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 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2.能力目标: (1)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3)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本课题的第二课时,课本上从古代字画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引出碳的化学性质,充分联系实际。教材中多次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课本是图文并茂,对学生自学有很大的帮助。三、教学策略:为了更能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体现对比分析法,设计恰当的表格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如碳的化学性质中,关于碳还原性的教学,可提示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自己设计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四、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化学有半年多,对化学知识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会写基本的实验现象和简单的实验结论,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自己能够总结简单的实验结论。对一些不明白的实验现象能够独立的查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只要学生积极配合,这堂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六、教学准备和实验用品:铁架台、试管、酒精灯、酒精喷灯、药匙、火柴;木炭、氧化铜、石灰水;铅笔画、实验室登记册(蓝墨水书写已褪色和碳素墨水书写的)。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 入 课 题 创设情景:向学生出示一幅本班一学生在小学五年级画的铅笔画,它褪色了吗? 再向学生出示一张实验室用蓝墨水写的记录(已褪色)和用炭素墨水写的记录。 学生观看铅笔画褪色了没有。(没有褪色) 学生观看蓝墨水写的记录褪色了没有?用炭素墨水写的记录褪色了没有? 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激发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新 课 启 导 用铅笔画的画、用炭素墨水写的记录为何长久保存不褪色?这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稳定呢还是不稳定? 板书小结:常温下单质碳的稳定性 由学生根据用铅笔画的画、用炭素墨水写的字可以保存长久这以一现象,通过思考、讨论找出其中蕴涵的化学原理,从而认识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自我,激发学习的成就感。图 片 导 引: 向学生展示一幅冬季用煤炉取暖的温馨图片。“熊熊燃烧的煤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能用该反应取暖呢?” 回顾旧知, 回答问题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巩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问题激疑,引发探究 出示一则有关煤气中毒的报道,诱发学生再次探究。“用煤炉取暖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外,还容易引起煤气中毒。”“同样是碳与氧气反应为什么产物不同呢?” 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在学生思维上遇到障碍时,及时出示:煤炉的构造示意图。并进一步的问题诱思:“为什么煤气中毒长发生在晚上?” 归纳:这两个反应体现了单质碳的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小结:单质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的稳定性 讨论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评价其他人的观点。 能从以上反应中归纳出单质碳的可燃性。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追求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小阶段的归纳,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落实。 引 导 联系社会(转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煤是一种重要的燃料。那么,燃煤量的不断增加,会不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呢?” 转入话题:“看来碳可以夺取氧元素,它能不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呢?”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激发探究欲望实 验 探 究 步骤1:出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木炭、氧化铜的颜色、状态。 步骤2:将研碎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 步骤3:固定装置,先用酒精灯加热。 步骤4:改用酒精喷灯加热,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诱思:黑色的混合物有什么变化?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引导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的混合物逐渐变成红色的固体。 学生讨论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概 念 的 引 入 问题激疑:(结合化学方程式)请大家观察这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氧化铜变成铜失去了什么?是谁使它失去了氧?它发生了什么反应?单质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体现了碳的什么性质? 板书小结:单质碳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元素,表现出单质碳的还原性。 结合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讨论,认识还原反应,继而分析得出单质碳的还原性。 及时归纳,形成印 分析得出还原反应,及单质碳的还原性。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在学生归纳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请你推测单质碳有哪些用途? 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进一步内化知识 建立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完整印象。 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八、板书设计: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⑴ 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一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⑵ 可燃性C+O2点燃CO2(燃烧充分)2C+O2点燃2CO(燃烧不充分)⑶ 还原性C + 2CuO高温2Cu + CO2↑3C+2Fe2O3高温4Fe+3CO2↑九、课后作业(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