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科目 初中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教师
一、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的课题二。本课题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是继《制取氧气》之后,又一个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是对前面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总之,本节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以探究思想为指导,达到了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目的。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在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基本具有了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初步经验,但很多学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化学实验,喜欢操作的层面,而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和指导学生通过精选材料,巧设问题,合作探究,逐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对发生装置进行创新;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从探究反应原理和设计装置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设计。2、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六、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法、分析探究法、启发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一、新课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导入本节课题并板书课题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观看视频,陶醉唯美画面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渗透“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思想教育
活动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活动探究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投影】我们对二氧化碳有一定的了解,你知道哪些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吗?你认为这些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纯净的二氧化碳吗?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钠粉末,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钠粉末,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剧烈程度,由此归纳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板书】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学生甲: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易与其它气体分离。学生乙:木炭燃烧,如果氧气过量,则得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如果氧气不足,则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丙:木炭还原氧化铜能产生二氧化碳,但需在高温下进行,条件不易达到。学生丁:蜡烛燃烧…学生实验或仔细观察实验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石灰石与稀盐酸能持续产生气泡;石灰石与稀硫酸开始反应很快,但反应越来越慢,最后产生气泡很少,反应停止;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很快,所以从操作上考虑,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巩固旧知,并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实验并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活动探究 (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过渡】我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那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些方法?确定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复习旧知,分组讨论课本113页探究内容,代表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展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本114页给定的某些仪器,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画出发生装置简图。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装置 利用课本114页给定的某些仪器,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画出发生装置简图。展示交流设计的实验装置。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实验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装置。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掌握本课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把握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小结(解决本课的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板书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116页第1题
六、作业设计:
116页5题、6题写作业本上并用生活代用品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并按方案进行家庭小实验。
七、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课件呈现本课知识大纲,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老师提问: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并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八、板书设计
课题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三、检验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装置设计,明确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清晰条理化,逐步形成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部分学生因基础欠缺或缺少教师指导而不能很好地参与。再教设计应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器材,使学生能真正的利用实物动手操作,精心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