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所以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切实感受质量守恒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探究试验(两个实验视频,两个分组实验),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方面去考虑化学反应。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搞好巡回指导,对于错误的操作要及时指正。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感受质量守恒的内涵,逐步总结从个别反应到一般规律,最终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宏观现象得出的结论,教师再从微观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应该可以得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高。二、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仪器、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火柴、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药品:镁带、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回答问题: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作铺垫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常见的现象:木柴燃烧只剩下灰烬;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 假设猜想:a.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b.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c.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用问题引出新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实验设计:针对你们的猜想,我们应该怎样来验证? 提出实验方案:分别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引导学生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播放视频:用多媒体播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 http: / / www. / lu / column20596 / %e7%99%bd%e7%a3%b7%e7%87%83%e7%83%a7.flv )”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的现象和天平平衡情况。 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能得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结论。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在老师的分析和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水通电反应的微观解释分析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的结论。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从微观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论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板书:2.原因: (1)宏观解释: (2)微观解释: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不变。 培养学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方案。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指导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一半学生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探究实验,另一半学生做“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进行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实验的能力。提出问题:为什么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产物的质量会减少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会增加呢?是不是这两个反应都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结论: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板书:3、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质量变化的原因: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产物的质量会减少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从烧杯中逸出。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会增加的原因是镁带燃烧时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前氧气没有和镁带一起称量。 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明白天平不平衡的原因。课堂小结:1、学完本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回答: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通过归纳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事物的能力。课堂练习: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2、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g。3、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4、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5、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C增加了8g,同时生成了4gD,则在反应中A和 B的质量比是( )A.5:1 B.1:5 C.1:4 D.4:1 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板书设计: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原因: (1) 宏观解释元素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2) 微观解释: 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3、应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