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古曰:“伴君如伴虎”。因忠臣“逆龙鳞”“忤旨”“冒/干圣听”( ) ,讽谏帝王实为不易之事。比干剖心,屈原见放,史迁辱受宫刑,乃千古名证与教训。然唐代却有一著名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而称之。其人乃唐代名臣——魏征。文死谏、武死战。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余次,非但未招杀身之祸,反得太宗多之,太宗数赐御笔( )嘉誉,并置其文于墙上案头,以资警惕。征卒,太宗御笔碑文,并言于侍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魏征殁,吾失一镜矣。”吾辈感戴贤君良臣时,亦为征之过人勇气,高超之讽谏艺术所折服。故今,我辈携手,步入征之《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其流畅艺术文气,品鉴其敢于直谏之拳拳报国心。皇帝亲手写诏书忤逆/触怒君王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力争熟读成诵。2.掌握本课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文言文句式,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3.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魏征敢于直谏之拳拳(诚挚恳切)报国心,及其鲠骨(刚正忠直)精神。谏:太宗:十思:疏:文学常识:关于讽、谏、谤——讽,委婉陈词,旁敲侧击,侧面规劝;谏,正也,直言规劝,力促其正;谤,公开指责他人过失。《文心雕龙·章表》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揭发检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持不同的主张)。”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庙号,即唐太宗李世民。本意是条陈,即 疏通事理,逐条陈说。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解题: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末,依李密反隋起义军。后归唐,辅佐唐高祖李渊,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嗣后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擢为谏议大夫,迁秘书监、再除侍中,尝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尝典《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时称“良史”。 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征先后上疏言二百多事,多中唐太宗圣听。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殁,享年六十四。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作者简介《谏太宗十思疏》系征于贞观十一年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受禅,常以隋朝暴政为戒,励精图治,听取劝谏,后人誉以“从谏如流”之君。征则直言进谏,力主君王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与太宗行止及施政以极有益之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写作背景贞观中,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益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遂其一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其二荒淫怠政;其三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见帝愈发忘乎所以,他臣皆噤若寒蝉情况下,征见状,心急如焚,遂一上疏、二上疏,以至四疏。《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太宗接奏,御笔答复魏征。于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贴于墙上,作为警戒。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朗读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长得茂盛听说流得远,形作动聪明睿哲、智慧卓越即使求:1.谋求/寻求;2.探索/推求;3.请求/要求/乞求/要;4.索要/贿赇虽:1.仅仅/只有;2.即使;3.虽然:即使这样;4.虽然/虽说(今)而:1.表并列/递进(不但…而且)/承接(于是/就)/表修饰(地/伴随动作)/转折(但是)/条件(假设)/表因果/目的2.代词;3.通“如”,好像/如同; 4.而已:“罢了”;5.而后:才/方才;6.而况:更何况;7.既而:不久/过了一会儿取独治理得好使…巩固,形作动要求却,转折取独何况取独疏浚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见识低下、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无限的美好,无穷幸福掌管皇权的高峻威严当:1.面对;2.在/在……时;3.担任/执掌/主持;4.相抵/典当;5.应当/应该/将会;6.判决/判罪;7.合适/符合;8.抵挡/遮挡;9.如果以:1.表并列/递进(不但…而且)/承接(于是/就)/表修饰(地/伴随动作)/转折(但是/却)/条件(假设)/表因果/目的;2.以为/认为;3.带领;4.只能/只有;5.以…为:把…当作/让…当/以…身份(以+官职);6.以何:凭什么/为什么/用什么;7.是以:因为这/因此;8.有以/无以:没有……的办法帝位皇权处在天地中重大的地位考虑/想到战胜而:却却不能处在宽厚的境地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国君掌管着重要的帝位皇权,处在天地中重大的地位,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威严,永远保持(国家的)无限的美好,无穷幸福。不考虑处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推行节俭,道德不能处在宽厚的境地,性情不能战胜欲望,这也如同砍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全班齐读本段,并思考本段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分)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案示例】(1)本段采用了比喻论证,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道理论证,通过讲“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的不现实,以及“人君当神器之重”应当“永保无疆之休”的道理,论证君王于国的重要性,劝谏君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问题导学考点十三、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论文,请举例分析其成功在哪?(4分)【答案示例】①对比论证,将人类智能和技术主义者做对比,②举例论证,列举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表现。论证了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两点4分)常见的六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举出XXX与主旨相关的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论证了XXX。2、道理论证:以讲XXX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更概括更深入地论证XXX。3、比喻论证:通过XXX比作XXX进行证明,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论证了XXX。4、对比论证:将XXX与XXX比较,起到突出强调作用,论证了XXX。5、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XXX,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论证了XXX。6、类比论证:将XXX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XXX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从而证明/论证了XXX论点。返回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永保无疆之休。排比句排比句比喻论证道理论证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一段脉络及论证方法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谏太宗十思疏》用通俗的比喻,巧妙地引出“ ,”,点明了德义的重要性。2.《谏太宗十思疏》用“木高固本”作比喻,来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句子是:“ , 。”3.《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 , ”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 , ”。5.《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 ”。 思国之安者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必积其德义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6.《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理应做到 “ , ”。 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谢谢聆听!知识小卡片成语积累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戒奢以俭防备奢侈,做到生活节俭。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力争熟读成诵。2.掌握本课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文言文句式,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掌握”十思“的内容。1.翻译二三段红色的字及划线的句子,并指出: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2.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3.第二三自然段又采取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问题导学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所有的帝王已经而:1.并列/递进(不但…而且)/承接(于是/就)/修饰(地/伴随)/转折(但是)/条件/表因果/目的;2.代词;3.好像/如同;4.而已:罢了;5.而后:才/方才;6.而况:更何况;7.既而:不久/过了一会儿克:1.战胜/攻破/攻克;2.克制/约束;3.能够;4.约定时间;5.肩负/担当/胜任;6.成功/完成;7.通“刻”盖:1.盖子/车盖;2.遮蔽/掩盖;3.胜过/超出; 4.因为/由于;5.大约/大概;6.成功/完成;7.通“盍”,怎么/何不但是却,转折因而重大使命深深地忧虑成功大概治理成效难道实现志向三十八、克★1.然操遂能克绍/攻无不克2.克已复礼为仁。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4.与克期俱至/克日进兵5.为子者,须克家6.三纳之而未克★7.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学以致用:能克终者盖寡 ??返回★战胜/攻破/攻克★克制/约束★能够★限定/约定时间肩负/担当/胜任★成功/完成通“刻”,雕刻二十三、盖★1.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矣2.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3.功盖天下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一言以盖之7.技盖至此乎?8.兼词,何不:盖去之——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学以致用: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返回★盖子/车盖/雨伞★遮蔽/掩盖★胜过/超出★通“盍”(hé:) ,怎么★因为/由于★表推测,大约/大概概括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因而治理成效显著的,功业建成却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成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但守住天下困难吗?早年取得天下就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却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志向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胡越等外族势力和我们联为一体;傲视别人,就会使骨肉亲人也成为陌路之人。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即使暂且苟:1.随便/轻率;2.姑且/暂且;3.如果/假使而:1.表并列/递进(不但…而且)/承接(于是/就)/表修饰(地/伴随动作)/转折(但是)/条件(假设)/表因果/目的2.代词;3.通“如”,好像/如同; 4.而已:“罢了”;5.而后:才/方才;6.而况:更何况;7.既而:不久/过了一会儿所:1.……的人/东西/原因/地方/方法/情况/事情等(结合原文译);2.为……所,表被动;3.所谓,所说的;4.所在,到处/处所/……的地方;5.所+动词,作定语,……的。监督却状语后置震慑吓唬只是应当深切谨慎的事情怎么疾驰的马车用腐烂的绳索驾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怎么可以忽视不理呢?全班齐读本段,并思考本段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答案示例】(1)本段采用了比喻论证,以“奔车朽索”“载舟覆舟”,来论证百姓的力量之大,提醒君王谨慎,竭诚以待下。(2)对比论证,通过“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对比,论证竭诚以待下的重要性。问题导学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的时候错误容下建造把…当作要谨慎地开始与结束警戒自己假如谦虚堵塞蒙蔽考虑/想到自我约束、加强修养游玩田猎使…安定到达诚:1.真心/真诚;2.确实/的确/真的;3.如果/假如;以:1.表并列/递进(不但…而且)/承接(于是/就)/修饰(地/伴随动作)/转折(但是/却)/条件/因果/目的;2.认为;3.带领;4.只有;5.以…为:把…当作/让…当/以…身份(以+官职);6.以何:凭什么/用什么;7.是以:因为这/因此;8.有以/无以:没有…的办法想到进谗言的奸邪小人罢黜高高在上十二、诚★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学以致用: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返回★真心/真诚★确实/的确/真的★如果/假如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统治百姓的君王,如果能够(做到)一见到能(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自有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自我约束、加强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下众多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担忧松懈志怠,就想到要谨慎地开始与结束,担心(言路)堵塞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想到(朝中)进谗言的奸邪小人,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刑罚所到的地方,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班齐读本节,并翻译划线句子。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逸乐嬉游弹着琴垂衣拱手诚信的人然后赤松子与王子乔全部做到弘扬好有忠言,形作名挑选有才能的人无为而治的大道理呢!灵敏清楚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管理使……疲劳使……苦痛无为而治:指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挑选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为君王效忠。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在国君这边,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有损无为而治(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1.全班齐读本段,并思考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6分)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问题导学1.全班齐读本段,并思考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6分)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答案示例】(1)戒奢侈: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2)戒骄躁: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而下百川。(3)戒放纵: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4)戒小人: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5)戒不公: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点拨精讲人君当思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小结(以“固本清源”为喻)(总结历史教训)(提出具体做法)思本文论证思路谢谢聆听!一骈散结合,华美流畅。二正反论述,务尽其旨。三比喻排比,生动有力。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知识卡片:成语积累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谦卑并且自我约束。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事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并进行采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版).pptx 谏太宗十思疏.wmv