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 (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阶梯 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1)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3.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自然 环境 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 mm 大于800 mm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人类 活动 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交通运输 以陆路运输为主 包含水运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4.划分依据:综合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400 mm 等降水量线 季风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青藏 地区与其他 三大地理区域 昆仑山脉— 祁连 山脉—横断山脉 地势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C)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C.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升高D.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2.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B.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B)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同C.是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D)A.地势、地形因素B.气温、降水因素C.经济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5.青藏地区和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A)A.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B.秦岭—淮河C.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D.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老师通过设计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6~7题。6.在下面学生列出的诗句中,所描述的景观不符合区域④的是 (B)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7.下列与①②区域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D)A.旱地水田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课后巩固提升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B.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C.我国地势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D.我国农业分布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特点2.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B)A.①区域以种植水稻为主,②区域以种植小麦为主B.雨热同期是①②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C.湖南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D.①②两区域冬季河流都不结冰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人文地理特色。符合“旱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是 (D)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图a是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b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4.下列地理分界线中,经过图a中甲山脉的是 (C)A.农耕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C.1月份0 ℃等温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5.图b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a中的 (D)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6.图a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分区对应错误的是(A)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区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区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A.地形 B.土壤C.气候 D.市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8~9题。8.《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C)A.①地区——刀削面B.②地区——手抓羊肉C.③地区——桂花酒D.④地区——酥油茶9.造成①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A.降水条件 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 D.生产技术条件1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在①②③三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①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②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是 ③ 。 (3)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少 。 (4)下列语句与区域C无关的是 (C)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1.微信现已成为便捷的交流平台,农产供需交流群成为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农户的网上集市。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老张的家乡位于A、B、C三地中的 B 地,小王的家乡位于 A 地。从我国地理分区来看,两人家乡所在分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 。 (2)A、B、C三地均以种植业为主,耕地类型却存在显著差异,A地和B地的耕地类型分别是 水田和旱地 ,两地的油料作物分别是 油菜和花生 ,A地和C地的糖料作物分别是 甘蔗和甜菜 。 (3)A地所在的地理分区中有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 长江中下游 地区,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河湖密布,降水充沛,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