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期末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期末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逻辑与思维》期末复习
目录
核心考点
3
2
1
4
思维导图
基础巩固
典题示范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 概念的概述
概念的含义
概念与语词
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外延)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知识点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基础巩固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义
通过揭示事物的 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只有通过 才能表达出来。
(2)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 概念。
(3)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 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 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本质
语词
同一个
同一个
不同
知识拓展
3.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内涵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知识拓展
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1)区分二者的含义: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2)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越大。
基础巩固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 ,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基础巩固
5.明确概念的方法
1.明确内涵的方法
①定义的作用与含义
a.作用:消除概念在 方面的歧义。
b.含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 。
内涵
本质属性
基础巩固
②定义的构成与方法
(1)构成: 、定义项、定义联项。
(2)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
①属概念:指 的属概念。
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 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③关系:
被定义项
种差加属概念
被定义项
种概念
定义项 种差+ .
定义 被定义项+定义联项+ .
属概念
定义项
基础巩固
2.明确外延的方法
5.明确概念的方法
1. 划分的作用、含义与构成
(1)作用:明确概念的 。
(2)含义: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 ,大类是小类的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3)构成:由 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外延


母项
基础巩固
方法 要求 遵循的逻辑规则
定义法 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等同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定义不能用比喻
划分法 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基础巩固
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准确把握概念的要求:既要弄清概念的 ,又要分清概念的 。
(2)概念的变化。
①原因:认识对象是 的。
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 。
③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 和精确。
外延
内涵
变化发展
固定不变
深刻
典题示范
1.下列判断中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对应正确的有( )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国体”与“国家性质”是全同关系
②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属种关系
③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革命家”、“战略家”与“理论家”是反对关系
④唯心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是矛盾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典题示范
2.“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与“联想思维就是思维活动”,丝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动产品”与“商品不是非劳动产品”。以上两组定义的对比,告诉我们下定义时应遵循( )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全同,应避免定义过宽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应避免同语反复
③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
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应准确揭示被定义项是什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思维导图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1 判断的概述
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判断的类型及表达
知识点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及注意问题
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的含义、结构及种类
联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真假值
选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分类、真假值
假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分类、真假值
基础巩固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 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断定
基本特征 划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
判断有真假之分 真判断与假判断
3.判断的来源与检验
(1)来源:人们的 。
(2)检验: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社会实践
基础巩固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 判断的表达
(1)通过语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 ,语句是判断的 。
(2)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①不作 、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 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断定
具体情况
基础巩固
2.判断的类型
(1)重要性:准确把握不同判断的 。
(2)划分依据: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 。
(3)具体类型:
逻辑性质
判断
类型 含义 包含
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 其他判断的判断 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 本身 其他判断的判断 联言判断、 和假言判断
不包含
性质判断
包含
选言判断
基础巩固
三、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又称为 。
2.组成
直言判断
主项 表示 .
谓项 表示断定对象 .
量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 .
联项 起着联结 和谓项的作用
断定对象
性质
范围
主项
基础巩固
3.分类
划分依据 种类
依据判断的质(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和否定判断
依据判断的量(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从质与量的结合上 、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
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基础巩固
四、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 含义
指的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 的判断。
2.组成
(1)关系者项。
①含义:表示 的叫作关系者项。
②分类:按照关系者出现的 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③意义: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 。
关系
关系承担者
顺序
性质
(2)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
(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关系判断的意义
(1)对对象有较为 的把握。
(2)对认清自己的 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面
社会地位
基础巩固
五、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
其本身包含 的判断。
2.组成
由联结词和 两部分组成。
3.种类
联言判断、 和假言判断等。
其他判断
支判断
选言判断
基础巩固
类型 侧重 种类 联结项 真判断
联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无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或者……”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假言判断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 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成立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才……”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 六、区分复合判断的各种类型
典题示范
1.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的快些!”这说明( )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
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C.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C
典题示范
2.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应该用琴棋书画的诗意,书写柴米油盐的传奇,让我们的人生除了能够品尝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酸甜苦辣咸以外,也能够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淡然雅趣。“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该判断( )
①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②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③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④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属于真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思维导图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6.1 推理及演绎推理概述
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判断的类型及表达
知识点
6.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及注意问题
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
6.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的含义、结构及种类
联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真假值
选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分类、真假值
假言判断的结构、联结项、分类、真假值
基础巩固
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1.形成判断的两条途径
(1)通过 ,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2)借助已有的 ,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推理的含义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 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
3.推理的结构
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 ,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 。推理结构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实践
判断
新判断
前提
结论
基础巩固
4.推理的种类
(1)哲学认识论标准: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分为 、
和 。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 结论的推理
.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2)形式逻辑标准:依据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分为
和 。演绎推理是 ,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 。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一般性
类比推理
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
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
基础巩固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 正确进行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 的判断。
(2) 正确。
2.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3.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的意义
对人们保持思维的 具有重要的作用。
真实
推理结构
严密性
基础巩固
三、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含义 遵循的规则
换质推理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 和 。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 ,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 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换位推理 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和 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 。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 和 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 。
主项
量项

相矛盾
主项
谓项
联项
主项
谓项
周延
基础巩固
四、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
(1)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指的是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在判断中被判定的情况。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全部被判定,那么它就是周延的;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外延没有全部被判定,那么它就不是周延的。
(2)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如下:主项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
基础巩固
五、三段论推理
1. 含义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 ,借助一个 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前提
大项 指结论中的 .
小项 指结论中的 .
中项 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 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
小前提 包含小项的前提
结论 通过 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共同的项
谓项
主项
前提
中项
基础巩固
3. 一般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 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 ”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 ”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 ”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 ,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三个
四概念
中项不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
否定
基础巩固
六、把握联言推理与选言推理
1.联言推理
含义 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有效推理 结构 合成式;分解式
判断标准 若前提为真: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则结论为真: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若前提为真: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则结论为真:能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基础巩固
2.选言推理的分类
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否定肯定式)
基础巩固
七、归纳掌握三类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
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 √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 √
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
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
充分必要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真假共存必为假。
典题示范
1.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推理要合乎逻辑规则,下列推理有效的是( )
①配偶、子女、父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配偶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②同学们可加入篮球队或足球队,你加入了篮球队,所以你没有加入足球队
③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下雨了,所以运动会延后
④只有及时浇水,花才长得好,花没长好,所以,没有及时浇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典题示范
2.“青年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力量。我是青年。所以,我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力量”。这一推理所犯的错误是( )
A.“四概念”的错误 B.中项不周延
C.大项不当扩大 D.小项不当扩大
A
思维导图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征及结论真实的条件
因果联系的方法
不完全归纳的含义
知识点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依据
类比与比较、类比与比喻
类比推理的方法、作用
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
基础巩固
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别 思维进程不同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 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 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前提必须真实
对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的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结论
联系 ①演绎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演绎推理未必都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要依赖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②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一、比较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基础巩固
二、对比把握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关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别 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每个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事物全部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考察对象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
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基础巩固
三、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注意三点
(1)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
(2)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因而结论的可靠度也就越高。
(3)尽可能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础巩固
四、对比把握比较、比喻、类比三个概念
比较项 比较 比喻 类比
性质 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 修辞手法(以比较为基础) 推理形式(以比较为基础)
目的 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得出新知识
基础巩固
五、类比推理的方法
1. 仿生学与类比推理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仿生学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2.类比推理的内容
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 的属性进行的推理,包括:
(1)在对象的要素和 之间进行类比;
(2)在对象的 之间进行类比;
(3)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 方面进行类比。
模拟方法
相似
结构
功能
条件
基础巩固
六、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的要求
(1)推理的根据越多越好,即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典题示范
1.几十年前,人们注意到一些社区中的居民牙齿非常健康,科学家在对这些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些社区的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氟化物对牙齿有益。科学家们在这里使用的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检核表法 D.信息交合法
A
典题示范
2.经研究发现,向日葵茎部含有一种生长素,它可以刺激植物生长。生长素常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使得茎部背光的一面生长快于向阳的一面,于是开在顶端的花就总是朝着太阳。据此推断所有向日葵的花都朝着太阳。该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C
3.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英语,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只有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请将“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进行换质推理,同时说出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
参考答案: 
换质: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不是一种非情感的生活。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直言判断谓项的矛盾概念,用它作为结论直言判断的谓项。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