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高考化学十大冷门考点押题精选冷门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试题猜想1.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氧化物B.汽油——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HD——单质C.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醋酸——弱电解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B.氯水、氨水、王水是混合物,水银、水玻璃是纯净物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H3CH2OH是非电解质D.水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3.某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总结了以下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爆炸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B.气态氢化物指通常情况下呈气态的氢化物C.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包括糖、油脂、蛋白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反式脂肪酸”是油脂的一种D.氧化物一定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4.下列物质按照氧化物、单质、碱、混合物、纯净物排序正确的是( )。A.氯酸钾、碳单质、液态氯化钠、液氨、王水B.双氧水、稀有气体、碱式碳酸镁、硫酸铜溶液、明矾C.烧碱、纯碱、火碱、天然气、乙酸D.二氧化锰、硫单质(S8)、一水合氨、纯净空气、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选项甲乙、丙、丁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③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糖类④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⑥弱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水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⑤⑥冷门考点二 环境问题试题猜想1.2012年冬天,全国各地的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进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大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没有关系C.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和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事实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2011年5月的“十二五”正式规划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原有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进行细化B.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1982年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C.海轮外壳上镶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D.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照明质量,禁止使用白炽灯3.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中国作为化学大国积极响应,组织推出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下列行为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很多地方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B.某公司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常见的水溶剂C.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D.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B.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甲烷)直接排入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C.推荐使用手帕,尽量减少使用面纸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5.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低碳生活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人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比例模型为:B.用过氧化钠吸收CO2是目前比较经济的减碳方案C.16O===C===18O与16O===C===16O互为同位素且化学性质相似D.从我做起节电、节气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冷门考点三 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选择题试题猜想1.化学中常用类比的方法来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如根据H2+Cl2===2HCl,推测:H2+Br2===2HBr。但类比是相对的,如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类推2Na2O2+2SO2===2Na2SO3+O2是错误的,应该是Na2O2+SO2===Na2SO4。下列各组类比中正确的是( )。A.由溶解性CaCO3B.由CO2+Ca(ClO)2+H2O===CaCO3↓+2HClO,推测:SO2+Ca(ClO)2+H2O===CaSO3↓+2HClOC.由2CO2+Ca(ClO)2+2H2O===Ca(HCO3)2+2HClO,推测:CO2+NaClO+H2O===NaHCO3+HClOD.由Na2SO3+2HCl===2NaCl+H2O+SO2↑,推测:Na2SO3+2HNO3===2NaNO3+H2O+SO2↑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固体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盐酸,NaHCO3产生的气体多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最终呈红色3.A~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FeFe2O3+2AlB.检验D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反应:Fe3++3SCN-===Fe(SCN)3↓C.单质X和单质Y,常温下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D.由于化合物B和C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均是两性化合物4.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往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1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1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5.某同学在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①:2.7 g AlX溶液Al(OH)3沉淀方案②:2.7 g AlY溶液Al(OH)3沉淀NaOH溶液和盐酸的浓度均是3 mol·L-1,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B.在Q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C.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X溶液显酸性,Y溶液显碱性冷门考点四 原子的构成试题猜想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和2H的化学性质相同C.HO与HO互为同素异形体 D.Na和Na+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2.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如由金属镧(La)和镍(Ni)形成的合金LaNi5就是一种很好的储氢合金。下列关于La和N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镧元素的质量数为139 B.Ni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3C.La与La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核素 D.Ni与Ni化学性质相同,互为同位素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H和2H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B.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C.72 gSm含有31 mol质子 D.16O和16N的质量数相等,电子数也相等4.科学家发现具有2、8、20、28、50、82、114、126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微粒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偶数称为“幻数”,具有“双幻数”的He、Ni、Sn、Pb等元素特别稳定。根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的三种同位素O、O、O中,最稳定的原子是OB.稳定性R远强于R,可推测出184也是一个“幻数”C.16O===C===18O的化学性质与16O===C===16O的完全不同D.俄罗斯专家首次合成了一个X原子,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ⅥA族5.现有下列几组粒子:①N2、CO、C2H2;②NH、H3O+、OH-;③C、O、CN-;④PO、SO、ClO。对上述四组粒子归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等、电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① B.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②C.电子数相等、质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③ D.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④冷门考点五 pH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试题猜想1.下列变化能使所得溶液的pH变为7的是( )。A.将25 ℃pH=7的NaCl溶液加热至80 ℃B.常温下,pH=2的NaHS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D.常温下,0.1 mol·L-1的NaAlO2溶液和0.1 mol·L-1的HCl溶液按体积比1∶4混合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2.0的弱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pH的范围为2.0~2.3(已知lg 2=0.3)B.向0.1 mol·L-1的醋酸中加入适量的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C.室温下,pH=6的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H3·H2OD.在由水电离的c(OH-)=1×10-12 mol·L-1的溶液中,Al3+不可能大量存在4.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8种溶液:①NaHSO4溶液,②NaHCO3溶液,③H2SO4溶液,④Al2(SO4)3溶液,⑤Na2CO3溶液,⑥Na2SO4溶液,⑦Ba(OH)2溶液,⑧CH3COOH溶液。(1)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取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这两种溶液是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下同)。(3)若上述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pH=2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4)若上述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要使Ba(OH)2溶液的pH=13,则应该加入H2SO4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冷门考点六 定量计算型离子或物质推断试题猜想1.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2.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3 C.N2O D.N2O43.白云石化学式为CaCO3·xMgCO3。以它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MgO等。称取27.6 g白云石样品,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收集到CO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 B.x=2C.该样品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6.0 gD.该样品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中MgO的质量是4.0 g4.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Cl-、Mg2+、Ba2+、CO、SO,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0.896 L气体;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设计实验,确认可能存在离子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门考点七 有机化学实验试题猜想1.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取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②小火微热,使之成为亮棕色溶液;③加入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④稍冷,滴入几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⑤加热煮沸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2.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种物质中1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1)有银镜反应;(2)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3)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溶液逐渐消失以至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几种物质都有 B.有甲酸乙酯、甲酸C.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D.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3.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4.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烯: 已知:密度/(g·cm-3)熔点/℃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1)制备粗品: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填“上”或“下”)层,分液后用________(填编号)洗涤。a.KMnO4溶液 b.稀硫酸 c.Na2CO3溶液②再将环己烯按图2所示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编号)。a.蒸馏时从70 ℃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的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冷门考点八 化学技巧型计算选择题试题猜想1.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C.47.6% D.30%2.0.2 mol纯钠在只含氧气和氯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后冷却至常温,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 )。A.4.8 g B.6.2 gC.7.8 g D.11.7 g3.对于一个可逆反应mA+n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符合下面的关系式=K,式中的K为常数。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气加热到800 ℃时,有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且K=1,若将2 mol CO和10 mol H2O(g)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 ℃,则CO的转化率约为( )。A.16.7% B.50% C.66.7% D.83.3%4.将总物质的量为n mol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x= B.0C.V=33.6n(1-x) D.11.2n5.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A.450 mL B.500 mLC.400 mL D.不能确定冷门考点九 框图推断题试题猜想1.A~G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若在常温下进行,其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成0.5 mol B,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D、E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B、D、E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①所示,只有E元素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甲、乙、M、W、X、Y、Z七种物质均由A、B、D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只有M分子同时含有三种元素;W为A、B两元素组成的18电子分子,可作火箭燃料;甲、乙为非金属单质;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②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和乙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Y,吸收9.025 kJ的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量E的单质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W—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W—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一定量的A2、B2混合气体放入1 L密闭容器中,在500 ℃、2×107 Pa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50 mol,其中A2为0.3 mol,B2为0.1 mol。则该条件下A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冷门考点十 定量化学实验试题猜想1.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mL的容量瓶。(2)经计算需要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填序号)。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等稀释的盐酸其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环形标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面底部与瓶颈的环形标线相切。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质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算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新装修房屋内的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测定原理】酸性KMnO4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4MnO+5HCHO+12H+===4Mn2++5CO2↑+11H2O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测定步骤】(1)用________量取5.00 mL 1.00×10-3 mol·L-1 KMnO4溶液,注入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加水20 mL稀释,备用。(2)将1.00×10-3 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3)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新装修房屋内的空气。关闭____,打开____(填“a”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重复4次。(4)将洗气瓶中的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包括洗涤液),再用草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标准溶液的体积。(5)再重复实验2次(每次所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均为5.00 mL)。3次实验所消耗的草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12.38 mL。【交流讨论】(6)计算该新装修房屋内的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____mg·m-3,该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____(填“是”或“否”)超标;(7)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称量或量取、溶液配制及滴定实验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可能性即可);(8)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①实验原理可以简化实验中可不用草酸标准溶液滴定,可多次直接抽取新装修房屋内的空气,再推送到洗气瓶中,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可将插入酸性KMnO4溶液中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所示),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高考化学十大冷门考点押题精选冷门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答案1.B [NO2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NO3和NO,其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和酸反应生成的是盐、H2O和O2,其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胆矾即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HD是氢气,属于单质,B对;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液氯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2.D [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NH3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3.D [A项错误,爆炸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过程,如自行车轮胎的爆炸;B项错误,气态氢化物一般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非金属简单氢化物;C项错误,“反式脂肪酸”是羧酸的一种。]4.D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分类。A项,氯酸钾是含氧化合物,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氯化钠属于盐,液氨是纯净物,王水是混合物,A项错误;双氧水是过氧化物,稀有气体是氦、氖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气体,碱式碳酸镁是碱式盐,B项错误;烧碱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纯碱是盐,C项错误;一水合氨是碱,纯净空气是混合物,H2O与D2O的化学性质相同,二者的混合物是纯净物,D项正确。]5.C [①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能充当干燥剂;③中基本营养物质应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不是基本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冷门考点二 环境问题答案1.B2.D [A项国家“十二五”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B项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肯定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C项利用原电池原理解决海轮腐蚀问题属于化学范畴;D项是物理科学研究的范畴。]3.B [A项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的目的是节约能源,与这一主题相符;B项有机溶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与这一主题不相符;C项提倡步行或利用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D项研发可降解塑料是为我们未来的环境考虑的。]4.D 5.D冷门考点三 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选择题答案1.C2.A [选项B中Na2O、Na2O2分别与CO2反应产物不同,后者多了O2,B错;由于NO极易被O2氧化(2NO+O2===2NO2),故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C错;由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因此充分振荡后溶液最终变为无色,D错。]3.C [分析题中转化关系图可推得:单质X为Al,氧化物A为Fe2O3,单质Y为Fe,氧化物B为Al2O3,C为Al2(SO4)3,D为Fe2(SO4)3,E为FeSO4。A项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是:Fe2O3+2AlAl2O3+2Fe;B项不是生成Fe(SCN)3沉淀,D项化合物C是硫酸铝,不是两性化合物。]4.B [选项A,n(Na2CO3)=0.01 mol,n(NaHCO3)=0.01 mol,加入相同量的盐酸时,由于Na2CO3与盐酸反应先生成NaHCO3,NaHCO3再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所以A装置中的气球膨胀速率小于B装置中的;选项B,根据反应:Na2CO3~2HCl~CO2,NaHCO3~HCl~CO2,要得到相同体积的CO2,n(HCl)≥0.02 mol,故c(HCl)≥=2 mol·L-1;选项C,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 mol·L-1小于2 mol·L-1也可;选项D,甲中n(Na+)=0.02 mol c(Na+)==2 mol·L-1,乙中n(Na+)=0.01 mol c(Na+)==1 mol·L-1。]5.A [n(Al)==0.1 mol,100 mL盐酸中n(H+)=0.1 L×3 mol·L-1=0.3 mol,100 mL NaOH溶液中n(OH-)=0.1 L×3 mol·L-1=0.3 mol。由Al~3H+,可知Al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方案①中X为AlCl3,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为曲线a,由Al~OH-,可知NaOH溶液剩余,方案②中Y溶液为NaOH和NaAlO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先发生H++OH-===H2O,开始无现象,后来发生AlO+H++H2O===Al(OH)3↓产生沉淀,图像为曲线b,A项错误;Q点时Al3+完全沉淀,溶质只有NaCl,由于开始时n(HCl)=n(NaOH),故n(NaCl)相同,B项正确;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项正确;AlCl3溶液中由于Al3+水解,溶液显酸性,Y溶液中两种物质都显碱性,D项正确。]冷门考点四 原子的构成答案1.B2.D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质子数、质量数、同位素等的理解。Ni的核内质子数(28)比中子数(31)少3,B错;La与La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错;Ni与Ni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3.D [因1H和2H的电子数相等,故其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结构相同,故其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所以A正确;13C和14C的质子数都是6,所以B正确;72 gSm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31 mol,所以C正确;16O和16N的质子数不同,故D错。]4.C [O质子数是8,中子数也是8,具有“双幻数”,最稳定;R稳定性较强,推测其具有“双幻数”,中子数为298-114=184;根据稀有气体元素定位法确定116号元素的位置与第7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118号较接近,逆推出是ⅥA族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关系不大,16O===C===18O的化学性质与16O===C===16O的相同。]5.D [本题考查一些阴离子、阳离子和分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的计算。阳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所带的电荷总数;阴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所带的电荷总数。①N2、CO、C2H2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等于14,原子数不等;②NH、H3O+、OH-的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等,电子数都为10;③C、O、CN-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质子数不同;④P、S、Cl的电子数分别为15、16、17,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均相等,得电子数依次为3、2、1,三种酸根离子所含的总电子数相等(18+32)、原子数都为5,但是,三种酸根离子的质子数不相等。冷门考点五 pH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答案1.B2.D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意在考查考生对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醋酸在稀释时,其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减小,因此pH增大,故a3.A [向醋酸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后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故B选项错误;NH水解生成NH3·H2O,使溶液呈酸性,所以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故C选项错误;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Al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大量存在,D选项错误。]4.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溶液呈酸性、碱性的原因,盐类水解,溶液pH的计算,考查了考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能力。(1)比较溶液的pH,可先将溶液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酸性溶液c(H+)大小为③>①>⑧>④,中性溶液为⑥,碱性溶液中c(OH-)大小为⑦>⑤>②。所以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⑧<④<⑥<②<⑤<⑦。(2)等体积、等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呈中性,分析可知以上只有H2SO4和Ba(OH)2溶液混合后符合。(3)加水稀释10倍,溶质的浓度为0.01 mol·L-1,pH=2说明c(H+)=0.01 mol·L-1,为NaHSO4溶液。(4)计算混合溶液中的c(OH-),c(OH-)混==0.1 mol·L-1,解得V(H2SO4)= mL≈3.3 mL。答案 (1)③①⑧④⑥②⑤⑦ (2)H2SO4、Ba(OH)2 (3)NaHSO4 (4)3.3 mL冷门考点六 定量计算型离子或物质推断答案1.B [由题意,无色混合气体中一定无NO2,100 mL气体通入浓H2SO4后,体积变为80 mL,一定有NH3,经Na2O2后变为红棕色,则含有CO2和NO,最后无气体剩余,则不含N2。]2.A [设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2NxOy+2yCuxN2+2yCuO2 x22.4 L 11.2 L=x=1,利用排除法,可知本题选A。]3.A [CaCO3·xMgCO3CaO+xMgO+(x+1)CO2↑ (100+84x)g (x+1)mol27.6 g =0.3 mol= 所以x=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7.6 g-0.3 mol×44 g·mol-1=14.4 g。]4.解析 根据①可知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l-、CO、SO的一种;根据②可知原溶液中含有0.896 L/22.4 L·mol-1=0.04 mol NH;根据③可计算出含有0.02 mol CO,0.01 mol SO,故原溶液中不存在Mg2+、Ba2+,可能存在Cl-;根据电荷守恒,阴离子的电荷至少为0.06 mol,而NH的电荷为0.04 mol,故原溶液中含有K+。Cl-的检验要排除CO和SO的干扰。答案 (1)CO、SO、NH、K+ Mg2+、Ba2+Cl- (2)Ba2++CO===BaCO3↓,Ba2++SO===BaSO4↓,BaCO3+2H+===Ba2++CO2↑+H2O (3)取一定量的原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和Ba(NO3)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如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无Cl-冷门考点七 有机化学实验答案1.B [做纤维素水解实验,首先获取纤维素→用棉花或滤纸,其次应该捣成糊状,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其他与淀粉类似。]2.D [根据(1)判断甲酸与甲酸乙酯至少存在一种;(2)判断不含有甲酸和乙酸;(3)判断肯定存在甲酸乙酯。]3.C [A项,该反应温度为115~125 ℃,超过了100 ℃,故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长玻璃管利用空气进行冷凝回流;C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因为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项,增大乙酸的浓度可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4.解析 (1)对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反应液暴沸常常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导管B有冷凝的作用,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是为了减少环己烯的挥发。(2)环己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在上层,分液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中和掉少量的酸。根据“逆流”的原理冷凝管应从g口进水,能使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最好。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水,以便蒸馏出更纯的产品。蒸馏温度应控制在83 ℃左右,而低于理论产量的原因可能是环己醇的实际用量多了。答案 (1)①防止暴沸 冷凝 ②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上 c ②g 除去水分 ③83 ℃ b (3)bc冷门考点八 化学技巧型计算选择题答案1.A [分析题意可知,最终得到的红棕色粉末为Fe2O3,它的质量与铁铝合金的质量相等,因此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即等于Fe2O3中铁的质量分数:×100%=70%。]2.D [本题考查极端假设法在计算中的运用。氧气和氯气的量不确定,钠可能完全燃烧,也可能不完全燃烧;容器内的固体不一定全是产物,还可能含有钠。n(Na)=0.2 mol,若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则产物质量为7.8 g;若钠在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钠,则产物质量为11.7 g;假设钠完全没有反应,则固体质量为4.6 g,根据平均值原理:4.6 g<容器内固体的质量<11.7 g。]3.D [一定要充分领会和运用题给关系=K(K为常数),已知K=1,并要结合数学知识解二次方程,方可解好本题。设密闭容器的容积为1 L,则起始时c(CO)=2 mol·L-1,c[H2O(g)]=10 mol·L-1,CO的转化浓度为x mol·L-1,则: CO(g)+H2O(g)?? CO2(g)+H2(g)c(起始)mol·L-1 2 10 0 0c(转化)mol·L-1 x x x xc(平衡)mol·L-1 2-x 10-x x x依据题给信息有:=1?x≈1.667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100%≈83.3%。]4.D [Na、Al混合物中没有具体指明Na、Al的物质的量,且二者相对量的多少和与H2O反应后产生的H2的量有关,需要采用假设法来确定V的范围。2Na+2H2O===2NaOH+H2↑,2NaOH+2Al+2H2O===2NaAlO2+3H2↑,由于金属没有剩余,所以n(Na)≥n(Al),则0.5≤x<1。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mol。当x=1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5n mol,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11.2n L。当x=0.5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V=22.4n L,故有11.2n<V≤22.4n。]5.A [此题涉及多个反应,若全部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显得十分繁琐,要使铁元素最终完全沉淀,但不能确定铁元素最终以Fe(OH)3还是Fe(OH)2沉淀,HNO3是否过量也不能确定,因而顺向求解较困难。逆向思维,运用终态法避繁就简,解题思路新颖,求解迅速。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最后的溶液必为NaNO3溶液。由物料守恒有:n(NaOH)=n(NO)=n(HNO3)-n(NO),即250×10-3 L×2 mol·L-1-=1 mol·L-1·V(NaOH溶液),V(NaOH溶液)=0.45 L=450 mL。]冷门考点九 框图推断题答案1.解析 由①②反应所需的不同条件和相同的物质MnO2可知A为H2O2,B为O2、C为浓HCl、D为Cl2,由此可确定E为Fe3O4,G为FeCl3、F为FeCl2。答案 (1)浓盐酸 四氧化三铁(2)2H2O22H2O+O2↑ 6.02×1023(或NA)(3)4HCl(浓)+MnO2MnCl2+Cl2↑+2H2O(4)Fe3O4+8H+===2Fe3++Fe2++4H2O(5)铁粉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2.解析 本题以元素推断和框图命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面广,基础性强,要求考生迅速找出“题眼”,作出合理的推断,结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准确解答问题,如本题中的重要“题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根据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可得出A元素为H;结合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E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可知E是Cl,并得出D元素是O、B元素是N。根据M分子同时含有三种元素可知,M可能是HNO3,乙是非金属单质,与甲反应后,继续与甲反应,可得出乙是N2、甲是O2,并得出Y是NO、Z是NO2;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可能是水或NH3,但如果是NH3,与Z无法反应生成HNO3,因此X是H2O,结合W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可知W是N2H4。(1)甲和乙的反应为N2(g)+O2(g)2NO(g),生成1.12 L(即0.05 mol)NO时吸收9.025 kJ的热量,生成2 mol NO时,吸收361 kJ的热量。(2)Cl2+2NaOH===NaCl+NaClO+H2O,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显碱性。(3)总反应式是N2H4+O2===N2+2H2O,碱性条件下通入氧气的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两式相减得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4)平衡时A2为0.3 mol,B2为0.1 mol,BA3为0.1 mol,起始时A2为0.45 mol,已转化0.15 mol,转化率约为33.3%。K=0.12/(0.1·0.33)=。答案 (1)N2(g)+O2(g)===2NO(g) ΔH=+361 kJ·mol-1(2)大于 ClO-+H2OHClO+OH-(3)O2+2H2O+4e-===4OH- N2H4+4OH--4e-===N2+4H2O(4)33.3% 冷门考点十 定量化学实验答案1.解析 (2)c(HCl)== =11.6 mol·L-1。加水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11.6 mol·L-1×V(盐酸)=250 mL×1 mol·L-1,解得V(盐酸)=21.6 mL,应该选择25 mL的量筒量取。(4)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量取的盐酸被稀释了,其物质的量比实际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一部分溶质损失,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答案 (1)250 (2)21.6 C (3)③①④②(4)偏低 偏低2.解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核心内容是得失电子守恒。实验的基本原理:先用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将甲醛氧化成CO2,然后用草酸还原剩余的酸性高锰酸钾。(6)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实验总共消耗含甲醛的空气体积为5×100 mL=0.5 L=0.000 5 m3;设0.5 L空气中甲醛的物质的量为x,则:+0.012 38 L×1.00×10-3 mol·L-1×=5.00×10-3L×1.00×10-3mol·L-1,解得:x=6.0×10-8mol甲醛的质量:6.0×10-8mol×30 000 mg·mol-1=1.8×10-3mg甲醛的浓度:1.8×10-3mg÷0.000 5 m3=3.6 mg·m-3故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超标。答案 (1)酸式滴定管 (3)a b (6)3.6 是(7)注射器推送气体速度过快、装置气密性较差、同一地点取样次数太多等(任选其中两个作答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8)①酸性KMnO4溶液刚好褪色 ②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甲醛被充分吸收十大冷门考点,排版工整,图片清晰,直接打印,可以编辑!冷门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冷门考点二 环境问题冷门考点三 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选择题冷门考点四 原子的构成冷门考点五 pH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冷门考点六 定量计算型离子或物质推断冷门考点七 有机化学实验冷门考点八 化学技巧型计算选择题冷门考点九 框图推断题冷门考点十 定量化学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