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3.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问题及推理能力,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品质。6.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普遍意义。【教学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三、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电脑、实验仪器和药品四、主要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式五、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思想[情景导入] 故事:柯南的困惑。[提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引入新课 学生思考、回答。 感受史实,激趣生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设计实验的思路1.选择反应药品2.选择测量仪器 介绍天平的发展过程3.确定实验步骤(1)反应前一起称量(2)药品反应,观察现象(3)反应后称量(4)分析,得出结论4.选择反应装置[引导]改进红磷燃烧的装置:(1)锥形瓶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2)如何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 (3)气球的作用?[演示实验]红磷燃烧的实验,得出结论。实验中渗透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设计实验装置]展示学生实验的药品,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上清楚与燃烧红磷的区别。选择仪器,设计实验装置。小组展示设计成果。[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按方案实施(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实验] 教师深入实验小组进行指导,重点关注正常和异常实验结果。 学习、了解学生思考,得出实验前后需要两次称量。学生很快将反应装置完善,并了解其改进的目的。学生观察,总结现象,记录数据。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反应装置,小组代表展示其成果。学生分组实验,组内进行分工(做实验、观察、记录) 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改进实验装置,并关注一些实验细节,增强环保意识。实验操作示范,为后面学生自主实验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的能力,促进其开放思维的提高。在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步树立合作与交流的意识。[集体交流]小组汇报、组间交流(质疑、知识共享)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的现象;实验的数据,得到什么结论?[提问]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总质量会变小?联系反应物与生成物状态、反应装置的区别加以分析。[展示]波义耳与拉瓦锡的实验,分析原因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得出结论。 汇报本组实验,发现有的小组实验前后质量相等,有的实验前后质量不相等。学生发现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密闭装置质量前后相等。得出: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应放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交流,知识共享。培养学生实验中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能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获取新知。[引导归纳]以白磷燃烧、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物的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剩余物质的质量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思考回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记录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内涵。 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介绍]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 倾听化学史实,敬佩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究精神,感叹科学的曲折历史。 使学生体会一个科学定律的得出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是几代科学家不懈求真、求实的过程。[引导]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质量会守恒?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考虑。[指导活动]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小节目。[展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板书]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不变。 观看、分析、回答:原子的种类、数目没变。思考、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不变。 用小活动与微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实质,搭建宏观物质与微观世界的桥梁,突破难点。[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成氧化镁,比较反应前镁条和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大小。为什么?[演示实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提问]为什么燃烧后固体质量反而减少呢? 学生思考,回答。观察实验。学生分析回答: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扩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大于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用定律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对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结] 总结主要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名人名言。 学生感悟。 进一步渗透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尊重事实的优秀品质。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的总和。二、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学案: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普遍意义。学习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归纳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二、设计实验:(一)资料:1.红磷是易燃物,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2.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能与铁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其反应为硫酸铜+铁 硫酸亚铁+铜。3.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反应为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二)讨论实验步骤:(三)设计反应装置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三、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实验一: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药品用量:硫酸铜溶液取约20mL。实验现象反应前总质量(g) 反应后总质量(g)实验结论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__________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填=、>或<)实验二: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药品用量:碳酸钠粉末:满满一药匙, 稀盐酸:选择试管实验取4/5试管,选择烧杯实验取约20mL实验现象反应前总质量(g) 反应后总质量(g)实验结论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__________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填=、>或<)四、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后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2. 现将 10 g 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A 和B 发生化学反应,10 g 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 )。A. 1 : 1 B. 2 : 1 C. 4 : 1 D. 5 : 1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果敞开放置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七、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