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过程与方法 1.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燃烧所需的条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比的方法,体会控制变量在化学中的运用。3.通过改进实验和课本实验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通过对蜡烛熄灭方法原理的分析,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体验化学的“实验美”。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3.通过认识燃烧的利弊,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原理的分析【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探究中对比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着火点”概念的理解。二、学生认知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见过煤、气、蜡烛的燃烧,但是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化学课上学生做过碳、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这就为本节课的燃烧条件的探究打下了基础。关于灭火的方法,学生知道最多的是用水灭火,但对其他灭火方法了解不是太多。而且学生只关注方法,没有深入分析灭火原理,更没有主动应用灭火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酒精灯出发,提出问题,引入学习目标。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化学知识对“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进行猜想,进而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亲自实验探究中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从中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紧接着通过火的利弊引出灭火的重要性。通过“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和原理”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灭火的原理,燃烧和灭火的联系。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提出问题,进行猜想——3.分组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4.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有三个——5.火的利弊,引出灭火——6.讨论分析:蜡烛熄灭的方法和原理——7.得出灭火的原理——8.拓展应用——9.交流总结。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展示酒精灯【演示实验】1.取出酒精灯灯芯处一根棉线,用镊子夹着用打火机点燃,观察。2.点燃酒精灯。观察灯芯及火焰。【提问】为什么酒精灯的灯芯能在烈火中永生?【引出课题】要想揭秘,我们就得先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实验。思考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起探究欲望。环节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问题1】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过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学过的化学知识做出猜想。【讲解】着火点:物质的一种性质,即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不同,着火点不同。【投影】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着火点。【练习】野炊生火时,先点燃废纸,然后再放木柴,这是为什么?【总结】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过渡】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展示】白磷【介绍白磷】白磷:白色或黄色固体,有毒,着火点为40℃,保存在冷水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投影】药品和仪器:白磷、红磷、热水、试管(3支)、药匙、镊子、烧杯(有凹槽的胶塞)、棉花(浸有氢氧化钠溶液)、滤纸温馨提示:1、五氧化二磷可以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回答。能燃烧的物质、可燃物、氧气、空气、需要一定的热量、温度等。思考、回答 。 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着火点,学以致用,突破难点。环节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2、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实验时用镊子夹取棉花,切不可用手拿。 【投影】实验步骤及装置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实验现象:试管中红磷不燃烧;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分析一:是否需要氧气?对比分析可燃物温度氧气现象结论试管中白磷 热水中白磷 【提问】如何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将试管先罩在热水中白磷上方,观察实验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将试管紧紧下压在胶塞上,用于回收剩余的白磷。分析二:温度是否要达到着火点?对比分析可燃物温度氧气现象结论试管中白磷 燃烧试管中红磷 不燃烧【板书】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要求】填在学案上。【讲解】那什么是燃烧呢?【投影】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分组实验】【交流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学生分析得结论】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预设学生答案】拿出水面或罩一支空试管。进一步分析【分组实验】将另一支空试管罩住热水中的白磷。【生】温度、氧气都一样,就是可燃物不一样,说明燃烧和可燃物有关。整理总结听、思考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分析,使学生掌握对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思想,突出重点。环节三灭火原理分析 【讲解】燃烧给我们带来美好;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投影】图片【讲解】所以我们还要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任务二:如何利用提供的试剂或物品使一支燃烧的蜡烛熄灭?展示预习交流成果【讲解】重点分析吹灭的原理。【总结】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完成学案。 倾听、思考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案中表格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环节四拓展提升 任务三:实验揭秘1、揭秘:为什么酒精灯的灯芯能在烈火中永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任务四:拓展延伸2、对比课本实验和本节课实验的优缺点?任务五:总结提升3、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从知识、方法、情感上分析) 思考、回答 和课前呼应,,学以致用。环节五反馈练习 【练习】1、、解释鱼缸引燃火灾的原因。资料:如果将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很容易引起窗帘燃烧,从而引起大火。2、油锅着火怎么灭火?3、为什么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 练习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五、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任选其一,即可灭火)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