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2022年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练习
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 háng( ) xíng( )
载重 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诗题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元二”是__________的朋友,“安西”是一处地名,诗中还有一处地名:________。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象,点明了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三)(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古诗。
8.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10.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1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1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5.“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6.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9.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
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2.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七)(2021·山东槐荫·六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________
2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
C.这首诗写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25.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
(八)(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6.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7.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28.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九)(2021·河北藁城·小升初真题)阅读。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9.填空。
(1)“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_____________”点明了当时的时间。
(2)词中“子规”指的是___________。
30.“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3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
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十)(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补全词句。
3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4.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35.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36.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37.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38.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二)(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39.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0.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41.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
(三)(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4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43.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四)(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都门:都城的城门。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④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⑥逆旅:旅店。
4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 )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
45.“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4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五)(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4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48.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4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2022年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练习
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 háng( ) xíng( )
载重 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诗经·小雅》 植物名
2. 行业 行人 转载 载客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二)(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诗题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元二”是__________的朋友,“安西”是一处地名,诗中还有一处地名:________。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象,点明了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答案】
5.出使 王维 渭城
6.春 时间 地点 环境 渭城的春雨雨水不大,只微微地湿润了地面。经春雨洗过,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鲜嫩的颜色异常清新。
(三)(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古诗。
8.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10.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答案】
7.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8.就。 使植物萌发、生长。 田野间的小路。
9.C
10.润物细无声
(四)(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1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1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答案】
11.韩愈 唐
12.B
13.√ × √ ×
14.写出了早春的草色柔嫩,饱含水分,刚萌芽时的绿色若隐若现的特点。因为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而暮春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所以诗人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5.“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6.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9.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5.在江里打鱼的人。
16.劳动人民的辛苦。
17.比喻
18.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1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六)(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
2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2.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答案】
20. 宋 王安石
21.吹绿 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
22.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七)(2021·山东槐荫·六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________
2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
C.这首诗写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25.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
【答案】
23.爱惜 轻轻地敲
24.C
25.“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八)(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6.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7.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28.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答案】
26.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7.词人从“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的比喻中翻出比喻,反过来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构思新奇。“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
28.“春归”“君归”全都无法挽留,“才送”“又送”可见悲情不断,以“春归”映衬“君归”,表现愁苦之深。但词人痴想友人能赶上春并和春同住,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九)(2021·河北藁城·小升初真题)阅读。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9.填空。
(1)“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_____________”点明了当时的时间。
(2)词中“子规”指的是___________。
30.“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3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
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答案】
29.蕲水清泉寺 暮 杜鹃鸟
30.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31.B
(十)(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补全词句。
3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4.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35.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36.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答案】
32.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33.D
34.若 因风飞过蔷薇 爱惜、留恋
35.拟人 春天 春天
36.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
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37.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38.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37.× √ √
38.本诗前两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进行对比,写出了陶者的付出如此之多,然而却一无所得,从而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不公。
(二)(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39.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0.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41.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
【答案】
39.对家乡深深思念
40.B
41.梅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4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43.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答案】
42.D
43.从中我读出了词人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首句中词人写道不要去听雨穿林打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地走。面对着风雨,词人却不着急避雨而是以悠闲的心情从容向前。最后天晴了,词人回首走过的遇到风雨的地方,也回看自己的人生险途,萌生出了归隐的心思,因此所谓的风雨都无所谓了。从这些地方我看出了词人的人生态度。
(四)(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都门:都城的城门。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④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⑥逆旅:旅店。
4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 )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
45.“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4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44.× √
45.凄清幽冷 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
46.我认为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豪放达观。这两句的意思是人生就像是旅店,我也只是匆匆过客。既然我们都是匆匆过客,那么就会在不同的旅店中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该为过往伤怀,不该徒增烦恼,应该要豁达处世。
(五)(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4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48.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4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案】
47.√ √ √
48.“一曲新词酒一杯”和“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比。“新”的是唱词,“旧”的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和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49.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终将会消逝,但是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其他美好事物再现。只是这种重现并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罢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