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测说明类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题型专练(通用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推测说明类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题型专练(通用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题型专练
推测说明类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图为“亚洲30°N附近某高山局部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发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A.坡向 B.热量 C.水分 D.坡度
2.推测高山草甸带下限海拔高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
A.因阳坡与阴坡的差异 B.因高大地形影响的差异
C.因降水量的差异 D.因下方自然带的差异
(2022·湖北·模拟预测)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太行山中段东麓是焚风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其形成受盛行风向和局地气流影响。下图为太行山及附近区域略图(灰色区域主要为高原,白色区域主要为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行山中段东麓焚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对焚风风力强弱的昼夜变化描述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较强,因为夜晚山风加强了焚风 B.夜晚较强,因为夜晚西北内陆高压强
C.白天较强,因为太阳辐射会增强焚风 D.白天较强,因为白天山坡面更易增温
(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谷雨和立夏两天太阳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曲线②的最高点高于曲线①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高 B.气温高 C.空气湿度低 D.空气杂质含量低
6.据图判断( )
A.谷雨这天上午为晴天,下午为阴天 B.谷雨这天为阴天
C.立夏这天上午为阴天,下午为晴天 D.立夏这天为晴天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南岛 B.横断山区 C.华北平原 D.舟山群岛
(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瓦约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达德沟中冲出的泥石流在沟口处堆积,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期在古河道出现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由于河流改道,古河道逐渐干涸,形成现今瓦约村址。下右图示意瓦约村河道变迁及甲地湖相与河相交错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可以推测出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大致从北向南流 B.河流大致从南向北流
C.堰塞湖和河流的总储水量 D.堰塞湖和河流的长度
9.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说明( )
A.地质稳定,降水量变化小 B.河道稳定,积雪融化量差异大
C.河流水量变化大,快速入湖 D.湖泊时期,周边砾石滑落沉积
10.图示河段出现自然裁弯取直的有利条件是( )
①河流流速慢②现代火山活跃岩浆不断喷发③沿断裂流动④河道曲率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2022·山东济宁·三模)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描述了一种出现在南美洲南部草原上特殊的风,称为奔北落。下图示意甲地某次奔北落发生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次奔北落连刮数天,进而造成持续的暴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奔北落为甲地带来的气流性质最可能是( )
A.冷干 B.暖湿 C.冷湿 D.暖干
12.造成甲地持续暴雨天气的原因是( )
A.飓风登陆 B.地形抬升 C.冷暖气团相遇 D.空气受热上升
(2022·辽宁铁岭·二模)2021年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长津湖》重现了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激发了人们极大的爱国热情。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冬天格外寒冷,裹挟着暴雪的寒风每小时可达40英里,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C,为朝鲜的苦寒之地。据参战老兵回忆,纵使白天阳光明媚,夜晚极端低温也常常出现。下图为盖马高原地区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对长津湖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津湖水位季节变化大 B.夏季长津湖水位高补给长津江
C.长津湖为冰蚀湖,结冰期长 D.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14.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气温为-3℃到5℃,但1950年11月下旬,该地区气温骤然降到了-35℃以下,并出现暴雪天气,可能是( )
A.受拉尼娜影响 B.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C.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 D.受厄尔尼诺影响
15.“夜晚极端低温”主要与高原蓄热能力(指储存热量的能力)差相关,导致高原蓄热能力差的因素有( )
①大气成分②大气密度③降雪量多少④风力的强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2·辽宁铁岭·二模)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2018年,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总长2000米,由桥梁、填海路堤及道路等工程组成,主桥为混合叠合梁连续钢构桥,主桥所处海域水深27米 46米,无风涌浪高达3米。项目采用中国公路工程规范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水平差 B.经济水平落后 C.国土面积狭小 D.岛屿间距离近
17.推测大桥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主要是( )
①珊瑚礁地质上桥梁桩基的浇注
②高温高湿高盐的强腐蚀环境
③施工场地狭小
④深水和高涌浪的影响
⑤交通不便,建设物资匮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8.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C.缓解马累的居住和交通压力 D.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图为“2021年5月3日亚洲东部局地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沧州与周口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空气湿度 D.纬度
20.满城地区应对图示天气的农田种植与管理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A.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 B.压实土层防止风蚀
C.采用复种增加田间覆盖度 D.填埋沟渠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瑞典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在政策实践的不断更新中,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管理方法学,即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瑞典的电子垃圾回收率为51.6%,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理
22.避免产生也就是能不产生垃圾就不产生垃圾,下列属是该措施的是( )
①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制品
②废品可以通过修补、更改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③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
④无法回收材料时,可燃垃圾可以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⑤有机垃圾可以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
⑥有害危险品,送到垃圾填埋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23.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
①广泛的回收运动和公众支持
②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
③透明的数据收集和共享
④确立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二战后,日本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地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流动,导致村落大量消失、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的家庭经营陷入危机,农业发展几乎停滞。大量化肥、农药的投入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日本探索推进“地产地消”战略,鼓励消费者尽可能消费当地或邻近产地的农产品,同时为了避免农产品生产单一化,鼓励农民生产多种农产品。疫情期间我国鼓励推行的“农产品套餐+社区拼团”模式,实际上暗合了农产品“地产地消”的概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世界范国的农产品大流通对日本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
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②小规模农户难以进入市场
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④农产品价格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有关日本“地产地消”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展食育教育,普及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有利于“地产地消”活动的推广
②农产品种类多且季节性强,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③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是“地产地消”活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④可以改善饮食结构,提升国民体质,从而减轻国家在医疗支出上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列关于农产品拼团这种“地产地消”模式所具有的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样体的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
B.提前预训,基本可以实现当大采收、打包、送达,确保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C.起送份数限制,增加了订单量,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D.减少了过度包装,促进订单的简约化,体现了绿色消费理念
(2022·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推测林盘随田散布的成因和广植竹木的主要目的是( )
A.地形调节气候 B.气候美化环境 C.水系增加收入 D.植被心理安全
29.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上升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30.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耕地利用率 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题型专练
推测说明类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图为“亚洲30°N附近某高山局部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发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A.坡向 B.热量 C.水分 D.坡度
2.推测高山草甸带下限海拔高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
A.因阳坡与阴坡的差异 B.因高大地形影响的差异
C.因降水量的差异 D.因下方自然带的差异
【答案】1.B
2.B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低,高山灌木林带分布的海拔高,海拔高度不同,导致两个自然带热量不同,推测是热量导致两个自然带发生分异,B正确;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都位于阳坡,坡向相同,故坡向不是导致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因素,A错误;该山地位于亚洲北纬30度附近,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都位于迎风坡,水分条件均较好,故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主导因素不是水分,C错误;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坡度差异小,不是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原因,C错误;故选B。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下限海拔高度北坡高于南坡,推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高大地形导致北坡和南坡的降水量与蒸发量不同,同一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出现差异,B正确;阴坡与阳坡的热量差异,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均是因高大地形所致,不是根本原因,AC错误;下方自然带对高山草甸带的分布影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山地同一自然带海拔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2022·湖北·模拟预测)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太行山中段东麓是焚风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其形成受盛行风向和局地气流影响。下图为太行山及附近区域略图(灰色区域主要为高原,白色区域主要为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行山中段东麓焚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对焚风风力强弱的昼夜变化描述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较强,因为夜晚山风加强了焚风 B.夜晚较强,因为夜晚西北内陆高压强
C.白天较强,因为太阳辐射会增强焚风 D.白天较强,因为白天山坡面更易增温
【答案】3.D
4.A
【解析】3.结合材料信息“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不难得出焚风发生时东麓为盛行风背风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太行山东麓为冬季风的背风坡,所以焚风发生频率最高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结合材料信息“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在盛行西北季风与山风风向一致时,焚风得到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坡面风向由谷底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坡面风向由山顶向谷底,进而判断出白天谷风削弱盛行西北季风,焚风减弱,夜晚山风加强盛行西北季风,焚风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谷雨和立夏两天太阳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曲线②的最高点高于曲线①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高 B.气温高 C.空气湿度低 D.空气杂质含量低
6.据图判断( )
A.谷雨这天上午为晴天,下午为阴天 B.谷雨这天为阴天
C.立夏这天上午为阴天,下午为晴天 D.立夏这天为晴天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南岛 B.横断山区 C.华北平原 D.舟山群岛
【答案】5.A
6.C
7.B
【解析】5.由于①②两曲线表示的是谷雨和立夏这两天的太阳辐射变化,而立夏距夏至更近,正午太阳高度大于谷雨,②为立夏,①为谷雨,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A正确;气温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B错误;空气湿度、空气杂质含量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小,CD错误,故A选项正确。
6.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曲线表示谷雨,②曲线表示立夏,从图中可以看出,谷雨这天的太阳辐射曲线上午、下午是对称的,说明这天是晴天,而立夏这天上午太阳辐射远低于谷雨,说明上午是阴天,且逐渐转晴,下午为晴天。故C选项正确。
7.太阳辐射应在地方时12时达到最大值,据图判断,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在13~14时,所以当地的经度位于90°E~105°E,横断山区符合,海南岛在110°E附近,华北平原经度位于110°E以东,舟山群岛位于120°E附近,故B选项正确。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瓦约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达德沟中冲出的泥石流在沟口处堆积,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期在古河道出现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由于河流改道,古河道逐渐干涸,形成现今瓦约村址。下右图示意瓦约村河道变迁及甲地湖相与河相交错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可以推测出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大致从北向南流 B.河流大致从南向北流
C.堰塞湖和河流的总储水量 D.堰塞湖和河流的长度
9.湖相黏土与河相砾石的交错沉积说明( )
A.地质稳定,降水量变化小 B.河道稳定,积雪融化量差异大
C.河流水量变化大,快速入湖 D.湖泊时期,周边砾石滑落沉积
10.图示河段出现自然裁弯取直的有利条件是( )
①河流流速慢②现代火山活跃岩浆不断喷发③沿断裂流动④河道曲率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8.A
9.C
10.D
【解析】8.结合图文材料,没有比例尺和河湖深度等,不能推测出堰塞湖和河流的总储水量、堰塞湖和河流的长度.但是由于沟口有泥石流堆积体,甲地有湖相沉积,说明泥石流堆积堰塞成湖;古河道所在堰塞湖逐渐干涸,说明堆积体位于河流下游。所以可以推断河流自北向南流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结合材料可知由于泥石流堆积体阻塞河道,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形成湖相黏土沉积。青藏高原东部河流流量变化大(夏季冰雪融化量大或暴雨)导致间歇性洪水流速快,携带砾石进入堰塞湖形成砾石堆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这里河流沿断裂流动,曲率大,导致自然裁弯取直,C错误,D正确。这里河流流速快,现代没有火山喷发。AB错误。故选D。
【点睛】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2022·山东济宁·三模)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描述了一种出现在南美洲南部草原上特殊的风,称为奔北落。下图示意甲地某次奔北落发生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次奔北落连刮数天,进而造成持续的暴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奔北落为甲地带来的气流性质最可能是( )
A.冷干 B.暖湿 C.冷湿 D.暖干
12.造成甲地持续暴雨天气的原因是( )
A.飓风登陆 B.地形抬升 C.冷暖气团相遇 D.空气受热上升
【答案】11.A
12.C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应吹偏南(西南)风,风由内陆高纬地区吹来,性质应为冷干,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位于低压槽部形成的冷锋锋前,未来几天该地受冷暖气团相遇影响,会产生持续暴雨,C正确;此时海洋上为高压,不会产生飓风,A错误;该地地势起伏较小,地形抬升作用较小,B错误;该地不是位于低压中心,不是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伴随着锋面而出现,同一锋面上有时会接连形成2-5个温带气旋,自西向东依次移动前进,称为“气旋族”。温带气旋从生成,发展到消亡整个生命史一般为2-6天。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温带气旋常带来多风多雨天气,时常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
(2022·辽宁铁岭·二模)2021年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长津湖》重现了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激发了人们极大的爱国热情。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冬天格外寒冷,裹挟着暴雪的寒风每小时可达40英里,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C,为朝鲜的苦寒之地。据参战老兵回忆,纵使白天阳光明媚,夜晚极端低温也常常出现。下图为盖马高原地区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对长津湖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津湖水位季节变化大 B.夏季长津湖水位高补给长津江
C.长津湖为冰蚀湖,结冰期长 D.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14.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气温为-3℃到5℃,但1950年11月下旬,该地区气温骤然降到了-35℃以下,并出现暴雪天气,可能是( )
A.受拉尼娜影响 B.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
C.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 D.受厄尔尼诺影响
15.“夜晚极端低温”主要与高原蓄热能力(指储存热量的能力)差相关,导致高原蓄热能力差的因素有( )
①大气成分②大气密度③降雪量多少④风力的强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3.A
14.A
15.B
【解析】13.该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存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受雨水补给较多,长津河处于汛期,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长津湖,冬季河流水位低,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区域地处中纬度,且海拔不是很高,受冰川侵蚀较弱,长津湖并非冰蚀湖,且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长津湖属于河道型湖泊,可能是水坝建设形成的人工湖,也不是冰蚀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通常年份,长津湖地区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而1950年11月25日,气温骤降,导致其骤降的原因是一种异常的天气现象。受拉尼娜影响,会出现寒冬,A正确;地形对冷空气起阻挡作用,不会加剧寒冷,B错误;西伯利亚寒潮影响是每年冬季的正常现象,C错误;厄尔尼诺年份出现暖冬,D错误。故选A。
15.高原蓄热能力差主要与大气密度(密度大,蓄热多,保温作用强)和风力的强度(风可以减少大气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相关,与大气成分、降雪量多少关系不大,②④正确,B正确。故选B。
【点睛】高原大气密度大,蓄热多,保温作用强;风力的强度大,散热快。
(2022·辽宁铁岭·二模)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2018年,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总长2000米,由桥梁、填海路堤及道路等工程组成,主桥为混合叠合梁连续钢构桥,主桥所处海域水深27米 46米,无风涌浪高达3米。项目采用中国公路工程规范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水平差 B.经济水平落后 C.国土面积狭小 D.岛屿间距离近
17.推测大桥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主要是( )
①珊瑚礁地质上桥梁桩基的浇注
②高温高湿高盐的强腐蚀环境
③施工场地狭小
④深水和高涌浪的影响
⑤交通不便,建设物资匮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8.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C.缓解马累的居住和交通压力 D.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答案】16.B
17.D
18.C
【解析】16.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的主导因素。马尔代夫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没有建桥,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经济因素是首要因素,科技并非主导因素,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岛屿之间如何联系与国土面积大小联系较小,马尔代夫以旅游业闻名,岛屿间交通联系密切,交通需求较多,C选项错误。岛屿间距离近更容易修建桥梁连接,D选项错误。故选B。
17.珊瑚礁具有孔隙大、脆性大、强度各方向差异大的特点,桥桩打入时十分易碎,①正确;低纬度海区高温多雨,海水高盐具有强腐蚀特点,要保障大桥100年的使用寿命,在建设中就要求很高的技术,②正确;材料中提到的“大桥主桥所处海域水深27米~46米,无风涌浪高达3米”指出了工程面临的环境恶劣,需要技术支撑才能克服,④正确;而施工场地狭小及交通不便,建设物资匮乏不属于技术难题,是当地的桥梁建设的不利条件,③⑤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D。
18.修建大桥并不能缓解因海平面上升而带来的威胁,与之无关,排除A选项。由材料可知,马累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导致马累面临较大的交通和居住压力,大桥的修建有利于将马累岛的部分人口和产业迁往机场岛,疏解马累过于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大桥的修建有利于将马累岛的部分人口和产业迁往机场岛,促进机场岛的发展,对马累的国际贸易发展影响较小,B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下图为“2021年5月3日亚洲东部局地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沧州与周口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空气湿度 D.纬度
20.满城地区应对图示天气的农田种植与管理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A.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 B.压实土层防止风蚀
C.采用复种增加田间覆盖度 D.填埋沟渠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答案】19.C
20.C
【解析】1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沧州气温34℃,周口气温31℃,沧州气温高于周口气温,沧州和周口地形都比较平坦,不会导致气温差异,A错误;沧州距海近,气温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末增温慢,5月气温应该低于周口,故不可能是海陆位置造成的气温差异,B错误;沧州比周口纬度位置高,如果是纬度位置导致的,会使气温比周口低,D错误;推测可能是周口空气湿度大,正值阴雨天气,气温比沧州低,C正确;故选C。
2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满城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增加田间覆盖度,农作物遮阴作用强,可以减小土壤水分蒸发,C正确;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盐碱化,不利于农田种植,A错误;图示天气主要为高温天气,并不是大风天气,B错误;图示天气主要为高温天气,填埋沟渠不能减少土壤水分流失,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状况、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阴雨天气多,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且主要影响沿海地区。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瑞典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在政策实践的不断更新中,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管理方法学,即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瑞典的电子垃圾回收率为51.6%,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理
22.避免产生也就是能不产生垃圾就不产生垃圾,下列属是该措施的是( )
①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制品
②废品可以通过修补、更改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③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
④无法回收材料时,可燃垃圾可以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⑤有机垃圾可以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
⑥有害危险品,送到垃圾填埋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23.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
①广泛的回收运动和公众支持
②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
③透明的数据收集和共享
④确立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21.A
22.B
23.D
【解析】21.阅读材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五阶梯最高阶梯式避免产生,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由于如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最重要的原则,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
22.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要在能不产生垃圾的情况下就不产生垃圾,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包装制品;将废品修补或更改后继续使用;对于无法回收的材料,且可燃的垃圾送到指定的地点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将有机垃圾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将有毒有害的危险品送至垃圾填埋场,都是可行的措施,故①②④⑤⑥正确;但是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对于不能回炉重造的材料,也形成了垃圾,故不符合避免产生。故③错误。对应选项,答案选择B。
2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有效的回收运动,得到大众的支持;并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分享和共享;且制定了生产责任制,遏制一部分垃圾的产生,故①③④正确;但是均匀分布回收网点并不能使回收率提高,因为垃圾的产生不是均匀分布的,故②错误。对应答案选择D。
【点睛】固体废物污染途径:1.进入环境的固体废物是潜在污染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地不断释放,进入环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危害。2.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二战后,日本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地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流动,导致村落大量消失、人口老龄化严重、传统的家庭经营陷入危机,农业发展几乎停滞。大量化肥、农药的投入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日本探索推进“地产地消”战略,鼓励消费者尽可能消费当地或邻近产地的农产品,同时为了避免农产品生产单一化,鼓励农民生产多种农产品。疫情期间我国鼓励推行的“农产品套餐+社区拼团”模式,实际上暗合了农产品“地产地消”的概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世界范国的农产品大流通对日本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
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②小规模农户难以进入市场
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④农产品价格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有关日本“地产地消”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展食育教育,普及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有利于“地产地消”活动的推广
②农产品种类多且季节性强,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③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是“地产地消”活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④可以改善饮食结构,提升国民体质,从而减轻国家在医疗支出上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列关于农产品拼团这种“地产地消”模式所具有的优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样体的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
B.提前预训,基本可以实现当大采收、打包、送达,确保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C.起送份数限制,增加了订单量,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D.减少了过度包装,促进订单的简约化,体现了绿色消费理念
【答案】24.A
25.D
26.C
【解析】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大流通,将导致世界各地的农产品进入日本,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易把控,故①正确;而大量的农产品进入,将导致小规模的农户难以挤进市场中去,导致农村的农户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②③正确;且大量世界各国农产品的进入,将会导致日本农产品增多,农产品价格降低,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②③,答案选择A。
25.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产地消”模式的开展,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而食育教育,普及健康和科学的饮食文化都是可行的,故①正确;但该模式消费主要是当地或临近的农产品,且季节性强,因此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故②错误;材料显示日本政府探索推进的该模式,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该模式的重要推力,故③正确;且该模式可以改善区域内的饮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的压力等,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③④,答案选择D。
2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模式的施行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群体的直接对接,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流通繁琐环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该模式消费者可以提前预定,可以实现区域内的采摘到包装以及送货,产品新鲜度较高,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但是起送份数,虽然增加到了订单量,但是消费者被迫多购,没有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该模式在过程中也可以减少过渡包装,减少保鲜包装等,使得订单简约化,符合绿色消费观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答案选择C。
【点睛】“地产地消”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舶来品,对于中国人来讲还是一个新概念,日本推行“地产地消”运动,提倡农产品以“当地生产、当地消费”为目标,缩短运输距离,确保农产品鲜,保证食品安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来观察和研究“地产地消”,是一种高屋建瓴的透视方法尝试,旨在对当前农产品流通中的“产销对接”、“短链农业”的发展在价值观念上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2022·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推测林盘随田散布的成因和广植竹木的主要目的是( )
A.地形调节气候 B.气候美化环境 C.水系增加收入 D.植被心理安全
29.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上升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30.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耕地利用率 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答案】27.A
28.C
29.D
30.B
【解析】【解析】27.根据材料信息“成都平原”,“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可知: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双季稻、油菜。春季水稻返青,油菜花开,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A对,故选A。
28.根据题设“林盘随田散布”,成都平原地形平坦,不会因为地形导致“林盘随田散布”,A错;该区域为同一气候区,气候、植被相同,不会导致“林盘随田散布”,B、D错;“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是导致林盘随田散布的成因,同时田间广植竹木的主要目是为了增加收入,C对。故选C。
29.居住人口减少,生态环境应该得到改善,林盘数量应该增加,A错;城市房价上升、人居环境恶化是成都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反应林盘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B、C错;近年来,成都市附近因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用地转换成为城市用地,导致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D对。故选D。
30.提高城镇化水平,会增加城镇用地,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A错;以林盘风貌为旅游资源,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又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B对;提高耕地利用率,对农家旅游型林盘的保护关系甚微,C错。随着农家旅游型林盘开发,或会增加乡村生活成本,D错。故选B。
【点睛】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村民生活在村中能够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容,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护古村落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进而提高其保护古村落的热情,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