④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答案]B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甲中含有 少量乙杂质 时,可以用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配制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甲晶体的办法得到纯甲晶体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 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不相等[解析]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 少量乙杂质 时,可以用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配制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甲晶体的办法得到纯甲晶体,故A正确;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C错误;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故D错误。[答案]A2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解析]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溶液②,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它们的溶液中溶质相等,溶剂减少,所以质量分数② ①,A不正确;B.②③都恒浊蒸发得到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所以它们的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B不正确;C.在③变成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 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 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C不正确;D.在②变成③的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在③变成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④ ③,故D正确。[答案]D2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解析]A. 称量时,为防止污染药品,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A正确,不题意;B.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B正确,不符合题意;C. 若要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可升高温度,但玻璃棒搅拌只是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大溶解能力,C不正确,符合题意;D.为防止天平被腐蚀,称量时,可在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避免物体与托盘直接接触,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2、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时,绘制的两朵黄瓜雌花生长发育期间体积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A.曲线a是子房发育的结果 B.曲线b可能是没有授粉造成的C.在A点花冠、花萼等逐渐凋落 D.A点时,黄瓜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解析] 花萼、花冠、雄蕊以及承认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逐渐凋落,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就像图中曲线a一样;传粉和受精成功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中有多少胚珠受精,将来就会有多少种子,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曲线b表示的是黄瓜的凋落,原因是没有完成传粉和受精。所以A.曲线a是子房发育的结果,符合题意;B.曲线b可能是没有授粉造成的,符合题意;C.在A点花冠、花萼等逐渐凋落,符合题意;D.在A点时,黄瓜产生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不符合题意。[答案]D23、观察图中的O、P、Q三个层次,已知Q包含P,P包含O,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O代表地月系,则P可代表太阳系,Q可代表银河系B.若O代表溶质,则P可代表溶剂,Q可代表溶液C.若O代表种群,则P可代表群落,Q可代表生态系统D.若O代表被子植物,则P可代表种子植物,Q可代表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解析] 由题意可知,Q包含P,P包含O。即它们之间是包含与从属关系,O从属于P,P从属于Q。所以:A.O地月系属于P太阳系,P太阳系属于Q银河系,符合题意;B.O溶质与P溶剂不存在从属关系,所以不符合题意;C.O种群属于P群落,P群落属于Q生态系统,符合题意;D.O被子植物属于P种子植物,P种子植物属于Q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符合题意。[答案]B24、变压吸附法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压吸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塔内气压有关 D.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解析] A、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且稀有气体不能被除去,所以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A正确;B、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能被二氧化铝除去,所以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碳,B错误;C、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答案]B25、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氮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氧气,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B. 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 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解析] A.实验过程①中b通氮气,不燃烧;过程②中b通氧气,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过程②中a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26、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http: / / www.21cnjy.com )(1)从图甲可知,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个阶段的发育,这样的发育称为 发育;(2)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时期,这类昆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中的 期。[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甲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发育图,乙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发育图。(1)从图甲可以看出,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2)与蝗虫比较,蝴蝶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其中幼虫会啃食大量的植物,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答案] (1)三 不完全变态发育;(2)蛹;幼虫27、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作物之一,现广泛种植的是叶片紧凑型杂交玉米,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1)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 效率,合成更多有机物。(2)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一小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生命活动,而绝大部分水则用于玉米植株的 作用。(3)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经过 两个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解析] (1)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间互相遮光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0%以上。玉米的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一小部分水供玉米的生命活动利用,而绝大部分则用于玉米植株的蒸腾作用。(3)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开花后经过传粉受精两个过程,子房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答案] (1)光合作用;(2)蒸腾;(3)传粉和受精。28、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学反应条件是通直流电,由此可知这个过程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2)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 ;(3)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解析] (1)电解水时,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收集到a气体8mL,则在相铜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4ml。(3)与a试管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与b电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答案](1)电 (2)4mL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9、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季节和时间也不一样。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美洲烟草在夏季日照时间长,植株高达3m一5m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日照时间短,植株高不到1m即可开花。(1)无论花的形态怎样,花的主要结构是 ;(2)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 ;(3)播种的“小麦种子”是由 发育而成的。[解析] (1)花成熟后,雄蕊产生精子与雌蕊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花蕊);(2)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 光照时间;(3)我们知道小麦种子的种皮与果皮紧贴一起,一粒小麦颗粒实际是它的果实,而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答案] (1)花蕊 (2)光照时间 (3)子房30、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于是小芳在家中进行实验: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并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小明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芳带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 ;(2)从该“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的性质还有 (写出一项即可)。[解析] (1)该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说明维生素C受热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答案] (1)二氧化碳 (2) 受热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31、如图所示是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据图回答:(1)通过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的 ,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母体排出。(2)如果孕妇喝酒、吸烟或者吃了某些药品,酒精、烟草和这些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______到达③的体内,对③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解析] (1)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2)如果孕妇喝酒、吸烟或者吃了某些药品,酒精、烟草和这些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胎盘和脐带到达③的体内,对③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答案] (1)氧气和营养物质; (2)胎盘和脐带32、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的胚通常包括 (填图甲中的标号)。 (2)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A.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胚乳、子叶、子叶、胚乳C.胚乳、子叶、于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3)如图丙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有机物的重量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最接近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点 (填“T1”“T2”“ T3”“ T4”或“ T5”)。[解析] ⑴种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即图甲中的①②③④。 ⑵水稻和小麦是单子叶植物,我们吃的大米和面粉是胚中的胚乳,大豆和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它们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存在于子叶中。⑶如图丙所示,大豆种子在萌芽初期,主要是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有机物,有机物的重量减少;当幼叶逐渐形成时,光合作用开始,最初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生成了又被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增加,当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时,有机物才会积累而增加,图中T2附近时有机物才增加,所最接近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点 T2前某个时刻。[答案] (1)①②③④ (2)A (3)T233、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酒精(试管与烧杯不接触),煤油 沸腾;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水 沸腾。(两格均选填“会”或“不会”)[解析](1)从实验数据可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48℃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2)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酒精(试管与烧杯不接触),酒精会沸腾,因为烧杯内水温最高100℃,试管内酒精温度能达到煤油的沸点,且外界温度高于试管内,可持续吸热,所以酒精会沸腾;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与烧杯中水温一样100℃,即能达到沸点,但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热,所以试管内水不能沸腾。[答案](1)晶体 (2) (2)会 不会34、表中列出了五种行星上“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水星 没有气体冥王星 甲烷火星 二氧化碳金星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选填“高”或“低”);(2)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3)近几年,“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解析] (1)金星离在太阳距离比地球近得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高,所以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高。 (2)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冥王星的大气中没有能助燃的氧气。 (3)近几年,“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答案] (1)高; (2)冥王星的大气中没有能助燃的氧气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2分,共28分)35、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C.蜡烛熄灭后,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解析]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实验二中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6%之间时,蜡烛可以燃烧,因此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时间为零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即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的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1)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 低 (3)D36、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装置如图,步骤如下:①用大号针筒抽取 200 毫升二氧化碳气体。②试剂瓶中加入 200 毫升水,塞紧双孔橡皮塞。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则:(1)推动注射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2)当向水中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20 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 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3)若在注入 CO2 气体后的试剂瓶中滴加石蕊试液,瓶内液体将呈 色。[解析] (1)缓慢推动活塞,二氧化碳气体会缓慢进入水中,从而能够充分的与水接触,能充分的溶解.(2)当向水中注入CO 2 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已经不能再溶解了,所以表明在该条件下,l 体积水中能溶解0.6体识的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进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碳酸遇石蕊时,溶液变红色。[答案](1)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意思相近即可) (2)0.6 (3)红3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 种子不萌发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是 ;(2)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解析](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是合适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2)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要控制除温度个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实验,可选用乙和丙装置。(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要控制除光照有无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设置对比实验:取1号和2号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答案] (1)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或氧气;(2)乙和丙(3)取1号和2号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38、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某教师对教材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的阀门,气体就会从左向右依次进入装置。【实验过程】步骤一: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硬质玻璃管内(如图B装置),打开阀门,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骤二:将导管a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A装置),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1)硫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 火焰;(2)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的原因是 ;【拓展应用】小丽同学认为,运用该装置设计原理,还能进行其它有毒气体的实验,同样能达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设计了图乙实验装置,用以完成“CO还原氧化铜”实验。(3)图乙D装置在实验中除了形成气体定向流动外,还有的用途是 ;(4)实验时,小芳同学先打开止水夹K1和阀门,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解析]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2)D装置的阀门打开,水流出后,水位下降,造成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故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3)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然后进入D装置,故装置还有储存气体的作用;(4)因为B中玻璃管内有空气,如果在加热的条件下进入一氧化碳,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先打开止水夹和阀门,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点燃酒精灯,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答案] (1)微弱的淡蓝色; (2)水位下降,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3)储存气体(或收集气体);(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6分)39、(10分)实验室中要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图中为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三个主要步骤是 ;(2)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3)将氯化钠溶解于水中时一般要用到玻璃棒,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 ;(4)量取水时,仰视刻度,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5)将配制好的70g20%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解析] (1)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等;(2)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3)溶解时玻璃棒的搅拌是为了使氯化钠更快地溶解;(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70g×20%=(70g+x)×10% x=70g。[答案] (1)计算、称量、溶解(2)玻璃棒; (3)加快溶解速度 (4)偏小;(5)70g。40、(6分)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现将10克氯化钠溶于40克水中,求:(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欲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3)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在20℃时, 4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14.4g,即加入的10g氯化钠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40g+10g=50g。所以:(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g/50g×100%=20%;(2)设需加水质量为x时,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10g/(50g+x) ×100%=10%得x=50g;(3)若欲使原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恒温)的饱和溶液,即氯化钠溶解度不变时,40g水中最多可溶解14.4g氯化钠,而现在只有10g,需要蒸发一定量的水分,使余下的水恰好与10g氯化钠配成饱和溶液。设蒸发水分质量为y:36g/(36g+100g)=10g/(50g-y)得y≈12.3g。[答案] (1) 20% (2) 50g (3) 12.3 (12.2g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原卷).doc 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答题卷).doc 2022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期末综合素质测试卷(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